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分流的两种模式_教育论文

浅谈教育分流的两种模式_教育论文

浅谈两种教育分流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种论文,浅谈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教育分流中的两种模式

我国小学后、初中后和高中后三级教育分流,存在两种不同的分流模式。一是在普通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毕业生中,实行职业与普通教育的分流;二是对普通初、高中的在校生进行分流。这里所指的两种模式,是普通学校毕业生和在校生的不同分流。如把前者视为第一分流模式,不妨把后者称为第二分流模式。第一分流模式是让普通小学、初中和高中一部分毕业生,分别接受初级、高级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不再升学的接受就业前职业培训;另一部分毕业生,则分别接受普通初、高中和普通高等教育。第二分流模式是从普通初、高中在校生中,分流出部分学生,为他们设置职业班,接受与普通教育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其他学生则继续接受普通教育。第二分流模式是经过小学后、初中后第一分流的普初、高中在校生,分别进入再分流,不同于传统模式,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分流模式。

三级教育分流,初中后是主要的,两种分流模式,第一模式是主要的。因此,搞好初中后第一模式分流是目前教育分流中的重点,但也不应忽视其它分流和模式。要积极推进三级教育分流,全面搞好两种分流模式。

2.两种模式分流,是我国教育结构调整中的一项重要成果。

“文革”期间,极左思潮把职业与普通教育的合理分流视为资产阶级双轨制教育。各类职业学校因而遭受摧残,造成单一化普通教育结构的严重恶果,导致教育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严重脱节。

在1978年召开的“文革”结束后的首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著名论述,在这一论述中引人瞩目地提出扩大各类职业学校比例。他通过总结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阐明在新形势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除了对学生参加什么样的劳动,怎样同教学密切结合等,都要有恰当的安排外,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不然,就是从根本上破坏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为此,他要求培养训练专门家和劳动后备军,应有与国民经济相适应的周密计划。这个计划,应考虑各级各类学校的比例,特别是扩大各类职业学校的比例,这是对“文革”期间推行两类不同性质教育合流的彻底否定。

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重要指示,我国从1978年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单一化普通教育结构进行了调整,从不同性质教育合流,走向不同性质教育分流,形成了今天三级教育分流的新格局。在教育结构调整过程中,又突破了传统的单一分流模式,开创出两种分流模式并存的新局面。因此,两种分流模式与三级教育分流一样,是我国教育结构调整中的一项重要成果。

我国教育结构调整中形成的两种教育分流模式,要比传统的单一分流模式,更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重求,有助于以下问题的妥善解决。

1.兼顾不同教育分流需要

三级教育分流中的小学后、初中后教育分流,既需要对小学和初中的毕业生实行教育分流,也同时存在着把教育分流的年限,适当推迟到初、高中在校生的需要。两种分流模式,就能兼顾两种不同教育分流的需要。

由于城市和经济发达的乡镇,已使多数初中毕业生达到继续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条件,初中阶段两种分流模式在这一地区已不占重要地位,重点在一般农村地区。因此,搞好小学后两种分流模式,对于确保一般农村地区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促进教育与农村经济相适应,具有重要意义。至于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农村,适当搞一点小学后的第二分流模式,可以满足少量不继续升学的初中在校生的需要。

普通高中的重点高中,虽然不存在对第二分流模式的需要,但为数众多的非重点高中,却需要有第二分流模式。因此,初中后也存在兼顾两种分流模式的需要。

2.协调教育规模方面的矛盾

教育结构调整在处理普通教育规模上,存在诸多矛盾。通过两种模式分流,可以协调不同方面的矛盾。

矛盾之一,由于传统的单一分流模式,满足不了不同教育分流的需要,致使教育规模难以达到教育结构调整的合理要求。通过两种模式分流,就可以使教育规模趋向合理。

矛盾之二,教育结构调整一方面缩小了普通教育规模,另一方面又使普通教育的升学率呈上升趋势,提高了普通教育的吸引力,要求扩大普通教育规模的社会呼声因而不断出现,尤其是对普通高中教育。教育结构调整力度较大的地区,矛盾日益突出。搞好两种分流模式,是协调这一矛盾的重要措施。

矛盾之三,高等教育出于对生源质量的考虑,希望普通高中教育保持适当规模,避免因规模过小对生源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两种分流模式,既可以使第一模式分流后的普通高中教育保持适当规模,消除高教对生源质量的担忧;又可以通过第二分流模式,使普通高中教育规模趋向合理。第二模式分流不但影响不了生源质量,还会使生源的合格率有所提高。因此,两种分流模式可以协调教育规模存在的这一矛盾。

