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广东体育旅游业发展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东论文,旅游业发展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6)05-0036-04
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的社会活动方式和生活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体育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发生的变化尤为显著,体育活动不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更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西方国家,体育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已经超过了石油、汽车、烟草等传统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体育产业中,体育旅游业是一个重要方面,全世界的体育旅游业正在显示出蓬勃生机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据报道,瑞士仅滑雪旅游一项,每年接待外国游客1500万人次,创汇70亿美元左右;意大利的体育旅游年产值从20世纪80年代的180亿美元发展到目前的500亿美元,超过了汽车制造业和烟草业的产值;韩国和日本仅通过联合举办2002年足球世界杯,就分别创造出88亿美元和245亿美元的产值[1]。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体育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但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巨大的市场及众多的人口都蕴藏着发展体育产业,包括体育旅游业的巨大潜力。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发展居于国内前列的广东省,如何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促进广东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
1 体育旅游的概念和内容
发展体育旅游业的前提是必须科学界定体育旅游概念,明确体育旅游的范围、内容,这样才能制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措施。目前,体育旅游的范畴还没有权威的定论,有专家认为,“体育旅游就是指以旅游为目的,以参与体育活动或观赏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2];还有专家认为,“体育旅游是指参加游泳、滑冰、漂流、登山、徒步、探险、自驾车等康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旅游者通过观光、参与活动,可以了解体育运动的知识、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体验民族风情和传统体育文化”[3];还有专家提出“体育旅游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借助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并充分发挥其诸种功能,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目的的一种活动”[4]。总的看来,这些论述都涉及到两方面的内容,体育活动和旅游,而侧重点不同。有一些专家认为体育旅游首先是一种旅游活动,只不过在其中有体育活动的内容;而另一些专家则倾向于体育旅游是以体育活动为主要目的,而借助于旅游的方式进行。通过对这两种观点的研究,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实际上是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的两种体育旅游形式。前者是针对以观光旅游为主要目的的普通旅游人群,在旅游过程中穿插一些体育活动,如观看民族体育表演、进行海滨游泳、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等,在这种体育旅游中体育是旅游活动的一部分,而不是主要目的和内容。而第二种体育旅游的目的则很明确,即旅游者要通过旅游的形式参加特定的体育活动,如观看世界杯、F1赛车等世界著名的比赛、到北方参加冬季冰上运动、参加自驾车长途旅行,以及登山、徒步等有组织的旅行活动。综上所述,第一种体育旅游与一般的观光旅游差别不大,只是在其中有体育活动的内容,可以放在一般的旅游范围内进行研究和讨论;而第二种体育旅游主要以体育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具有区别于其它形式旅游的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应该单独进行讨论。因此我们提出体育旅游的概念为:以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为主要目的,使消费者通过旅游的形式体会体育活动带给人们的乐趣,满足各种人群的不同的需求。由于适用于体育旅游形式的体育活动众多,其目的、内容、形式也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发展中的重点也不尽相同,所采取的措施也有所差别,投资人和管理者对这两类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也必然不同。
从上述体育旅游的范畴来看,体育旅游的内容应该包括体育竞赛观赏,参加季节性体育运动,参加探险性特色体育活动,参加康体、健身性体育活动等。同时,这些活动应该以旅游为依托,参加活动的人群不但可以享受参加体育活动快乐,还可以了解社会风情、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以及接受旅游的服务。
