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生态优先的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模式初探论文_韩贵超

面向生态优先的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模式初探论文_韩贵超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水环境的治理问题渐渐提上了日程。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逐渐加深,对城市水环境的现状也愈发担心。然而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的部分河流遭受到了严重污染,已经逐渐打破了城市生态系统。鉴于此,文章重点就面向生态优先的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生态优先;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模式

引言

在面向生态优先的河道治理思路上,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是一条可行的路线。强调开发项目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协调,以实现流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美国的田纳西流域和法国的罗纳尔河流域都是这方面的典型,同时根据国办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研究提出海绵型城市河道治理模式。

1面向生态优先的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目标和思路

1.1治理目标

对现代城市河道进行治理和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到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状况、地理区域特征等因素,对城市内涵进行全方位挖掘,确保在不损害河流生态、景观等美学元素的条件下开展治理规划工作,着力将城市河道塑造成为城市对外交流的名片。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河道状况都呈现出逐步恶化的趋势,河道综合治理规划问题亟待解决,但是在进行河道治理工程之前,必须选择各方面资质达标的单位对河道现状进行实地勘测和分析,建立一个区域城市特色河流景观的综合规划体系。从治理规划目标上看,要求城市河道治理规划工程既要实现河道在水质、防洪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同时也要使河道在保障生物多样性、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确保生态系统健康稳定运行等方面发挥作用,进而达到城市河道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的目的。

1.2治理思路

河道治理并不是盲目的,也不能照搬照抄相似工程的治理措施,应按照实际情况,考虑河道特性和变化特征。一般按照河道分岔参数和弯曲系数对河型进行分类,将河流分为顺直型、弯曲型、分汉型和游荡型四种类型。不同形式河段的治理方法并不相同,在河道治理中,综合治理成功与否、效益大小、投资多少等,均与治导线的拟定直接有关。因此,在河道治理的工程技术方面,设计施工单位应认识到不同河道的特点,真正从技术参数人手进行设计、施工,在此基础上提出河道治理的具体措施,不能只凭相似工程的单纯借鉴。

2城市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生态方面的问题

在开展城市河道规划治理工作的过程中,大多数治理工程都是采用的硬化混凝土护坡,这种类型的护坡尽管具有较好的防洪排涝作用,稳定性也比较好,但却忽略了其可能对水陆生态环境产很的影响,导致一些水生生物和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进而给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对于城市河道规划治理来说,确保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基本前提。

2.2水质污染方面的问题

近些年,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河道开发过度的问题越发严重,与此同时,污染水质的排放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在没有进行净化处理的条件下就直接排放到河道之中,最终造成河道水质的严重污染,河道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此外,河道周边的一些居民经常将生活垃圾随便扔在河边或河中,导致河道阻塞、水质污染。一些污染物在长期的水流作用下,其污染面积逐渐增大,导致水体出现大面积浑浊、发臭,一旦河流所能容纳的污染物超过一定的限制,其水生生态系统就会随之遭到破坏。

2.3河流泥沙淤积方面的问题

对于城市河道来说,防洪排涝是其最主要的功能,要求在开展河道治理规划工作的时候必须最大限度满足防洪排涝方面的要求,但是从当前的现状来看,许多城市河道都存在泥沙大量淤积的问题,由于泥沙的长期堆积,导致过水断面逐渐变小,河道蓄水深度也逐渐下降,进而造成河道的防洪能力大幅降低,在汛期很容易出现洪水灾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面向生态优先的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模式

3.1治理模式

本文借鉴国内外河道治理的先进经验,本着生态优先的理念,提出一套包含设计、施工和管理三个层次的河道治理生态模式,从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三个方面构建立体化河道治理模式:

3.1.1设计方面

应尽量按照河流自然流域概念进行综合规划和综合设计,避免因行政区划造成设计分割,详细如下:一是在组织机构方面,统筹河道流域内各级水务行政机关,相互协调开展规划工作,将河道附近的配套工程建设纳入统一规划范畴,与生态河道治理规划工作同期开展,尽量避免短期规划频繁更改及重复建设等现象,应进行长期规划,分步开展,做到“规划一张图”;二是采用PPP模式,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争取更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期开展相关河道治理的配套工程规划和设计;三是在技术上进行多方案综合对比论证工作,确保技术参数在生态优先的原则下进行选取;四是加强生态河堤和生态景观设计,为河道治理的长期效果提供生物治理保障。

3.1.2施工方面

一是施工过程分清主次,对河势变化影响大、控导作用明显的工程应作为重点,优先安排修建;二是组建具备综合业务能力的联合体,采用总承包等方式统筹组织建设实施,发挥整体效益,做到“建设一盘棋”;三是借鉴先进的B1M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河势变化情况,河道整治建筑物的结构和所用材料情况的实际变化,调整施工方案,统筹物料来源和运输线路,节省投资,也是另一种形式生态体现。

3.1.3运行管理方面

一是创新建设运营机制,积极引入专业型管理机构,建立“设计施工一体化”和“建、管、养分离”等良性运作机制,全面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二是统筹协调属地管理和区域流域管理,二者相互配合,做到“管理一张网”;三是有计划地开展基于物联网的生态河道治理效果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和使用,提升运行管理水平,提高城市河道水利的数字化和智慧化管理能力;四是积极开展保护河道水环境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民思想意识和素质,让群众在生态河道的效果面前真正受益,反过来也可真正增进自身对生态效果的认同和需求。

3.2治理对策

3.2.1景观以及生态修复工程规划

现代城市与自然联系最为紧密的区域就是城市河道护坡景观,所以在河道规划治理中必须考虑到城市河道景观和生态功能的发挥,对于护坡景观的设计来说,应当以周边居民的生活特点和需求作为基本参考依据,并考虑到民俗、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因素,着力将城市河道建设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在河道护坡植物的选择上,应当考虑到植物在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方面的功能,大力提升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使河流的生态系统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可采用新型的生态护坡,让水体动植物享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确保生物多样性以及水上和陆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此外,在河道综合治理规划中,还应当构建科学的生态环境评价体制,对各类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并根据这些问题制定科学可行的防控或解决措施,以最大限度降低河道治理工作可能对周边居民造成的不良影响。

3.2.2河道排污系统规划

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排污系统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在城市河道治理中也必须重视对排污系统的规划,进一步加大对河道周边居民生活区、餐馆、学校、工厂等的监督和管理,河道沿线必须铺设充足的排水管道,使污水能顺利排出到污水处理厂,以便开展集中净化处理工作,河道排污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阻止污水直接流入河道,以防水体发生严重污染。在进行管道设置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实地调研,搞清楚当地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污染水体的种类及其流量,并全面了解污水中各类有害物质的含量,以便制定最为科学可靠性的排污系统设计方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河道治理规划对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相关人员在开展该项工作的时候必须首先明确目前城市河道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能确保河道治理规划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芳芳.洛宁城区段河道综合治理方案设计[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03):136-138.

[2]李俊松.大连市普兰店区海绵城市建设与河道综合治理模式分析[J].地下水,2018,40(01):208+215.

[3]孙浩,王升.海绵城市与城市水循环系统综合治理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6):177.

论文作者:韩贵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  ;  ;  ;  ;  ;  ;  ;  

面向生态优先的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模式初探论文_韩贵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