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民群众生活的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满足老百姓日常生活所需,要进一步加强配电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在日常的生活中,电力需求的增加与配电网落后这对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本文通过对于大数据技术在配电网运行中的应用,来简单展望一下我国配电网络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大数据;配电网;可靠性
引言
电力的供应不仅关系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是工业生产的重要支柱,可以说国家想要长久发展,就离不开强大的电力供应网络。而我国目前配电网络还比较陈旧,其使用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而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为配电网的运行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突破口,也渐渐成为了保证配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
一、大数据技术对于配电网运行可靠性的影响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随着高速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技术也逐渐走向成熟,从最早的只应用于国防以及医疗等关键部门,逐渐向民用化的方向过渡,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提升以及越来越完备的系统化管理体系,大数据技术以及被应用在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对于供电网络来说,大数据技术无疑是解决配电网运行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帮手,需要进行重点研究。
(一)大数据与配电运行情况概括
目前我国大数据技术以及逐步走向成熟,一方面是处理速度的不断加开,随着高速通信技术的普及以及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大数据库已经能够快速处理数量巨大的数据流,特别是对于短时间内迅猛增长的信息流,不仅可以做到快速处理,而且其本身良好的稳定性也保证了这些重要的信息能够得到完整的保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在这种背景下,城市的规模在不断增加,无论是城市纵向的立体式发展还是横向的向周边辐射延伸,各种建筑的兴起都离不开电力的供应,而现实的情况是,城市的配电网络更新的速度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城市的配电网只能保证电力的供应,而对于电力数据,诸如设备运行数据、电力输送数据、用户的使用数据等,其庞大的数量让工作人员无法及时进行归纳与整理,这些数据的遗漏一方面造成了日后电力网络维修的困难,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城市配电网络的科学发展。
而大数据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今电力数据的记录、整理、分析工作全部都交由大数据技术来进行整理,不仅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也减少了工作人员工作的强度,同时完备的大数据管理系统在应对一些突发性事件的时候也可以做到有条不紊,最大程度上降低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了整个配电网络运动的稳定性与效率。
(二)配电系统运动可靠性简析
由于电力对于工业生产以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对于电力的供应的质量要严格进行把控,特别是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一旦出现电力供应中断,会对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一般来说,配电网络运动稳定性的评估采用的是模糊类型以及均值法来进行可靠性的估算。这些评估方式都是从宏观上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配电与输电进行掌控与管理,而对于配电网络细节上的问题则很难进行评估,对于城市的快速发展,这种宏观上的评估方式无法做到严谨性与科学性,只能是根据整体的情况来进行配电网络的设施,这就导致了在城市的某些区域,供电效果不够理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通过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能够更为全面、准确地分析配电网络的运行情况,提供简化建模的方式对于电力数据进行准确、高效的记录、分析、整理,并且在海量的数据中找到影响配电网络架设的关键数据,从而提高电力网络运行的稳定性。
二、大数据技术对于配电网运行可靠性的提升
与其他的基础设施相比,电力供应系统具有分布的范围广,设备的数量多,网络架设复杂多变等特点。由于这些特点的原因,对于电力网络系统的监测与管理工作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而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对于突发性的电力事故以及电力网络的运行维护工作将会变得更加容易,提高了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一)建立突发性大面积断电原因诊断模型
针对突发性的电力网络大面积断电事故,相关单位应该建立起相应的快速处理预案以及大面积断电原因诊断模型。目前比较主流的分析模型为“N-1”诊断模型。在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时候,可以将事故发生时所产生的各种数据导入到“N-1”诊断分析模型中,以此来推断出断电的具体原因,根据断电发生的原因来寻找处理的对策,这种处理方式是严谨的、科学的,但是实际的情况是,运用“N-1”模型来推导事件的原因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一方面是因为断电事故发生时会产生大量的实时数据,工作人员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筛选与整理,这个过程要消耗掉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是因为“N-1”模型比较繁琐,工作人员在进行推导的时候可以会发生数据错录的情况,影响结果的正确性。这就需要引用大数据技术,无论是对于数据的快速甄别还是数据的准确录入,都要比人工更有效率,确保在停电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就找到问题的根源,工作人员根据大数据技术所呈现出的模型数据记性快速的维修工作,从而提高了整个电力网络的稳定性。
(二)建立电网运行可靠性评估的标准体系
想要提高配电网络运行的稳定性,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要建立起电网运行可靠性的评估体系,通过加强对配电网络运行系统的分析工作,反映出在实际的供电作业中,系统的负荷损失、负荷裕度等数据的实时情况。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必须要建立起对配电网运行可靠性的评估体系,了解电力供应的各个环节中所存在的不足,根据具体问题提升改进的方案,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管理工作处于高度敏感中,而这些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运用,通过大数据的介入,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建立其电力运行评估体系,简化评估步骤,让整个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变得更加快捷、高效。
三、结束语
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成熟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作为配电系统而言,也要把握住大数据这个有利的帮手,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为配电网的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费思源.大数据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
[2]董学平.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配电网运行可靠性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7(36):103-104.
[3]刘学军,俞伟,何颋,等.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运行状态评估与预警[J].浙江电力,2017.
[4]陆如,范宏,周献远.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配电网抢修驻点优化方法[J].供用电,2015,32(8):31-36.
论文作者:白茹,刘永,李诗源,宋杨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8
标签:数据论文; 电力论文; 网络论文; 技术论文; 配电网论文; 可靠性论文; 稳定性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