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规划设计论文_任燕飞,黄文苗

城中村改造规划设计论文_任燕飞,黄文苗

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山东省城建设计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城中村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造规划工作要充分重视方式和方法的运用,针对不同地区和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的规划,并通过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和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形成一套完善的城中村改造规划模式,有效地指导其它地区的城中村改造工作。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规划设计

1 城中村的现状

1.1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许多耕地都被征用了,村民已经没有足够的土地进行耕种。但国家并不能该所有的村民安排工作,这就导致村民必须自己寻找工作,这就要求村民慢慢适应城市的生活。

1.2村民的居住环境差。由于规划不合理,布局混乱,使得城中村的建筑密度过大,乱搭乱建现象严重,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房屋建筑结构简单,高低不一,土地利用率较低,无法形成规模,环境绿化几乎没有。

1.3人口密度过高,社会治安混乱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到城市来谋生存,求发展。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外来人口很少能在城市中定居,而选择了城中村,这就导致了城中村的人口密度过大、流动性强、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的特征

1.4市政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

城中村中的供排水、供电、供气、消防系统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不能达到村民的需求,并且存在安全隐患。此外,城中村的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学校、医院、商业服务点等设施不足,村民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城市。

2 城中村改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1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需要

对一个城市的宏观发展而言,城中村的存在导致作为城市宝贵资源的土地未能实现其效用、效益的良性循环,未能发挥土地的最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很多城中村占据了城市比较优越的区位,但是在开发上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区位条件差的城市地区。

2.2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城中村的改造不同于城市中的旧城改造,被认为是城市化进程中最大的难题。宅基地、自留地以及工业用地,祖屋、新房、出租房,合法产权以及违章、违法建筑,形成复杂纷繁的土地、房屋关系;村民、集体、开发商以及全社会的利益,村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多方利益交织在一起。

2.3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的需要

城中村作为城市一类独特社区,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如果能够积极对待、扬长避短,加快促进其向社区居委会转变,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这些城中村的社区建设,而且会大大促进整个城市的社区建设。

2.4城中村自身发展的需要

加快城中村的改制和改造还是城中村本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城中村以出租屋经济为支柱的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缺乏后劲。城中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有与其相适应的经济组织形式,即以股份制的方式促进原有村集体经济组织向公司转变。

无论是从城市整体发展还是从城中村自身发展来看,城中村目前的存在形式都有其严重弊端,如果不加以改造,必然会对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发展带来严重制约,可以说城中村改造已经迫在眉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城中村改造中规划建设住宅的设计方法

针对城中村改造后规划住宅的使用者有明确的对象,多数仍是原村居民,参照近年来国内外建筑师对规划住宅的研究和探索,结合我国城中村改造的现实问题,在规划住宅的设计上,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重视。

3.1支持居民参与设计

住宅是人们的安身之所,村民都期望能够通过住宅改造来进一步提升居住水平,因而村民对城中村改造必然极为关心,具有积极参与的热情。居民参与、共同设计的方式是住宅建设的基本精神,居民和建筑师共同作业,建筑师责任是引导一种好的生活理念,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但让他们讲,又讲不出来,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邻里关系,只有全面了解他们,才能更好的服务他们。在城中村改造规划建设住宅设计中,通过村民参与,集思广益,可以使设计工作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居民参与”的设计方式国外早已有之。1975年日本采用一种称为“协议共建”的特殊的设计方式,即由在一起居住的居民自发组织起来,以居住者为中心,提出自己的要求,请建筑师设计,共同建造自己的住宅楼。

3.2注重住宅适应性设计

住宅设计中的适应性,是指在某一空间格局中应具有适应多种使用功能并扩展其用途的能力,即住宅的灵活性、可变性,它是衡量住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的标准,也是住宅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改造过程中,住宅设计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加强住宅的灵活性和可变性。村民住惯了大房,大厅,大阳台,估我们在设计是要综合考虑,在阳台设计上,要能放下一个麻将台的空间。如设首层架空,为村民提供一个公共休闲娱乐空间,又能满足村民端午节吃龙舟饭的要求。在基本不增加建设费用的情况下,以适应因不同家庭居住需求变化、家庭生命周期演变等对住宅适应性的需求,从而提高住宅的使用价值。

3.3考虑户型多样性设计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应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结构类型的家庭提供相应的住宅户型供其选择。而且在城中村改造后,村民的住宅总面积大小不等,有的甚至可能具有多套住房。这就需要考虑到村民把部分房屋用于出租的情况,在规划建设住宅设计中穿插一些小型住宅或单身住宅,便于村民出租以取得收入。这些小户型住宅也可用于孩子长大后单独居住的称作“分散近居”的设计;并且因为位置相对集中,可以实现相近年龄层次人群的交往、融合以及同其他租住人员的社会交融。

3.4营造人与人交流空间

城中村改造后,居住模式发生改变,以前的庭院式交流空间消失人与人的距离变得疏远,重塑交流空间便显得迫切必要。设计时需要依据原有村民的生活习惯,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在设计中充分体现出对人的关怀,让交流变得更方便更自然。在楼房间设置与原村民生活方式相近的室外交流场地,可在平面户型设计时借助楼梯的作用,给不同层住户设计一个公共阳台,老人们在此品茗聊天,孩子们在此嬉戏玩耍,营造出其乐融融的氛围。在这里,人们可充分感受到住户间交往的乐趣,体会到远亲不如近邻的感觉,创造出亲切宜人的交往空间。

3.5注意人与自然亲和

原有村民住宅多为低层住宅,每户均具有院落,在此可种植花草树木,从居室内生活到与大自然的接触只有一步之遥,并且通风采光良好。因此在城中村改造规划建设住宅时,应考虑采用适宜的方法,拉近居民与大自然的距离。比如可在南向设计形式多样、面积较大的阳台,方便居民在阳台活动或植花栽木;屋顶可设计为退台或屋顶花园,也可采用坡屋顶、增加老虎窗,让人从心理上能感受到与大自然的融合,缓解因生活模式改变、远离大自然而带来的不适应性。

4 结语

规划设计是城中村住宅改造的最佳选择,根据我国城中村改造的现实状况,介绍了城中村改造中规划建设住宅的设计方法,以满足集合住宅的特殊要求。同时,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设计中恰当地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是我国城中村改造设计发展的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建生,郑立志.“城中村”改造的效益分析[N].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

[2] 章晓航,曾 斌. 城中村改造对策研究[C].城镇化研究.2011

[3] 许远明,刘轶男.“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和对策[J].城镇化,新农村.2010

论文作者:任燕飞,黄文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  ;  ;  ;  ;  ;  ;  ;  

城中村改造规划设计论文_任燕飞,黄文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