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劳动教育 校园 革新
正文
一、劳动与校园新劳动教育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里,劳动就像是一个焕发持久光彩的明珠,给予历史与人类的演进持续的动力与指引。在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道路上,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丰富了人的大脑,形成了语言与意识,结成的劳动关系转变为社会关系,进而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原始社会之后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是随着生产劳动不断变革,改造自然力与改造人类社会力地增强中而不断进步,日益走到今天的现代文明的。可以说,劳动是人类延续与发展的源动力。基于这种重要性,校园劳动教育的地位也是可此可见的。
2019年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劳动教育要有效开展起来,从今年起要狠抓劳动教育。新的时代下,劳动教育已经落实到教育评估体系中去。劳动教育不再是教育的门面与口号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使得校园劳动教育在机制体制上有了保障。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必须对高中劳动教育课程目标提出新的要求。首先它需要强调课程实施的多维度,必须区别小学和初中的基本技能和动手的实践程度,高中生的劳动能力必须是成人化、职业化的。其次,高中劳动教育必须是有完整的实施体系的,从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的实施、评价体系的落实等等,都必须要完善、科学的机制保障,不再是简单化的课堂教学。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高中劳动教育必须要配合价值观、立德树人的培育目标。
二、正视学校劳动教育的不足
当然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在高中的校园内,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
第一,课程目标有失偏颇,劳动教育不该局限在技能操作能力提高的定位。目前校园与社会出现了对劳动意义的不断矮化与淡化现象。在高新科技与人工智能为集中体现的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当下,劳动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反而出现了矮化与淡化的趋势。发展与享受资料的消费的凸显,高中生对消费的盲目崇拜,却对生产、劳动观有了矮化与忽视。认为手工劳动、体力劳动之类的工种都是低微的,不值得提倡与尊重的。这种轻视体力劳动的观念有失偏颇,直接造成学生对劳动产生错误的理解。另外,科技化、智能化的设备机器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人工操作,也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惰性。劳动的价值与地位一再受到挑战,人们不再认可劳动是必需内容,只是把它当作谋生的工具。
第二,课程实施缺少社会化渠道与平台。随着高中学业压力的陡然增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与渠道也变得更加稀少,由此产生的便是社会劳动技能的丧失与社会生活能力的低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曾经对班级的学生做过不完全的统计,对于衣服的修补、家电的日常维护,灯泡的安装、收纳柜的组装了解与掌握的人也是寥寥可数。学过物理的电路却不会家电的日常维护;读过生物的植物生长却不知植物基本的栽培流程,甚至连温度与湿度也无法掌握;上着信息计算与网络的课程,却很少能把办公软件运用的得心应手。基本的社会生活能力的缺乏与不足,劳动生活能力的丧失,让高中生成为了真正的象牙塔公主与王子。
第三,课程实施体系的不完善、评价体系的不完整不科学。随着高中教育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的课程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真正深究就会发现,目前虽然很多高中有社会实践基地、校园作坊之类的项目与课程,但这些大都都是流于形式或者表面。形式大过于内容,并没有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实施的活动细则方案。也没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没有建立起对劳动的热爱与情感,很多驱动他们参与劳动的是教育的需要、课程的需要,内心甚至对劳动是排斥而厌恶的。而真正的高中劳动应该是帮助学生获得劳动的快感。劳动是自由的,是生活的乐趣,而不仅仅是谋生手段。应该是人之为人的重要需要。是一种本能的也是意义追求的诗意的需要。学生应该是出于对劳动热爱与喜爱的需要,而自发地参与劳动。
三、新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那么,如何才能构建起高中校园劳动教育的现实路径呢?本人认为,以下几点途径是革新当下校园劳动教育的有力措施。
首先,家校一体携手共同参与课程开发,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必须家校一体携手建立与完善学生的劳动观,有助于学生更深层地内心上去认同劳动是诗意的,有价值的,是充满乐趣的自我价值的体现,不是简单的谋生手段。是人的生存需要,是精神与价值的追求内容之一。家庭要了解、理解劳动课程的建立的内容、意义与目标、甚至可以让家庭参与到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发展上,提高家庭、家长的参与度,现代社会,很多家长的学历背景不断提高,职业的多元也意味着社会化程度高、能够有提过更多社会资源与平台的可能,可以让他们在课程的开发上发挥更大作用。
其次,调整劳动教育实施在内容上、形式上、活动上的深度、宽度与广度。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深度与内容、形式都应该是有所区别的。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情,要建立对应的课程深度、难度、活动方式。目前高中,当下有很多高中都建立起来校园实验基地,这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劳动实践平台与机会,应当提倡与深入发展。但在此类活动、课程应该是建立在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学校教师不应过度参与,毕竟劳动教育不似科学知识教育有严格的知识性对错界限,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应该是开放的,包容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灵活的,多样的,机动的。同时,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课程要有社会化的趋向。劳动除了能提高劳动技能、价值体验、实践能力,也应当是人际交往的有利助推器。
还有,就是劳动教育体制机制的保障的完善。这需要各学校深入劳动教育课程的研究,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课程的开展、评价体系的建立、组织资源的利用、平台渠道的获得、对相应师资的考核都应该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科学的机制体制。从校园劳动教育的实施之前,必须要对课程与教育实施的过程有全面的计划与预见机制,这个过程必须是可控可操作的,而且还应当对相应的突发事件有所备案或创设预案。劳动教育需要严格严谨的,真实有效的落实,要避免课程的形式化、随意性、临时性。要把劳动课程关联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中,有具体的细化的准则与对应的评价细则。
参考文献:
[1]岳海洋,《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现实路径》[J],《实践研究》2019.03;
[2]卓晴君,《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变迁与展望》[J],《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3月(上),总第245期;
[3]班建武,《“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2019第1期(总第468期);
论文作者:陆益倩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6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劳动教育论文; 课程论文; 校园论文; 高中论文; 学生论文; 应该是论文; 教育课程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6批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