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下沉对GIS设备的影响论文_韩宇晖

韩宇晖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吕梁供电公司 033000)

摘要:因GIS设备全封闭,具有维护工作量小、施工周期短、占地面积小等优点,故目前变电站设备选型时优先采用GIS设备。但GIS设备有如下不足:受地基的影响甚大。如设备基础出现问题,对GIS将造成严重的隐患。GIS设备装有波纹管,波纹管可对母线水平方向的伸缩起到调节作用,但因地基变化出现侧向或不规则扭矩时,则会造成母线筒螺栓松动、插接母线接触不良现象,更严重形成母线筒漏气和母线放电等事故。现有的在线监测手段中,没有对GIS母线水平、垂直变化情况进行有效监察。断路器GIS气体压力降低后,发出“低气压报警”和“闭锁分合闸”信号。但即使发出信号,也不能避免漏气造成的短路。如将低气压报警信号接入跳闸回路,可避免重大的设备事故。本文根据以往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对变化情况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监察和利用自动装置进行控制,对事故隐患做到能控、在控、可控,防范出现人身、电网和设备事故。

关键词:变电站 母线 GIS 地基下沉

一、实例

一)变电站基本情况

工程安装150MVA三相三绕组有载变压器(220/110/35kV)两台;220kV、110kV部分设备采用GIS组合电器。

工程竣工后计划投运,但是因为地基问题屡次推迟。后虽然投运,但也因为基础问题进行了大面积维护。

二)事件经过

运行人员在特巡过程中发现地面、围墙、建筑物及部分设备基础共现如下一些问题:

站区地面出现多处裂纹,其中两条为贯穿性裂纹,分别位于建筑物西侧、主控室和35kV配电室建筑物伸缩缝处。

2、站内沉降观察点最大沉降点达到5.2cm(位于建筑物西北角);

变电站四周围墙出现13处裂纹,宽度介于1cm~3cm之间;

站内运行人员在特巡过程中发现110kV设备区电缆沟内接地扁铁焊口开裂;

110kVGIS设备基础倾斜,引起110kV南母罐内C相母线接触不良和轻微漏气;

三 )采取的管控措施

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设计院、设备厂方、工程监理、建筑施工方等部门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分析原因并落实防控、整改措施。如下为事件处理过程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相关部门采取的措施

运维单位有关负责人进站进行考察,确认在变电站西南角出现明显的地基下沉现象,并安排站内运行人员对110kVGIS设备基础开裂部位每日增加巡视次数,并做好记录。

运维单位负责人安排变电站负责人就受影响的110kVGIS母线设备基础开裂一事咨询、联系110kVGIS设备厂家及设备安装公司。

有关人员来站举行现场会议。就站内出现的裂纹一事进行分析和工作安排。会上有关领导及专家对站内出现的裂纹一事达成如下意见:

1、造成变电站地基下沉是由于220kV变电站附近地基下沉。

2、因故障处110kV设备为GIS设备,常规手段无法进行故障判断,必要时需联系设备厂家,请求对故障情况进行认定和对处理措施进行技术指导;

3、需对各方面开裂情况加强巡视检查,改进观察方法,主要检查变化速率。土建施工方应进行地基下沉测量。

厂方技术人员和安装公司负责人对站内地基进行沉降测量。当日测量数据与2008年7月15日原始数据相比,2#点下沉幅度最大,达到5.1cm。

变电站收到调度下发的《变电站事故处理预案》和《220kV变电站110kV部分停电联合反事故应急演练脚本》,随后组织运行人员进行预案和演练脚本的学习。

运维单位为防止运行人员在巡视检查110kVGIS故障点时造成人身伤害,紧急调往站内SF6防护服两套,加上站内的一套,为站内配备了三套SF6防护服。当日变电站运行人员进行SF6防护服的正确着装培训。土建施工方工作人员继续对站内地基进行沉降测量,本日测量数据与上一个数据相比,2#观察点下降0.8cm。同日15时,调度开展220kV变电站110kV部分停电联合反事故应急演练。

220kV变电站运行人员巡视中发现110kV南母基础开裂处GIS罐内出现异常声响,判断为母线接头出现打火。经汇报地调,将110kV部分负荷进行转移后,对110kV设备采取了紧急停运。有关部门对故障点设备进行了局放试验和回路电阻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故障点处电阻明显偏大。

220kV变电站运行人员在巡视检查中发现110kV设备故障点处GIS气室有漏气现象,厂方技术人员建议尽快进行气体回收。

1#主变停运。

根据厂方技术人员指导,对故障点气室保持0.05MPA的正压,防止气体全部回收后气室内壁受潮,并对故障点相邻气室进行泄压处理,由0.5MPA降到0.35MPA。共回收气体15瓶(每瓶约25公斤)。

对有漏气点的气室进行气体回收,对故障气室的相邻气室进行泄压处理;

措施分析及对策

综上所述,在出现地基下沉以后,现场所采取的监测措施并不能直观地、有效地量化变化情况。现场所做的监测措施,只是凭借目测来进行判断。而GIS母线筒内的变化情况如达到目前能发现的情况时,事故很可能已经形成了。而且GIS装置发生大量漏气现象时,也存在运行人员来不及发现、处理,造成带电体短路或对地放电的事故。

根据情况提出如下改进措施:

在母线筒两侧加装红外射线装置,如母线筒两侧发生位移,可由红外对射装置发出警报;

利用水平仪定期测量母线筒海拔高度,或在有可能发生地基位移的站内安装地震监测仪;

定期测量母线筒波纹管长度;

将“压力低闭锁操作回路”接入断路器跳闸回路,如气压达到闭锁值断续降低的时候,断开有关的断路器,避免出现对地放电或短路故障。

结论

本人认为,上述改进措施可对事故隐患做到可控、能控和在控,彻底杜绝由地基引发的GIS漏气和放电现象。 但由于自身业务水平不高,可能有其它因素未考虑到,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批评。

论文作者:韩宇晖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3

标签:;  ;  ;  ;  ;  ;  ;  ;  

地基下沉对GIS设备的影响论文_韩宇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