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粮条件和流动性约束对农户粮食销售行为的影响&基于销售农户两阶段决策模型的研究_粮食银行论文

仓储条件和流动性约束对农户粮食销售行为的影响——基于一个两期销售农户决策模型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户论文,流动性论文,粮食论文,两期论文,模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4年粮食市场全面市场化以来,我国粮食市场得到了全面发展,市场活跃程度和竞争程度不断提高,粮食市场产区和销区、上下游之间的价格呈现明显的协整趋势(黄季焜等,2008;蔡亚庆等,2010),但总体上看,粮食市场的季节性波动仍然十分明显,特别是在粮食主产区。以黑龙江和吉林的玉米市场为例,一般正常年份,农户玉米销售价格在每年新粮收获前达到价格高峰,随着新粮逐步上市,市场价格呈现明显下行,一段时间后开始回稳上涨,进入下一个市场年度和波动周期(图1)。粮食市场的这种周期性波动和季节性特征主要由粮食生产周期长和新粮收获上市的季节性决定,但也与农户的粮食销售行为有很大关联。因为很大一部分农户选择新粮收获后集中销售,即便他们知道多数年份这个时期价格都比较低,而且此时卖粮食在与买方讨价还价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特别地,当出现自然灾害和国内外较大社会经济事件时,农户的粮食销售往往会呈现“追涨杀跌”的现象,从而导致市场波动进一步放大。农户的这种粮食销售行为不仅不利于国家粮食市场的稳定,也不利于农户自身收入的稳定和增长。

图1中国玉米主产省玉米平均市场价格(元/斤)

理论上讲,如果农户能够避免这种集中售粮,转而采取分批分时段策略销售粮食的话,应该能够起到平滑市场波动的作用,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农户增加粮食销售收入。而且,事实上随着我国粮食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多数农户对于市场的这种周期性波动规律已比较熟悉,市场价格信息的获取也已经不是问题,进行动态化分批销售也已经具备良好的条件。但是,无论从我们在农村实地调研掌握的情况,还是从图1描述的我国两大玉米主产省份农户玉米销售价格的波动规律来看,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户在新粮收获后短期内集中上市销售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

另外,近年来农户家庭粮食储备水平的下降也间接反映了农户在粮食收获后集中销售的特征。理论上讲,农户放弃新粮收获即集中上市而选择将其储存以备后用不仅是农户实现粮食销售收入最大化的重要可选手段,而且无论对其家庭层面的粮食保障还是国家宏观粮食储备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就农户家庭层面而言,农户储备粮食可以储粮备荒,平抑农户家庭粮食年际波动,保障家庭粮食安全(邹彩芬等,2006)。其次,从国家层面来看,农户储粮相当于替代了国家储粮,储粮于民有助于缓解国家粮库容量不足的矛盾,在财政约束下,国家可将有限的资金更集中用于专储粮的推陈储新以及仓储设施建设(舒在习,2001)。但实际情况是,近年来农户层面上的粮食储备水平呈不断下降趋势(闻海燕,2004;陈伟红、王炳焕,2006;史清华、卓建伟,2004;史清华、徐翠萍,2009)。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户仍然主要选择新粮收获后集中上市销售而不是储备一段时日后再销售呢?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户逐年降低的粮食储备水平?他们的销售行为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呢?国内外学者对农户粮食销售决策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内容基本集中在两个层面:农户粮食收获量在当年消费、销售和未来消费(即储备)三者之间的分配和决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Ferris,1986; Tronstad and Taylor,1991; Fackler and Livingston,2002; Lai et al.,2003; Park,2006)和农户一个市场年度内具体参与市场销售粮食的决策行为研究。

