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 215331)
【摘要】目的 探究手术备皮方法与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关联性。方法 择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5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手术患者共225例,行手术前采用传统备皮方法;实验组手术患者共225例,行手术前采用专用备皮刀备皮,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与体温情况。结果 经过临床比较后得知,实验组患者甲级愈合223例,乙级愈合2例,术后感染发生率为0.89%;常规组患者甲级愈合217例,乙级愈合5例,术后感染发生率为3.56%,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愈合情况与术后感染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体温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手术切口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给予正确的手术备皮方法,严格遵守手卫生等可明显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从而促进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值得大力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切口感染;手术备皮;关联性
目前有部分学者对术前手术备皮时间与备皮方式等存在不一致的意见,某些学者认为剃毛会对患者皮肤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使得皮肤防御功能降低[1];另有部分学者认为术前备皮时间应距离手术治疗时间较近,利于手术的顺序治疗[2-3]。为此,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45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备皮方法作为术前准备,探究其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关联性,现将相关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数资料
择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5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所有对象均来自我院心外科、骨科、普外科、妇产科等手术治疗患者;同时将术前皮肤破损与皮肤感染、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2×109/L以下、患有糖尿病、肿瘤疾病等患者排除[4]。
常规组2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22例,女性患者103例,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18岁,平均年龄(45.6±5.2)岁;实验组2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16例,女性患者109例,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20岁,平均年龄(46.3±4.9)岁。分析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后显示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其可比性良好。
1.2 备皮方法
常规组:在行手术治疗前1d进行备皮,将术野区域的毛发剃除,再给予适量的肥皂水进行清洗并消毒。
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前0.5h给予专用的3M备皮刀[5]帮助患者备皮,行手术前1d采用洗必泰进行沐浴,行手术前0.5h再次使用洗必泰帮助患者进行皮肤清洁处理。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常规进行空气消毒。
1.3 评价标准
比较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均严格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判定。
1.4 数据分析
将本次研究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患者的相关资料均严格纳入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中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体温情况等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等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手术切口类型
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下表1。
3 讨论
术前备皮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护理工作,术前备皮工作的完成情况与术后患者切口感染情况息息相关,两者之间联系紧密,前者可对后者产生直接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术前备皮工作包括刮毛、消毒等流程,为了能够有效保障手术视野的清晰,降低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实际工作中可将距离手术切口较远处部位的汗毛进行保留,该操作对手术的整体效果无影响,且有效保留了患者原有的皮肤状态,不会对皮肤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减少了术后切口感染情况[6]。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给予常规刮刀会使得患者皮肤表层受损,使得皮肤抵抗能力明显下降,增加了病毒滋生的几率,容易引发各种炎症,使得患者皮脂腺、汗腺等部位的皮肤组织发生肿胀充血,不利于患者术前对皮肤的常规消毒与术后患者皮肤组织的生长。
临床研究[7]表明,一般情况下可将患者皮肤毛发进行保留,对于必须清除的毛发可将清除时间安排在距离手术开始相隔较近的时间进行。此外,彭联明等[8]研究证明,行手术治疗后发生切口感染情况与围手术期换药情况、是否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手术治疗时间、手术切口类型等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类型、抗生素使用时间等相比较后发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给予常规备皮与专用备皮刀备皮后,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后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前者,进一步说明了该护理操作方式的可行性。
综上可知,对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给予正确的手术备皮方法,严格遵守手卫生等可明显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从而促进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值得大力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 许娟.手术备皮准备的探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5(12):3622-3623.
[2] 郭子云,陆留珍,马卫平等.改良式手术备皮在外科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8):285-286.
[3] 张晓文.改进术前皮肤准备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J].中国医刊,2010,45(11):45-47.
[4] 杨凤雄.2种备皮方法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前皮肤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7):1912-1913.
[5] 陆纯,席淑新.内眼手术前备皮方法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8):721-723.
[6] 张秀美.两种不同术前皮肤准备方法效果观察及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0):27-28.
[7] 张洪波,范绒丽,黄茜等.不同备皮方法对普外科手术术野皮肤状况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3,13(2):18-20.
[8] 彭联明,叶锋.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2015,10(10):1496-1498.
论文作者:陶洁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患者论文; 切口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术前论文; 皮肤论文; 实验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