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资本主义”概念的再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认论文,马克思论文,资本主义论文,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资本主义”一词是当今国际社会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无论是普通民众、政治活 动家、还是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先验地存在着这样的概念。由于现代国际政治中的原两 极对立关系,强化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概念的对立性,于是,不同意识形态的社 会出于自身利益,坚持并力求证明自己的制度、信仰及其生活方式的完美性和正确性。在东 欧巨变以及苏联解体以后,西方世界以“历史的终结”来描述社会主义事业,显然传达出对 异己社会制度的一种嘲讽和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面对东欧、苏联现代化运动的重大失误, 面对 改革开放以后现代化的成功实践,由怀疑而转入研究的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开始对“资本主 义究竟是什么”进行再省,同时也对社会主义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开启了对马克思资 本主义理论的再考察。在此,我们力图通过对经典作家原著的研读,对马克思是否使用和定 义过“资本主义”一词作一辨析。
一
“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大约出现在19世纪下半叶,英国马克思主义学者艾瑞克·霍布斯 鲍姆说,19世纪60年代,世界经济和政治词汇里多了一个新词:“资本主义”,他最初认为 此词的出处可追溯到1848年以前,然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后方知这词不可能在1848年以前出现 ,也不可能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广泛流传。(注:[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848—1875年》,张晓华等译,江苏人民出 版社,1999年,第1页。)作为学术的概念使用则晚得多,(注:丹尼尔·贝尔认同这一说法,引用了桑巴特在1930年印行的《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中关 于“资本主义”的文章中指出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主要经济文章都不提这个词。参见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高铦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75页。)大约要到20 世纪初,大多数学者认为在1902年威纳尔·桑巴特的《现代资本主义》一书发表以后,这个 词才开始被广泛地使用。但是,这一概念的含义本身具有模糊性,以致想精确地归纳出它的 定义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杰出的历史学家赫伯特·希顿说“在所有以主义结尾的词中,资 本主义一词最容易招惹是非。它的含义和定义是如此混杂,因而一切懂得自重的学者应该把 它同帝国主义一起从词汇中摈弃。”(注:转引自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第2卷,顾良译,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243页。)尽管不断有人主张彻底地抛弃这一概念,可是事实上 人们已经无法把它从观念中驱逐出去,正如布罗代尔所说的“你把资本主义从大门逐出,它 会从窗户回来”。(注: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第2卷,第234页。)
在现代世界中,“资本主义”的概念随处可见,人们对其含义并不怀疑 ,美国学者彼得·L.伯杰认为,“资本主义是个历史现象,这样说并非是一句套话”。(注:[美]彼得·L.伯杰:《资本主义革命》,吴支深、柳青译,经济出版社1993年,第2页。)
在 社会主义国家,人们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表述,更是把资本主义作为另类社会看 待。
在考察“资本主义”这一概念时,人们都注意到了马克思的经典之作《资本论》,这是谁 也无法回避的。但是,对马克思是否使用、定义过“资本主义”一词则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 ,而发端大致是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布罗代尔。在布罗代尔洋洋百万言的三卷本 巨著《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的第2卷中这样写道:“在我们看来,资 本主义是三个词(资本、资本家、资本主义——笔者注)中最值得讨论的词,但它也是最抽 象的词(没有另外二词,该词能否存在还成问题),更是历史学家和词汇学家拼命追查的对象 。”在考察了“资本主义”一词的一些情况后,布罗代尔写下了那句他引用的但让更多的引 用者以为是他考证的而大加引用的话:“但在十年以后,即在1867年,马克思还从未用过资 本主义一词。”布罗代尔对此深信不疑,在接下去的论述中他得出结论:“尽管马克思自己 从未使用过,该词却相当地被纳入马克思主义的模式,以致人们常说:奴隶制、封建制、资 本主义制是《资本论》的作者为社会划分的几个重大阶段。”(注: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第2卷,第242页。)
布罗代尔关于马克思自己从 未使用过资本主义一词的结论来自他对让·杜布瓦等人的考证,在第二卷第686页的注48中 作了说明(引文来自让·杜布瓦的书:《1869—1872年法国社会和政治词汇表》,载1967年 《社会和经济学年鉴》,第445—446页。另见德国经济学家阿尔伯特·塞尔伯乐《1870年资 本主义分析》,塞尔伯乐主编:《历史社会年鉴》,1940年版,第133页),但这一点却为大 量的引用者视而不见,一再地将之当作是布罗代尔本人的观点,这实在有些不妥。布罗代尔 关于马克思从未使用过“资本主义”的说法稍具微妙,因为他并未详细地阐明马克思如何表 达资本主义的。
