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_国际竞争力论文

广东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_国际竞争力论文

广东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总体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东论文,国际竞争力论文,总体评价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202(2005)01-0060-07

目前广东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1],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广东区域竞争力的发展态势。因此,准确评估我省工业国际竞争力所处的地位,有助于把握工业发展的现实态势和动向。对于引导广东工业产业走上有序、合理的发展道路,促进竞争力的提升,进而提高全省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工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及其指标辨识

基于指标设定的简明科学性、可比可量及动态导向原则,结合地区工业经济统计数据的相对完善性,本文从竞争实力和竞争驱动力[2]两方面衡量广东工业国际竞争力,其中竞争实力指标集测度工业产业的现实竞争力,竞争驱动力指标集测度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深层影响因素,反映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潜力。

1.竞争实力。竞争实力是指报告期时间点产业的现实竞争力,由体现竞争最终结果的显示性指标集构成[3],从规模实力、市场开拓实力、获利实力、科技实力[4]和环境保护实力五方面来分析,具体指标设置见表1。

表1 竞争实力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集 指标集解衡量指标

指标解释

规模 表时工业产业的产出规模,是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 从总量角度衡量工业发展规模

实力 工业能力的基础表现。 人均工业增加值从人均角度衡量工业发展规模

市场 表明竞争主体使其产品获得 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比重从总量角度反映国内市场开拓能力

开拓 市场认同的现实能力,包括国人均工业产品销售收入 从人均角度反映国内市场开拓能力

实力 内和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 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全国比重从总量反映国外市场开拓实力

人均工业制成品出口额 从人均角度反映国外市场开拓能力

获利 获利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劳动生产率反映劳动力的获利能力

实力 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 资产贡献率衡量总资产的获利能力

展的能力。产品销售利润率反映产品销售的获利能力

新产品产值率 反映技术创新的产值成果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比重 从市场销售角度反映技术创新成果

科技 表明工业产业所包含的“技术工业增加值中高技术比重反映高技术产业化成果

实力 含量”,是工业产业竞争力的工业销售收入中高技术比重 从销售角度反映高技术产业化成果

核心表现指标。高技术产品出口交货值占制成从出口角度反映高技术产业化成果

品出口额比重

拥有发明专利数占全国比重 反映技术创新的成果的储备水平

工业废气中SO[,2]处理率

反映工业废气处理水平

环护 用于衡量工业绩效与环境可 废水排放达标率反映废水处理水平

实力②持续性之间的关系。固体废弃物利用率 反映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水平

单位工业产值水资源消耗量 反映工业产值中水资源消耗水平

单位工业产值能源消耗量反映工业产值中的能源消耗水平

(注:环境保护实力从治理水平和资源消耗水平进行衡量,而不从污染物排放角度分析的主要原因是:低的排放水平既可能是低工业化水平所致,也可能是由于有效的治理了污染,在两者之间难以建立因果关系。但高的治理水平与低的资源消耗水平一般意味着强的工业发展水平。)

2.竞争驱动力。竞争驱动力是指产业内、外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性指标集。从产业内看,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整体表现直接影响着产业的创新潜力,是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动力源。从产业外看,产业的发展总是根植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因此,区域市场竞争环境、政府管理、基础设施以及资源条件等也是影响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该类因素合称为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因此,从技术创新投入(注:由于缺乏全部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统计数据,因此,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相关统计数据代替。由于我国工业企业创新投入主要集中于大中型工业企业,所以,数据指标的替代性不会对竞争力排名产生干扰。)和产业发展支撑条件两方面测度竞争驱动力因素既突出了重点又不失全面性。具体的指标设置见表2。

表2 竞争驱动力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集 指标集解释 衡量指标指标解释

人力资源强度

表明人力资源投企业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衡量人力资源投入的规模

入的规模和素质科学家和工程师占科技人员比重衡量人力资源投入素质

技 R$D研究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 衡量R$D研究经费投入强度

术 经费投入强度 表明技术创新的技术引进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 衡量技术引进经费投入强度

