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碧英
广元市中心医院 四川 广元市 628000
【摘要】目的:做好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理分析,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调适有利于脑血管病的康复。方法:对本科2017年5月一2018年5月出院患者60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男43例,女17例。脑血栓占39例,脑出血占21例,年龄在45—78岁,主要是急性期已过处于恢复期的患者,这些患者容易出现烦躁、抑郁、孤独、悲观失望及治疗无信心等心理状况。结论: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有效心理调适手段解除脑血管患者不利于治疗的心理因素,使之愉快地配合治疗,从而早日康复出院。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心理分析;心理调适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发生后易造成偏瘫、失语、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给患者的身心造成很大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也带来诸多不利。及时与患者沟通有利于患者康复,同时做好患者的护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5月一2018年5月共收治60例脑血管病患者,其中男43例,女17例,脑血栓占39例,脑出血占21例,年龄在45—78岁,主要是急性期已过处于恢复期的患者。
1.2在和患者交谈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家属对患者的态度以及家庭背景,认真做好记录,做出具体分析,在患者不知道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患者的言谈、举止、表情再进行具体分析。
2.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表明焦虑是患者较易出现的心理反应。由于病程较长,恢复较慢,患者容易出现烦躁、抑郁、孤独、悲观失望、治疗无信心等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通过人文关怀安慰、暗示、疏导等有效的心理护理手段解除这些不利于治疗的心理状态,对于脑血管病的治疗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调节直接影响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心。
3.心理分析及护理
3.1抑郁烦躁的心理:首次发病的患者对于存在抑郁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病情指导,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尽力了解患者的想法,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看到希望,在为偏瘫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要做到细致耐心、热情周到,并对患者充满同情感。由于病程长,回想以前健康时的状态,会导致患者情绪相当不稳定,思想负担重,心情不开朗,认为自己成为家人的负担,有时不顺心,照顾不周容易生气。及时与患者沟通,对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工作中做到及时、耐心、细致、周到,避免过激行动,针对这种情况给患者予以安慰,解除思想顾虑。使其心情开朗,放下思想包袱,配合医务人员积极救治、早日康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焦虑心理: 患者由于长时间肢体功能障碍吐词不清,造成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生活习惯改变,经济负担加重,这类患者对生活失去勇气,对治疗失去信心,对于这样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他们的心情,稳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适当的发泄,倾听他们的诉说,同时针对性的给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科学知识.让患者做点力所能及的活动,对于家庭经济负担重的患者,我们应积极开导多交心谈心,与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家庭及工作等实际情况,做到合理用药,价廉的药品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提高治疗效果。
3.3对于孤独自闭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情,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各项需要,耐心为患者提供安慰和鼓励,激励患者主动参与社交活动,主动为患者提供服务,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患者家属陪伴和探视,定期组织患者之间相互交流,以实现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孤独心理是由于到了不熟悉的环境,儿女们工作繁忙,不经常在身边,病情恢复期较长,医务人员服务有时不到位,很容易给患者产生一种孤独感。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给患者心理安慰,关心患者的需求,积极疏导患者的不正常的想法,让他们多看电视有关健康教育类节目。患者通常因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而产生自卑感,此时,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所需的生活护理,帮助其协调与周围人的关系,且工作过程中要做到不怕臭、不怕脏、主动服务,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同情和支持,使其在情感上感受到温暖,在生活上得到支持。同时,由于生活上缺乏自理能力,患者通常对医护人员存在依赖感,因此,护理人员应在疾病护理过程中尽量做到主动积极服务,并让患者及其家属也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来,鼓励患者抓住进步的机会和康复的实际,并学会自我护理,对于自我护理能力较强的患者,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她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参加娱乐活动,分散他们精神,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治疗工作。消除其度日如年之感。
3.4悲观失望的心理:患者感觉该病难治,恢复较慢,不像以前那样来去自如,感觉很好,短时治疗效果不佳,导致患者悲观失望的心理状况。总觉得治疗价值不大,经济负担增大,失去继续治疗的勇气。要想办法让患者感到医院、医务工作者是可靠的、可以依赖的,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依赖感。说明疾病的治疗与恢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坚持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5易怒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在为其提供护理服务时,要仔细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变化,做到引导宣泄、冷静处理、理解体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了解其情绪变化的程度,尊重、关怀和体贴患者,从而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3.6存在恐惧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为其提供行为和心理上的指导和支持,在与患者沟通和交流时,注意交谈的技巧性和针对性,积极主动地为患者提供心理安慰和心理疏导,逐步缓解其恐惧的心理,保持患者情绪的稳定。护理人员应该在为其提供护理服务时,显示出自身的权威性和成熟性,通过主动的交流和细致的服务获得患者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并用积极的情绪来感染患者。护理人员要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操作技术的准确娴熟、稳重自信、沉着冷静、细致耐性,使患者真正感受到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
总之脑血管意外属器质性疾病,由于病后均有心理状态的改变,是患者智力和肢体功能障碍的因素之一。实践证明对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必要的人文关怀和心理调适是脑血管意外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措施。脑血管疾病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病程长,治疗复杂,患者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对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坚持长期的、正确的引导,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才能提高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在护理方面我们应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使患者达到心理的满足,减少在医院受约束的心理压力,关心病人,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让病人早日康复,让患者和家属满意。
参考文献
[1] 龙 洁,刘永珍,蔡悼基,等.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2007,34(3):145.
[2] 张长青,方向华.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32(3):283.
论文作者:付碧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6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脑血管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他们的论文; 情绪论文; 疾病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