布罗代尔关于马克思从未使用过“资本主义”的表述获得了许多学者的认同。台湾学者黄 仁宇在其大作《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中引用了布罗代尔的考证,但其引证与布罗代尔的 表达有很大的差异,他表述为“可是六年后(1867年)马克思仍不知有此名目。”(注: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91年版;三联书店1997年版 ,第3页。)
在此,他 不但将考证之成果纳入布罗代尔的头上,而且将马克思“从未使用过”改为“不知有此名目 ”,两种表述虽可能因翻译之故有出入,但差距不致如鸿沟之宽。未知有此名目也即尚不知 道这一概念,未使用则未必不知有此名目。其实,1867年是《资本论》的出版之年,马克思 的写作至少也有多年的时间,因此,在1867年之前马克思肯定已经知道资本主义的说法了。 对布罗代尔的表述作盲目的引用显得不够严谨。问题不止于此,黄仁宇在引述前剑桥大学讲 师多布(Maurice Dobb)关于当代资本主义论文的三种分法时,说“一种注重生产关系之转变 。资本主义一行,生产者开始出卖劳动力,此后对制成品无法过问。这也就是马克思学派。 多布自称属此派。”(注: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第5页。)在介绍多布的三种学派之分后,他又得出推论:在多布的三种学派分 类中,凡不属于马克思学派和德国唯心主义学派之作者,都有被纳入第三派之可能。我们对 这种说法,基本上是同意的。(注: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第12页。)在此,黄仁宇显然同意多布有关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是作 了分析的意见的,这与他引证的布罗代尔的观点前后矛盾。再者,他并未指出马克思没有使 用过“资本主义”,是指没有使用过名词的资本主义。在1997年第6期的《读书》杂志上, 黄仁宇发表了《关于“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的小文章,强调了马克思未使用“资本主义 ”一词是指其未使用名词形式,申明“布罗代尔、沃勒斯坦都作如是说,即名词形式。马克 思之英文著作无Capitalism一词,德文著作亦无Kapitalismus字样。”(注:黄仁宇:《关于“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载《读书》,1997年第6期,第17页。)
傅铿在《读书》杂志1993年第2期为《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作书评,题为《超越道德批 判》,引用布罗代尔在《文明与资本主义——商业之论》(1979年版)一书中的言语,傅铿的 行文为“马克思则仅用过‘资本家’(capitalist)这个词。事实上一直到20世纪初,‘资本 主义’这个名词才在政治论坛的争辩中,忽然间爆炸式地被用作社会主义的自然对立面。” (注:傅铿:《超越道德批判》,载《读书》,1993年第2期,第19页。)
这里的问题在于,将布罗代尔表述的马克思从未使用过“资本主义”一词改成马克思仅用 过“资本家”一词,而且间接地暗示了马克思从未使用过“资本主义”概念。
无独有偶,李伯重亦在《资本主义萌芽情结》一文中,较为夸张但不失诚实地引用布罗代 尔的表述。“‘资本主义’一词,尽管是当代世界政治语汇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术语之一, 但涵义却一向不很明确。……最令人惊诧的是,马克思本人从未使用过这个词。一直到20世 纪初,这个词才忽然流行起来,但是主要是作为一个政治术语来使用,所以保守的西方经济 学家一直反对采用它。”(注:李伯重:《资本主义萌芽情结》,载《读书》,1996年第8期,第66页。)自然,李先生也同意马克思本人未曾使用过“资本主义”一词的 说法,未注意布罗代尔表述中的另一层意思,即马克思在1867年还未使用资本主义一词。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续篇》中也引用过布罗代尔的表述,例如,“资本主义”(Capi talism)一词就是这样的,据有人研究,大概早在12至13世纪,已出现“资本”(Capital)一 词 ;后来出现了“资金”(Fords Captaux);大概到17世纪才出现了“资本家”(Capitaliste) ;而“资本主义”这个专门词汇是在19世纪后期才使用的。引文至此结束,注释为布罗代布 :《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2卷,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234-256页 。然后,罗先生写了一句与本文主旨相关的话“据说,在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出版时 尚未见使用”(注: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7、31页。)这一句话,理解起来有两种可能:一是1867年《资本论》发表时“资本主义 ”一词仍无人使用过;二是马克思在1869年发表《资本论》时也尚未使用过该词。前一种可 能与史实不符,后一种则有些含意不明。由此可见,罗先生在引用布罗代布的说法时并未深 究“资本主义”一词,但罗先生的表述还是相当谨慎的,使用了“据说”一词表达了自己的 怀疑。
上述几位学者在行文的表述上尽管有出入,但均赞同布罗代尔的观点,认为自威纳尔·桑 巴特的杰出著作发表以后,该词才在科学界走红。在此之前,“资本主义”一词默默无闻, 马克思也从未使用过“资本主义”一词。彼得·L.伯杰说:“对资本主义问题,思想意识并 非一致的一些历史学家竟然能取得一致意见,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又说,“马克思 也很少把‘资本主义’这个词作为名词,只是在桑巴特的巨著发表以后这个词才被广泛应用 ,而且被视作‘社会主义’的反义词。”(注:[美]彼得·L.伯杰:《资本主义革命》,第2—3页。)
二