资金投入强度 企业技术改造、消化吸收和购 衡量企业技术改造、吸收消费费

新 买国内技术等费用用投入强度

表明以企业为主有科技开发机构的企业数比重 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建设水平

入 企业科研机构投入 体的技术创新组企业科研机构经费投入比重衡量企业科研经费投入水平

织投入水平企业科研机构科技人员比重衡量企业科技术员投入水平

外贸依存度 从贸易流量角度衡量市场竞争程度

市场竞争环境

反映市场竞争环外商投资占CDP的比重 从外商投资角度衡量市场竞争程度

境对产业发展的三资企业工业产值比重衡量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程度

支撑程度 三资企业个数比重衡量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程度

从政府经济调控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反映政府影响经济活动的财政能力

业 政府管理 能力角度衡量对税收收入占GDP比重

反映税收收入强度

产业发展的支撑企业亏损补贴占CDP比重

反映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强度

展 公路密度反映传统基础设施规模

支 基础设施条件 反映传统基础设铁路密度反映传统基础设施规模

施和现代技术设每百平方公里卫星站点数 反映现代技术设施条件

施③对产业发展每百平方公里微波通讯线路反映现代技术设施条件

的支撑强度每百平方公里长途光缆长度反映现代技术设施条件

每百万人拥有电话主线数 反映现代技术设施条件

每万人上网主机数反映现代技术设施条件

水、电资源条件衡量日益稀缺的人均水资源供应量反映水资源供应能力

工业资源条件 电力市场弹性系数反映电力资源供应能力

(注:现代技术基础设施衡量指标取自:国际统计信息中心《1999~2001年中国地区信息化水平测评与比较研究》、《统计研究》2004.3。)

注:除特别注明外,本文的指标数据直接取自《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年鉴2003》、《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3》、《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3》和《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年鉴2003》,或通过相关数据计算整理。

二、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测度方法

工业国际竞争力是许多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以复杂和动态的形式相互作用的结果,如何测度地区工业国际竞争力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课题,测度方法运用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所不同。经过多方法比较分析,本文选用综合评分法。具体步骤为:(1)对基础指标进行标准化(注:若为逆指标,首先将数据进行倒数转换,再进行标准化和归一化处理。),再做归一化处理,使绩效最好的工业指标值得分为1,最差的得分为0。(2)计算工业竞争力指数。工业竞争力指数为多指标的复合指数,复合指数构造一般是从具体的指标开始,逐项分层加权计算汇总得出。本文在重要程度高的侧面选取较多指标,以起到权重的作用。由此,将每个指标的权重设为相等,即竞争力指数值为各级相应的归一化指标值的算术平均值。

基于广东省在国内经济发展中的领先地位,因此,选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作为竞争力评价的比较对象,具体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山东省。为了便于对比各省(市)的工业国际竞争力,以竞争力指数的最高分为100分,分别计算其他地区的相对分数。

三、广东省工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结果与分析

(一)竞争力排名结果

以统计分析得到六省(市)的工业国际竞争力得分(见表3)为基础,评估广东工业国际竞争力在六省(市)中所处的地位。

1.竞争实力

从表3可知,2002年广东工业竞争实力在六省(市)中处于较领先的地位。竞争实力总分(66分)在六省(市)中排列第二,高于山东、北京(注: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工业发展的重点是都市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品的市场规模和产出规模相对较小,所以其竞争实力的总分并未名列前茅。)、江苏和浙江,但领先优势不明显,与之形成了强劲的竞争格局;与第一名的上海相比,差距较大,落后34分。从动态的角度看,广东工业竞争实力在排行榜中的位次面临压力和挑战。据统计:1999~2002年广东的工业总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相对缓慢,而浙江、山东、江苏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时广东资产贡献率、劳动生产率和销售利润率等效益指标发展速度滞后,落在最低位次。这表明广东工业在总量规模增长速度提升相对趋缓的同时,工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速度滞后(注: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广东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体,要形成很高的总量增长速度难度较大。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省工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速度滞后的现实,这可能也是影响我省工业国际竞争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这意味着广东的规模实力地位有可能被其他地区取代,而获利实力地位可能进一步下降,这清晰地显示出:广东工业竞争实力的地位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

