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门诊部 01001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门诊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门诊肺结核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实验组在规范治疗的同时进行认知、心理和行为三方面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规范治疗加传统家庭疗养。1个月后对2组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测查并收集整理数据,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后,对疾病的认识、规律服药行为、消毒隔离的遵医行为、合理膳食行为、有效咳嗽行为、心理功能恢复状态、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肺结核患者在规范治疗的同时进行认知干预、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等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该病的治愈率,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门诊;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近年来其疫情呈上升的趋势备受全球关注。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量地使用抗结核药能有效地提高该病的治愈率,同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对该病的转归、提高生存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门诊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因条件限制,一般缺乏有效的护理,对该病的治愈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笔者对35例门诊治疗的肺结核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门诊肺结核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18~75岁,平均(39.0±1.3)岁;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20~73岁,平均(38.0±0.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治疗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实验组在规范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对照组采取规范治疗加传统家庭疗养。1个月后对2组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从疾病认识、规律服药、消毒隔离的遵医行为、合理膳食、有效咳嗽、心理功能恢复、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等方面进行测查。
1.2.1 认知干预
指派通过专门训练的护士负责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肺结核病的基本知识,如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治疗方案及疗程,告知规则、全程、按时、按剂量服药的重要性,所用药物的常见副反应,如何观察药物疗效,发现副反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告知咯血的先兆,咯血时绝对卧床休息,不要恐慌、轻轻地将血咯出。
1.2.2 心理干预
肺结核患者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差,以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为突出[1]。对于排菌期的患者,指导其有效隔离的方法,并与其亲友讲解结核病的基本知识及消毒隔离知识,减轻他们对此病的恐惧。慢性迁延的患者因病程长,效果慢,营养要求高,造成患者家庭经济困难,使患者产生消极、焦虑心理,护士需主动热情接近他们,使其感到受重视,被尊重,让患者及时了解病情好转的有关检查结果。咯血患者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让其保持居室内整洁、安静、舒适,告知咯血的原因,轻轻将血咯出,不要憋气,指导家属及时清理咯血现场以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嘱其咯血量较大时及时联系我院救护电话。
1.2.3 行为干预
指导患者咳嗽时用手巾捂住嘴,不要面对他人;睡觉时不与他人同头睡,以免夜间咳嗽时传染;自己单用一份食具。咯血时绝对卧床休息,患侧卧位,不能屏气,及时将血轻轻咯出。饮食选择具有食疗作用的食物,如淮山百合炖白鳝。咯血量较大时及时来院就诊。保持大便通畅,多吃水果、蜂蜜、多饮水,经常按摩下腹部促进肠蠕动。指导、督促患者全程、按时、按剂量服药,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并来院复诊。对于肺功能不全患者,指导其进行肺功能训练,如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动作的配合[2]。对于咳嗽咳痰患者,指导其有效咳嗽的技巧[3]。
1.3 统计学方法
采集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数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认知干预的必要性
结核病是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传染病之一,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化学治疗,而不规则的化疗必然导致结核菌耐药,可当前结核病治疗过程中危害最大,预后最差的是耐多药结核病,它能导致结核病高死亡率并对健康人群威胁极大[4]。因此,让患者认知结核病化疗的重要性及不规则化疗的危害性是结核病治疗成功的关键。告知患者咯血的原因及咯血的前驱症状、咯血时的处理措施,能让患者自觉地卧床休息,减轻咯血时的恐惧心理,避免窒息的发生。通过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规律服药、消毒隔离的遵医行为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认知干预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3.2 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结核病是以变态反应为主的慢性传染病,其发生、发展与转归及药物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结核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变化。肺结核患者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差,而不良心理可引起免疫功能下降。本研究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28例患者心理功能恢复良好,抑郁、焦虑、恐惧、悲观心理明显改善,能积极地配合治疗,而对照组只有8例心理功能恢复良好,说明心理干预对结核患者病情转归具有重要作用。
3.3 行为干预的有效性
在行为干预中,我们注意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消毒隔离的有效措施;咯血时绝对卧床休息,及时将血轻轻咯出,保持大便通畅的方法;饮食上选择有食疗作用的食物;规则化疗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自我观察;缩唇式腹式呼吸的方法及有效咳嗽技巧。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规律服药行为、消毒隔离的遵医行为、合理膳食行为、有效咳嗽、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良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了行为干预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四清.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大咳血患者临床转归情况及复发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5):10.
[2]王桂英.护理干预促进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9):8.
[3]徐志勤.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中国病案,2013,14(10):76.
[4]呼宝娟.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3,29(1):125.
论文作者:薛金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患者论文; 肺结核论文; 实验组论文; 心理论文; 结核病论文; 门诊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