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麦种植管理技术的优劣决定了小麦的种植和生产质量。合理运用小麦种植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小麦种植的质量。本文简要介绍了小麦种植管理的相关技术,并对其病虫害防治方式展开探讨,旨在提升小麦种植管理的质量,保证小麦的优秀产量。
关键词:小麦种植;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
引言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高产量的小麦能够有效缓解我国的粮食紧缺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小麦种植多种因素,其遭受病虫害的风险也大大提升了。本着科学种植的理念,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要对其种植管理方式进行优化,明确其种植理念,以保证小麦种植的质量。
1当前小麦生产形势
从当前小麦田间生长情况来看,全县小麦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大部分麦田群体足,长势均衡,已经搭好了丰产的架子。特别是4月份的几次有效降雨,及时补充了土壤水份,对当前小麦生长非常有利。但是,小麦生产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由于4月7日的低温过程,部分田块小麦上部叶片出现叶尖受冻发黄现象;二是病虫危害呈偏重发生态势;三是部分麦田群体偏大,存在后期倒伏的隐患。
2小麦后期管理的主攻方向
2.1保护叶片功能
小麦抽穗以后,主要是旗叶、倒二叶和穗下节间进行光合作用,生产碳水化合物供给籽粒灌浆。因此,保护好旗叶和倒二叶,延长它们的绿色功能期,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对提高粒重有重要作用。
2.2延缓根系衰老
小麦拔节期后,次生根的增加率显著下降,根系生长一般持续至抽穗时为止,根系功能可延续到成熟期。在花后,根系的活力就开始衰退,对肥水的吸收能力下降。通过叶面追肥可有效的延缓根系衰老,使小麦根系具有较长时间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同时对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也有直接的影响。
2.3防治病虫害
小麦生长后期的病害主要有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等,虫害主要是麦蜘蛛、蚜虫、吸浆虫等,若未及时防治,对产量影响很大。
3小麦后期管理技术要点
3.1喷施叶面肥
在小麦孕穗过渡到灌浆期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叶片所喷洒磷酸二氢钾次数,将其次数控制在1至2次,通过喷洒磷酸二氢钾来进一步的补充小麦根系的养分,避免其产生养分供给不足的问题,进一步的提升小麦体内当中所含有的磷素和钾素成分,这样会增大小麦自身的抗逆性能,将叶片的功能时间进行延长,有效的提升了小麦的生理活性,使得其不管是灌浆的速度还是落黄都比较好,可以较早的成熟,同时其还能起到预防干热风和青枯病害的作用,减轻小麦所遭受的干热风和青枯危害程度,使得穗粒数变大,其数值能稳定到千粒,这会让小麦的产量以及品质水品都能得到提升。一般情况下,磷酸二氢钾每亩每次用量都应当大于200g,需要将兑水量控制在40公斤左右,其数值上下浮动不超过10公斤。如果小麦遭受到低温冷害以及缺肥等因素的影响,那么其就很容易产生叶尖发黄等的现象,一旦其出现了该种病症,那么就需要增大尿素含量,每亩都需要提高0.5kg的尿素,并兑成百分之一的尿素液体,去喷洒小麦的叶片。需要使用灌浆初期叶面喷氮技术处理强筋小麦,该项技术主要是用来补充小麦的氮素,使得小麦的品质得到改善,生成高品质的小麦。叶面喷肥可以独立性的应用,也可以将叶面喷肥和其它小麦防病治虫农药混合在一起,共同去喷洒小麦叶片,另外其也能使用微肥喷施,用来进一步的补充供给小麦生长所需的各类微量性元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常状况下,叶面的喷肥时间要在9点之前,或者是16点之后,特别是16点-17点的喷施效果最佳,小麦的吸收会比较好,如果在喷施之后的四个小时之后出现降雨,那么就需要重新进行喷施的处理。
3.2绿色防控