表3 六省(市)工业国际竞争力得分表

项目广东 上海 北京 江苏 山东 浙江

工业竞争实力规模实力87100

16645543

市场开拓实力100

8813492440

获利实力27100

44245553

科技实力6095100

563011

环境保护实力4096 77

5788100

竞争实力总分6610052

525352

工业竞争驱动力 技术创新投入8810090

926776

产业发展支撑条件7810085

613222

竞争驱动力总分 8310088

775049

工业总体竞争力 工业总体竞争力得分 7510070

645151

2.竞争驱动力

从表3可知,广东竞争驱动力得分为83分,小距离落后上海和北京;明显领先于山东和浙江两省,分别高出两省33分和34分,但与江苏相比,领先优势不明显。竞争驱动力中技术创新投入得分为88分,在六省(市)中居第四位,落后于上海、北京、和江苏,但与北京和江苏相比,差距不大。工业发展支撑条件得分为78分,居第三位,落后于上海和北京,显著地领先于山东和浙江。

3.工业总体竞争力

表3分析结果表明,在竞争实力的基础上,增加竞争驱动力指标集的得分,竞争驱动力优势明显的北京位次上升到了第三位,江苏的得分与山东、浙江拉开了一定的距离,排在了第四位;广东依旧保持第二的位次,但竞争驱动力得分的相对优势提升了总体竞争力的得分,缩小了与上海的差距。

(二)竞争力的优劣势分析

1.竞争实力的优劣势分析

将广东工业竞争实力各侧面的表现与其他五省(市)进行对比分析,可清晰地呈现出广东工业竞争实力的优劣势:第一,市场开拓实力强。广东工业市场开拓实力得分为100分,在六省(市)中名列第一,领先排在第二位的上海12分,比排名最后的北京高出87分。从市场开拓实力的表现指标看,除人均销售收入为劣势指标外,其他指标均为优势指标(注:根据原始指标的标准化数值划分优势指标和劣势指标。若原始指标的标准化数值大于0,表明高于平均水平,为优势指标;标准化数值小于0,则低于平均水平,为劣势指标。),且显著地高于平均水平。这显示出广东强劲的国内外市场开拓能力。第二,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科技优势。广东工业规模实力得分居第二位,比排在第一的上海落后13分,差距表现为人均占有规模水平指标为劣势指标,且显著地低于上海。这表明广东作为经济大省,总量实力强劲,但以人口为基数进行区域规模调整时又表现为劣势,表现出广东工业发展规模水平的相对弱势性。广东工业科技实力得分为60分,比遥遥领先的北京和上海分别落后40分和35分,与江苏形成强有力的竞争态势;从科技实力的表现指标看,广东表现出新产品开发能力比较薄弱的特征,其中新产品产值率和工业销售收入中新产品比重均为劣势指标。第三,获利能力和环境保护实力均处于落后状态。广东工业获利实力得分落在倒数第二,得分只相当于上海市的27%,仅比排名最后的江苏高3分。落后的主要原因是获利实力的表现指标均为劣势指标,且显著地低于平均水平,得分排名靠后,其中销售利润率指标的标准分值在六省(市)中落在最后,资产贡献率标准分值排在倒数第二位。广东工业的环境保护实力处于最低位次,得分为40分,显著地落后于浙江、上海、山东和北京,与排在第五位的江苏相比,也存在17分的差距。从环境保护实力的表现指标看,除固体废弃物利用率为优势指标外,其他四项指标(废气治理水平、废水排放达标率、单位工业产值水资源消耗量与单位工业产值能源消耗量)都为劣势指标,且以较大的差距落后于平均水平。这表明广东的工业环保水平落后。

