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我国零售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_商业论文

加入WTO后,我国零售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_商业论文

加入WTO,中国零售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遇论文,中国零售业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928(2001)01-0013-02

根据中美之间达成的WTO双边协议,中国承诺将给予美国出口商分销权,这意味着美国的出口商可以不通过中国的中间商而直接从事进出口贸易,并且拥有分销、批发、售后服务、维修、保养、运输等与市场营销相关的全程服务的权利。由此可以预料,加入WTO后,一些大型的国际商业企业将依仗其资本、技术、人才、价格等优势,把中国的生产、流通纳入巨大的世界流通体系,加快其实施全球化战略的步伐。同时,关税的下降,部分零售行业保护措施的不复存在,都会给我国零售业带来冲击,使中国零售业面临挑战:

1.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的挑战。外资企业一般都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现代商战的营销技巧,还有完整的公司文化、长远的经营目标、完善的市场组织和高效的市场运作体系,以及现代经营战略和经营策略。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与高素质的人员、管理相结合,必然在市场反应、市场渗透、市场竞争、市场服务及企业促销等方面产生巨大的营销力,直接或间接地冲击我国零售企业。

2.规模优势的挑战。无论是百货商店、超级市场,还是仓储式商场,都与一种新兴的经营方式——连锁相挂钩,连锁是规模优势的具体体现,它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连锁集团通过设分店的方式来扩充商业网点,进货量大,可享受批发优惠。据美国《幸福》杂志的数据表明,世界排名前200家的贸易公司全都是连锁集团。而中国零售业却存在着规模相对较小、网点布局不合理、定位趋同化的缺陷。以中国的连锁超市而言,在规模上仅是区域连锁,远未及全国连锁、乃至世界连锁。从零售业的零散度来看,我国高达90%,而欧美国家只有40%,日本为50%。

3.资金实力和价格的挑战。外资企业一般都是跨国公司,一则他们资金雄厚,实力强大,能派生出价格优势;二则他们可以通过外国银行低息贷款的渠道,获得充裕的资金;三则他们管理现代化,交易成本低,劳动效率高,有减少成本、降低价格的能力。着眼于长远发展和市场竞争,他们往往采取先予后取、先亏后盈的市场渗透战略,与我国企业打实力战、消耗战,先以低价格、低盈利、甚至亏损的策略,扩大销售额,挤压我国零售企业,提高其市场占有率,然后占领市场,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这样会使我国一些管理水平低、人浮于事、效率低、成本高的零售企业失去竞争的价格优势。

4.技术管理的挑战。在管理技术上,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世界先进国家开始在商业领域运用现代科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达到相当先进的水平。例如,沃尔玛在美国的总部拥有规模仅资于美国联邦政府的计算机系统,并用自己的商业卫星频道,时刻传送和处理来自世界各地市场和连锁店的信息,各分店也拥有包括客户管理、配送中心管理、财务管理、商品管理的计算机系统,而我国商业界才刚刚提出自动化,技术装备及应用都大大落后于国外。

5.经营方式和零售环境的挑战。现代流通企业发展的趋势是批零一体化,如一些国际著名零售企业开办的仓储式百货业,都具有批发功能,其经营品种多达3万多种,价格比一般超市零售价低20%,部分商品低30%以上。外资零售企业为了更大地拓展业务,更有效地占领零售市场,往往采取代理、批发、零售和特许经营全面出击的手法,控制制造商、批发商和区域市场。而我国批发市场,自80年代以来国有商业批发企业一直全行业亏损,至今尚未找到一条全行业走出困境的道路,外商很易进入。外商只要涉足批发市场,就可以利用规模效益取得竞争优势,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定份额,从而控制某些商品的整个流通环节,形成有利于外商、不利于我国企业的零售环境。

6.国外零售业存在人力资源优势。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造就一流的企业,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外资零售业在人才资源的实施上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市场进入阶段,主要采取集中培训本国人才以吸取母公司精神,同时培训和提升当地经理人才;二是实施阶段,主要是通过当地经理分散管理,严格监控,运用人员的文化背景进行进一步的扩张。而且,外资零售业对员工的培训是因人而异的,对高级管理人员不惜重金,进行专门培养;对职工则培养其向心意识,并加以利益驱动。在我国,由于企业制度的缺陷,政企不分,在干部选拔中以主观看法为标准,缺乏对个人能力的客观评价,许多领导甚至坚持“无过便是功”、“急功近利”的经营指导思想。在这种不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下,企业观念陈旧、决策失误、人心涣散、人才流失,造成人力、财力的无谓损耗,同时也削弱了自身参与竞争的能力。