2 广东省发展体育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2.1 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开发体育旅游业的重要支撑
社会经济学理论认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是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虽然当前体育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但是体育倚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本质仍然没有改变,世界各国体育及相关事业的发展状况都证明了这种理论的正确性。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在2004年我国各省市、区的GDP统计中,GDP总量超过一万亿大关的省市为广东(16040亿)、山东(15490.7亿)、江苏(超过15000亿)、浙江(11243亿),广东居首位。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人们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消费意识逐步增强,人们对健身、娱乐和健美等项目的服务需求迅速上升,体育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体育经济和体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5]。据统计,2002年广东省体育健身娱乐业全年营业收入接近13.55亿元,绝对数较大,仅广州、东莞、佛山等珠三角地区就已形成了一个年超30亿元的体育消费市场[6]。因此对于广东省来说,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发展体育旅游事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 旅游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大发展,广东旅游业“行、游、吃、住、购、娱”6大门类建设成效显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多年来,广东的旅游创汇、旅游业总收入、入境旅游人数等主要旅游经济指标稳居全国首位。
目前,广东旅游业已具有年接待8000万海外旅游者和上亿人次的国内旅游者、创汇50亿美元以上、旅游收入1600亿元以上的综合生产能力。据统计,2004年,全省口岸入境旅游接待人数达8741万人次,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1562万人次,接待过夜国内旅游者8824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1664亿元,约占全国的1/4;旅游创汇53.8亿美元,占全国的1/4强。
到2004年底,全省有星级饭店1120家,其中五星级、四星级饭店分别有40家、136家,均居全国首位;旅行社77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87家,国内旅行社590家。广州市还荣获“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迪拜奖)”,深圳市荣获联合国“全球500佳环境奖”,珠海市曾经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最佳人居环境奖”。广东省有20个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3 拥有发展体育竞赛观赏的有利条件
体育竞赛观赏是体育旅游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奥运会、世界杯、赛车、网球等世界大赛都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无数观光者,同时也给举办国带来大量商机。在世界上最经典的竞赛观光型体育旅游首推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两大赛事,任何一次赛事的到来,对于主办地来说就是一次旅游高峰的到来,1996年的亚特兰大入境游客达35万人,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前前后后为澳大利亚带来了150万游客,2002年在韩日举办的世界杯因为有中国队参加,大批中国球迷和旅游者蜂拥到韩国和日本观看比赛,而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期间,中国前往希腊的各种观摩团、参观团、旅游团、公民助威团多达数百个。另外根据北京市旅游局日前公布的预测信息,到2008年,北京入境游客将达440万人次,外省市来京游客将达1亿人次,北京市民在京游将达到4800万人次。
广东省经济发展居于全国前列,老百姓有经济能力担负外出体育竞赛观赏的费用,同时广东省交通便利,空中航线可达世界各地,铁路和高速公路也四通八达,非常便于人们的出行。在接待国内外高水平体育比赛的条件上,广东省也在全国位居前列,近几年来,先后举办了六运会和九运会等几十项国内大赛,同时,还举办了1991年第一届女足世界杯、1998年世界青年花样游泳锦标赛、2002年联合会网球赛、汤尤杯世界羽毛球锦标赛、2003年中巴国际足球赛、亚洲体操锦标赛、德国世界足球赛预选赛、雅典奥运会拳击预选赛、2004年中国广东怀集国际攀岩赛、2005年世界毽球锦标赛等国际大赛。尤其是2010年亚运会的申办成功,大批高标准的体育比赛设施,这将为体育比赛观赏提供良好的条件,更进一步强化了竞赛表演业的龙头地位。举办一系列大赛,不仅提升了广东人文品位,而且对城市的环境、基础设施、经济、旅游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在过去的几年里,广东省举办了大量的国内外高水平赛事,积累了举办大型国际比赛的经验,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项目策划人员和管理人员,这也是发展体育旅游业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总之,广东省在经济、交通、设施、经验、人员等各方面都具有发展体育观赏业的有利条件。
2.4 具有开展季节性、特色体育旅游的自然资源
