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腰麻给药速度对剖宫产麻醉平面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将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共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62例。均采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其中A组的给药速度为25s,B组的给药速度为40s,监测两组产妇的麻醉阻滞平面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A组出现T6阻滞平面的时间显著早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给药后5、10、15min的运动阻滞平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低血压与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头痛和恶心呕吐方面,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剖宫产采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过程中,40s的给药速度比较稳妥,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罗哌卡因;腰麻;剖宫产;给药速度;麻醉阻滞平面
【Abstract 】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different lumbar hemp on the surface of caesarean section. Methods:a total of 124 women in the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from July 2015 to October 2016. To adopt,pp because waist hard joint anesthesia,dosing rate of group A is 25 s,group B dosing rate of 40 s,monitoring anesthetic plane of two groups of maternal,adverse reactions,etc. Results:the occurrence of T6 block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earlier than group B,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mothers in the five,10 and 15min movement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incidence of hypotension and bradycardia was higher in group A than in group B,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In the case of headache and nausea,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nclusion:in the course of the use of the combination of ropivacaine,the speed of the 40s is relatively safe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 is small and deserves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s] ropivacaine;Lumbar hemp;Cesarean section;Delivery speed;Anesthesia block plane
目前,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越来越普遍地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给予产妇术前麻醉。也被证明是剖宫产手术中最合适的麻醉方式[1]。而腰麻作为腰硬联合麻醉的前提,它的阻滞情况的好坏以及对机体血压、心率、呼吸的影响对整个麻醉的过程,乃至手术的顺利与否都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表明,在腰麻过程中,阻滞平面与麻药的类型、剂量、浓度、给药速度以及患者的体位均有重要的关系。有关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以及浓度、剂量都有较多的报道,证明低浓度、小剂量的罗哌卡因是安全有效的[2]。但是对其给药速度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从剖宫产中腰麻的给药速度着手,探讨不同给药速度下,对产妇麻醉平面的影响,从而推荐出临床最佳的给药速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的124例产妇,年龄范围为21~35岁,平均年龄25岁,妊娠时间38~41周。将其随机分为A、B组,各62例。其中,A组年龄范围为22~33岁,平均年龄26岁,妊娠时间38~40周;B组年龄范围为21~34岁,平均年龄24岁,妊娠时间39~41周。按照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分为Ⅰ级79例、Ⅱ级45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年龄、体重、身高、妊娠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ASA分级等)无统计学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且剖宫产产妇均自愿接受术前麻醉并签署麻醉协议等知情同意书。选取样本时,排出心肝肾肺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椎管麻醉禁忌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产科并发症患者。
1.2 麻醉方法
①麻醉前产妇常规检查:血压、心率、呼吸等基本生命体征。②腰麻给药速度:A组给药速度为25s,B组给药速度为40s。③麻醉药物: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5mL:37.5mg),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42;剂量为3mL,即2mL布比卡因加1mL10%葡萄糖注射液的混合液。④麻醉方法:两组产妇的手术床采用头高位10度左右,建立快速静脉通路,输入1L林格氏液。两组产妇采用右侧卧位,均在椎管L3~L4的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使用G25腰麻针穿刺,见脑脊液流出后,按照两组产妇的不同给药速度,立即注入布比卡因混合液。硬膜外留置导管3cm以备术后镇痛,产妇采取平卧位,保持2min左右。
1.3 观测指标
1.3.1 观测阻滞平面
记录两组产妇在麻醉以后,记录T6阻滞和最高阻滞平面出现时间,记录5、10、15min后的运动阻滞平面的评分。其中感觉阻滞依据Hollmen分级,运动阻滞依据Bromage评分。
1.3.2 监测不良反应
监测并记录产妇在麻醉前后的血压变化、心率等。记录产妇的低血压、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头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 0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百分比统计计数资料,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产妇痛觉阻滞平面的比较
A组与B组相比,T6阻滞和最高阻滞平面出现时间均显著较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随着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技术发展,许多临床医师已将其广泛应用到下腹部等手术中,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也较普遍。但是由腰硬联合麻醉引起一些不良反应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在剖宫产联合麻醉时,会诱发低血压症,严重者会影响产妇的心脑血液供应,导致胎盘缺氧、组织酸中毒等发生,已经威胁到产妇与胎儿的安全[3]。已有报道发现,低血压的发生率与麻醉阻滞平面密切相关[4]。另外,产妇在麻醉时,当阻滞平面到达T4时,呼吸功能受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当麻醉阻滞平面达到T9以上时,由于腹腔丛神经的牵拉反应比较严重,进而引起产妇的恶心呕吐,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在达到手术要求的麻醉效果的同时,应当尽量减轻不良反应的产生。而将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有助于低血压、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一般认为,对麻醉平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麻药浓度、剂量、容量、给药速度、产妇的体位等[5]。有报道称,给药速度越快,麻醉范围越广,麻醉平面越高,反之则麻醉范围则越小[6]。
本研究即从给药速度着手,在麻药浓度、剂量、容量、产妇的体位等一致的前提下,比较不同给药速度对阻滞平面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实验结果显示,两组给药速度(A组25s,B组40s)中,A组的到达麻醉平面T6的速度显著快于B组,两组给药速度速度均能满足手术要求,但是B组的不良反应的控制情况要优于A组,尤其是在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不良反应方面。因此,在剖宫产的临床手术中,当麻醉效果无差异的情况下,40s的麻醉给药速度更为安全稳妥,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乃超,于庆增. 不同速度注射轻比重罗哌卡因对剖宫产术麻醉平面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2):92-93.
[2]赵欣. 重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用于超体重产妇剖宫产的ED_(50)和ED_(95)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
[3]朱建华. 腰硬联合麻醉腰麻针侧孔方向及注药速度对剖宫产手术临床效果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1):68-69.
[4]蔡昀夏,曾葵,倪娟,黄蔚. 不同体位对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等比重布比卡因阻滞平面的影响[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7(2):283-286.
[5]熊娅琴,廖志敏,蔡昀夏,祝卿,唐昱英. 不同容量的硬膜外容量扩张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产妇的影响[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7(2):279-282.
[6]陈冠文,林红,陈伟志,梁金华. 0.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时不同注药速度对剖宫产麻醉效果的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2014,4(13):100-103.
论文作者:宁昊,谢妮,欧阳璇,陈晓林,肖鹏飞,崔沐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1
标签:产妇论文; 速度论文; 给药论文; 平面论文; 两组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卡因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