在农户具体的粮食销售决策行为层面,学界从交易成本(Goetz,1992; Chowdhury,2002; Bellemare and Barrett,2006; Woldie and Nuppenau,2009; Takeshima and Winter-Nelson,2010)、农场规模或耕地面积(Zulu et al.,2007;张敏、余劲,2009)、市场基础设施(Shilpi and Umali-Deininger,2007; Chirwa,2009;乌云花等,2009)及农户风险偏好(Isengildina and Hudson,2001)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交易成本过高可以将农户排斥在市场之外,即便农户参与市场,农户一般更倾向于将农产品卖给中转商而非直接拿到市场上去出售;农场规模越小,农户不销售粮食及选择经纪人作为销售对象的可能性越大;市场基础设施条件越好,农户到农产品市场上销售的可能性越大;从村庄到市场的距离越远,农户参与市场销售的可能性越小;农户越规避风险,越偏好期货和期权等直接套期保值工具。

现有研究对农户的粮食销售决策机制和行为从多方面进行了解释,但还存在一些待完善的空间。首先,很少有研究分析农户粮食仓储条件与家庭流动性约束对农户售粮行为的影响,既有文献仅见Gabriel和Hundie(2006)、Bellemare和Barrett(2006)和Stephens和Barrett(2008)对非洲农户的一些研究,但这些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定性讨论上,既没有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也没有提出实证证据,更没有研究中国的情况。其次,已有研究多数把农户一个年度的粮食销售作为研究对象,但这样进行研究的一个最大制约是,无法对农户在一个年度内的多次粮食销售行为和决策进行分析。本文恰恰是利用农户一个市场年度内销售粮食的详细资料来分析农户的粮食销售决策行为,为此,我们专门建立了一个粮食两期销售的农户决策理论模型来讨论农户的不同时期销售决策及粮食仓储条件和流动性约束的影响机制。

本文以单一农户粮食销售的利润函数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农户层面上的粮食两期销售决策模型,并从理论上推导出粮食仓储条件和家庭流动性约束对于农户粮食销售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玉米为例分析了来自黑龙江、吉林、山东和河南4省64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系统研究了影响农户粮食销售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特别是农户粮食仓储条件和家庭流动性约束对于农户粮食销售时机选择和销售量次分配的影响。

文章剩余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建立一个粮食两期销售农户决策理论模型,特别讨论农户粮食仓储条件和家庭流动性约束对其粮食销售决策的影响,进而提出研究假说;第三部分介绍数据来源并统计分析农户粮食销售特征、粮食仓储条件和流动性约束及其对销售行为的影响;第四部分首先介绍实证研究采用的计量经济模型,然后报告模型估计结果;最后是结论和讨论。

二、农户粮食销售动态决策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说

由(6)、(7)、(8)式,我们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说:

(1)仓储条件对农户粮食储存时间有正影响,即仓储条件越好,农户储存粮食的时间相对越长。

(2)仓储条件对农户粮食存储量有正影响,即仓储条件越好,农户愿意储存的粮食越多,较早出售的粮食会越少。

(3)流动性约束对于农户粮食储存量有负影响,即需要偿还的贷款越多,流动性约束越紧,农户储存的粮食越少。

三、我国农户粮食销售行为特征、仓储条件和信贷状况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于2010年5月和7月在黑龙江、吉林、山东和河南4省对640户农户进行的实地人户访问。样本省份的选择一是因为其玉米生产规模比较大,占到了全国的近一半,二是因为这4个省能较好地代表东北和黄淮海主产区的情况。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样本省内依次抽取了样本县,样本乡镇,样本村庄和样本农户。在每个样本省内,按照各县的玉米生产规模采取概率与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PPS)各抽取了5个县作为样本县;在每个样本县内,又采用以乡镇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面积为指标的对称等距抽样法(SSS)各选取了2个乡镇作为样本乡镇;采用类似的抽样方法,在每个样本乡镇各抽取了2个村庄作为样本村庄。最后,在样本村庄,调查采用随机等距抽样方法在每个村庄抽取了8个农户进行了入户调研。这样,调查一共收集了4省20县40个乡镇80个村庄640户农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和玉米销售等信息。

(一)农户粮食销售行为特征:销量、时间和次数

从2009年9月到2010年7月1日前,黑龙江、吉林、山东和河南4省640个玉米生产样本农户中,有97%农户销售了新玉米,只有3%的农户还没有销售玉米②。其次,农户在玉米销售时间和销售次数上存在如下特点(见表1)。

