(吉林省延吉市三道湾镇中心卫生院 吉林 延吉 133006)
【摘要】 为观察聚肌胞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儿童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儿童疱疹性口腔炎患儿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则在传统方法治疗基础上给予聚肌胞合并转移因子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聚肌胞连用转移因子治疗儿童疱疹性口腔炎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 疱疹性口炎;聚肌胞;转移因子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180-02
疱疹性口炎是儿童常见口腔黏膜病,约占儿童黏膜疾病的37.05%[1],尤以6个月~3岁儿童多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口腔黏膜症状表现为成簇小水泡,破溃后形成大面积糜烂面,患儿由于疼痛可哭闹、拒食、流涎的症状,影响患儿的健康。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尚无特殊治疗方法,我院采用聚肌胞合并转移因子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儿童疱疹性口炎40例均为6个月~13岁儿童: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8例,其中6个月~3岁儿童9例,占45%;对照组20例中男11例,女9例,6个月~3岁儿童10例,占50%。
1.2 方法
治疗组在采用传统方法基础上连用聚肌胞2mg每日一次肌注(2岁以下儿童1mg),转移因子口服液10ml日2次口服;对照组只采用传统方法给予维生素B、C,口服板蓝根颗粒治疗。两组病例局部处理均采用0.1%洗必泰溶液含漱。
1.3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3天体温恢复正常,黏膜充血水肿减轻,糜烂面缩小,疼痛明显减轻不影响进食;有效:用药3天,体温恢复正常,炎症及疼痛减轻,糜烂面缩小不明显;无效:用药3天后发热持续,口腔黏膜炎症不见减轻,疼痛症状不见缓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组病例数×100%
2.结果
治疗组20例患儿治疗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患儿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两组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聚肌胞联合应用转移因子治疗儿童疱疹性口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表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总有效率
组别 病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20 15 4 1 95.0%
对照组20 7 8 5 75.0%
3.讨论
疱疹性口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除病原感染因素以外,多以患儿受凉、消化功能失调、感冒等造成的免疫功能降低为诱因。对于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提高机体免疫力是促进患儿康复,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的有效方法。聚肌胞和转移因子为免疫调节和促进药物。聚肌胞是人工合成的双链核糖核酸,可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而产生广谱抗病毒作用,并且这种淋巴因子的释放可能使T淋巴细胞系统恢复正常,继而恢复其对B淋巴细胞系统的正常控制和调节。转移因子同为免疫促进剂,是从人体血细胞或动物脾脏中提取的一种多核苷酸和多肽小分子物质,他是将供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转移给受体,从另一种途径和方式促进人体免疫功能,聚肌胞和转移因子联合应用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促进和调节作用是相加的。本组观察也证实,聚肌胞联合应用转移因子治疗组能使疱疹性口炎患儿体温下降,口腔黏膜症状及体征减轻,一般症状改善明显,说明聚肌胞联合应用转移因子治疗儿童疱疹性口炎是有较好疗效的。由于病例数量有限,这一结论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证实。另外,临床报道中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治疗儿童疱疹性口炎,其疗效和本病例治疗方法的差别有待进一步比较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孙卫国,钱永兴,儿童口腔黏膜病出诊672例临床分析[J].口腔医学,1977,17(3):158.
论文作者:王联合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因子论文; 口炎论文; 疱疹论文; 儿童论文; 黏膜论文; 患儿论文; 疗效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