然而,布罗代尔本人在有关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概念的表述上是含糊的。他最初认为直 至1867年马克思还未用过“资本主义”一词,但在推理中却又认为马克思从未用过“资本主 义”。这里就容易使人产生迷惑,往往让人觉得马克思没有用过“资本主义”一词。另外, 他也没有给出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的定义。因此,问题显然在于马克思究竟是否使用过“ 资本主义”?又是否给“资本主义”下过定义?
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本人既没有使用过也没有定义过“资本主义”,如A.W.沃特在仔细地 研究了马克思的生平后,认为未见马克思使用“资本主义”一词的痕迹及定义。(注:Allen W.Wood,Karl Marx,London,1981,p.217-34)号称“新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杰弗·霍奇森认为:“马克思本人并没有直接写下这样一个定义, 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最好的定义是由罗德尔等人作出的,就是资本主义是‘普遍化的商品 生产’。”(注:杰弗·霍奇森:《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一种激进论》,于树生,陈东威译,商务 印书馆,1990年版,第28页。)
我国的许多学者则认为马克思使用过“资本主义”一词并且下过定义。其中许清江认为, 不可否认,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中没有使用过“资本主义”一词,那时马克思是以“市民社 会”、“现代社会”,或“资产阶级社会”来指代资本主义的。接着他又举《资本论》为例 ,认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直接采用了“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 社会”、“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提法。(注:许清江:《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载《读书》,1997年第1期,第155页。)
他引用马克思《资本论》第 24 章“所谓原始积累”中的一段话佐证其观点,“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 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 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己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 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的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 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注:马克思:《所谓原始积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第832页。)许清江的结论是 : “短短的一段论述中,马克思有五处使用了资本主义的概念,且不说《资本论》全书及马克 思的其他著述。所以,说马克思本人从未使用过资本主义一词,是不符合事实的。”(注:许清江:《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载《读书》,1997年第1期,第155页。)在此处,以马克思的这段行文说马克思已经直接使用了“资本主义”一词实在也还是一种臆断。 作者非常明显地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资本主义生产、资本主义时代 ”等概念混为一谈,名为马克思的“资本主义”。这一观点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学者对马克思 “资本主义”一词的理解。细察他们的表述,可以明显地看到缺乏对“资本主义”词义的辨 析,或者说缺乏对这一词义的历史词语学考察。
何顺果先生针对李伯重、许清江等的观点,作了一篇题为《关于“资本主义”的定义》的 文章。该文似乎对马克思从未使用过资本主义一词确信不疑,但内心深处又有些迟疑。“我 猜,李文所指应是有关‘资本主义’的名词而不是它的形容词,《资本论》虽然‘几百次’ 使用了‘资本主义’一词,但确实始终未使用过作为名词的‘资本主义’;马克思本人虽然 未使用过‘资本主义’一词,也没有在什么地方宣布说哪个论断就是自己关于‘资本主义’ 的定义,但他实际上对资本主义提供了自己明确的界定,这就是他提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概念和定义’,总之,我想说明的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定义, 实际上就是他关于‘资本主义’的定义,因为他按照其对‘资本’的独特理解,把资本主义 看作历史上一种独特的社会经济形态,而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作这种社会经济形态的标志 。因此,他虽然可能没有正式使用过‘资本主义’一词,却不能简单地说他没有关于资本主 义的定义。”(注:何顺果:《关于“资本主义”的定义》,载《世界历史》,1997年第5期,第21页、第22 页、第78页。)
纵观全文似乎有两个问题尚需澄清,首先,该文基本上认为马克思未使用过 “资本主义”一词,但最终又小心地使用“虽然可能”的字样与自己的观点相矛盾。其次, 该文认定马克思给“资本主义”下了一个定义,但实际上是将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两个概念相混淆,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不能简单相等,两者的内涵外延均有所不 同。如果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同于“资本主义”,那么加形容词修饰的名词与名词不 相区分,也即形容词与名词相混淆了,从逻辑上来看也存在着矛盾。