第一,从销售时间来看,我国玉米主产区农户主要在春节前销售玉米,东北和黄淮海区域农户全年玉米2/3多在春节前销售,但不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河南农户在春节前玉米销售量最多,占该省6月底前农户所有销量的73%,吉林农户春节前玉米累积销量比几乎与河南相等(72%)。山东的情况则相反,农户将很大一部分玉米压到了来年的3月下旬后销售,他们在春节前只销售了42%。黑龙江的情况介于山东和河南之间,春节前销售玉米的比例分别为66%。

第二,从销售次数来看,我国玉米主产区农户大多数选择一次性就卖完商品玉米③,很少分多次(3次及以上)销售。在6月底前销售过玉米的所有农户中,分别有83%和14%的农户只销售1次和2次,销售3次及以上比例的农户仅有3%。分地区来看,销售过玉米的农户中,吉林只卖过一次玉米的农户最多,占90%,其次是河南和山东,黑龙江最少,占77%,但黑龙江销售2次玉米的农户最多(20%),多于吉林(9%)的2倍。销售玉米在3次或更多次的农户中,山东农户比例最高,有5%,吉林只有1%。

(二)农户粮食仓储设施与粮食销售

1.农户粮食仓储设施条件

我国玉米主产区37%的农户有专门的玉米储存设施,地区间差异显著。其中,山东最多,近一半农户拥有专门的玉米储存设施,其次是吉林、黑龙江与河南,分别只是41%、33%和28%(表2)。从存储设施质量来看,一半略多的玉米主产区农户玉米储存设施防鼠、防雨和防风条件较好,但地区差异同样十分显著。有专门储存玉米的设施的农户中,河南和山东仓储条件比较好的相对较多,而且河南(76%)远高于其他3省平均水平(50%)。同时,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户11%的玉米专门储存设施条件较差,而山东和河南这一比例均为0。所以,平均来看,黄淮海地区农户粮食仓储条件好于东北农户,山东和河南20%以上受访农户拥有条件较好的玉米专门储存设施,而黑龙江和吉林该比例分别为15%和19%。

2.粮食仓储设施条件对农户玉米销售行为的影响

分阶段看玉米专储设施对农户玉米销售量时间分布的影响。整体上,相对没有专门储存玉米的设施的农户,有专储设施农户元旦前销售玉米较少,其中11月下旬前和11月下旬到元旦前的两个时期内有专储设施农户都较少销售玉米。截至12月底,拥有和没有玉米专储设施的农户玉米累积销量比分别为38%和55%。元旦到春节前,拥有玉米专储设施的农户销售玉米较多,从而截至春节前,有和没有专门储存玉米设施的两组农户整体上玉米销售量差距缩小,但累积销售百分比依然相差13%(分别为63%和76%)。春节后至4月底前,两组农户玉米销售情况最相似,但有仓储设施农户销售量依然较少。5月和6月两个月内,拥有专门储存玉米设施的农户玉米销售量明显多于无专门储存设施农户的玉米销量,该阶段其销售比例为19%,而另一组农户则只有2%的比重。

总的来说,有专门储存玉米设施的农户,只是在元旦后到春节前和5月以后两个时段更多销售玉米,其余时间都更倾向于暂时储存玉米,而纵观整个市场年度,有玉米专储设施的农户4月底前都较少销售玉米,5月后销售的比例则大幅超过无专储设施农户。同时,就销售距收获的时间间隔而言,有玉米专门储存设施的农户销售玉米明显较迟,其最晚一次销售与收获之间的时间间隔比无专门储存设施农户该间隔长50天。

(三)农户流动性约束与粮食销售

1.农户家庭信贷情况(流动性约束)

据作者调查,35%的样本农户在2009年有贷款,其中吉林有贷款的玉米种植农户最多(51%),山东最少(23%),黑龙江和河南分别为39%,和28%。总体12%的样本农户要在元旦前偿还贷款,其中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和吉林该比例分别为24%和16%,但山东和河南需要在元旦前偿还贷款的农户仅分别有4%和5%,似乎东北地区玉米生产农户流动性约束要强于黄淮海地区农户。

