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全球产业链对中国新兴产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突破性论文,产业链论文,中国论文,新兴产业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13)11-0031-12
0 引言
突破性创新是指那些在主流市场表现不佳,但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对关键性能的改进,能逐步吸引主流市场用户,并对现有市场和技术产生破坏性影响的创新[1-2],具有高风险性、高不确定性和高商业价值性的特点[3]。与渐进性创新相比,突破性创新对已有的技术优势、管理模式、市场渠道等创新要素依赖性较小[4],故而突破性创新被视为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追赶”的绝佳“机会窗口”[5]。虽然突破性创新的来源多样,包括重大技术突破[6]、新产品结构改变[7]、技术融合与集成[8]、全新的商业模式等[9]。但中国企业长期以来大多是在已有技术范式上的二次创新[10],创新模式主要表现为基于低成本的快速追赶、集成创新和快速市场响应能力[11],强调从供给的角度加大投入以获得某种现有核心技术的掌控权或重点技术的突破,这些都无助于突破性创新的实现。同时,在传统产业领域,如汽车、机械、IT等,西方发达国家依靠技术优势主导了产业的发展,并为阻止后发国家的追赶超越而设置了诸多障碍。因此,中国目前在这些传统行业中很难实现突破性创新。
中国企业如何实现突破创新一直是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柳卸林发现,政府的作用、本土资源的能力和科技型企业家是突破性创新出现的必要条件[12]。而陈劲等、张洪石等、潘松挺等学者也从企业规模、组织模式、知识网络等角度研究了突破性创新[3,13-14]。但这些研究基本上是将Christensen的一些发现引入中国,并在一些方面在中国进行了验证,但都没有回答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实现突破性创新的问题。近几年,中国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现实思路。柳卸林等发现,光伏产业在中国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其较早地嵌入全球产业链,并通过整合全球资源解决了技术、领先用户、供应商等创新要素缺失的问题[15]。同时还应看到,在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诸多新兴产业领域,其主导设计还远未定型,没有出现绝对的垄断企业。因此,中国企业可以借此机会,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与上下游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共同开发市场以获得核心竞争能力,并通过自身影响形成支撑突破性创新的产业生态,在技术轨道的特定阶段把握住机遇,实现突破性创新。
基于以上论述,从全球产业链嵌入的角度对中国新兴产业的突破性创新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首先,通过对相关研究理论的梳理来架构本研究框架;其次,对本研究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研究工具进行介绍;最后,对搜集到的365个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研究结果以及若干管理启示与研究展望。
1 文献回顾与假设
突破性创新对整个产业的巨大影响作用吸引了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突破性创新动力机制进行研究。Ettlie和Rubenstein、Pavitt等学者最早从企业规模的角度研究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因素[16-17],但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的结论;之后,学者们从公司策略、知识流动、环境因素、供应商参与等角度展开对突破性创新的研究[9,18-20],研究趋势也从企业内部管理扩大到企业外部,从封闭的创新逐渐到开放式创新。从现实来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突破性创新对产业链的依存度也越来越高。例如,苹果公司的iPad通过整合多国的供应商共同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波音公司通过建立全球协作环境使其787客机在重量比例、燃油消耗、发动机效率上都有突破性提升。可以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突破性创新对全球产业链的依存度也将越来越高。
目前,已经有学者从产业链嵌入的角度来研究突破性创新现象。Adner、DeCusatis、Song等分别从供应商的挑战、整合创新团队和供应商参与情报搜集的角度对突破性创新进行了研究[20-22],但他们并没有关注技术后发企业如何实现突破性创新,中国企业也很难有控制供应商创新的行业影响力,得到的管理启示更难以直接借鉴。同时,新兴产业也是本研究关注的焦点。陈傲等通过对高被引专利进行分析发现,通过嵌入全球研发网络有助于后发国家在新兴产业领域实现突破性创新[23]。而中国光伏企业在原材料、设备、人才、市场都欠缺的情况下迅速发展壮大正是由于在产业形成的初期嵌入到全球产业链之中,整合全球资源的结果[15],其发展模式可为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1 全球产业链嵌入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嵌入的程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还存在一些争论,存在所谓的“关系嵌入性悖论”[24]。一些学者强调高强度嵌入的作用。Bengtsson等、吴晓波等认为,较高强度的嵌入能够促进企业创新[25-26]。另一部分学者则关注低强度嵌入的作用,认为在较低的链结中,企业能够获得的新知识和信息较多且丰富[27],扩大了知识的获得范围,进而有利于突破性创新。Uzzi提出了嵌入强度影响绩效的“倒U型模型”,指出在一定程度内,嵌入的深入有助于企业提升绩效,但过分嵌入的关系则可能局限行动者的视野,导致技术锁定,从而带来其绩效的降低[24]。