3.摆脱教育任务上的困境

普通教育的性质,决定普通学校难以完成直接培养合格劳动者的任务。而两类不同性质合流的普通教育,却又不得不承担难以完成的教育任务。因而说普通教育陷入教育任务的困境。

通过第一模式分流,普通学校虽然可以把学生入学前和毕业后的直接培养合格劳动者任务向职业教育分流,但是普通学校无论是教育规模方面,或是教育需求方面,依然存在需要把一部分在校生直接培养成合格的劳动者。因此,只有单一分流模式,还不可能完全摆脱任务困境。而两种分流模式,则为普通教育完全摆脱任务困境提供一条有效途径。既可以说普通学校学生在入学前和毕业后,通过第一分流模式,把直接培养合格劳动者的任务分流到职业教育;又可以通过第二分流模式,把在校生中培养合格劳动者的任务得以实现,使普通教育完全摆脱任务困境。

教育分流实质是教育任务分流,就是把直接培养合格劳动者的任务,通过教育分流从普通教育中分流出来。为什么普通教育在高一级教育完全普及,就可以不需要教育分流?因为这个阶段的普通教育已不存在直接培养合格劳动者的任务。为什么同样是普通教育,重点高中不需要教育分流,而非重点高中却需要教育分流?因为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同时承担直接培养合格劳动者的任务。为什么60年代初期和70年代后期,我国的普通高中教育需要教育分流,而50年代却不需要教育分流?还是在培养合格劳动者任务上的区别。60年代初是由于高校招生任务急剧下降,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大超过高校招生任务,70年代后期是由于“文革”期间推行两类不同性质教育的合流,使普通高中教育都出现培养合格劳动者任务,后者比前者任务更重。50年代则不同,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很小,有些年份的高校招生数甚至超过普通高中的毕业生数,因而不存在直接培养合格劳动者任务,每当普通教育出现直接培养合格劳动者任务,就需要教育分流,反之则不需要。由此可见,教育分流实质是教育任务分流。单一分流模式难以完全摆脱任务困境,就需要有两种分流模式。

要搞好两种分流模式,就必须进一步完善第二分流模式。这是因为第二分流模式出现的时间很短,不象传统的第一分流模式成熟,不少地方还很不完善。为了完善第二分流模式,目前有几个问题需要进行探讨和研究。

1.分流时间问题

第二分流模式目前有各种不同的分流时间,需要确定其中最为适当的时间。太早与过晚,都难以与第一分流模式相区别,不容易突出作为独立分流模式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因为分流的时间必须考虑学生分化这一重要因素。要选择学生的兴趣爱好、择业方向和学业分化的最佳时机。太早了时机不成熟,过晚了又会错过这一分流模式的分流机会,都不能很好地发挥分流的教育效益。“二一分段,初(高)三分流”是否属于最佳时机?需要研究和论证。不然,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

2.课程计划问题

普通初、高中课程计划的修订,应把第二分流模式列为一个重要因素予以考虑,使课程安排有利于分流的顺利进行。分流后的职业班,如何确保职业与普通教育的结合,普通教育课程内容如何简化,教学要求降到什么程度,那些相关课程可以合并为综合课,普通与职业课程保持一个什么样的比例?等等。都要认真研究。分流后的普通班,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提高?也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3.职业教育归属问题

教育归属涉及教育性质。应该说第二模式分流后的职业教育性质,不完全等同于第一模式分流后的职业教育。忽视这一点,容易削弱与普通教育的结合。因此,目前把它归属于普通教育。但其性质毕竟不同于普通教育,把它归属于普通教育,专业的确定,教育教学管理,以及就业安排等,势必完全由主管普通教育的机构承担,存在不少困难,影响分流模式的顺利发展。因此,第二模式分流后的职业教育归属问题,需要认真探讨和研究。

4.发展趋势问题

小学后的第二分流模式,由于适当推迟了分流年限,克服了分流年龄偏低,职业定向过早的缺陷,因而它的发展趋势很可能会超过第一分流模式。小学后第二分流模式,还有可能与初中后的部分第一分流模式相结合。两种分流模式的适当结合,除了原先第二分流模式提供不继续升学的初中在校生的教育分流需要外,还将满足那些继续升学,但已决定不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学生的教育分流需要。随着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人数将会日益增多。按“二一分段,初三分流”方案,两种分流模式适当结合后,就可以使这部分学生提前一年接受普通与职业相结合的教育。不仅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大大缓解普通初中学生严重分化的矛盾。以教育分流缓解普通初中学生严重分化矛盾的思路,既不同于为了照顾更多的学生完成普通初中学业,采取大幅度降低普通初中教学要求的措施;也有别于划分快慢班(分开或非公开)以迁就学生严重分化的办法。为缓解矛盾另辟蹊径。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初中后第二分流模式,也有可能出现与高中后教育分流的适当结合。普通高等教育为了适应人才劳务市场需要,还有可能出现为部分学生增设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类似以上发展趋势的预测性探讨和研究,可以为完善第二分流模式拓宽思路,很有必要。

完善第二分流模式,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不少,不局限于以上四个方面。

标签:;  ;  ;  

浅谈教育分流的两种模式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