目前,农户最主要的贷款来源依然是亲戚朋友,但其他渠道贷款也占49%。总体上,农户其他渠道贷款中,信用社和农业银行贷款最多,区域特征明显。黑龙江农户贷款首选信用社,其次为亲戚朋友,与其他3省相反。虽然吉林、山东和河南农户最主要的贷款来源均为亲戚朋友,但河南亲戚朋友贷款的比重(84%)明显高于吉林和山东平均水平(51%)。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中,黑龙江、吉林和山东玉米种植农户平均40%贷款是信用社贷款,而河南农户该种贷款则只有6%。同时,东北地区农户的农业银行贷款明显多于黄淮海地区农户,黑龙江尤为显著,该省玉米种植户16%的贷款来自农业银行,吉林农户也有9%的农业银行贷款,而山东和河南此比例则分别只有5%和4%。40%的农户贷款没有固定期限,有固定期限的贷款借贷期最短1个月,最长48个月,平均11个月,而从亲戚朋友处的贷款偿还压力相对最强,平均借贷期只有9个月。

从全部样本来看,农户主要通过卖玉米偿还贷款,总体超过四成的贷款偿还来自该收入。销售玉米之外的其他农产品是农户偿还贷款的另一个重要收入来源,与卖玉米权重几乎相同。另外,4省还分别有7%的农户贷款依靠借钱或打工偿还。各地区农户最主要的贷款偿还来源与总体相似,但区域特征明显。首先,东北地区农户通过卖玉米偿还的贷款最多,吉林此渠道偿还的贷款比例甚至高达60%。然而,黄淮海地区的山东和河南玉米种植农户偿还贷款的最主要方式是销售玉米外的其他农产品,山东农户该种方式偿还的贷款占其元旦前所有已偿还贷款的近80%。其次,黑龙江和吉林平均8%的贷款由农户借钱偿还,其中黑龙江该比例较高为11%,而山东和河南无此种贷款。第三,对河南玉米种植农户来说,相当大一部分贷款要依靠打工偿还(23%),而东北农户该种贷款平均占比5%,山东更无此种类型。

图2 农户实际贷款偿还来源(%)

注:图中贷款为2010年元旦前偿还的贷款,此处分析的是贷款记录次数,而非贷款金额。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调查资料计算整理。

2.流动性约束对农户玉米销售行为的影响

分阶段看流动性约束对主产区农户玉米销量时点分布的影响。由表5可以看出,相对元旦前不需还贷农户,元旦前需要偿还贷款的农户在元旦前销售玉米较多。全部样本中,元旦前需还贷款的玉米种植农户,元旦前玉米销售比例将近60%,其中49%在11月下旬到元旦前销售,而元旦前不需还贷者元旦前玉米销量比仅48%。然而,元旦到春节前的时间内,元旦前不需偿还贷款的玉米种植农户销售玉米更多,从而截至春节,两组农户玉米销量几乎相当,但吉林要还贷农户销售玉米依然明显更多。反观春节后到6月底前这一时段,两组农户玉米销售情况大抵相当,但元旦前需要偿还贷款农户的玉米销量较少,特别是吉林农户,而5月到6月底所有元旦前需要偿还贷款的玉米生产农户销售的玉米都较少。

表5 流动性约束与农户玉米销售量和销售时间

直接看农户销售玉米的时间,发现流动性受约束时,玉米种植农户在玉米收获后较短时间内即出售玉米。元旦前需要偿还贷款的玉米种植农户,末次销售距收获时间的间隔较元旦前不需还贷农户平均短20天,即这些农户较早销售完玉米。

四、计量经济模型及估计结果

(一)计量经济模型

为检验前述关于粮食仓储条件和家庭流动性约束对农户粮食销售量和销售时间影响的研究假说,结合第二节的理论模型推导,我们建立以下实证计量模型:

其中,D代表农户的基本特征,W为区域虚变量,分别用来反映由农户特征与区域所造成的销售行为差异性,ε为符合独立同分布的随机扰动项。注意到,由于我们的实证分析所用数据为一年数据,此期间内,由于银行有效利率并没有显著变化,因此,r在实证模型设定中被删除。

在本文的实证分析中,各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完全相同,但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分别用3个变量来表示,包括:

3个计量模型均来自于第二节的理论模型,模型1和模型2研究农户粮食销售量,截取了元旦和春节两个时点,对应于理论模型中的。模型3对应于理论模型中的储存时间,用来反映农户粮食销售时机的选择。由于农户末次销售距收获间隔时间是典型的次数数据,计量模型将采用泊松回归模型(Poisson Regression Model)。元旦前和春节前粮食销售量比例模型中,假设扰动项服从Logistic分布,进而运用GLM(Logit)模型回归。

关键解释变量h由两个虚拟变量组成,分别表示农户是否有条件较好的玉米专门仓储设施和是否有简陋的玉米专门仓储设施,其中条件较好是指防风、防雨和防鼠条件比较好,简陋的仓储设施指储存条件一般的设施。家庭流动性约束情况用2010年元旦前农户是否需要偿还贷款来表示。本文中的贷款包括从银行、信用社、邮政储蓄等正规渠道的贷款,也包括从亲戚朋友等私人渠道的贷款,还包括高利贷等民间借贷。只要在2010年元旦前有任何类型的贷款要偿还,都认为该农户要还贷。以元旦为界是因为中国的信贷市场年度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而很多农户在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都是年底到期,于是在年底必须还款。由于农业生产收入依然是我国绝大多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10),在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农户将只能通过出售粮食来偿还贷款。虽然因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尚不发达和完善,非正规渠道贷款也很多,但这些贷款大多没有固定期限,所以构不成流动性约束。

控制变量中,农户家庭特征变量D包括:当年可销售量S(用当年玉米种植面积代表)、后市价格变动γ(用农户收获玉米时对其价格持续上涨的预期来反映)、农户风险规避程度、家庭2009年猪牛羊最多存栏数、家庭收入、家庭人口规模,家庭劳动力比例,家庭非农就业劳动力比例、自家和亲戚家从事粮食买卖的人数、受访者性别、受访者年龄、受访者受教育年限和受访者的种地年数。区域虚变量控制到乡级水平。

(二)模型估计结果

表6报告了农户元旦前玉米销售量比例、春节前玉米销售量比例和末次销售收获时间间隔3个计量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从似然比卡方统计量可看出,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模型参数均联合显著异于零。为了对比最大似然估计的稳健性,我们也同时给出了相应的OLS估计结果。

1.粮食仓储设施条件

估计结果显示,农户粮食仓储设施条件对农户元旦前和春节前玉米销售量比例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6列(1)~(4))。相对没有专门粮食仓储设施的农户,无论是拥有储存条件较好的玉米专储设施,还是简陋的玉米专储设施,农户家庭元旦前和春节前玉米销售量都较少。农户玉米末次销售距收获时间间隔模型中,专门的玉米储存设施与玉米储存时间显著正相关(表6中列(5)和(6)),但如同销售量比例模型,条件好的玉米专储设施比简陋的玉米专储设施影响因子更大。这些结果表明,如果农户有专门储存玉米的设施,则农户会在玉米收获后将其储存较长一段时间然后再出售,而且更有可能增加元旦后甚至春节后的销售比重,特别是专储设施条件较好时,与我们第二节的理论分析及表3的描述性分析结果一致。