综合以上分析可看出,广东工业竞争实力表现出:低的获利实力、环保实力与强大的市场开拓实力、较强的规模实力及科技实力并存的结构特征。一般而言,市场开拓实力、规模实力和科技实力对产业的获利能力会产生支撑作用,呈现良性的交互作用。广东工业竞争实力的结构特征并不支持这种一般性的规律,应该说与广东“世界工厂”即“加工作坊”的现实密切相关。具体而言,广东在全球一体化生产系统中,生产或出口的许多工业产品虽然在统计意义上为“高科技产品”,表现出较高的科技水平,也具有较大的产量规模与市场规模,但在全球生产系统尤其是高技术生产系统中,广东工业还没有成功地建立起“真实的技术能力”,扮演的主要是加工或组装者的角色,获取的是生产链中低增值环节的利润,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又不断攀升,因此表现出低的获利能力。

2.竞争驱动力的优劣势分析

剖析工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各类指标(见表4),广东表现出三个特点:第一,人力资源投入具有领先优势。广东人力资源强度项目得分紧逼北京,与上海持平,高出排在第三位的江苏28分,是广东技术创新潜力中最具优势的项目,表明广东投入工业的科技人员规模和素质在六省(市)中具有优势。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大力引进科技人才的结果。第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组织投入水平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广东工业企业科研机构投入水平得分为75分,排在第三位,高于上海、北京和山东,但低于浙江和江苏。在技术创新组织水平的表现指标中,有科研机构的企业占比指标、科研机构经费占全部科技经费投入的比重指标均为优势指标,这表明广东企业逐步建立起了良好的技术创新机制和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第三,创新投入经费不足。广东工业科技创新经费投入排名落在最后一位,得分远远落后于上海,与山东、江苏、北京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在经费投入四项指标中三项指标为劣势指标,这表明广东工业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与其它五省市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

表4 六省(市)技术创新投入得分表

地区 人力资源 经费强度 企业科研 技术创新

强度 机构投入 投入总分

广东9943 75

88

上海99

100 49

100

北京100

63 59

90

江苏7164 93

92

山东3475 58

67

浙江3058 100 76

从产业发展支撑条件各项的得分看(见表5),广东最具优势的产业发展支撑条件表现为高度开放的市场环境,得分在六省(市)中排第一,这表明我省与国际市场接轨程度高。这种市场竞争环境有利于广东工业跟踪世界工业发展前沿,在竞争中提升国际竞争力。在政府管理方面,广东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优势指标有两项,表现为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程度比较低和政府影响经济活动的财政能力较强。劣势指标为税收收入占CDP的比重,表明广东税收强度不高,政府财力不足。广东基础设施条件显著地落后于上海和北京,与浙江、江苏水平相近,显著地领先于山东。从基础设施的表现指标看,突出地表现为交通基础设施差,尤其是铁路交通设施。广东的水、电资源支撑条件显著地落后于江苏和上海,小距离落后于山东,与浙江基本持平,但与排在最后的北京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从具体的表现指标看,广东电力生产弹性系数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均为劣势指标,反映出广东水、电资源供应相对紧张的局面。

表5 六省(市)产业发展支撑条件得分表

地区 市场竞争 政府管理 基础设施 水、电资源 产业发展支撑

环境 支撑条件 条件总分

广东10089

19 28

78

上海 7877

96 52 100

北京 48

100 100 10

85

江苏 3734

12 100

61

山东 7496 36

32

浙江 618

18 25

22

四、提升广东工业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保持竞争优势,带动相关竞争因素积极发展

广东工业产业发展比较明显的优势因素是领先的市场开拓实力和规模实力、高度开放的市场环境、以及相对高效的政府管理。应该说我们保持这些优势因素是没有太大困难的,问题是要使这些优势因素带动相关竞争因素积极发展。在保持和提升产业市场开拓实力和规模实力的领先优势的同时,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微观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从企业竞争力这一核心层面着手提高产业竞争力。政府要在创造良好的基础性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提供具有稳定性、清晰性和可预测性的产业发展政策环境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二)在全球价值链中提升技术能力,拓展产业获利空间

