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审计机关利用信息化专家参与工作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层论文,机关论文,专家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国家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财务管理演化到网络财务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在财政、财务管理及金融、保险、税务、海关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许多系统、行业已经实行了高度电算化管理,如“金税工程”、“金财工程”的建设和企业“电子商务”的广泛运用,都深刻地改变了审计环境、审计对象和审计本身。审计署“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电子审计体系,提高审计业务信息化水平。目前,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人才总体缺乏,业务素质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审计要求,已成为制约审计事业发展的瓶颈。引入外部信息化咨询专家参与审计工作,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帮助,是当前基层审计机关解决技术矛盾的有效解决途径之一,有利于短期内突破技术瓶颈制约,推动审计工作发展。 一、基层审计机关引入信息化咨询专家的合理性分析 (一)引入信息化咨询专家符合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伴随审计信息化事业的大步发展,信息化审计已逐步从信息数据审计走向信息系统审计,审计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展,审计需要的技术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审计署《数据审计指南——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33号》、《信息系统审计指南——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34号》中均明确提出,在开展数据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中“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专项检查和评价”。在信息技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引入专家的专业技术参与审计将更加有力的推动审计工作的开展,也符合审计信息化发展趋势。 (二)引入信息化咨询专家有利于满足专业胜任能力。为完成信息化审计任务,审计人员除需掌握现场审计系统等必要的技术手段外,更需对大型数据库、计算机网络、财务软件系统以及软件开发源代码等信息技术有良好的技术基础。但是,目前大部分县区级基层审计机关现有的人员专业结构主要以财务、工程等专业背景为主,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尚无法全面满足上述要求,而引入外部技术专家有助于迅速有效的解决某些技术难题,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引入信息化咨询专家有利于提升审计信息化产出效益。与上级审计机关不同,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项目业务数据规模普遍较小,适合开展大型信息数据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的项目也不多。为满足上述信息技术需要,基层审计机关一般通过信息化人才招聘和现有人才培养加以解决,但受制于机关人员编制以及培养周期所限,均需付出较大的时间和成本,而结合审计项目通过短期引入专家的模式则可以迅速提高技术应对能力,降低审计机关的成本,提高审计生产力和效益。 二、引入专家参与审计的工作目标、范围、原则和阶段 (一)工作目标 基层审计机关在利用专家开展信息化审计过程中,一般由审计组组长牵头信息化审计主审人员和必要的工作人员组成,其根本目的在于利用专家工作专业能力,解决信息化审计中的技术问题与矛盾,以满足信息化审计需要,从而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来实现审计目标。因此,引入信息化咨询专家参与审计,主要工作程序和目标应与审计项目本身紧密衔接,专家的工作重点和程序也应紧紧围绕审计项目目标开展,以此保证审计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工作范围 结合计算机数据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有关内容与重点,引入信息化咨询专家参与审计工作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①硬件设施的安装、②网络拓扑的构建、③数据的下载与采集、④数据清理与转换、⑤数据验证与可靠性评估、⑥审计数据建模分析、⑦数据分析技术运用、⑧系统结构分析、⑨系统安全性分析、⑩其他信息化审计领域。 以信息系统审计为例,其审计工作包括对IT管理环境的分析、对信息系统的开发情况的分析、对业务循环和软件模块的运行情况的分析,对数据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分析等诸多领域和内容。引入专家参与审计一般应在对该信息系统的运用环境、系统技术背景、业务模块构成等进行了解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自身具备的技术条件,进而准确界定引入专家参与工作的范围。 (三)工作原则 基层审计机关在利用专家开展信息化审计过程中,需对基于专家的审计工作结果所形成的审计结论负责。所以,基层审计机关在引入专家过程中应该秉持以下原则:①谨慎性。审计机关应高度重视专家的独立性、审计结论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以保证审计项目最终的客观性和准确性;②保密性。充分考虑到对其保守被审计单位秘密的要求,通过专家书面承诺等手段,切实增强所聘任专家的保密意识和责任;③成本效益性。在制定审计项目预算时应该考虑到引入信息化咨询专家所增加的行政成本和或有支出,在经费上予以保证。 (四)主要工作阶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审计署令第8号)》规定,国家审计程序包括审计计划、审计实施以及审计报告三个主要阶段。本文结合计算机数据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的主要技术路线将引入信息化咨询专家参与审计工作主要划分计划、实施、评价和利用4个阶段共8个步骤。 1.计划阶段。主要包括:①技术需求分析,②界定技术支持内容与重点,③遴选信息化咨询专家,④签订业务约定书,⑤修订、完善审计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主要为指导、协调与配合信息化专家开展审计工作。 