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33”德育管理模式新探论文_吴康勤

小学“133”德育管理模式新探论文_吴康勤

浙江省江山市彭里小学 324100 

摘 要:德育管理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创设载体、发掘内容,运用丰富的活动形式,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本文通过剖析当前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途径,探求学校特色德育之路。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 问题 “133”特色德育模式

我国教育当前正处于改革浪潮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行,新问题也不断涌现,学校德育工作也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德育管理工作亟需创新,不能亦步亦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研究,选取适合本校学生教育内容,采取灵活多样活动形式的德育教育才是富有生命力的、具有时效性的德育管理。当下,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冷静分析当前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优化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进一步优化德育教育改革,探索学校特色德育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探索德育管理新模式的背景分析

1.学校德育教育效果不明显。小学德育目标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文明习惯,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和生活自理能力为重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学校德育工作是义务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学校的德育教育却步伐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学生对德育兴趣递减。此外,学校德育教育的方法陈旧,有些直接依靠思想品德课和班会课,生搬硬套理论多,活学活用实践少,与全面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的要求不符,消极怠慢应付多,处理实际问题少,不能真正深入学生解决问题,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和集体活动的德育功能,效果显然是欠佳的。

2.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每个家庭都应该提高意识加强对孩子的德育教育。然而,随着经济迅猛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许多家长疲于在工作与生活中奔波,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很多家庭父母把孩子的监护教育全部托付给爷爷奶奶等老一辈人,或寄全部希望于教师,造成家庭教育的严重空白,这种缺角的教育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障碍。当今信息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客观上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技术、新条件,丰富了教育方式和素材;但不良网络思想文化也侵蚀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的责任感淡化,道德意识减弱,给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学校、家庭、社会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三大重要环境。但当前家、校、社会的德育目标认识不相一致,导致社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沟通配合的不协调,没有形成合力;社会、家庭中存的消极因素,影响学校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建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探索德育管理新模式的有效策略

学校需更新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摆正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在总结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提升学校德育内涵,确立学校皆德育、生活皆德育、社会皆德育的大德育观,将学校德育“小课堂”与社会德育“大课堂”结合起来,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光让学生成才,更该让学生成人,走“133”德育管理特色模式之路。

1.以“一日规范”为依托,夯实德育根基。制定“一日规范”,将日常学习生活划分为六方面(即读好书、行好礼、做好操、走好路、扫好地、用好餐六个方面)的教育标准及其操作要求,重点抓学生习惯养成规范教育,挖掘“一训三风”教育内涵,践行求真知、练真能、做真人的“三真”教育。通过“一日规范”教育竞赛,优化三项竞赛评比机制,建立多元学生评价激励体系,评选“六好学生”、“六好班级”和“六好学生干部”等。以“一日规范”为依托,通过每月主题教育,做到月月有主题,人人都参与,不断强化学生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一日规范”六方面的教育具体内容及操作标准 

2.以“三节活动”为载体,打造德育精品。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与心理特征形成的起始阶段,通过打造校园节日,将德育内容渗透到节日活动中,对建立良好开放的德育环境,促使小学生自觉接受德育教育,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这些节日给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的舞台,学校通过创新活动模式,完善活动要求,形成活动系列,提高活动实效,打造德育精品。如将学校每年定期举办的读书节、体艺节、科技文化节等作为学校传统,利用这些节日传播德育知识,指导学生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行为,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分析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年级、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德育活动。

3.以“三项平台”为支撑,完善德育网络。学校应积极倡导全员育人,形成以校长为组长,教导处、少先队负责抓,年段组长组织抓,班主任老师具体抓,任课教师配合抓,值周教师轮流抓,学生干部协助抓的“学校德育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工作平台的主导作用,建立以生为本、尊重个体、因材施教的德育体系,通过常规教育活动,如升旗仪式、广播、橱窗板报、公益服务等进行德育教育。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的“家校德育教育平台”。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了家校之间的沟通和支持,有利于家校合力,共同做好德育工作。建立完善的“学校德育宣传平台”。制定完善的学校德育实施方案,组建班主任工作室,加强德育工作研究。

参考文献

[1]田宏 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4)。

[2]朱小蔓 中小学德育专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论文作者:吴康勤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小学“133”德育管理模式新探论文_吴康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