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与Gabriel和Hundie(2006)对埃塞俄比亚农户粮食销售行为的研究结果一致,Gabriel和Hundie认为埃塞俄比亚农户在粮食收获后立即销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农户仓储条件太差从而储存损失很大,所以农户为规避储存损失风险都倾向于提早售粮。这一结论意味着,通过建造条件好的玉米专储设施可以推迟部分农户的玉米销售时间,从而可以缓解玉米在收获后即集中上市对市场的影响。从政府角度来说,这意味着除了花费大量投资搞国家或地方粮食储备库的建设与管理之外增加了一个选项,即可以通过适当的专项补贴政策来鼓励农户增加或改善家庭仓储条件,从而有效增加农户层面上的粮食储备能力,避免玉米过度集中上市。这不仅可以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还有可能增加农户层面上的玉米供给弹性,从而增加农民的玉米销售收入。同时,增加农户家庭的仓储能力还可能会降低单纯依靠国家粮食储备的巨大的机会成本,以及与此相关的腐败和扰乱市场的行为的发生。

2.流动性约束影响

信贷引致的家庭流动性约束对农户元旦前玉米销售量比例的影响显著为正(表6中列(1)和列(2)),但对农户春节前玉米销售量比例的影响则不显著(表6列(3)和列(4)),这说明流动性约束的影响程度还是很强的。流动性约束对最后一次销售玉米距收获玉米时间间隔的影响显著为负(表6列(5)和列(6)),表明流动性约束会促使农户较早开始销售玉米,与我们的预期一致且很易理解。这些结果暗示着农户在牺牲远期可能的较高收益来换取当期的流动性,是农户扭曲其他要素市场来应对信贷和金融市场失灵的反映。农户这种粮食销售行为不仅不利于农户自身收入的增长,而且,因为流动性约束提前了农户首次销售玉米的时间,从而整体上农户玉米销售时间依然集中在收获后较近的一个时期,给市场也造成巨大的季节性收购压力。本文的实证研究结论与Gabriel和Hundie(2006)关于流动性约束如何影响农户粮食销售行为的研究结论相一致,与Stephens和Barrett(2008)对肯尼亚玉米种植户“低卖高买”玉米行为的原因解释也相吻合,他们认为肯尼亚农户的这种销售行为是农户流动性受约束而金融市场不完善所致。

3.后市价格变动

显然,农户玉米销售行为会受到后市价格变动的影响,考虑到2009/2010年度中国玉米市场价格持续高涨,本文以玉米收获时是否预期到玉米价格会持续上涨来表示后市价格变动。实证结果发现,后市价格变动与农户元旦前和春节前玉米销售量比例间显著负相关,对农户末次销售距收获的时间间隔则有显著正向影响,这样的销售行为有利于农户实现利润最大化。

4.人口和社会经济因素

一些家庭的人口和社会经济特征对农户的玉米销售行为也有显著影响。家庭元旦前和春节前玉米销售量比例模型中,家庭猪牛羊存栏量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表6列(1)~列(4)),而末次销售距收获时间间隔模型中,该变量系数显著为正(表6列(5)和列(6))。家庭猪牛羊存栏量事实上是家庭流动性约束的对立面,存栏量越多,则家庭流动性越宽松,农户在玉米收获后尽早销售变现的压力越小,从而农户将玉米储存起来到来年再统一销售的激励越强。同时,由于猪牛羊存栏量越多,家庭流动性越不受约束,农户最后一次销售玉米的时间便没有限制。从是否高收入家庭看,家庭收入越高,农户最后一次销售玉米距收获玉米的时间间隔越短(表6列(5)),这可能是因为对收入高的农户来说,玉米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较低,从而储存玉米的劳动力机会成本较大,于是他们在玉米收获后较短时间内就全部销售完新收玉米。

此外,农户自家和亲戚家从事粮食买卖的人数越多,农户春节前销售的玉米越少(表6列(4)),男性相对女性销售玉米会较早,而教育程度越高和种地经验越丰富,最后一次销售玉米越晚。这可能与农户对市场信息变化的了解程度和风险规避态度及劳动力机会成本高低有关。