马克尧先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比较肯定,认为给资本主义下一个明确定义的是马克思,“ 资 本主义”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者,攫取剩余价值的制度,而资本主义社会则是资本家和无产 阶级对立的社会。”(注:马克尧:《关于封建社会的一些新认识》,载《历史研究》,1997年第1期,第13页。)这里把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取得剩余价值的制度来解释,或许可以认为 是狭义的定义,但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涵义似乎尚有些差异。
西方研究马克思著作的大师熊彼特认为,马克思给资本主义从社会学的角度下了一个定义 ,也即马克思希望用为阶级划分下定义的同样物来为资本主义下定义。……除了马克思选择 的阶级定义和资本主义定义——私人占有手段——外,再也没有任何定义能够同样好地获得 有独创性的同义反复了。……现在,虽然马克思从社会学角度即以私人控制生产手段制度为 资 本主义下定义,但资本主义社会的机械学却是由他的经济理论提供的。(注: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第63-64页。)熊彼特的解释有两层意思:一是马克思给资本主义下了定义;二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定义是其阶级理论的 经济学翻版,两者为同一物。阶级、阶级利益、阶级行为及阶级消长通过经济价值、利润获 得、工资等表达出来,从而将“资本主义”导入社会制度的范畴。这种分析看起来似乎有很 大的合理性。但不符合马克思有关概念的内涵,再说马克思也没有给“资本主义”从社会学 角度下定义的史实。
三
对于马克思是否使用和定义过“资本主义”这一问题,我们首先从马克思的原著入手,考 察马克思对这一词语的使用情况。我们依据中文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及一些单行本, 对马克思在原著中使用“资本主义”一词的形式进行了一些考察。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共50卷,我们根据中央编译局编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名目 索引》中“资本主义”一目的提示,仔细地对全集进行了逐一检索。现概要如下,8:122( 卷:页);13:9;16:300、335;18:253-254;19:372、414、443-444、450;20:224; 22 :501-502;23:12、98-99、192、244、397-398、656、783、818;24:44、65-66;25 :671、919-921、924-925;26Ⅰ:441;26Ⅲ:473-474;29:304。(注:中央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名目索引》,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653 页。)通过所列页码(包括 各种版本的单行本)的核对以后,我们发现马克思在论著中似乎并没有单独使用“资本主义 ”字样,均以“资本主义+其它”的形式出现。但当我们翻阅马克思晚年的一些篇章时,却 意外地发现马克思也偶尔使用“资本主义”一词。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有如 下表述:“不同的文明国度中的不同国家,不管它们的形式如何纷繁,却有一个共同点:它 们都建筑在资本主义多少已经发展了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基础上。”(注: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0—31页。笔者给“ 资本主义”一词作了加黑。)在《评阿·瓦格纳 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二版)第一卷》(写于1879—1880年)一文中,马克思则写道: “谢夫莱先生在‘资本主义’等等中认为,这是‘慷慨行为’或诸如此类等等。但我的真正 出发点是,劳动力的价值真正被偿付,而实际上这种情形并不存在。”(注:①马克思:《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二版)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 全集》,第19卷,第402页。马克思在第651页注中表明“阿·谢富来(A.Schaffle):《资本 主义和社会主义:特别是对经济活动形式和财产形式的考察》(Kapitalismus Und Socialis mus nit besonderer Rucksicht auf Geschafts-und Vermogensformen),Tubingen,1870。 ”)
这样,我们认为有比较充分的理由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即马克思已经使用过“资本主义” 概念。但是,对于马克思如何使用这一概念尚需作认真的辨析。可以肯定地说,马克思在其 早年没有使用过“资本主义”的概念,即使在《资本论》中也尚未使用这一概念。不过由此 推导出马克思从未使用过“资本主义”的断论是不科学的。事实上,在马克思晚年的著作中 单独地使用了“资本主义”一词,尽管在表达上当时还不是直接地陈述资本主义,甚至是评 述谢夫莱的“资本主义”。然而,我们也不能因马克思使用过“资本主义”而得出结论说, 马 克思已经明确地定义了“资本主义”。其实,马克思在论著中单独使用“资本主义”一词时 是 非常谨慎的。
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更多地是使用“资本主义+其它”的形式,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名目索 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目下,就列有6个子目,涉及“资本主义+其它”的表达方式非 常之多。(注:中央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名目索引》,下册,第1653—1669页。)
我们从不同语种译成中文的马克思著作中摘取几种表达方式,来看马克思如何使 用“资本主义+其它”的形式。