小麦抽穗期之后是病虫害集中发病的频繁期,如果没有合理的去管控,做好防控工作,那么其就很容易造成小麦产量低下等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对此,需要就病虫害实际的发生特征以及发生趋势进行分析,科学化的开展相应的防治工作,不断的强化小麦绿色植保理念的使用意识,优先选择高效且低毒性的杀虫杀菌药剂。每年的四月下旬至五月初是小麦的抽穗扬花期,在该期间,小麦会产生多种病虫混合病症,对此,需要尽早的开展各项防治工作,将重心放置到吸浆虫等病症的治疗层面,科学合理的去预防各类病症。若小麦产生粘虫、麦叶蜂病,那么其可以使用氯氟氰菊酯以及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进行处理,其中,氯氟氰菊酯的含量为2.5%,其用量为60毫升,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为10%,20g兑水,并使用30kg的喷雾。各类不同的病症要选择相适用的药剂。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时期是小麦齐穗至始花期,此时若遇降雨或持续2天以上的阴天、结露、多雾天气时,要施药预防赤霉病。药剂可选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每亩100~200毫升或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30克或30%己唑醇悬乳剂10毫升兑水30公斤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如遇连阴天气,应赶在下雨前施药。如雨前未及时施药,应在雨停麦穗晾干时抓紧补喷。种植高感品种的麦田,应视病情喷药2~3次。灌浆期(5月中下旬)重点防控麦穗蚜,兼治锈病、白粉病和叶枯病。灌浆期如果病虫仍发生较重,要继续喷洒防病治虫药剂,减轻病虫危害程度。在选择农药时,一定要注意用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农药,避免和减少有害物质污染,确保粮食安全。药剂喷洒时间最好在晴天无风上午9~11时,下午4时以后喷洒,每亩喷水量不得少于30公斤,要注意喷洒均匀。小麦扬花期喷药时,应避开开花授粉时间,一般在上午10时以后进行喷洒。在喷施前应留意气象预报,避免在喷施后24小时内下雨,导致喷防效果降低。
3.3搞好田间
去杂对大麦、野燕麦、节节麦等杂草拔出越早越好,最迟应在小麦扬花前拨除,严防因拔除过晚而在田间落种。种子繁育田还要将田间杂株拔除。
3.4适期收获
小麦适时收获是实现丰产丰收、颗粒归仓的保证,收获过早和过晚都影响产量和品质。据测定,小麦千粒重以蜡熟期为最高,蜡熟期以后,子粒中的干物质不再增加,而呼吸作用却很旺盛,会消耗很多有机物质。收获过晚还容易掉穗、落粒,而且成色品质都会降低。如遇降雨,易发生穗发芽。因此,最佳收获期应在小麦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获。对优质专用小麦要单打单储,以确保优质优价。
3.5科学选种
在进行小麦选种的过程中,首先要运用科学的种子种植管理方式,来提升小麦的种子质量。小麦的种子质量直接影响到了小麦的最终质量和其基础的抗病能力,因此通过科学的选种方式,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并在种植之前做好处理工作。在种植前先进行选种,用筛种、盐水选种等方式保证留下的种子颗粒饱满,剔除发霉的种子和破损的种子,做好农药包衣,抵抗前期病虫害侵扰种子,在室温达到10~15摄氏度时开始做好科学播种,以提升小麦的发芽率和成活率。在小麦播种时,若是选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麦的抗倒伏和抗病性。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并对小麦进行合理地病虫害防治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小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有效防止病虫害对小麦的侵袭,实施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同时也为建设行业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地基础。
参考文献
[1]玉米生产标准化推广应用研究——以产粮大县河南省唐河县为例[J].孟召娣,邵法焕.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05).
[2]夏玉米花粒期管理技术[J].赵国栋,刘花荣.现代农村科技.2015(17).
[3]浅析温度对玉米产质量的影响[J].师朝霞.中国农业信息.2012(16).
论文作者:施林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小麦论文; 根系论文; 叶片论文; 病虫害论文; 叶面论文; 种子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