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的意义论文_冯晔

论《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的意义论文_冯晔

西北工业大学启迪中学 冯晔

摘要:麦比乌斯带的奇特之处在于其内在与外部相通,并处于同一平面。同样,对于教师的心灵、学生的情感和教学活动之间的共同体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由于在以往的理论中,缺少了对教师自身心灵的探究,因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心灵认同和完整性受到忽视,这就助长了内在心灵的恐惧感,造成教学勇气的缺场。因此亟需激活教师心灵,构建新的共同体模型,帕尔默先生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对老师的心灵成长意义非凡。

关键词:麦比乌斯带; 认识自我; 心灵恐惧; 共同体

一、教师之心灵

教学活动拥有自身的目标和特征,而非仅为追求功利的目的。在教学这个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所达默契的最理想状态在于心灵间性的沟通、理解。教育学科要求教育实施者认识学生、认识学科和认识自我。帕克﹒帕尔默先生在《教学勇气》这部著作中重在以心灵为中心所散射的拓扑学理论,他认为教学活动并非单一传授知识,还需构建心灵间的对话。

在教学的自我内部景观之中,旨在对教师的自我是怎样而发问。在教育学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常见的问题之一是教学者抱怨学生自身的问题。课堂中所形成的话语暴力性结构导致课堂效能低,学生保持沉默,这样的姿态在教学过程中屡见不鲜。在帕尔默先生这里,教育者应从自身认同与自我完整两方面来认知。

自身认同旨在要求把自身融入到工作意识中,即在生活中把自身、教学科目和学生完全联系起来,这事实上整合了内力与外力。教学的方法千姿百态,没有定法。但是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学者会有意或无意识地去仿效、采纳优秀的教学范例、方法来执行自己的教学活动,但这样却往往会达不到原本的效果,或者会走向失败。其实,这种情形所掩藏的真正危机是对自身的处境考虑欠周全。教学活动是随意的,这里的随意是受多种因素所制约的,如受到学生的情绪波动、反应速度、接收能力、学习方法、反馈效果、教师的教学态度、授课语调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因而,需要教师自身时刻确保自身的认同感,反思怎样的教学方式、状态是最适合自身的。

然而,诸如社会的因素、环境自然、个人等因素教师会影响到教师自身心灵的解构,如人情关系层面同事间的竞争、学生间的生疏、领导的威严和工作的压力等因素。事实上,这样的自我封闭所造成的后果更是切断了自我与“他者”的真实联系,也阻挡了在现实中投身教学的情感,心灵踏上了痛苦、恐惧之路。

二、教育与生活

教学的勇气在于保持心灵的开放、敞开,教学的勇气实是启发、引领教师自身心灵的路标。在第二部分里,帕尔默先生指出了教学过程中的恐惧,他称之为恐惧文化。他分别从两个角度来说明这种恐惧,一方面来自教师本人,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对于教师而言,他保持一贯的自我封闭,拒绝沟通,同时不能倾听学生的声音,所产生的一类心理情愫。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保持沉默,对于教师话语权的全盘忍受。这种恐惧不是一个案例,而是上升为普遍性,即成为了潜在的文化症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帕尔默先生所指出的恐惧是指教师自身担心自身的权威性受到挑战,教学的活动中的“表演”被学生揭穿,脱离学生的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应有的沟通途径断裂,从而也导致了教育生长于恐惧的土壤中。但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学生与教学这个共处的生活模式是断然不可割裂的,杜威认为:“民主并不只是一种政治形态,主要是一种共同生活的模式,一种协同沟通的经验。”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分离局面是由等级系统的差异所造成的。帕尔默先生用“他者”指代了与自我相对立的反面身份,这个他者的内涵是广义的,“他者”与“自身”的关系就是“同”与“异”的关系问题。他指出:“恐惧和异己的他者直接相对,不管他者是学生、同事、学科、还是一种内心自我矛盾的声音。”

当然,在生活中,恐惧有它的两面性,即积极面与消极面。首先,消极的恐惧是由于我们的封闭、无动于衷,它割裂主体与他者之间的对话、必要沟通,在教学过程中就阻碍教与学的能力。要摆脱病态的恐惧,就需要追本溯源,剖析主宰我们产生恐惧心灵的缘由。教师也能够让自己的心灵对话,这样一来,才可以更深入地把捉学生的内心世界。实际上,这里的内心对话是自我反思,换位思考,内心对白,重拾自我信念。

真正可信的教学是来自教师内在心灵的呼唤、感应。这种情感反应使自我更能接近本真的自我,它是不受外在力量的束缚。而是靠理智反思的结果,内在心灵是鲜活的,坚守教学勇气的领地。

结语:帕尔默先生的《教学勇气》从自我内部景观来反观教学活动,这无疑是次大胆的理论的创新,打开了教学活动思考的新视域。一位完整意义上的教师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或她不仅在技术层面上达到一应有的水准,而且在智能、情感和精神上也需出色的表现。智能是引导思考教与学的方法,情感是在教与学时教师与学生感觉的方式,精神的付出怎是对于心灵和芸芸众生紧密联系的人文关怀。

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要守护自身的心灵,而且还要关注教育对象即学生的心灵,在教学活动中灌注对现实生活中所体验到的情感。情感的生成需要教师心灵的完善,而这种完善源自于在内在的个体心灵与外在的社会群体吐纳相吸,互通有无。

同样,帕尔默先生在本书最后一章提到了教学的改革,同时,他也对教学的发展寄托了希望。但是,他同样强调教学活动是一个共同体,不可以分离开来,也希望清除阻碍教与学变革道路上的制度阻力、心灵阻力。 老师敞开心灵迎接对话。

参考文献

1. 帕克﹒帕尔默著、吴国珍 余巍等译:《教师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约翰﹒杜威著、薛绚译:《民主与教育》.[M].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78页。、

3. 帕克﹒帕尔默著、吴国珍 余巍等译:《教师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8~39页。

4. 帕克﹒帕尔默著、吴国珍 余巍等译:《教师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5页。

5. 帕克﹒帕尔默著、吴国珍 余巍等译:《教师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4页。

论文作者:冯晔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论《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的意义论文_冯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