(1)“资本主义的生产和雇佣劳动制度,正是以资本和劳动之间的这种交换为基础,同时这 种交换必然经常使工人作为工人再生产出来,使资本家作为资本家再生产出来。”(注:马克思:《工资、价格和利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 版,第148页。)
(2)“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基础的变革的序幕,是在15世纪最后30多年和16世纪初演出 的 。”(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772页。中央编译局翻 译的此卷据马克思生前认真修正的版本。)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常趋势和发展规律,是使生产资料越来越同劳动分离,分散的 生 产资料越来越大量集中成群,因此,劳动转化为雇佣劳动,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 ,适应于这种趋势,土地所有权同资本和劳动相分离而独立,换句话说,一切土地所有权都 转化为适应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土地所有权形式。”(注: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巴黎)社会出版社,1960年法文版,第259—260页;转引 自 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葛智强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144页。)
(4)“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 值增殖的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70页,据第一版德文版译 出。)
以上四例,我们分别选取了俄文版、两种法文版及德文版的译文。在这几例中,马克思分 别使用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和雇佣劳动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过 程”、“资本主义形式”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些都是“资本主义+其它”的形式。马克思 较多地使用这样的表达形式,说明马克思意识到了“资本主义”的概念内涵的丰富性和复杂 性。
四
在考察了马克思是否使用过“资本主义”以及以什么形式使用以后,我们对马克思的几个 涉及“资本主义”的关键概念作一些考察。“资本、资本主义生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 资本主义制度”这几个概念在马克思的论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资本主义”概念之间存 在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分析和比较它们的内涵或定义有助于认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
马克思认为“资本的概念,资本的发生,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资本是以货币,从而以货币 形式存在的财富为起点的。”但“仅仅有了货币财富,甚至它取得某种统治地位,还不足以 使它转化为资本。”“资本的原始形成只不过是这样发生的:作为货币财富而存在的价值, 由于先前的生产方式解体的历史过程,一方面能买到劳动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也能用货币 从已经自由的工人那里换到活劳动本身。”(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第507、509、510页。)
作为进行新生产的手段的积累起来的劳动就是 资 本。”但“资本的实质并不在于积累起来的劳动是潜活劳动充当进行新生产的手段。它的实 质在于活劳动是替积累起来的劳动充当保存自己并增加其交换价值的手段。”(注:马克思:《雇佣劳动和资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第486、488—489页。)
“资本只有 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获取剩余价值。”(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260页。) “资本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这是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注:马克思:《雇佣劳动和资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第487页。)
因此,马克思的结论是“资本是货 币,资本是商品。”(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76页。)这个简单的概念的内涵也可以表达为“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 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 性质”(注:M.N.沃尔科夫主编:《政治经济学词典》,吕亿环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第358页。)
马克思对“资本”概念的界定是非常严密的。“资本”是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理论的一个 核心概念,理解这一概念至少有五个方面值得思索:第一,资本是物,“包括原料、劳动工 具和各种生活资料”。(注:马克思:《雇佣劳动和资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第486页。)
