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专业知识拓展分析

采矿工程专业知识拓展分析

一、浅析采矿工程专业知识面的拓宽(论文文献综述)

王秀芳[1](2021)在《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莫尔、圣西门、傅里叶,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飞跃,但是从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到苏东剧变的发生,也充分表征了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纵观社会主义走过的五百年历程,其中不乏思想家、政治家为此所提出的真知灼见,但是以科学家视角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理论却少之又少。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钱学森创立的,关于中国应该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21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观点和主张。这一学说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系统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为方法支撑,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促进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协调发展和高效管理为重点所进行的理论探索,是钱学森晚年学术思想的精华。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是一个内容极其广泛的理论学说,本论文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指导下,以《钱学森书信》及其补编(15卷)以及《钱学森文集》(6卷)等为主要文本依据,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多种方法,从广泛分散在书信、文集、讲话中提取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观点,在全面展现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的真实面貌基础上,对这一理论进行概括总结、演绎分析。钱学森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规划主张始终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如何实现现代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内部各系统互相服务的问题。世界社会形态和三次社会革命观点,不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学说,深刻揭示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不同步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钱学森对于21世纪中国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进行了深入探索。四大领域九大建设主张对于新时代五位一体建设、教育发展和国防建设,尤其是对于创建健康中国、绿色中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等有重要启示与借鉴价值。社会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倡导,对于推进信息革命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从任务能力型到系统效能型转变有重要意义。虽然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不是尽善尽美的理论学说,但至少为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方法、一种路径,而且经过实践的检验,其中的诸多理论学说已经得到了认可并被付诸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虽说其中的有些观点、理论尚存在争议,但依然不能掩盖这一思想所散发的光芒。

李梅,叶海旺,雷涛[2](2018)在《考虑国际化能力的混合式实践教学——采矿工程专业《地下空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文中指出《地下空间工程》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选修课,针对目前市场环境变化、矿山处于优化转型及过渡阶段和原教学大纲内容较浅、国际化程度不够的现状,对《地下空间工程》课程的理论及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整合教学资源,增加理论教学内容和深度,扩大知识面;收集和制作施工动画和现场录像,讲解地下隧道结构设计实例,使理论联系实践;开展混合式教学和双语教学,增加课堂讨论、课下作业和线上讨论答疑,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面,培养学生的地下工程实践和综合应用能力。

丁自伟,李季,唐仁龙[3](2018)在《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探讨》文中指出随着煤炭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内外采矿新技术日新月异,国际交流日益加强,采矿专业学生日常学习仅停留在课本阶段已无法满足当前市场需求,对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当前煤炭市场人才需求为背景,结合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结合学生视角,提出教师师资力量有待强化、配套教材内容有待更新、学生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师生交流途径有待扩展、课程考核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并给出强化师资力量,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素材,完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观念,培养主动意识;拓宽交流途径,加强师生联系;完善考核机制,共建和谐课堂等多方面建议。实践证明,改进措施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高林,吴桂义,邹义怀,刘勇,康向涛[4](2016)在《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对策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当前,由于宏观经济不景气,煤炭前期投资产能释放等原因,导致煤炭供求失衡,煤炭价格下跌,煤炭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下滑,从而使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和招生压力增大。行业内有关人士指出,此种形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成为煤炭行业的一种新常态。为应对煤炭"冰冻期",提高采矿工程专业人才未来就业竞争力和扩大就业面,有必要对当前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对策进行探讨,以适应未来煤炭行业发展。通过分析探讨,认为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可采取拓宽专业领域、加强青年教师执教能力培养与提升、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加大采矿工程与其它交叉学科科学研究以及加强就业引导力度等对策。

徐文彬[5](2016)在《煤炭院校“金属矿床开采方法”课程教学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为力求适应教育部21世纪矿业类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我们在煤炭院校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基础上,补充金属矿山开采内容,旨在调整学生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培养高质量的智慧型、复合型人才。"金属矿床开采方法"课程是矿业类院校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本文从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对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课程的教学与实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与优化措施,为培养适应新的国际矿业环境下的采矿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刘音,宗青[6](2015)在《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以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为例》文中认为构建具有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是变革教育观念,应对科学技术发展和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的条件保障体系方面对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显着效果。

陈辉,张东升,张志强,吕金星,李虎威[7](2015)在《基于“宽采矿”的《采矿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提出基于我国采矿工程专业培养现状和新疆矿产资源特征,在分析《采矿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和面临诸多挑战的基础上,建立以培养"宽采矿专业人才"为目标、"优化课程内容"为基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的特色课程体系。具体措施为:教学内容模块化,突出新疆矿山特色,达到精而全;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互动式、案例式和启发式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周文芳[8](2014)在《析专业本真之解密篇 弎 职业兴趣与专业选择擦出的完美火花》文中认为高考填报志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我们职业生涯的起点,有时会影响人一生从事的职业。高三学习的紧迫性、对高考分数的过分看重使得高三学生们无暇去思考自己真正的兴趣和优势,中学也往往不重视引导学生去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所以不了解自己职业兴趣的同学比比皆是。这也直接导致填报志愿的盲目性。杭州21世纪人才评价培训中心曾对浙江的高校,如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宁波大学等十几所大学做过有关志愿填报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高考填报