综上所述,学者们就嵌入强度对创新的影响有不同的观点。Koberg等认为,嵌入程度对创新的不同影响是由于创新的类型不同所致[28],而潘松挺和郑亚莉则认为,中介变量的存在是导致上述悖论的原因之一[14]。这可能是由于研究对象群体的嵌入强度处于不同阶段产生的结果,即在传统产业领域和高科技领域,可能已经处在技术收敛阶段,过强的嵌入会限制企业知识的获取范围,继而对创新绩效产生不利影响;而在新兴产业领域,嵌入强度处在较低的水平上,继而较高的嵌入程度有利于提高创新绩效。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中国企业的全球产业链嵌入程度越高,突破性创新绩效表现越好。
嵌入质量对企业创新有重要影响,上下游企业间的关系质量是企业嵌入产业链中相对较高层面的体现。关系质量包含知识网络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合作伙伴之间的知识、信息共享及通过互动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三个维度[29]。
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是取得合作创新成功的重要因素,众学者对信任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基本上保持了统一的态度。企业间的信任可以使合作双方更加方便地使用对方的互补性资源[30],与合作伙伴分享敏感性信息[30],从而有利于企业的突破性创新。较高程度的企业间信息共享可以使企业以较低的成本,更及时、广泛地获取信息,而这些信息将有助于促进观念的更新,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源泉。在创新过程中,企业之间通过互动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并相互帮助以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称之为共同解决问题[31]。共同解决问题是企业与合作企业在共同解决困难过程中为维系良好合作关系而做出的适应性行为调整[32],能促进合作双方相互协调并共同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增加组织效率,降低生产误差,减少产品开发时间,促进组织的技术创新[24]。
综上所述,嵌入企业间的相互信任、知识共享、合作关系都有助于在合作伙伴之间形成高质量的关系,从而提高知识的转移、共享、互补、吸收与创造,进而促进企业的突破性创新。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全球产业链嵌入质量越高,突破性创新产品的绩效表现越好。
1.2 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与突破性创新
企业并不能够通过占有那些具有特殊价值、稀缺性的、无法模仿以及无法替代的资源而保持其持久的核心竞争力[33],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价值,还必须具有对内部和外部各种资源进行选择、筛选和利用的能力以确保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做出反应[34],即需要具有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整合产业链资源对企业发展极具战略意义,企业通过整合外部资源可以获得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并在技术、供应商、市场等方面获得竞争优势[35]。
技术资源整合能力是指通过并购、引进、协同研发等方式将外部技术与自身技术体系相融合以提升自身技术实力的能力[36-37]。随着新技术复杂性的提高和不同学科、技术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企业之间的紧密协同越发显示出其必要性[38],高效的技术整合能力是企业提升技术能力的重要条件。TCL并购法国汤姆逊、上汽并购韩国双龙并没有对企业自身技术实力带来提升,留下了诸多失败教训,未能对外部技术进行有效整合被认为是重要的原因之一[39]。
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技术能力普遍处于劣势,如果能够结合自身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对先进的技术资源进行整合有助于突破性创新的实现。同时,整合产业链技术资源也为核心企业提供了有益的知识技术补充和相对充裕的资源,分担了技术研发成本与未知风险,这些都有益于企业从事突破性创新。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企业对技术资源的整合能力越强,突破性创新的绩效表现越好。
供应商整合能力是指通过采购、业务外包、合资、控股等形式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满足自身原材料、设备、零部件的需求,并对其产品创新产生影响的能力[40]。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核心企业需要主动将上下游企业纳入创新体系之中以保证原材料、设备、零部件等适应新产品的创新需求。在许多上游供应商参与的案例中,制造商要求供应商为他们的产品改进部件或定制子系统[41]。当制造商鼓励供应商自发改进它们的部件时,或供应商的产品不能够满足他们的期望时,还会通过其优越的议价能力迫使供应商做出改变[42-43]。因此,供应商伙伴会感到一种沉重的创新压力,这种压力会驱使供应商做出创新的努力。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企业对供应商的整合能力越强,企业的突破性创新绩效表现越好。
