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的战略地位与发展方向_城市经济论文

环渤海的战略地位与发展方向_城市经济论文

环渤海地区的战略地位与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方向论文,环渤海论文,战略地位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环渤海地区的战略地位

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和北京、天津三省二市,陆地面积51.4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5.4%。1995年人口2.14亿,GDP1.04万亿,分别占全国的17.7%和18.1%。

环渤海地区三省二市以渤海为地理中心,具有地域上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在东北亚乃至在西太平洋地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关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地区扼居我国北方地区通向海洋的门户,是我国东北、华北经济核心区之所在,是首都圈之所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环渤海地区内资源丰富,石油、铁矿探明储量均占全国的45%;渤海是我国半封闭的内海,海洋经济生产力较高;人口密集,大中城市集中,经济实力雄厚,特别是以钢铁、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电力为主体的重化工业规模很大。1995年环渤海地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56万亿元,占到全国的23.8%,大大超过其人口所占的比重。科学研究机构和大学以及科技人才最为集中。

在总体上,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建国以来各主要发展时期经济建设的重点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地方针对本地区基础产业规模大、产业结构层次低、国有大中型企业多的特点,对传统产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加强了交通、能源和原材料工业,新建和扩建一批港口、电站、铁路、高等级公路、民航机场和钢铁、石油化工大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结构性调整,发展了一批有强大生命力的产业和产品,如汽车、投资类电子产品、机电仪器一体化、电子计算机、家用电子产品以及服装等的生产,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80年代,环渤海地区的GDP的年平均增长达到9%;1991—1995间,全地区GDP年平均增长达到12.5%,超过全国平均约1.5个百分点。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是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许多大中城市办起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大连、天津、北京、青岛等城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技术创新和出口基地。天津港、大连港都建立了保税区。据不完全统计,80年代以来,环渤海地区总共引进了外资约400亿美元,占全国的18%左右。近年来,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外商投资的重点正由南方沿海地区向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转移,环渤海地区直接利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已经超过了20%。199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600亿美元,占全国21.3%。

二、环渤海地区所面临的问题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正面临着一系列紧迫的问题。长期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形成的重化工业为主体,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的结构,给体制的改革带来困难,影响了本地区发展潜力的充分发挥。这些问题主要是:资源型产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老化”,层次较低。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仍然较慢,许多重要的工业部门,如重型机器制造、钢铁、化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能力弱;在所有制结构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比重过大。水土资源、水矿资源严重不平衡,在一般年份,环渤海地区缺水已达到100亿方。水源缺乏长期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由于历史、经济基础、地缘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环渤海地区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进出口的规模、经济增长速度方面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南方沿海地区相比差距仍较明显。

三、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方向及措施保障

在跨世纪发展中,环渤海地区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地缘经济优势和强大经济基础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改善经济运行环境,进一步推进结构性调整。至下世纪初年,要使国际化经济有一个大的发展,成为东北亚地区的经济核心区之一。要保持经济总量的适度快速增长。到2010年争取使人均GDP接近目前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同时,要使本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得到较大的改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在长时期内,实施以下政策与措施:

1.走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实施结构性调整相结合的路子,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方面,要提高引进资金和技术,对原有的行业技术改造,使产品面向国内外市场,实行升级换代。另一方面,要对天津、沈阳、青岛、大连乃至北京的产业结构实行结构性调整,看准市场,重点发展新的部门和行业,如有机合成材料和高档精细化工原料、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特种钢材、汽车、高档轻纺产品、基地型和城郊型农业。要加快沈阳铁西、北京东郊、天津河东等一些老的城市工业区的技术革新进程。发达的第三产业是发展国际化经济的先决条件之一。本地区要重点发展金融、旅游、商贸和房地产业。

2.加强区间运输通道,发展包括高速公路、航空运输及高速铁路的高速交通系统。环渤海地区是全国交通运网的中枢,是大量客货流的发生地、中转地和消失地。要继续对既有铁路干线的现代化技术改造,兴建和联结滨海铁路。本区内已建成和在建的高速公路有1000多公里,主要联结京津唐、沈鞍本抚辽和胶济铁路沿线三个聚集区(带)内部的大城市。今后的主要任务是要联结这三个聚集区及通入长江三角洲的中远程高速公路。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也应该由本地区起步。