季节性体育旅游活动主要是指冬季体育运动和夏季水上运动。夏季水上运动包括游泳、帆船、潜水等,广东省是适合开展夏季体育旅游运动的地区。首先,广东省毗邻南海,是全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大陆海岸线长为3368.1km,沿海有651个岛屿,岛屿岸线为1649.5km,是最适合海滨休闲体育旅游的省份。如阳江海陵岛的大角湾,深圳的大、小梅沙,汕头的南澳岛,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汕尾遮浪广东红海湾国际海上运动俱乐部等等,都适合开展游泳、潜水、帆船、帆板、冲浪、摩托艇、滑翔伞、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体育旅游项目。特别是南海诸岛的珊瑚礁,海水清澈碧蓝,珊瑚和热带鱼鲜艳美丽,是开展潜水运动绝好的天地。其次,广东省内陆水系也比较发达,江河湖泊纵横,如著名的珠江、韩江等水系,韶关的九泷十八滩,从化的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肇庆的七星岩中心湖等。这些内陆水系既适合开展现代赛艇、划船漂流等体育项目,也适合具有广东民族传统的龙舟竞渡的开展[8]。此外,广东省地处亚热带,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各种设施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探险性特色体育旅游活动包括漂流、溯溪、登山、徒步旅行、自驾车旅行等,其中以登山、漂流和徒步最为盛行,而自驾车旅行则是近年来新兴的运动。广东省省内大小河流众多,山脉、丘陵起伏,也非常适合进行漂流、徒步旅行、登山等运动。已经闻名省内外的著名山峰有:号称广东第一山的南岭石坑崆,海拔1902m,第二山石菲岭1888m,还有韶关丹霞山、罗定龙须顶、从化五指山、从化桂峰山、清远观音山等,这些山峰都已成为登山爱好者攀援的目标。而韶关的乳源大峡谷则被誉为广东最难穿越的大峡谷,吸引了大批徒步旅行者前往。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占地273平方公里,古木参天、林海莽莽、深壑幽谷、清溪长流,飞瀑连缀甚为绚丽壮观,是徒步旅游的首选之地。广东省河流、溪水众多,珠江、北江、东江、西江都流经广东,其支流遍及全省,开展漂流活动有很大的选择余地,虽然其漂流距离、惊险程度与前者不能相比,但是也给旅游者以极大的刺激和乐趣,并在安全性上有了保障。
2.5 体育场馆、设施位居国内前列,休闲、健身性体育旅游已初具规模
休闲、健身性体育旅游同样需要完备的运动设施。据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到2004年底,广东省拥有各类体育场地77656个,总面积达到1538982万m[2],全省人均体育场馆2.02m[2],场地投资及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广东拥有全国高尔夫球场的1/3,近60个,是台湾的近两倍,比韩国多20多个。广东省的高尔夫球场质地也是相当高的,全国10佳广东占6[8]。截止到2005年7月,深圳市的体育健身娱乐场所达850多家,珠海、中山、东莞也都超过500家[7],这些健身娱乐场所为体育旅游的健身运动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康体、健身性体育旅游除了以一般的体育健身为目的的旅游外,还有健身训练类型,有的称为拓展训练或极限训练。健身训练往往会把训练的地方选在山清水秀的旅游地,并进行封闭训练。资深的培训师、专业的设施设备,精心设计的场景体验训练项目是这种训练的特点。而进行训练的时候,一抬头就可以看到风景,而呼吸之间又是清新空气,一举多得。目前我国大城市近郊都有大型的训练基地,比如北京怀柔、房山,上海的嘉定、佘山等,广东省也正在建设这方面的设施。如:肇庆的怀集已初具规模。
3 加快发展广东省体育旅游业的对策
3.1 加强宏观管理与合作
体育旅游业是体育产业的一部分,体育产业是生产、经营或服务性的新兴经济行业,其组成的基本要素是具有法人地位的现代企业,其运行方式只能是按照经济规律进行市场化运作[5]。发展体育旅游业不但涉及到体育部门,也涉及到旅游部门,合理地协调两方面对体育旅游业的管理是迅速发展体育旅游的便捷之路。因此省有关部门应该联合起来,加强对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促进其快速、有序地发展。省体育局、旅游局、财政厅、工商局、税务局等相关部门应该联合出台有关支持体育旅游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对体育旅游单位的基础建设、企业登记、税收等方面实施规范管理,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投资和经营环境。在业务上,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要紧密合作,体育部门组织的大型的国内外的体育比赛可以与旅游部门联合,让旅游部门在赛事宣传、组织观众、住宿餐饮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在门票发售上给予优惠,使比赛成为体育、旅游双方合作的结合点。同样,旅游部门在组织体育旅游项目时,可以聘请体育部门的技术人员、教练员给予指导和合作,提高项目的体育专业技术含量,打造体育旅游的精品,让参加人员更加满意。
3.2 抓住2010年亚运会契机,加快发展广东省体育旅游业
2010年广州亚运会,不仅将极大地促进广东省体育旅游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还能为大珠三角、泛珠三角提供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亚运会的筹备与举办,必须坚持开放与兼容的方针,力争使2010年亚运会成为促进以广州为中心的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体育旅游、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盛会。