尹小军,孙广义[9](2013)在《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专业英语,是指具有特定用途的着重于某一特定领域的实用性英语,是基础英语的扩展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特定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通过对采矿工程专业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合于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应用专业英语的能力,从而为拓宽学生的视野,掌握采矿工程专业专业英语最新动态奠定坚实的基础。

张雯,郭进平,李俊平,程平[10](2013)在《国内外采矿工程专业教育对比》文中认为提高教育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采矿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主要从采矿工程专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及方式等方面对国内外采矿专业教育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国内采矿教育优缺点,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采矿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二、浅析采矿工程专业知识面的拓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采矿工程专业知识面的拓宽(论文提纲范文)

(1)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意义、不足
第一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发展轨迹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
        一、资本主义的入侵催生了近代国家观念和科技救国思潮的产生
        二、二十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与影响因素
        一、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二、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萌生阶段(1930-1955):在救国思想主导下,初步接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努力掌握专业知识
        二、发展阶段(1956-1981):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系统工程思想逐步成熟
        三、成熟阶段(1982-1996):在邓小平理论的影响下,开始用社会工程思想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四、完善阶段(1997-2009):在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影响下,以“钱学森之问”为标志继续思考国家重点领域的发展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钱学森关于时代发展特征的分析
    第一节 对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一):“科学技术”视角
        一、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不断发展
        二、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大科学”发展态势
        三、把握产业革命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第二节 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二):“世界社会形态”视角
        一、世界社会形态是世界历史发展到信息革命时代的阶段性特征
        二、信息化、差异化、资本化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钱学森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解读
    第三节 对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重大任务的认识
        一、第一次社会革命奠定了当前中国发展的制度优势、思想优势
        二、第二次社会革命亟需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协调发展的问题
        三、主动为第三次社会革命作准备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战略对策
        一、 “时代差”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
        二、科技立国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用系统视角分析时代问题
    第五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内容
        一、基本理念与创新主张
        二、方法支撑和具体运用
        三、主要框架及基本内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瞄准新兴产业革命推动国家产业不断升级
        二、加强三大经济学研究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运用系统工程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四、创造性地提出人民体质建设主张
    第二节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一):大力开展“科技经济建设”
        一、科技是21 世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核心
        二、发挥社会主义国家优势大力推进科技经济建设
        三、建设主动型“宏观控、微观放”的科技经济管理体制
        四、依靠伦理、管理、法理规约科技经济行为
    第三节 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二):重视发展“人民体质建设”
        一、从整体的角度规划人民体质建设
        二、深入研究人体科学
        三、推进医学改革
        四、关心重视老龄人口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钱学森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必要性
        二、钱学森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三、研究社会主义精神财富创造事业的学问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思想建设是“主观表现”
        一、思想指导: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二、 理论研究:思维科学、系统科学、社会科学加行为科学是关键
        三、技术手段:思想政治社会工程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客观表现”
        一、 “中国文化是强大的国力”
        二、传统文化的扬弃主张
        三、建设21 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四、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较早进行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研究
        二、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主张
        三、主张建立行政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一):政体建设
        一、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看法与主张
        二、行政机构必须因时因事进行调整
        三、建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行政工作体系
        四、总体设计部:现代国家智库建设的雏形
        五、中央科学技术委员会:加强科学技术的综合管理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二):法律建设
        一、法治以实现对社会和国家的最佳治理为目的
        二、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系统工程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系统工程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三):民主制度建设
        一、为完善基本民主制度献计献策
        二、探索落实民主集中制的方法路径
        三、开展人民政协学研究助力协商民主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四):党的建设
        一、钱学森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建议和主张
        二、钱学森关于领导科学及领导干部的培养主张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钱学森关于地理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及基本主张
        一、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
        二、地理建设的主要内涵
        三、地理建设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国土工程
        一、把交通建设作为地理建设之本
        二、在“尊重”和“创造”基础上开展水利建设
        三、发展沙产业、林产业、草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四、加快现代城市建设
        五、推进重点地区发展
    第三节 地理建设(二):生态环境保护
        一、国家再生资源委员会:规划资源回收利用
        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三、灾害学研究:科学防治自然灾害
        四、城市学研究:山水城市发展主张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钱学森关于教育、科技、外交、国防发展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一、教育是第一位的大事
        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三、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
        四、开展大成智慧教育
    第二节 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一、党要不断提升科技领导力
        二、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
        三、面向群众开展科普宣传
    第三节 积极践行和平外交政策
        一、平等是外交的基础
        二、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三、贯彻世界范围内的群众路线
        四、大力维护国家安全
    第四节 推进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认真研究21世纪国防建设重点问题
        二、加强战略战术运用确保打赢现代战争
        三、顺应国际军事变革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评价与当代价值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贡献
        一、以系统理论创新分析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问题
        二、深入阐明了科学技术推动国家进步发展的作用机理
        三、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中的难点和热点献计献策
        四、解读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某些重要论断和观点
        五、提出并尝试破解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发展问题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特点
        一、科学家的理想性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二、技术方法的科学性与具体场景的适用性
        三、学理上的逻辑性与实践中的有限性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评价
        一、性质上:它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阶段性:它是还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三、实践上: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教育启示
        一、树立求真求实态度,认真研究国家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二、汲取人物思想智慧,助力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三、注重资源开发利用,挖掘展现先进群体精神风貌
        四、贯彻立德树人方针,实现高等教育道德性与知识性逻辑的统一
        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强化科学家队伍的国家观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考虑国际化能力的混合式实践教学——采矿工程专业《地下空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采矿工程专业和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二、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内容深度较浅
    (二) 实践环节缺乏, 与工程实际结合不够
    (三) 国际化程度不够
三、具体改革内容
    (一) 整合教学资源, 调整教学内容
        1. 进行配套教材建设
        2. 增加教学深度, 合理选取教学内容
    (二) 实践教学改革
        1. 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采用案例式教学
        2. 开展混合式教学
    (三) 国际化能力培养
        1. 开展双语教学, 提升国际化能力
        2. 加强教学团队的国际化能力
        3. 中外学生混合编组
    (四) 完善成绩评定标准
四、结语

