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袋梨果面出现黑点的原因及防控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黑点论文,防控论文,对策论文,原因论文,套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梨果实套袋能提高外观质量,并减轻农药残留,但生产上常有套袋梨果面出现黑点,导致果品质量降低,应及早采取措施预防。
套袋梨黑点病 主要发生在果实萼洼处,散生黑褐色至黑色小斑,斑点自针尖大小至米粒大小不等,数量多时可连片。斑点只局限在果实表层或浅层,不深入果肉内部,也不造成果实腐烂。该病由多种弱寄生真菌引发。由于套袋果果皮幼嫩、抗病力弱,加上果袋内温度高、湿度大,适合病害发生,使正常生态条件下不能形成危害的弱寄生真菌,能够对梨果实造成一定危害。
果面褐斑病 主要发生在套袋黄冠梨上,多在果实近成熟期开始出现病斑,到储运期病斑仍会不断出现。病初果面皮孔周围产生淡褐色至褐色的圆斑,后斑点逐渐扩大,常数个病斑连片形成不规则状大斑。病斑处稍凹陷,但病变组织仅限于表层或表皮,不深入果肉。果面褐斑病属生理性病害,与多种因素有关。梨幼果期果柄涂抹果实膨大剂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有机肥用量偏少、土壤中可溶性钙含量偏低、果袋透气性差、近成熟期阴雨潮湿等情况下会加重发病。
药害 斑点(块)在果实易积药部位发生较多,主要对果皮及浅层组织造成伤害。从褐色斑点至黑色斑块不等,有时密集成片。主要是由于套袋前梨幼果期的药剂或叶面肥等选用不当,对果面造成轻微刺激性伤害而形成的。
康氏粉蚧 斑点主要发生在果柄基部周围及萼洼处,与其他类型斑点的主要区别是,斑点上会带有白色蜡粉,且果实表面常伴有煤污,有时还可看到虫体。康氏粉蚧一般一年发生3代,主要以卵在树皮裂缝、土壤缝隙等隐蔽处越冬。梨树发芽时越冬卵开始孵化,初孵若虫爬到枝、芽、叶等幼嫩部位危害。一代若虫盛发期为5月中下旬,二代若虫盛发期为7月中下旬,三代若虫盛发期为8月下旬,以二、三代危害较重。
加强栽培管理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按比例施入氮磷钾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科学配合施入钙肥,平衡土壤养分。梨树发芽前,适当刮除枝干粗皮、翘皮,翻耕树盘土壤,破坏康氏粉蚧的越冬场所。尽量避免使用果实膨大剂,必须使用时需增施钙肥。选用抗老化性强、透气性好的优质果袋。
消灭康氏粉蚧越冬虫源 进入9月后,在梨树树干上束草把或捆绑诱虫带,诱集康氏粉蚧成虫产卵,入冬后解下草把及诱虫带烧毁,消灭越冬虫卵。萌芽期喷施石硫合剂或杀扑磷(高毒,生长期禁用)等药,以淋洗式喷雾效果较好,并注意喷洒树干周围地面,杀灭越冬虫卵。
落花后至套袋前科学喷药 必须选用安全有效的药剂及叶面肥,特别是临近套袋前的药剂选择尤为重要。常用药有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代森锰锌、克菌丹、苯醚甲环唑、腈菌唑、戊唑·多菌灵、多抗霉素、三乙膦酸铝、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噻嗪酮、灭幼脲、氟虫双酰胺、螺虫乙酯、哒螨灵、四螨嗪等,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乳油剂型。往年康氏粉蚧发生较多的梨园,在5月中下旬喷施的药液中加有机硅或石蜡油类助剂,能提高对一代若虫的防效。
落花后至套袋前喷施速效钙肥 在梨树落花后至套袋前喷药时,每次都加优质速效钙肥,增加果实含钙量,提高抗病能力。选用硼钙混合肥效果更好。
套袋后及时防治康氏粉蚧 梨果套袋后需及时喷药防治康氏粉蚧二代和三代若虫,每代喷药1~2次,防止康氏粉蚧进袋上果危害。适用药有毒死蜱、吡虫啉等,以淋洗式喷雾较好。
联系电话:025-8439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