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在很多学生都认为语文太难学,一提到语文就头疼。尤其是写作,有些学生每次写作,胸无点墨,绞尽脑汁,搜肠刮肚,无话可说,空空洞洞;有些学生提起笔来,胸中纵有思绪万千,下笔只有片言只语。我们对此种成因探讨不断,归根结底就是学生缺乏语言积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注重积累语言、熟悉语言,运用好语言,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 积累语言 学生 阅读
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指导是不可忽视的,“积累”已成为现在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
一、在课堂教学中丰富积累
1.重诵读,轻分析。语文课中,我们要着重在于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上下功夫。诵读是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现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却忽视了背诵,学生在小学、初中背诵的一些诗文被遗忘殆尽,实在可惜。一堂语文课上完,教师通过检查学生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背诵的章节背诵出来,是否积累了好词好句,能否把积累下来的好词佳句加以适当应用,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2.增加课文的背诵量。语文教材中,意境优美的散文、含蓄隽永的诗词、语言泼辣的议论文等都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优秀范文,除了落实课文的背诵量外,每单元还挑选数个妙语、佳句、精彩片段让学生熟读成诵,每学期有计划地给学生推荐一定数量的优秀篇章,让学生知其大意、博闻强记,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应用就得心应手了。语文教学重视语言的积累,要让学生多读、多记多背、多些积累,日积月累,内化吸收,待学生写作时便能呼之即出,胸有成竹,左右逢源,笔下生花,文如泉涌,下笔如神。
3.在古典诗词中丰富积累。中国曾是诗的国度,“不学诗,无以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古典诗文中有丰富的、形象的、凝练的语言。由于现在整个文化语境与古典诗文彻底改变了,许多古典诗文成了学生难以消化的“残羹冷炙”,削弱了学生阅读的兴趣。现在的大众传媒文化占据了学生的生活空间。我们要引导学生,不能一味地死记硬背古典诗文,而是赋予古典诗文新意,注重联系实际,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结合现代信息的传输,反映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和表达的愉快,引导他们主动阅读、广泛涉猎,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积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课堂中给足时间学生积累交流。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背诵没几天学生就忘得一干二净,要求学生人手一本用于积累语言的本子,平时把自己认为好的句子、词语记好,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让学生自由积累。每一周则抽一节课给学生交流积累的语言,这样弥补了我们农村中学资源有限的缺陷,有效地利用了资源,提高学习语文效率。
二、在课外阅读中丰富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但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下笔如有神”,才能“薄发”。在课外阅读中,每个学期要求学生阅读相应数量的好文章。阅读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在平时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流畅、准确、生动,说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通过加强课外阅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积累语言,从而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应该结合教材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内促进课外”、“以课外补课内”。教师阐明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内而外得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心吸收来完成。针对学生语言积累方面的缺陷,如语言材料即汉字和词语欠佳的学生多阅读些优美散文、古诗文。语言范例即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欠缺的,多阅读些名人名作。语言知识即同语言材料、语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关的字词句篇、语法逻辑等知识欠佳的多阅读一些议论文、说理性的文章。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语言,学生熟悉语言、很好地运用语言,才能提高语文素养、学好语文。
三、在生活中丰富积累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观察自己的生活,观察自己和周围人们的日常活动,扩展生活经验和认识,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积累语言。生活是作文之源,一个人的生活经验是发展语文素养的前提条件。人的日常生活中的活动,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语言文字信息激活生活积累,形成再现和再造表象的活动。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场景,让学生说说联想到的警句名言,如在烂漫春花中,蒙蒙细雨中让他们说出想到的有关诗句。如开展园地交流,在学习园地里开辟“优美词句赏析栏”,供学生交流。手抄报交流,读书笔记交流,校刊、校报上交流,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读及背诵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此外语言积累的方式还有:写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等等。
只要我们教师在课内课外,要求学生做好积累语言,训练学生对字词,对句子的敏感度,培养学生对文字语言的感悟力,就会提高和发展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进而学生就能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来显现自我独特的个性。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提高。
论文作者:莫秀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语言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诗文论文; 素养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教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