市场资源整合能力是指通过与下游企业开展合作以接触领先用户、开拓新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能力[44]。整合上下游企业参与创新还有开拓市场的目的。企业一般通过以下方式来获得市场进入:第一,开发新产品,拓展产品范围来进入新的市场;第二,通过国际化、全球化的扩张来进入新市场;第三,通过影响市场结构、联合相关利益方共同协同、减少竞争来提高自身竞争地位[44]。突破性创新通常需要全新的资产形式和销售渠道[1],对于发展中国家企业而言,进行大规模的新建投资是难以承受的,也是低效率的。而基于市场获得的产业链资源整合可以快速获得新技术或市场,提高创新速度。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5:企业对市场资源的整合能力越强,突破性创新的绩效表现越好。
1.3 产业链嵌入对资源整合能力的影响
从嵌入的程度来看,相关研究表明,紧密的关系能够加强企业间的信任,进而有利于企业间的技术扩散和信息传播,并能够降低搜索成本,提高技术整合效率[45]。深层次地嵌入有助于企业整合供应商资源,提高创新效率[46]。Dyer通过研究日本汽车制造企业的成功因素发现,丰田、尼桑等公司经常与供应商保持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在合作互动中能获取更准确、及时和广泛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缩短新产品开发的周期,降低制造企业产品开发和生产的时间成本,提高整体绩效[47]。企业与上下游厂商保持广泛的接触,进而扩大网络节点,有助于在较大范围内获取更多冗余度低的信息,如新经营理念、新市场信息、新的经营机会发现等。同时,还有利于企业快速发现组合资源的机会,迅速调整现有产品结构和行业定位,抢先占领市场先机。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6:产业链嵌入程度越高,其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越强。
H6a:产业链嵌入程度越高,其产业链技术资源整合能力越强。
H6b:产业链嵌入程度越高,其产业链供应商资源整合能力越强。
H6c:产业链嵌入程度越高,其产业链市场资源整合能力越强。
从嵌入质量来看,企业能够通过较高的嵌入质量来协调各种所需的资源和信息[47]。较高的嵌入质量有利于企业协调市场中的各种资源和信息,通过强关系可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加速信息的传递以及共同解决问题的合作[24]。在合作关系中,合作企业希望他们特有的资产关系能够长久并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40-41]。也就是说制造商一般会通过与供应商签订长期的合同来取得他们的信任,或在部件设计阶段给予供应商更多的影响以最大化利用他们的创新潜力。即便是没有制造商的回报保证,这种期望也会减少供应商对特定产品部件加大研发投资时持有的疑虑。高质量的嵌入还包括通过有效的全球化合作,获得先进技术,进而提高企业创新绩效。金风科技通过并购的方式于2008年获得了直驱永磁技术,这与其长久以来同德国Vensys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密不可分。
因此,深层次和高质量的产业链嵌入能够提升对核心企业的技术开发、市场拓展、供应商的创新压力产生积极影响,进而能够使得企业的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得以提升。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7:产业链嵌入质量越高,其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越强。
H7a:企业的全球产业链嵌入质量越高,其产业链技术资源整合能力越强。
H7b:企业的全球产业链嵌入质量越高,其产业链供应商资源整合能力越强。
H7c:企业的全球产业链嵌入质量越高,其产业链市场资源整合能力越强。
整合以上假设构建嵌入全球产业链对中国企业突破性创新影响机制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嵌入全球产业链对突破性创新影响机制初始模型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搜集
本研究从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依托江苏、河北等各省科技厅,从2011年高新技术企业目录里选择809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的高新企业,从中选择满足以下条件的企业进行问卷发放:第一,不在产业链的最前端或者末端,即有自己的供应商和客户;第二,有国际合作伙伴;第三,有自己独立的研发机构。809家企业中满足以上3个条件的企业有632家,共发放问卷632份,回收有效问卷365份,有效回收率为57.75%。
尽管从我国东部多个省选择战略新兴产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战略新兴产业样本具有代表性。包括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见表1。
2.2 变量测度
本研究所涉及的变量包括产业链嵌入、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外生变量)和突破性创新绩效(内生变量)。其中,产业链嵌入包括嵌入程度(外生潜变量)和嵌入质量(外生潜变量)。由于上述变量大多难以客观量化测度,本研究采用Likert5点量表打分法予以度量。1~5依次表示“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或者从低到高过渡,3代表中立态度或中间状态。问卷题目及信度效度见表2。
为了更好地对突破性创新进行调查,本研究将对突破性创新绩效进行测度[48],即分数较高的一端为突破性创新,分数较低的一端为渐进性创新。
对全球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的测量对本研究是全新的,从相关文献研究中发现,对产业链资源的整合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即技术、供应商和市场。技术资源整合能力是基于技术获取的产业链资源整合,包括获取本企业所需的技术、降低企业的技术研发成本、分担企业的技术研发风险、扩大企业的资源可得性、保持前沿技术的敏感性[36-38]。供应商资源整合能力是基于供应商网络资源构建、零部件创新资源整合,包括按时、按质、按需提供必要的原材料、设备和零部件等[40,43]。企业的市场资源整合能力是指基于市场获得的产业链资源整合,包括接触领先用户、开拓新的市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获得新市场理念[44]。