(1)加大对体育旅游的宣传。各种媒体对体育旅游要进行大力的宣传,提高企业和社会各界对体育旅游的巨大商机和影响力的认识。有报道,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给旅游局(ATC)拨款670万美元,用于1997-2000年奥运会旅游宣传,以期最大限度地扩大旅游业的机会,取得了极为成功的效果[1]。与国外同行相比较,我国的媒体在体育旅游的宣传上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未来的广东省体育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不应局限在旅游行政部门和旅游企业的范围内,应加强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广泛合作,展开全方位的促销攻势,尽快塑造一个充满活力、安全可信的广东体育休闲、娱乐旅游新形象。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的宣传不但可以使企业和投资者了解体育旅游的巨大商业价值,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发展体育旅游的事业中来,也可以使广大民众了解体育旅游的宗旨和可以享受的乐趣,促使体育爱好者和旅游爱好者积极加入到体育旅游的行列中,使体育旅游成为人们度假休闲的最佳选择。
(2)加快体育旅游资源的基础建设。自九运会在广东举办以来,广东省的体育设施已经有了雄厚的基础。面临着2010年在广州市举办第十六届亚运会的契机,广东省的体育设施建设将达到新的高度。这些体育设施提供了高水平比赛的场地,也成为体育旅游中竞赛观赏的基础。此外,在开辟其它体育旅游资源方面,广东省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在广东省城市中各种体育娱乐健身场所比比皆是,但是能够开展体育旅游活动的专业设施不多,因此需要大力建设适用于特色体育旅游的设施,如开展漂流、徒步旅行的营地,开展潜水运动和健身训练的基地等,这些基本设施是项目开展的保证。在建设中可以吸引各方面的投资,实行国家、集体、个人齐动员,内资、外资一起上,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使广东省的体育旅游设施尽快达到一个新水平。
3.3 大力培养广东省的体育旅游经营团队
体育旅游经营团队的任务在形式上有出行和接待两种基本模式。出行即组织旅游团队赴外地进行体育旅游,接待即接待外地的旅游团队到本地进行体育旅游。前者需要进行的工作包括除了按一般的旅游订购机票、安排住宿、旅游车辆以外,更重要的是预订比赛的门票,或者是安排徒步旅行、漂流等活动的路线和途中的宿营地,还需要在途中的饮食、医疗救护等方面做好准备。体育旅游的接待则除了需要安排游客住宿、饮食之外,还要提供参观大型比赛的门票、提供成熟的旅游线路、提供运动的场地和健身训练的基地等。完成上述这些任务都需要有专业的体育旅游经营团队,其中的人员应该是精明的旅游组织者,同时又对体育运动有深入的了解和爱好,目前这种人才在我国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这也是制约体育旅游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培养广东省的体育旅游经营人才可以从挖潜和开发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努力提高现有的人员的水平,使他们尽快成为体育旅游业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在广东省的大专院校的旅游专业和体育专业中大力培养体育旅游人才,为广东省的体育旅游业输送高等级的后备人员。
3.4 加强区域合作,开辟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体育旅游市场
近几年来,虽然国内的体育旅游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还处于各省市、各地区各自为战的局面,还没有建立起体育旅游的大市场,很多体育旅游资源还没用被开发,更没有被充分合理地利用。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各省市、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共同开辟体育旅游的大市场。在这方面旅游界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华东五省一市的旅游网络对加入这个网络的各个旅行社实行一条龙服务,不但大大方便了旅游团队,也使游客得到了优质的服务。体育旅游完全可以借鉴旅游业的成功经验,将体育旅游办成体育产业中一项有特色、有魅力、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良好的现代产业。
区域合作已经成为旅游目的地未来的发展趋势,国际上东盟五国协作区、欧盟、美加墨的联合促销体、南亚旅游协会以及非洲旅游服务组织等,都是为促进区域旅游合作和发展的机构。“无界限旅游圈”早已在欧盟确立,这种旅游区域合作极大地促进欧共体国家旅游经济的发展,欧盟模式成为现代旅游业竞相学习的典范。“9+2”区域互为市场,整合资源,共同开发体育旅游市场、开放市场和服务;进一步整合泛珠三角体育旅游资源;构筑统一的体育旅游信息平台;打造无界限的泛珠三角旅游圈。泛珠三角各个城市之间应考虑整体推介,比如国际游客基本从香港入境,对内地旅游业的形象、品牌认识有限,可以结合香港的国际知名度、广州举办大型运动会和大型展会的能力、周边省份城市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联动体育旅游路线,将区域内特色体育旅游项目、著名景点介绍给世界各国游客,深度挖掘泛珠“9+2”各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
3.5 弘扬岭南文化精髓,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
民族传统体育是岭南文化的一朵奇葩,如佛山的岭南醒狮、咏春拳,阳江的风筝,广州、中山、东莞、南海等地的龙舟等。但多年来,身为全国第一旅游大省的广东,却没有把遍布全省各地的岭南体育文化整合成统一的旅游品牌。广东给许多外地游客的印象是不知道到广东旅游究竟能玩些什么。而这正是广东旅游品牌概念模糊所致。因此,很有必要对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宣传、包装和展示,并将以往各自为政的广东体育旅游资源以及泛珠三角体育旅游资源组成一个整体品牌来打响。推出数条独具岭南特色的广东体育文化游线路,以此提高广东整个旅游区域在国内外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