五、结论和讨论

本文基于来自对中国黑龙江、吉林、山东和河南4个玉米主产省640个玉米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玉米销售行为及特征、粮食仓储设施条件和流动性约束状况,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应用Poisson和GLM等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了粮食仓储设施条件和流动性约束对农户玉米销售量与销售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是否拥有良好条件的粮食仓储设施对其售粮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农户建有条件良好的粮食储存设施有助于农户减少在新粮收获后即大量集中销售的行为,促使他们将售粮时间往后推移和增加下年元旦和春节后售粮的数量。但从目前我国农户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农户的粮食仓储条件普遍比较差,不能很好地防风防雨和防鼠,加之农户储粮技术落后,粮食储备导致损失较大(白旭光、王若兰,2009),这就导致很多农户放弃通过储存谋求高价,而选择在粮食收获后就集中销售。我们的调查也表明,在东华北和黄淮海粮食主产区,拥有良好的防风防雨和防鼠条件仓储设施的农户只占样本农户的20%,东北地区更低。因此,目前来看,改善农户的粮食仓储设施条件可以降低农户在玉米收获后大量集中销售的必要性,使农户可以有更大的自由来选择合适的销售时间。这一方面能缓解粮食收获季节市场供过于求从而粮食市场价格下跌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农户待后市价格较高时再出售粮食,获取较高农业收入。

研究还表明,我国农户信贷引致的家庭流动性约束对农户售粮行为也有着明显的影响,农户当受信贷还款带来的流动性需求约束时,他们往往被迫在新粮收获后尽早售粮。在我国玉米主产省份,特别是东北地区,那些因为农业生产有短期信贷的农户,特别是在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农户,受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财务结算年度的时间限制,贷款一般都要求在一年的财务年度末,也就是元旦前还款,这些有金融机构贷款的农户很可能被迫要在粮食收获后即出售一定量的粮食来获取现金偿还贷款。因此,增强农户流动性或降低农户的流动性约束可以降低农户在玉米收获后大量集中销售的可能性,使农民有更大的自由选择价格比较高的时间销售其产品,实现玉米销售的利润最大化。

综上所述,我国粮食市场的周期性波动和季节性特征确实与农户的粮食销售行为有很大关联。农户缺乏良好的仓储设施条件和面临流动性约束特别是信贷还款这种有明确时间要求的流动性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农户自由选择销售时间来实现销售利润最大化。每年年底农民的资金需求以及仓储设施的缺乏使农民不得不在玉米收获后尽快销售其玉米产品,即使农民意识到在玉米刚收获的时间市场价格是比较低的。相反,农户建有良好的仓储设施和削弱流动性约束可以降低农户在玉米收获后大量集中销售的可能性,使农民有更大的自由选择价格比较高的时间销售其产品。鉴于中国农户土地规模较小、产出较少进而种粮效益差,而质量较好的专门的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成本较高④,国家可以考虑对农民建造质量好的粮食专储设施给予有力的政策鼓励和财政支持⑤,鼓励农民建立较好的玉米存储设施,特别是在东北粮食主产区。这一方面可以降低玉米在存储过程中的损耗,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农民有更多的自由来选择合适的玉米销售时间,如选择第二年市场供给缺乏且价格较高时再逐渐出售。此外,就农村金融市场而言,除了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外,国家可通过经济手段激励农村信用社或当地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农户农业生产信贷偿还期限给予更为灵活一些的措施,降低农民在年底集中偿还贷款的压力。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种粮收益,同时对于平抑我国玉米市场价格在季节间的波动也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本文假定农户玉米仓储设施在本年度玉米销售之前已经建造完毕,在销售期间不再建筑或改善。

②下文所有分析对象为2010年7月1日前已销售过玉米的97%的农户。

③一次性卖完玉米是指农户留下自己家庭食用和饲料用等消费后,出售所有愿意商品化的玉米。

④对黑龙江和吉林的玉米种植户来说,如果建一个能放10小亩地的玉米、能防雨防鼠的篓子平均分别要花2691元和4632元。

⑤如果国家出台政策对农民新建造篓子给予补贴,分别平均最少补贴60%和54%,农民才愿意新建一个篓子。

标签:;  ;  ;  ;  ;  ;  ;  ;  

储粮条件和流动性约束对农户粮食销售行为的影响&基于销售农户两阶段决策模型的研究_粮食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