可以看出,入世对中国商业来讲,是需付出一定代价的。如将商业贸易融入整个国民经济大系统考虑,则这一代价是值得的。降低关税与市场准入,外国企业与商品涌入国内市场,虽使国内商品价格下降,但此时通过商业企业改造、改组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特别是通过学习与借鉴发达国家商业跨国公司的经验,使管理水平、技术含量、售后服务等有较大的改善与提高,流通的交易成本费用也会因此降低,企业竞争力就会大大增强,企业的收益也会呈规模报酬递增趋势,这就是所谓的“以市场换技术”,它带来的是“阵痛”后我国商业的彻底变革,因此,从长远看,加入WTO,对我国商业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我国商业服务贸易只有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实施自由化贸易,最终才能寻求到一条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

1.外资进入流通领域对中国零售业将起到“窗口”作用。外国零售企业的经营方式、经营品种和购物环境,对国内其他商业企业和消费者的观念、管理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如目前中国发展最快的连锁商店、超级市场、平价超市、仓储售货、专卖店等,都与引进外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发展趋势看,由于零售和批发的界线日趋模糊,因此零售业引进外资后将迫使我国为引进国外先进的批发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而开放部分商业批发市场。这对于促进批发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批发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2.市场开放的双向性为中国零售企业走向世界提供机遇。由于市场开放是双向的,在中国开放销售服务市场的同时,外国也对中国提供市场准入,这样,就为中国商业以平等的身份向世界市场开拓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经过若干年的锻炼与成长之后,国内零售业必将有能力到国际市场抢占自己的一席之地,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

3.促使我国商界对规模经营与规模效益有进一步的清醒认识,促进商业持续稳定发展。在适度规模经营上,我国商界一直存在着模糊的认识,总认为当商业规模扩大时,交易成本必将增大,会出现经济效益与经济规模不相等的现象,并导致商业效益下降。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建立于微观经济学中的规模递减规律的假设上,即当规模扩大,则成本会增加,结果是规模报酬呈递减趋势。事实上,从目前一些跨国商业公司的扩张来看,这一规律未必成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进入信息社会后,商业也随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现在无论是商业的科技含量、管理水平,还是营销方式等,都远非传统商业所能比拟。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现与应用,使得一些国际商业跨国公司的规模报酬遵循另一经济规律,即规模报酬递增。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否则,失去的不仅仅是眼前的一点利益,而是我国商业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机。

4.真正实现“顾客至上”的服务宗旨。随着关税水平的降低,国外商品总量会大幅增加,消费者偏好与选择余地会增大。目前世贸组织成员平均关税水平为6%左右,在中美双边协议谈判中,我国允诺将关税从目前的23%降至17%,并逐步在今后几年里,接近世贸组织成员平均关税水平。因此,一旦加入世贸,国外各种品牌将会大量涌入我国消费市场,增加消费品供应总量;二是关税水平降低,大量商品的涌入会使商业企业交易成本与边际成本下降,商品价格将会有一个较大的降幅;三是大量外国品牌的自由进入,可使广大的消费者有机会选购价廉物美的世界知名品牌,同时,也迫使我国厂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真正从源头杜绝假冒伪劣商品,真正实现“顾客至上”的服务宗旨。

5.有利于提升商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纵观商业服务贸易的发展,不难发现,我国商业在市场经济与贸易自由化接轨的过程中,存在一个较大的误区,即大多数商家只热衷于盲目扩大单体店铺的规模,不愿静下心来狠抓现代企业管理,特别是企业内部管理。加入世贸后,外商带来的是国际通行的交易规则、先进的物流、商流与信息流技术、现代的营销方式、管理与顾客服务模式。对于发达国家跨国商业公司上百年在经营管理中形成的经验,我国商业企业可通过加入WTO后加以学习和借鉴,使其先进的管理模式与现代营销技术为我所用,并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商业服务贸易上的差距,提高商业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

收稿日期:2000-12-04

标签:;  ;  ;  ;  ;  

加入WTO后,我国零售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_商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