3.评价阶段。主要为对专家的信息化审计结论以及结论所以来的假设、方法和有关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评价。 4.利用成果阶段。主要为综合专家信息化审计结论和结果,在审计报告等结果中加以反映。 三、信息化咨询专家参与审计的具体步骤和工作内容 信息化咨询专家参与审计的主要工作模式如图1。具体的步骤和工作内容为: (一)技术需求分析 一般情况下,基层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力量普遍不足,由于引入信息化专家的审计项目通常较为复杂,技术种类涵盖也比较广,因此,审计机关在审计计划阶段应提前一定时间开展审前调研、需求分析,为后续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仍以信息系统审计为例,如需对被审计单位自行开发的某项业务系统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审计机关则应在对该单位IT管理环境、系统开发技术、系统开发周期、开发单位技术实力、系统实际运行状态等客观因素分析基础上,细化审计目标,进而提出具有合理性的技术需求内容。 (二)界定技术支持内容与重点 在做好前期调研与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基层审计机关应对审计机关自身的技术条件、技术人员储备、软硬件环境以及专家使用成本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证,进而明确需求的重点内容和环节,如,联网审计即可确定为计算机网络与财务软件等内容,税务、海关等审计可确定为大型数据库分析等。仍以信息系统审计为例,专家的工作可涵盖总体系统结构分析、数据可靠性分析、具体业务循环和模块的有效性分析等多个领域,因此,合理界定技术支持内容与重点,对合理利用专家工作,保证业务成本至关重要。 (三)遴选信息化咨询专家 基层审计机关应基于前述确定的技术支持重点,合理选择咨询专家。在遴选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事项:①评价专家的技术背景和专业胜任能力,根据技术支持需求和专家的有关专业资格、从业经验,综合统筹加以考虑,以保证专家的专业技术结论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②专家的独立性,重点对专家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经济利益关系、亲属关系以及专家与审计事项的专业关系加以分析,必要时可要求专家做出书面承诺;③规范遴选过程。引入信息化咨询专家属于政府服务类采购范畴,需遵守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并按照公开招标等采购程序执行。 (四)与咨询专家或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 根据与信息化咨询专家的业务合作内容,双方应结合审计工作方案所确定的目标、时间、范围进行讨论,进而签订服务协议,并重点明确以下事项:①信息化咨询专家工作的目标、范围、相关责任及时间进度要求;②专家所形成的结论形式与内容,即基层审计机关需要专家在所提交的报告、结果中涵盖的具体内容;③审计机关对专家工作结果的评价要求;④专家工作结果的预定用途,主要指利用专家工作结果作为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意见;⑤专家利用会计资料、信息数据、信息系统信息及其他资料范围;⑥信息保密要求;⑦专家在审计过程中可能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⑧其他相关事项。 (五)修订、完善审计实施方案 根据所签订的服务协议,审计组应结合咨询专家所提供的服务内容、方式和结果目标,将咨询专家有关工作内容作为审计工作的组成部分,在审计实施方案中进行表述或单独撰写利用专家工作部分的实施方案。审计组应充分考虑专家工作涉及项目的性质、复杂程度和审计风险,明确专家工作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并在审计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中对专家工作范围、工作目标以及劳务费用预算等内容予以明确,并报经审计组负责人批准。 (六)指导、协调与配合信息化专家开展审计工作 现场审计开始以后,审计组组长或有关负责人应根据审计实施方案所确定的目标、时间进度与范围,加强与信息化咨询专家的沟通与协调,并对专家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与程序予以适当、必要的关注。具体包括:①专家选用的信息化技术方法的适当性、合理性以及所需要的时间进度是否满足审计进度要求;②专家所搜集资料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七)对专家审计结论和结果进行评价 根据专家所开展信息化审计工作的有关结果情况,审计组组长或有关负责人应当根据专家所提交的审计结果及有关审计底稿及佐证资料,对其工作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①审计结果的充分性。即专家提交的有关审计结论、工作结果,是否全面、充分完成了业务约定书以及审计方案所确定的审计目标;②审计结果的相关性。即专家所提交有关信息化审计结果是否与本次审计的信息化目标紧密相关,是否存在偏离审计目标的情况;③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即有关信息化审计结果所依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是否能够为审计结果提供充分、有效的论据支撑。 在现场审计协调过程中或者审计结果评价过程中,如果出现咨询工作结果未达到预期审计目标的情况,审计组应当中止咨询专家的审计工作,及时与被审计单位和专家共同商讨其原因及解决办法。必要时,应当实施其他审计程序或另聘专家,以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 (八)有效利用专家信息化审计结论和结果 在咨询专家完成预定审计目标后,审计组应充分考虑专家提交的审计结果,并根据其信息化审计结论,在审计报告或专项信息系统审计报告中予以充分适当的披露。同时,基层审计机关在根据专家工作所形成的审计结论对信息系统、信息数据有关问题进行定量或定性,并进而发表审计处理意见的情况下,应充分保持谨慎性原则,避免发生审计质量事故,引起不必要的行政复议,以维护其权威性。 信息化审计是审计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基层审计机关有效利用信息化专家参与审计工作,有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推动审计技术进步并进而实现审计工作转型,以保证审计工作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标签: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软件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信息化时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