第二,资本不仅仅是物,“资本所包括的一切产品都是商品。所以 ,资本不仅是若干物质产品的总和,并且也是若干商品或若干交换价值或若干社会定量的总 和”。(注:马克思:《雇佣劳动和资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第487页。)
第三,资本体现着物与人的结合,以恩格斯的话来说,“资本和劳动是一个东西” ,(注:弗·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 56年版,第607页。)资本家以支付工资的方式将工人的活劳动与资本的物的形式如生产资料相结合。第四, 资本体现物与人结合所产生的社会关系即一个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资本家得到超额的物,劳 动者得到维持生存及再生的物。第五,马克思揭示了“资本”剥削的秘密,“资本不能从流 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88页。)资本将物与 人结合进行生产,实现自身增殖,但须通过交换实现,生产与流通的分离及生产者的物化掩 盖了资本的增殖,从而为资本家得到剩余价值奠定基础,这就是资本的全部秘密。这样,马 克思阐释了“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注: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版,第266页。
并由此提示了资本所凝结起 来的社会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又是什么?马克思的定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是这样一种社会生产方式,在这 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过程从属于资本,或者说,这种生产方式以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为基 础,而且这种关系是起决定作用的、占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注:马克思:《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151 页。)
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发 现“资本主义生产的全部性质,是由预付资本价值的增殖决定的,就是说,首先是由生产尽 可 能多的剩余价值决定的;其次是由资本的生产,即由剩余价值到资本的转化决定的”,(注: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92页。) “ 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95页。)如何实现剩余价值的生产?马克思认为 可以通过内外两种方式:对内“商品生产按自己本身内在的规律越是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 ,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也就越是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44页。)
对外“美洲金银产地的 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 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19页。)
“因此,形成 商品的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这样结合起来一同进入的现实过程,即生产过程,本身就成为资 本的一种职能,成为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注: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44页。)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天才般的分析可以用 一句话来概括,即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事实上,马克思关于“ 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表述在内容上是基本一致的,前者是过程,后者 是前者过程中采取的形式,两者仅存在细微的差别。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整个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中心问题在于:用延长劳动日的办法 ,或者用提高生产率、从而使劳动力更加紧张的办法等等,来增加这个无偿劳动。”(注: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第28页。)
而这 个无偿劳动是被资本家所占有而非为劳动者所有,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体现了一种占有 关系,这种占有关系的体现即资本主义所有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 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83页。)
