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和谐课堂的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论文,因素论文,和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和谐的课堂表现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课堂参与者与教材之间等方面。它是以能促进人的共同进步为任务,以实现课堂整体实效性为价值目标的。而要实现这一任务和目标,就必须发掘和谐课堂的内在因素。具体地说:
1.敬的心境。
对真理和学识的炙热追求和向往,对人的深切关怀,对社会秩序的敬重和维护,是课堂教学必然要体现的价值追求。而要实现这一价值目标,显然要求教师应努力地去促成师生平等、互相尊重的课堂教学环境,共同达到真理的彼岸。这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首要的条件。相反,在教学中如果老师居高临下,过分地以老师为主,不允许课堂其他声音的存在,无形中就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使课堂气氛紧张,进而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和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构建和谐课堂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要有敬重之心,对学生要有尊敬之心,对知识和真理要有敬畏之心。因此,在教学中,要创造活泼的课堂气氛,要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要学会体验教学的乐趣。要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知识,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问题,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以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如在《认识的深化发展》教学中,笔者例举了人类对知识积累的过程。1904年由庞加莱提出的庞加莱猜想,2006年被我国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曹怀东彻底证明,经历了100年;《资本论》的形成花费了马克思26年的时间,整本书的完成共40多年;而布鲁诺对真理的追求则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等等。通过教学可以看出,学生们的严肃表情绽露出他们对真理的无限向往,无疑也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敬畏之心,课堂和谐气氛昭然。
2.人的根本。
人的问题无论何时都是最根本的问题。课堂教学亦如此。脱离了人而开展教学是完全无效的教学,也不可能达到教学之目的。关注人的发展始终是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中最根本的问题。因此,实现课堂的和谐必须以人为本。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在人的培养上的差异性,尊重人格。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时候会遇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学生做一些小动作,故意表现自己,打断老师的讲课等,多数老师是通过训斥,甚至是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制止这些行为。课堂虽然安静下来,但是被制止的学生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其他的学生也会有杀鸡骇猴的感觉。这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无形中设置了心理障碍,不利于和谐课堂的实现。笔者遇到类似的“不和谐”现象时,总是先想想学生做出这些行为的原因,进而因势利导,力图以此增强课堂的和谐气氛。
例如,在教学《坚持内外因相结合》时,我播放了视频:刘翔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110米跨栏项目上,以12秒88打破了保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以此说明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的哲理。这时一位女生突然脱口而出:“刘翔,我爱你!”接下来一位男生说:“就像老鼠爱大米。”引起同学们哄堂大笑。这时我预想到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已经转移,都瞪大眼睛看着我如何处理了。我非常客气地让该女生站了起来,问到:“你爱刘翔什么?”她虽然有些害羞,但是还是说了出来:“他非常酷。”“他酷在哪里呢?”我接着问。她半天没有答出来。我接着说:“爱一个人是需要理由的,盲目的爱只能会遗憾终身。”我转向大家:“请你们都为她想出一个爱的理由来。”这时课堂沸腾了。有一位学生说:“因为刘翔以自己的实力超越了自己,也征服了世界。他是最棒的!”我接着说:“是呀,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能力展示给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才是有价值的人生,这样的人才值得去爱呀。但是能力从哪里来呢?只能靠自己的拼搏、自己的努力,内因是根本原因。希望你们都奋力拼搏,将来有一天也能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那时爱你们的人将远远超出你们的想象。”同学们都会心地笑了。这种顺势即兴的教学,其实包含了对人发展的深切关怀,构建和谐课堂必须抓住人这个最根本的问题。
3.知的通途。
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写道:“人有知学,则有力矣。”就是说,人若有了知识,就有了力量。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一个有为之人不可能是无知之人。显然,传授知识、申明道理是培养人才的目的之一。
知识和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约束的作用,规范着教学的总过程。和谐的课堂不是随意的杂乱的过程,而是处处学习知识、利用知识的过程,是把无知无序的头脑变为有知有序的头脑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明确知识的类别,分清知识的层次,要求学生通过知识的掌握去认识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但是,知识只是在教学中发挥着规范的作用,所以过分强调知识而忽视其他因素,必然滑向应试教学。
有一天笔者走进教室,听到学生都在议论着近期物价上涨的问题。有的学生说:“现在馍一块钱才三个。”有的说:“物价上涨了,通货膨胀来了。”还有的说:“该涨的不涨,不该涨的都涨了。”面对同学们的议论,我觉得必须要说几句了:“你们认为价格的涨幅在什么程度才是合理的呢?”学生开始议论。大多数认为价格不涨好。我接着问:“你能阻止价格的上涨维持原来的水平吗?”学生说不能。我问:“为什么不能呢?”这实际上是价值规律的表现,是市场自发性的表现,是阻止不了的。到此,学生以更加理性的态度认清了价格上涨的现象。用学科知识解决了学生生活学习中的疑惑,使其不仅意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而且增强了学习科学知识的决心,自然也增强了课堂的向心力,课堂气氛也会更加和谐有序。
4.情的动力。
情感的力量是巨大的,人生的发奋努力可能就来自于某一次的感动。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可见,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情的体验和熏陶能极大地调动课堂参与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是教学维持的源动力,也是教学目的之一。相反,课堂情感缺失,学生的热情调动不起来,关爱得不到满足,忧虑无法消除,就不可能有和谐的教学环境。
为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情绪状态,及时把握他们情绪波动异常的现象,纠正他们不良的情绪,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在教学中要善于引用并注重分析典型的案例,在创设新情景中不仅能申明道理,而且更能引起情感共鸣。这有利于净化教学环境,实现课堂的和谐。
例如,在教学《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利》时,笔者引用了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和安徽华源制药公司的假药事件。在总结中,我说:“盈利是企业的生命。我们知道企业只有依靠先进的科技和管理,适应价值规律和市场的变化,调控产品结构,才是盈利的根本;但他们却通过非法的手段,结果怎样呢?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也最终葬送了企业的生命。想想那些因服用假药而撒手人寰的患者,再看看那些因失去亲人而悲恸欲绝的人们,经营者的道德和天理何在?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莫过于失去亲人。那些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与直接杀人有何区别?这些人受到法律的严惩难道不罪有应得吗?同学们,你们将来愿做一个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老板,还是做一个不择手段、荼毒生灵的奸商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永远不做奸商!”学生的情绪就这样被调动起来,课堂呈现激奋、肃静的气氛。
5.美的升华。
作家曹文轩说:“我有一个说法:美的力量大于思想的力量;再深刻的思想都会过时或成为常识,惟独美是永远的。”美的因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它的存在至少会使课堂的参与者享受到了学习,体验到了生命的美丽。一堂好课不仅留给人们更多的启发,而且是一种美的享受。可见,美也是课堂和谐的题中之义。
课堂教学中美的因素很多,如教学环境的简明美,教学参与者的仪态美,教学内容的实体美,教学过程的再生美等。在这些美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由师生互动作用产生的情感体验美和智理升华美。我们既要注重课堂的形式美,更要注重内容美,并努力挖掘教学中美的因素。
例如,在教学《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时,我播放了自己编辑的各国有代表性的音乐精选,让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既感受到了音乐美的共性,又感受到了各国文化的个性,深刻地领会到了本课的哲理。创设这一导入方式,从一开始就为本课定下了高雅美的基调,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尤为和谐。
总之,构建和谐课堂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体现。和谐的课堂有着多种因素,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挖掘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