(3)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师资力量有待强化
    1.2 配套教材内容有待更新
    1.3 学生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1.4 师生交流途径有待扩展
    1.5 课程考核机制有待完善
2 教育改革建议
    2.1 强化师资力量, 转变教学理念
    2.2 更新教学素材, 完善教学模式
    2.3 改变学生观念, 培养主动意识
    2.4 拓宽交流途径, 加强师生联系
    2.5 完善考核机制, 共建和谐课堂
3 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4)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人才培养对策探讨
    2.1拓宽专业领域
    2.2加强青年教师执教能力培养与提升
    2.3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2.4加大采矿工程与其它交叉学科科学研究
    2.5加强就业引导力度
三、总结

(5)煤炭院校“金属矿床开采方法”课程教学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背景与提出
2 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设
3 课程教学实践
    3.1 加强课堂教学
    3.2 加强实验教学
    3.3 加强课程设计
    3.4 加强课外其他方式学习
4 结语

(6)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以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剖析
二、采矿工程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一) 构建科学规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1. 优化与调整采矿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2. 构建与培养方案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3. 开展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改革。
    (二)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条件保障体系
        1. 国家重点实验室优质资源共享, 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2. 校企深度合作, 增加综合性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3. 多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三、取得的成果

(7)基于“宽采矿”的《采矿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宽采矿”《采矿学》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二、“宽采矿”采矿学课程体系面临的挑战
三、面向“宽采矿”采矿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 引入模块化教学, 联合备课, 强化教学衔接, 初步构建“宽采矿”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二) 引入案例式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工程意识
四、结语

(9)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现状分析
    (一) 专业英语学习目的不明确
    (二) 各类学生英语水平及学习兴趣不一致
    (三) 专业英语教师素质不均衡
    (四) 选用教材不合理
二、改进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 转变教学观念
    (二) 采用多样化的授课方式
        1. 通过实体和图形讲授专业英语。
        2. 着重分析课文中的长句、难句。
        3. 拓宽授课的知识面。
        4. 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交流能力。
    (三) 完善课程设置

(10)国内外采矿工程专业教育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展历史
二、发展现状
三、课程设置
四、教育方式
五、国内采矿工程教育优、缺点
    (一)教学内容安排系统
    (二)课件建设效果突出
    (三)专业领域相对拓宽
六、结语

四、浅析采矿工程专业知识面的拓宽(论文参考文献)

  • [1]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D]. 王秀芳. 兰州大学, 2021(09)
  • [2]考虑国际化能力的混合式实践教学——采矿工程专业《地下空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李梅,叶海旺,雷涛.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8(06)
  • [3]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 丁自伟,李季,唐仁龙.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07)
  • [4]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对策探讨[J]. 高林,吴桂义,邹义怀,刘勇,康向涛. 教育文化论坛, 2016(05)
  • [5]煤炭院校“金属矿床开采方法”课程教学探讨[J]. 徐文彬.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6(05)
  • [6]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以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为例[J]. 刘音,宗青. 教育教学论坛, 2015(45)
  • [7]基于“宽采矿”的《采矿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陈辉,张东升,张志强,吕金星,李虎威. 教育教学论坛, 2015(36)
  • [8]析专业本真之解密篇 弎 职业兴趣与专业选择擦出的完美火花[J]. 周文芳. 高校招生, 2014(09)
  • [9]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 尹小军,孙广义.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3(12)
  • [10]国内外采矿工程专业教育对比[J]. 张雯,郭进平,李俊平,程平. 中国冶金教育, 2013(02)

标签:;  ;  ;  ;  ;  

采矿工程专业知识拓展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