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图书出版的第二次浪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浪潮论文,类图书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就在人们只道大观、只见概数之际,经济类图书出版的第二次浪潮的时钟敲响了,不知业内人士、广大读者是否意识到了。
什么是大观?就是人们对1998年图书销售看淡,市场低迷,随东南亚经济危机进入萧条销售期;销售店零售格局发生变化,新华书店调整经营方式;正版书与盗版书生死较量之战愈演愈烈……
什么是概数?1999年1月订货会总码洋、 各社订货码洋再创新低。参加的出版社比上届增加12家,参加书店没减少,展示图书品种也没减少,展示的新书品种有所增加,但订数却减少2.3亿元,下降13.5%。
就在此时,经济类图书出版的第二次浪潮悄然掀起。经济类图书出版的第一次浪潮是在80年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全国普遍实施了党中央的改革纲领,顺应经济形势的发展,一批经济类出版社相继成立崛起,人们读书重心由综合性、娱乐性图书转向各种经济理论书、企业管理书、经济实务图书;读者遍及各行各业,人们关心经济、谈论经济、参与经济,一时间,经济类读物成为抢手货。这一浪潮也可谓学习阶段。
经济类图书出版的第二次浪潮,是在改革20年后,世纪之交,人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深刻的实质性的经济问题,读者由学习经济阶段进入了问题研讨阶段,经济问题丛书、中国经济报告、经济研究项目不断推出,1999年订货会,在全国总码洋下降的情况下,以中国经济出版社为主导的31家经联体订货会码洋出现上升态势,中经社去年订货码洋 700万,今年一下提高近一倍——1300万,再次出现了经济类图书订货多于社科文艺类图书的少有的现象。他们经过几年的努力,推出了一系列品牌,如“中国经济报告”、“企业现代化知识读本”、“百家经济学”、“走近现代经济学”、常青藤经济学读本选择”、“领导者译丛”等,尤其他们创立的中国经济学名家近作书系、中国经济学博士论丛和经济学博士后论丛、中国中青年经济学家世纪流论坛等,显示了他们雄厚的作者实力,着实成为了一朵浪中花。
第二次浪潮的主要特点是:
一、注重出版反映经济中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策划问题的图书。抓住读者焦距点,形成了强有力的销售攻势
如果说学习阶段(即经济类图书出版的第一次浪潮)出版重点主要是各种经济理论的介绍和论述、改革开放方针政策宣传、国外新思维的介绍,那么今天,出版重点已转移到问题研究上了,读者重视实质性的经济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方案。如:《谁为中国人造饭碗》、《策划中国》、《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对话》、《跨越世纪大峡谷——2000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与挑战》、《走出黑洞:当代中国失范现象批判》、《经济学:跨世纪批判》、《中国遭遇“过剩经济”》、《蓝色通道——16个人到16个亿》等。
二、读者对象以各级领导、企业家和经济学专家学者为主。抓住读者群中的重点,开发高价值的选题
第一次浪潮因为是学习阶段,以大众为对象的读物自然较多。第二阶段不同,人们已经了解了市场经济中的方方面面,出版社深感一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更是广大读者关心的,所以着力出版一些给领导们出题目、为企业家探寻发展之路的图书。如:《国企生死路》、《谁经营中国:当代中国企业家发展报告》、《两极鸿沟:当代中国的贫富阶层》、《中国企业大趋势》、《所有制结构大重组》。
三、精品读物多于通俗读物。抓住读者新视点,促成读者产生爱不释手的感觉
第一阶段为我国市场经济运行初期,广大读者渴望学习经济,尤其是市场经济,需求可操作性强的实务用书,所以一批通俗易懂的经济类读物占有市场。第二阶段,人们由于已经在市场经济中经历了实质性的体验,对市场经济有了认同并发现一些问题阻碍了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转,故十分关注分析经济问题类的图书,从内容到形式上,出版社推出的是精品,而不是什么通俗性的小册子、薄本子;印刷装订质量相应提高。如:《常青藤经济学读本选译》、《中国经济学博士论丛》、《1949—2000年中国经济评析和预测》、《新时期中国社会科学成果荟萃》、《中国经济百科全书》、《中国经济发展史》。
四、经济类图书与政府联系更加紧密,兼论政治的图书逐渐占有优势。抓住读者关注点,扩大读者范围。
我们知道,在当今社会,如果没有政府的作用,要形成错综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网络是不可想象的。一国经济发展,绝离不开宏观经济政策,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充当着重要的经济角色。这已在实践中有力证实。所以,在现在经济类图书发展中,图书市场中,政治与经济兼容的图书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如:《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狙击风暴——人民币汇率走势与反危机》、《中国国家经济安全报告》、《中国承诺——本世纪消灭贫困》、《与2049年的中国对话》、《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中南海三代领导集体与共和国经济实录》、《软着陆》、《市场经济与政府责任》等受到读者关注。
五、与国际经济接轨性的读物日渐增多。抓住读者的追求点,开拓更广泛的经济类选题。
中国在向前发展,在进入新世纪的途中向世界发展。事实上,实行多年的市场经济的中国,已经与世界经济紧密相关,越来越多的读者为谋求与国际接轨之路,往往是迫切希望有关图书的问市。这类书虽然在经济类图书中还未占较大份额,但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从去年到今年,接轨图书选题明确,指导意义加强,内容涉及面加大。如《跨世纪的世界经济与中国》、《国际经贸规范丛书》、《外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走向CS时代》、《中国进入世界重要经济圈软科学丛书》、《面向21世纪国际贸易丛书》、《走近现代经济学》、《经济一体化下的金融安全》、《企业跨国经营论》、《国外社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等。
六、信息量加大,抓住读者的需求点,使经济类图书市场成为信息库
经济越发展,信息价值越大,经济类图书发展,必须融进丰富的经济信息,没有经济信息的经济图书是无生命力的。由于人们的视点的转移,经济类图书市场逐渐淘汰了脱离实效的学究气图书,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经济信息丰富的经济类图书成为亮点,如今的读者,翻阅经济类图书,首先要看书中是否有新论、新思维、新数据、新知识,其次才是看书价,不会因为哪本书便宜而买。读者买的是参考价值。换言之,信息量大的经济图书就好卖,信息量小的书就不好卖,无信息的书就无人问津。中经社今年订货会上,《企业现代化新概念、新技术及其应用》(26本)为什么销售码洋高?为什么《反思经济知识》在众多“经济知识”读物中独占鳌头?为什么《新时期中国社会科学成果荟萃》( 894元一套)一出版,就有2000册的订货码洋?为什么《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对话》成为订货会上的畅销书?道理就是信息价值在起作用,每本书的含金量大。
总之,经济类图书出版的第二次浪潮在图书低迷中掀起实属不易,中国经济出版社及其31家经联体正在加倍努力实施他们的发展经济类图书的计划。展望世纪之交,经济类图书的新成果会更为广大读者注目,它们将是各地新华书店、图书批发市场、书摊的主要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