本研究聚焦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互动情况,因此,对嵌入全球产业链的测度借用了网络嵌入性理论中关系嵌入的两个维度,即嵌入程度与嵌入质量。通过与其他企业接触的频率来测定嵌入强度[49]。而嵌入质量需要将不同的维度整合起来才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关系质量的内涵[50],具体包括相互信守承诺[51]、不损伤对方利益、信任、信息共享、共同解决问题等[30]。
3 研究结果
3.1 初步数据分析
对模型进行评估之前有必要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初步确定变量间的关系,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矩阵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嵌入程度与技术整合能力、供应商整合能力、市场整合能力、突破性创新都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嵌入程度与技术整合能力、供应商整合能力、市场整合能力、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需要进行进一步检验以确定相互间关系。
3.2 结构方程拟合结果
基于前文提出的理论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构建初始结构模型,然后通过数据分析与理论分析对其进行修正,从而产生一个既符合理论推导又符合实际情况的最佳模型。应用AMOS16.0进行数据分析,初始模型值为559.5,自由度为314,/df为1.782,RMSEA为0.046,GFI为0.902,CFI为0.943,TLI为0.937,NFI为0.881,见图2,回归路径系数与显著性见表4。
图2 全球产业链嵌入对中国企业突破性创新影响机制初始模型
从表4可以看出,假设H1、假设H2、假设H4没有得到验证,假设H3、假设H5、假设H6a、假设H6b、假设H6c、假设H7a、假设H7b、假设H7c得到了验证,为了让理论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需要对理论模型进行修订。从表4可以看出,嵌入程度、嵌入质量与供应商整合能力对突破性创新的直接回归系数不显著,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492,0.329,0.957。将以上三条路径删除后,得到图3。
经过修订后,各项指标均达到可接受的程度,并且较修订前有所提高,见表5。其中模型的为559.746,自由度为315,/df为1.777,RMSEA为0.046,GFI为0.902,CFI为0.944,TLI为0.937,NFI为0.881。
假设H1和假设H2都没有得到验证,即嵌入质量和嵌入程度都并没有对突破性创新产生直接影响。这说明仅仅提高嵌入程度和嵌入质量并不能提升企业的突破性创新绩效,嵌入性的变化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可能包含着更加复杂的机制。
假设3得到了验证,基于全球产业链的技术整合能力对企业的突破性创新有直接影响,即随着技术整合能力的提升,企业的突破性创新绩效也会变得更好。假设5同样得到了验证,基于全球产业链市场的整合能力对企业的突破性创新有直接影响,即随着企业市场整合能力的增强,企业的突破性创新绩效会变得更好。假设4没有得到验证,基于全球产业链的供应商整合能力对突破性创新的回归作用不显著。
假设H6a、假设H6b和假设H6c均得到了验证,嵌入程度对基于全球产业链的资源整合能力有直接影响,即随着嵌入程度的提高,企业对全球产业链中技术、市场、供应商的整合能力逐渐加强。
假设H7a、假设H7b和假设H7c均得到了验证,嵌入质量对基于全球产业链的资源整合能力有直接影响,即随着嵌入程度的提高,企业对全球产业链中技术、市场、供应商的整合能力逐渐加强。各个假设是否成立见表6,模型简图如图4所示。
图3 嵌入全球产业链对中国企业突破性创新影响机制修订模型
3.3 结果讨论
本研究用实证的方法对全球产业链嵌入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本研究最初的概念框架是正确的,即全球产业链嵌入通过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对突破性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1)对已有研究的验证。本研究发现,嵌入程度通过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对突破性创新有正向影响。不考虑中介变量的影响,这个结果与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相符,支持了嵌入程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影响关系[23,25-26]。同时也证实了嵌入质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作用[24,30]。本研究发现,深层次的嵌入有助于企业整合供应商资源,而高质量的嵌入有助于企业对技术资源的整合,这与Dyer(1996)和Granovetter(1973)研究结果较为相似[47-48]。
(2)与已有研究不同。Uzzi认为,嵌入程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应该呈“倒U”关系[24],而本研究则认为,嵌入程度越深,则越有利于企业整合资源,进而有利于突破性创新绩效。可能是由于中国新兴产业整体上的全球产业链嵌入水平较低,还没有达到“适中”的程度,本研究的结果虽然与Uzzi(1997)等人的研究结果不完全相符,但可以看作是其研究结论的一个补充,即在不同的嵌入水平上,嵌入程度对创新绩效有不同的影响。
