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384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在建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已成为民用建筑工程的主要技术。其实际应用范围也开始不断拓宽。散装混凝土已由数百立方米改造成数千立方米,有的甚至上升到数万立方米。这对我国大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在实际的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尤为重要。建筑施工单位为了满足人们的各项生活需求,开始将目光转向到建筑结构的设计层面上。这种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比较强,可以确保建筑设施使用的安全程度。但是在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项目中,该项施工基础所受到的阻碍因素种类比较多,混凝土内外散热不够均匀,其整体所产生的水化热量极大,导致该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变大,进而使得其结构出现了裂缝等不良现象。一旦建筑设施出现了裂缝,其自身的安全则无法得到保障,对此,我国建筑施工单位需要加大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力度,找出问题的关键点。
1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及施工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就是实体最小尺寸在1m以上,同时表面系数相对较小,这一类混凝土通常在基础施工、高层楼房与大型社设备施工之中的运用的范围相对宽泛。和普通混凝土来来进行比较而言,大体积混凝土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体积比相对较大的情况下,体积一般在1m3,且块体的厚度也相对较厚;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之中,和普通的混凝土来进行对比,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要比一般混凝土高出很多;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之中,假使混凝土的厚度在1.5m以上,为了可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之中,就可以运用水平分层的方式来施工。
2土木工程的建筑中导致混凝土裂缝常见问题分析
2.1水泥发生水化热
在水泥搅拌的过程之中,就会释放出来的热能就是会热化现象。因为建筑工程自身的特殊性,使得混凝土已经发展成为建筑施工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有由于混凝土构造的墙面相对较厚和表面防护体系的缩减,从而形成聚合功能,在水热化之中热量很难及时的散发出来,全部集中在内部结构之中,使得结构内外初夏温差,进而引发裂缝。
2.2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
混凝土自身的稳定性相对较高,但是也会出现热胀冷缩的情况,由于外界温度的变化,就会使得混凝土内部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内部作用力和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冲击,在外界因素比内部因素大的情况下,也会引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3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3.1大体积混凝土搅拌
控制好大体积混凝土搅拌技术是保障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关键,工作人员在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搅拌时要严格按照搅拌要求进行搅拌,并且在搅拌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原料的投放顺序以及原料安放位置,明确大体积混凝土搅拌的时间以及相应原料的投放质量,根据施工项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搅拌。另外,值得注意的时,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搅拌时,水泥在首次投放时不要过多,在每次投放原料之前要先将搅拌机进行仔细清理,水泥搅拌时要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搅拌,以此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搅拌质量能够符合国家相关检验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优化土木工程设计方案
在对土木工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进行设计时,要提前对施工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仔细了解,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科学合理的配比设计,另外还要在容易出现温差裂缝的位置进行温度适宜的钢筋布设,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与抗应力相互抗衡,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划分时可以利用后浇带和伸缩缝进行划分。除此之外,为了减少裂缝,要按照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情况适当来扩大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散热的范围,最大程度减小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差。
3.3温度监测
(1)测温方案本工程采用电脑测温系统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测温。混凝土浇筑前在钢筋上布置好热敏温度传感器测温,能及时掌握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规律及混凝土内部与外界的温差,根据温度变化调整养护措施。测温点布设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共设12个测温点,3×4的形式排列,在基础中竖直埋设3个热敏温度传感器(测温点),分别埋入距底50mm,基础中间及距混凝土表面50mm处。在基础中水平埋设4个传感器,距离分别为距离竖向平面50mm,1250mm,2350mm及3500mm。(2)测温时间及记录要求。测温时应随时做好下列记录:①各测点每次测温时间、温度值;②保温材料覆盖、去除时间;③浇水养护时间、恢复保温时间;④异常天气,雨、大风等发生时间;⑤测试结束后提交一份完整的测试数据。测温时,当板中间与距混凝土表面50mm处的温度差(即:混凝土内温度差)达到25℃时,测温人员应立即向项目部工程技术负责人反映,并及时采用相应降温措施。
3.4混凝土温度应力控制
在工程施工阶段,需加强混凝土温度应力控制。在浇捣前,可以利用温度计进行大气温度及入模混凝土温度的测量和记录。从入模到浇捣完毕期间,在浇筑完6~10h后可以开始测温,即每隔2h进行一次测温,之后每隔4h进行一次测温,直至七天后或温度梯度<20°时可以停止测温。为保障结构质量,可以在内部进行水管埋设,通过排放冷水实现降温,以免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在结构浇筑的过程中,需要避开炎热天气,并通过有效冷却方式降低浇筑温度。在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做好保温工作,降低表面热扩散,以免结构表面出现裂缝。在实际施工时,需要利用麻袋进行混凝土表面覆盖,减少结构表面热量损失。
3.5材料配比控制
在混凝土材料配比控制方面,需要进行水泥的合理选择,以预防混凝土因水化热作用出现内部温度升高的问题。而合理选择水泥材料,并进行配合比的严格控制,同时添加适当外加剂,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可以有效减少水化热现象的产生。选择高强度、粒径大的粗骨料,也能避免混凝土出现变形和收缩,实现对混凝土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的有效控制。选择合理的细骨料,可以使表面积得到有效缩减,从而通过降低孔隙率缩减水泥用量。添加适当外加剂,可通过减小水灰比提升同龄期混凝土抗拉能力。目前,在土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中,通常使用硅酸盐水泥。该类材料拥有较高早期强度,但水化热反应较大。采用矿渣水泥热度较低,但存在严重渗水和干缩问题,容易在后期出现裂缝。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可以采用粉煤灰水泥,并进行膨胀剂的添加,以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水灰量,实现对混凝土水化热问题的有效控制。在粗骨料选择上,需进行连续级配,将中砂作为细骨料。通过适当增加骨料和掺合料,也能使水泥用量得到降低。
结语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容易出现溢水和裂缝问题,从而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针对这一情况,还要加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并通过加强材料配比、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浇筑振捣和温度应力等各环节的控制有效预防问题的发生,继而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杨辉.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J].江西建材,2016(24):88-93.
[2]蒋万东.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26):20-21.
论文作者:李诚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混凝土论文; 测温论文; 体积论文; 温度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水化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