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论文_邱月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论文_邱月

邱月(北碚区人民路小学蔡家校区 重庆 北碚 400700)

摘要:小学生计算的基本技能是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反复练习而逐步形成的。计算技能的训练不是机械重复的过程,因此,算法是解决问题时求结果的实际操作程序,而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不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兴趣;计算能力;算理;计算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021-01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计算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它决定着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与效率。但是,不论是从实际教学中,还是学生平时的作业和测试中来看,部分孩子们在计算中速度虽然快,但出错率高;还有部分孩子不仅速度慢,而且出错率也高。那么,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结合日常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将计算教学与生动的数学情境有机结合起来,我认为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学习新东西,把无趣死板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变得生动形象,树立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乐于学、乐于做,自然而然地把精神集中到计算教学中来。

例如:200-98的简便运算时,学生容易错算成200-100-2.这时,教学就可以将运算设计成教师购买商品的情境:“王老师昨天去商场逛街买衣服,一共带了200元,买了一条裙子,用去98元,现在老师还剩多少元?”这种情况下孩子马上能反应出先给100元(减少100),商家找回2元,即增加2元,算式为200-98=200-100+2=100+2=102。教师通过设置的教学场景,利用现实中的收付款现象,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有助于学生明白其中的原理。

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持续时间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等特点,教师应在练习的数量上合理安排时间,采取“短时、少量、高效”的方法,避免学生疲劳、厌烦的现象产生,使学生的注意力能集中在练习上,从而保证计算的准确性。采用多鼓励、多奖励、少批评的机制让孩子爱上数学。

二、联系生活实际中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算理的抽象是小学教学中的难点。在运算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生活原型,创设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达到理解算理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中,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24×12的算法,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场景:“小明买一盒铅笔要24元,买12盒需要多少钱?”此时,学生通过以往的知识经验,马上能得出24×12(24个12),但已有的知识却不能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这时就可以引导孩子思考怎么样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生就会想到24×10=240,24×2=48,240+48=288,从而得出24×12=288。通过孩子的口算方法进一步讲解竖式计算每一步所表达的意义

从而让学生自己提炼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下面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到的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再用下面一个因数的十位去乘另一个因数,得到的积的末尾与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学生通过现实生活场景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学到了新知识,并且理解了算理,还能激发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从而帮组学生消除其学习的心理障碍,促使他们进一步探索知识,这便有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做题时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合,以及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能够表达孩子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合。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当好学生的表率。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要有耐心、爱心和恒心,统一办法和要求,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不仅是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的书写,更应该加强学生对草稿本的规范应用。有些学生在计算中书写潦草,0和6分不清楚,5与8看不出区别,数位不对齐,运算符合看错,草稿本上东一个西一个,这些现象都是马虎所致,是计算错误的根源。因此,从低年级就应该严格要求,养成他们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例如:草稿本要求整洁,必须从左到右依次书写,不能东一个西一个,这样既不美观,更容易造成计算错误。另外,每个学生除了作业本和草稿本外,还应有一个集错本。学生平时作业中的错题,就抄写在自己的集错本上,孩子间可以互相交流。这样做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持之以恒,孩子们就能更好地避免和减少错误的产生。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握好每个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逐渐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罗秋苑.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8期.

[2]季立功.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J].学理论.2010年22期.

[3]胡懿健.罗琼.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32期.

[4]唐玉琼.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9期.

论文作者:邱月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论文_邱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