3.发展国际性经济中心城市。环渤海地区有2亿人口,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为了抓住机遇,增强本地区和整个中国在东北亚乃至全世界经济关系中的地位,提高其整体竞争能力,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城市建成为世界级的经济中心(之一),意义巨大。我们分析了国际性经济中心城市的主要标志:强大的经济实力,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大范围乃至全球性的交通、通信和信息中心,众多的国际性大企业、大公司的管理机构所在地,服务性基础设施发达等。环渤海地区目前还没有这样功能的城市,但天津、北京如能联合起来,可能建成为世界级的经济中心城市。大连的腹地范围很广,也具备这样的潜在可能性。要使京津和大连成为国际性经济中心城市的重要措施是:大力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扩大开放的领域,加强开发区、保税区和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等。

4.大规模开发滨海地带。环渤海地区内,工业城市主要集中在京津唐、辽宁中部和胶济铁路沿线。这些地区交通紧张、耕地税减、供水困难、污染严重,给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相反,滨海地带尚有1000多万亩的滩涂和盐碱荒地,且具有众多港口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之便。为了促进经济的国际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环渤海地区要实施将生产力布局和国土开发向滨海地带推进的战略。具体要求是:以港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带动整个沿海地区的发展;在滨海地带(重点在大连、辽西滨海、京唐港、黄岛港和日照港附近)新建和扩建若干大型火电站群和原材料工业基地,大量利用海水作工业冷却用水,成为大规模的节“淡水”产业带;进一步开发滩涂和浅海,建设“海上农牧场”。同时,还要建设发展远洋渔业的基地。

5.加强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环渤海地区能源、重化工业规模大,且技术结构层次较低,在一些工业、城市聚集地区废弃物的排放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辽宁中南部、鲁北和京津冀的一些水系污染相当严重。一部分城市附近的地下水质普遍超标。渤海湾、辽东湾、莱州湾、大连湾的近岸河口区有不同程度的富营养状态。局部地区海水入侵和地面沉降现象已很严重。这些问题已经对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将会影响到本地区的经济国际化进程。针对这些问题,要将水污染作为本地区污染治理的重点。具体措施:控制污染源,降低水耗和污水排放量;实行废水排放物总量控制的制度;按河系和流域进行治理;在大中城市建设综合性的水污染治理工程;建立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继续巩固和发展沿海防护林体系等。

6.进一步改善对外开放的条件,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环渤海地区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格局。但本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和经济国际化程度较之华东和华南尚有明显差距。表现为利用外资的规模较小,有些领域没有开放,有些领域开放的层次还不够,没有经济特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数量也少。未来本地区的经济,从产业结构、创新能力、进出口贸易、资源调剂、金融商贸和旅游等,都要瞄准国际水平,走向国际市场。因此,以“外向型经济”衡量已经不够,确切地说,是要促进国际化经济的发展。为此,要进一步创造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开放城市的新优势,加快发展现有的保税区,发展金融业,扩大金融业的开放;滨海地带应进一步建设出口加工区;充分利用本地区科技人才和科技机构多的优势,进一步发展各类高新建设园区。

我国环渤海地区历史上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有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居于东北亚地区内。在未来的发展中,地缘经济关系及其实际利益将要求这些国家建立起地区性的经济合作组织,以实现优势互补。在今后若干年内,环渤海地区在东北亚地区内的经济技术合作模式可以考虑:由我国向日本、韩国出口煤炭、少量石油及其制品、矿产品、纺织品、食品及机械产品。为其商人在中国投资提供用地、劳动力和厂房,而从他们那里得到资金、适用的中间技术和成套设备。中国环渤海地区可向俄罗斯、蒙古等提供轻纺产品、电子产品、食品、技术设备和劳动力,从他们那里得到能源(油、气和电力)、原材料、林产品、机械设备。俄罗斯还有可能参与50年代原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的技术改造。为了促进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中国与上述国家共同努力,逐步建立东北亚经济合作组织(圈)是非常重要的。

标签:;  ;  ;  

环渤海的战略地位与发展方向_城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