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区龙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科 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病分院 云南昭通 657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对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干预,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认知行为疗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法,比较两组患者在社会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且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效果理想,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推广使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认知行为疗法;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154-02
作为一种难以治愈的精神类疾病,精神分裂症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严重时会导致患者落下精神残疾,给患者本人和其家庭的生活蒙上挥之不去的阴霾。国内外研究显示[1],精神分裂症集中表现为认知、情感、思维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患者常冷漠寡言、行思懒惰。此病以女性患者居多,青壮年发病率高于中老年。在临床治疗时,药物治疗是此病的基本疗法[2],而近些年来不断有研究引入认知行为疗法[3],用于纠正患者意识、思维方面的扭曲,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本研究重在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是否有所改善,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有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18例,平均年龄(35.2±6.4)岁,平均病程(3.8±1.9)年。对照组有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17例,平均年龄(35.9±5.7)岁,平均病程(3.4±1.8)年。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用作对比分析。
1.2 纳入与排除
纳入:(1)按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符合精神分裂症标准;(2)没有精神类药物过敏史;(3)不存在脑部及身体其他部位器质性疾病;(4)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1)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28 分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41808)进行治疗。起始剂量1mg,在1周左右的时间内逐渐将剂量加大到每日2~4mg,第2周内可逐渐加量到每日4~6mg。此后,可维持此剂量不变,或根据个人情况进一步调整。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还需接受认知行为治疗,频率为每周一次,具体内容如下:
(1)在最初1~2次治疗中,医生主要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有效激发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全面整合患者的病情资料,并对患者进行初诊评估。(2)在第3~4次治疗时,着重向患者交代认知行为治疗的内容,帮助患者建立疾病管理意识,如认识现存问题、辨别思维、识别情绪、学会放松等,并布置适量的相关作业。(3)第5~6次治疗时,与患者探讨其行为方式和情绪体验,通过启发、引导、解释等心理支持手段劝导并安抚患者。(4)第7~8次治疗时,为患者提供行为锻炼,每次40分钟,可以是体育锻炼如做操、散步等,也可以是文娱活动如唱歌、画画、看电视等,帮助其制定合理的生活作息时间表。(5)第9~10次治疗时,提供给患者社交训练,组织模拟社交小组,让患者参与到小组讨论和集体活动中,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3个月后,通过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来评价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个人对社会的有益活动、自我照料能力、社会攻击行为。患者和医生需共同给每个方面打分,1分代表无,6分为最多。
1.5 统计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资料都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虽然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但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还是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为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为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认知行为治疗是建立在自我康复训练基础上的心理治疗方式[4],多使用各种形式如图画、泥塑、拼图等投射出患者的真实感受和思想,并以此释放内心的不良情绪,通过医生与患者间渐进式的沟通,结合一定程度的训练,纠正患者的扭曲意识,帮助其思维回归正常轨道,最终达到改善其行为和情绪的目的。认知行为治疗是由国外学者最先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5],近些年来国内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诸多研究结果共同指向认知行为干预对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特别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不错的疗效。
在本研究中,认知行为疗法与药物利培酮配合使用,在临床上既能保证治疗效果,又能看到认知行为疗法的优势。利培酮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其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它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明显的阳性症状(幻觉、幻想、思维紊乱、敌视 、怀疑等)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反应迟钝、情绪淡漠、社交淡漠、少语等),也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抑郁、负罪感、焦虑等)。在利培酮作为基础治疗的前提下,本研究结果显示,认知行为治疗干预组在患者社会功能方面的治疗效果十分理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认知行为治疗通过对患者进行回归社会的针对性指导、训练和鼓励,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应予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娜.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及院外康复的促进作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02):127-129.
[2]杜丽娜,裴介子,刘倩倩.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6):140.
[3]周晶晶.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健康研究,2015,35(05):539-541.
[4]邓良华,李耀东,宋志文,郑庆梅,罗澍韩.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702-1703+1707.
[5]林伟泉,钟远惠.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9):82-84.
论文作者:李文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认知论文; 社会论文; 疗法论文; 对照组论文; 功能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