研究发现,产业链嵌入并没有直接对突破性创新绩效产生作用,而是通过对资源整合能力的正向影响来实现的。这与潘松挺等、王志玮的观点并不一致[14,52],以上学者分别认为,是探索性学习和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影响了产业链嵌入对突破性(破坏性)创新的影响。技术资源整合包括获取、转化和利用[53],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探索性学习和吸收能力的过程,因此,本研究的结论更具有普适性。
在本研究中,供应商资源整合能力并没有表现出对突破性创新绩效产生正向的影响作用,这与Petersen、Song等学者的研究不相一致。Petersen等强调了供应商在突破性创新中早期参与的重要性[54],Song强调了供应商参与复杂产品系统的突破性创新对双方都有好处[22]。本研究的供应商资源整合能力聚焦于将供应商纳入创新体系中,强调构建新的供应链,并与供应商进行协同创新,这对中国企业来说可能是较高等级的资源整合能力。中国目前企业普遍缺乏足够的控制力来影响全球供应商围绕其进行创新,对发达国家供应商表现出更多的依附性,因此,企业所具有的供应商资源整合能力目前还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影响力来对其突破性创新绩效产生影响。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的研究结论和研究启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积极整合全球产业链资源有利于中国新兴产业的突破性创新。中国企业从事突破性创新技术的障碍来自技术、财务、知识、市场等方面,通过对全球产业链资源的整合可以迅速提升企业的创新实力,充分利用外部知识和资源来解决问题,分担成本与未知风险,这些都有益于企业的突破性创新。如果拥有好的创意,中国企业通过整合来自全球产业链技术供应商的技术资源以及来自下游合作伙伴的市场资源可以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一方面,通过引进、并购等方式将供应商的技术纳入本企业的技术体系中,可以迅速补充企业技术缺口,促进企业突破性创新;另一方面,产业链上企业间的协同创新将使企业获得互补性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形成技术协同效应和技术组合优势,实现协同伙伴研发的范围经济。在本研究中,整合全球供应商资源进行协同创新并不能直接提升企业的突破性创新绩效,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中国企业普遍缺乏足够的影响力来影响全球供应商围绕中国企业进行创新,与全球供应商的关系更多表现在对其的依附上。
第二,积极嵌入全球产业链有利于我国企业整合全球产业链资源。较高的嵌入程度和嵌入质量有利于我国企业整合全球产业链资源。随着信息化、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地域限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已经减弱,本研究认为,积极嵌入全球产业链能够解决中国发展新兴产业中的高级生产要素缺失问题,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相关与支持性产业,跳出国内市场同行竞争的限制,接触到领先用户,进而有利于提高全球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
第三,在创新过程中,嵌入全球产业链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作用不是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企业全球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的中介作用发生的。即中国新兴产业通过嵌入全球产业链以实现突破性创新的路径是:嵌入全球产业链——提升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传统的理论观点在嵌入链结强度与创新的关系上存在争议,本文认为,之所以存在争议可能是因为链结强度并没有直接对突破性创新产生影响,而是通过改变企业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而发生作用的。因此,中国企业要想取得突破性创新,获得产业领导力,不能简单地嵌入全球产业链中,那样只会沦落为“世界加工厂”。要想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依托自身优势,充分整合全球产业链资源,积极提升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
本文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以后深入探讨:首先,本文选取的样本企业多数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地域上的局限性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今后可以扩大样本的选取范围以使得研究样本更具有普适性。其次,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企业的突破性创新较少,因此本文采用了突破性创新的程度(即突破性创新的另一端为渐进性创新)来对突破性创新进行测度,尽管已经做了详细说明,但主观理解上的偏差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今后可以用多个典型的案例对研究模型进行进一步说明。最后,本文未对资源整合能力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讨论,这将在以后做进一步研究。
标签: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能力模型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绩效沟通论文; 企业资源整合论文; 供应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