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四川省犍为县罗城中学 四川 犍为 614400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是完全颠覆传统填鸭式教育的素质教育理论,本文从高中生物专业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首先探讨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 言明建构主义的特点及和课堂结合的方法,最后提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结合的策略、建议和反思。
【关键词】构建主义理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234-01
今日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它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科学当今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创造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所以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应有以下转变。
1.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简言之,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教学应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灵活的“教”与“学”的过程
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2.1.注重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如果强硬的给学生灌输知识不但不能使学生取得进步很可能还会给学生造成强大压抑感,阻碍学生的发展。所以如何使学生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尤为重要。要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去获取并建构知识,首先必须让学生对该学科知识长生兴趣。而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都是有潜在的求知欲望的,但能否使学生能主动去获取知识关键就在于教师能否有效的激发出学生潜在的求知欲望。
2.2.合理利用教科书
在高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学知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只起到奠基的作用。知识性内容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相关性越高,实现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其时效性就越长久,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价值就越大。所以对于生物教科书不能完全依赖,应当合理的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作为选取内容的出发点;应当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应当要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应当融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为一体,充分体现三者的互动,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2.3.灵活组织教学形式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生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总之,希望通过具体的生物学教学实践,使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各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参考文献:
[1]袁立国,建构主义认识论与政治现代性的兴起——从霍布斯到康德[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01
[2]肖旻,建构主义理论与高师英语专业课堂教学[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11
[3]曹媛,杨楠,陈淑珍,陈静,关于建构主义指导下大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2/10
[4]何兰,平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学周刊 2013/06
[5]邹静歆,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7
[6]黄宏涛,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改革与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 2013/01
论文作者:王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意义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高中生物论文; 科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