当这种新的经济结构确立时,马 克思说:“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 殖;资本的生存条件是雇佣劳动。”(注: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3页。)因此,“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筑在阶级对立上 面 、建筑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生产和产品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这就 是资本主义所有制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表达方式,当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十分尖锐而 无法调和时,马克思说“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 能达到。”(注: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5、285页。)通过考察马克思关于“资本、资本主义生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所有制以及资 本主义制度”等概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概念都围绕着“资本主义”展开,其逻辑 的目的是彻底地批判“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但是,马克思的这些概念均不能简单地等同 于“资本主义”的概念。马克思在使用“资本主义+其它”的形式时也是视具体的语境而定 ,况且在其论著中没有直接明确地给“资本主义”下一个定义。
五
“资本主义”概念直到当代仍存在着解释上的许多困惑,有些阐释甚至存在着很大的歧义 。有人认为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美国百科全书》给“资本主义”下的定义是:“ 系一种资本为私人所拥有的经济形态,拥有者可自由支配其资本以期自经济企业中获利润, 这 种经济形态亦称资本主义制度。”(注:Encyclopedia Americans,Vol.5,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ing in Publication Ra te,1988,P.599-600.又见《大英百科全书》,第5卷,光复书局(台湾),1991年版,第238页 。)《大英百科全书》第15版则是“资本主义也叫自由市场 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制度。在封建制度瓦解以后,它占主导地位,其中大部 分生产资料为私人所占有、生产大部分受市场活动支配、收入大部分由市场方式分配。”(注:The New Encyclopedia of Britain,Vol.2,London,1989,p.831)也有人认为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是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特征的 社会经济制度及其上层建筑”。(注:许涤新主编:《政治经济学辞典》,上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16页。)
还有各种各样的说法。马克思本人在其晚年偶尔使用了“ 资本主义”一词,但并没有给“资本主义”一个明确的定义,那么,是否可以说是无法理解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呢?答案是否定的。
孙中山先生曾说:“主义就是一种思想、一种信仰和一种力量。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研 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就发出力量。”(注:孙中山(孙文):《民族主义》,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编,1924年(广州)出版,第1 页,《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16页。)以此来解释马 克思的“资本主义”倒也直奔原意,“资本”加上“主义”即成“资本主义”,“资本主义 ”加上“生产”即成“资本主义生产”(即“资本主义+其它”的形式也类同)。
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的理论是从“资本”概念的分析出发的,因此,在表述上更多地 使用“资本主义+其它”的形式。我们认为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内涵十分丰富和复杂,至 少可以包含以下6层含义:第一,资本主义的核心——资本需要将物与劳动者相结合,并达 到增殖,这里可以看到资本既是一个劳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价值增殖的过程。第二,资本主 义作为资本获利的思想要求,自然地,信仰、精神及行动都要得到体现,即通过生产过程来 体现其价值。第三,资本主义生产作为资本主义的实现场所是不言而喻的,这个场所既可以 在国内,亦可以在国外。第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的实现场所——资本主义生产 中 表现出了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产品中的价值增殖部分由生产者所创造,为资本 所有者占有。第五,资本主义所有制使产品生产者与资本所有者的对立凸现得一清二楚,资 本主义制度的任务就是协调两者的关系。第六,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资本所有者与生产者(马 克思后来表述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关系无法调节时,马克思引入了“暴力学说”,认 为“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19页。)就“资 本主义”的切入点来说,马克思的论断“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是我们从生产方式去理解“资本主义” 的一把钥匙。
综上所述,在马克思的论著中,尽管马克思很少使用“资本主义”一词,也没有给出完整 的定义,但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涵盖面也是极其广泛的。因此,从 单个的视角看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容易产生大相径庭的结论。
标签:资本论论文;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读书论文; 生产方式论文; 经济论文; 黄仁宇论文; 恩格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