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基础设施:政府、社区与市场供给:基于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分析_农民论文

中国农村基础设施:政府、社区与市场供给:基于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分析_农民论文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政府、社区与市场供给——基于公共品供给的理论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础设施论文,理论论文,农村论文,我国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基于公共品供给的理论,剖析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历史与现实情况,指出针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公共品、准公共品和俱乐部品性质建立政府、社区与市场供给的多方供给模式。

(一)发挥公共财政主渠道作用:重新界定各级政府事权、财权范围

在制度建设和具体操作上,对于中央财政,一是通过立法,把国家的重大支农政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立法规定,把财政预算新增部分的一定比例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二是国家财政要加大对各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继续落实已有的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同时,再制定和实施新的扶持政策。三是对属于国家财政职责范围内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负责到底,尽量将建设项目延伸到农田、农户,尽量不要求地方政府配套,以免造成新的欠账和村级债务。四是构建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的长效机制。

对于地方财政,要加大对县乡政府的一般转移支付力度;要在推进基层乡镇机构改革的过程中,结合乡镇财政职能转变,建立完善的乡镇财政制度,完成其在履行基础设施建设中财权与事权的对等;落实和完善财政对村级的补助政策,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组织正常运转,提高基层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乡镇机构应该履行的职责、应该提供的公共服务、需要支持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建设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要逐步加强。

(二)积极引导农民参与社区性基础设施建设

1.建立农民自主自愿、民主决策的劳动积累机制,引导农民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工投劳。要革除用行政手段和自上而下的计划行为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老模式,代之以建设项目申报、农民自主投劳、政府政策激励、部门指导服务的新模式。重点要搞好宣传发动和政策激励,利用各种形式,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让广大农民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投工投劳的积极性、自觉性。

2.改革“一事一议”制度,建立兴建农村公益事业和社区性基础设施的需求表达与筹资机制。

政府要积极加强引导和服务。各级政府包括村级组织必须充分认识“一事一议”的重要性,制定议事程序、议事范围和上限标准。坚持走群众路线,让农民参与“一事一议”全过程,逐步形成都来关心农村公益事业的氛围。在“一事一议”筹资过程中,必须量力而行。

(三)明晰产权和经营管理权,吸引市场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

对一些受益主体明确、可以实行经营性管理的小型基础设施,可以将经营管理权甚至产权明晰、量化到自然人或法人,有偿使用,以实现其经济价值。

同时,针对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的产权主体和受益主体不明确,建设与受益联系不紧,造成只用不“管”、只用不“建”的现象,引入竞争机制,推行市场化管理对已建成的农村基础设施的产权进行买断,所变卖的资金,由村委会集中起来就地专门用于新的农村公益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滚动发展。对容易管护和维修的农业基础设施实施有偿承包,由承包人定期对管护的农业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村委会按照目标责任管理合同书的规定,定期支付其劳动报酬。

标签:;  ;  ;  ;  ;  

中国农村基础设施:政府、社区与市场供给:基于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分析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