先行开放的政策优势使广东工业企业广泛地获得了进入全球价值链的机会,但融入全球价值链实际上仅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进入市场和获取世界经济技术知识的一个起点。经验表明,要使产业获得长期发展的竞争力,必须驱动工业发展的学习和创新,依次采取OEM(原始设备制造)、ODM(自行设计制造)、OBM(用自己的品牌制造)的方式,不断提升技术能力。但目前广东工业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即使是在全国处于遥遥领先地位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仍以OEM型生产模式占主导地位,企业的获利空间小,这是当前广东企业获利实力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要在全球价值链中提升技术能力是一个长期的、代价高昂的、充满风险的过程,我省当前的现实条件要求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进一步引导企业按照自己的技术能力水平,融入全球价值链,利用外部技术资源提升技术能力;二是加大创新投入经费,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研究体制,逐步建立起本地化的核心技术开发能力。

(三)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增强工业长期发展的竞争力

目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世界性问题,从环保角度考察工业国际竞争力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当前我省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环境形势,工业国际竞争力的环保实力落后。这表明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控制污染、保护资源和环境,是提升广东工业长期发展竞争力的基础保障条件。具体而言,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快法治体系建设步伐,推动全省污染防治意识的根本性转变,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的优化。二是强化对企业防治污染项目“三同时”的实施检查,扩大“三同时”的实施面,严格控制企业污染排放标准。三是加大投资力度,组织节能、环保等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项目的开发,积极参与区域性、全国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研究与合作,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从而提高广东环境竞争力的整体水平。

(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带动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产业集群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表现出非常强的产业竞争力。其竞争力源自于:集群不仅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而且改进激励方式,创造出信息、专业化制度、名声等集体财富。更重要的是,集群能够改善创新的条件,加速生产率的成长,也更有利于新企业的形成[5]。但产业集群的成败取决于在集群内部达到动态协调,以及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保持敏捷。目前广东九大工业产业中电子及通讯设备、纺织服装业、建筑材料等产业集群得到了初步发展,但集群内部的配套协调和集群间的配套协作,受到行政区划分割的影响,难以达到动态协调。因此,需打破地方市场的行政分割,创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促进产业集群良性成长。在这一过程中,要尽量发挥我省毗邻港澳的地理、人文优势,使集群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保持敏捷。最终建立具有协同作用的本地优势、又与外部世界保持敏捷的相互作用的产业集群,从而领导整个产业创新与发展的潮流,提高区域的自学习和创新能力,带动区域整体产业竞争力提升。

(五)进一步增强市场开放度,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目前对广东具有直接影响的区域一体化进程有:跨境的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加上港澳地区)一体化进程,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粤、桂、湘、赣、闽等9省区,加上港澳地区为9+2)一体化进程(CEPA),正在筹建中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其中粤港澳一体化是当前广东经济最重要的区域因素。广东主打制造业,与香港、澳门的金融物流优势、资金技术优势融合起来,可直接促进广东工业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随着CEPA的实施,将进一步拓展广东工业经济的发展腹地,增强资源互补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将于2010年建成的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对广东意味着巨大的贸易和投资机遇。因此,广东应进一步增强市场开放度,增强政府间的沟通协调,建立起区域经济合作新机制,拓展合作思路,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合力,从而带动工业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标签:;  ;  ;  ;  ;  ;  ;  ;  ;  ;  

广东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_国际竞争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