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分析论文_赵晓旭

赵晓旭

哈尔滨市阿城区儿童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目的:分析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90例儿科静脉应用抗感染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分析一般情况,涉及药物种类、发生时间、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等,探讨护理对策。结果:90例患者年龄1~14岁不等,涉及药物10种,都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头孢他定、头孢派酮/舒巴坦钠位居前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大都发生在给药过程中,1h以内的病例数达到60例,占66.67%,损害类型以皮肤损害、消化道反应和过敏样反应为主。结论:儿科护理人员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护理措施,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护理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anti-infectives and to propose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Methods:90 cases of pediatric intravenous anti-infective drug adverse reactions were analyzed in general,involving the type of drug,the time of onset,the type of injury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to explore nursing strategies. Results:Ninety patients ranged in age from 1 to 14 years and involved 10 drugs,all of which were cephalosporins,penicillins and macrolides,azithromycin,ceftazidime,cephapirone / sulbactam sodium the top three,adverse drug reactions occur mostly in the course of administration,the number of cases within 1h up to 60 cases,accounting for 66.67%,the type of damage to skin damage,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s and allergic reactions based. Conclusion:Pediatric nurs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take timely care measures to ensure safe and effective medication.

Keywords:Anti-infectives;Adverse reactions;Nursing

儿童由于其心理和身体器官尚无发育成熟,更易发生用药后的药物不良反应,因此医生在给患儿用药前要慎重的考虑到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并在不良反应发生的第一时间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以减轻不良反应的产生给患儿带来的危害。本文对本院儿科护理人员上报的90例静脉应用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儿科收治的静脉用抗感染药物治疗的并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症状的患儿90例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原因。90例患儿(男48例,女42例)年龄为0.6~13.8岁,平均年龄为(6.36±1.26)岁。

2结果

2.1一般情况

9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中,男患儿47例占52.22%,女患儿43例占47.78%。可以看出男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高于女患儿。90例患儿年龄为0.6~13.8岁,门诊报告77例占85.56%,病区报告的13例占14.44%

2.2治疗的转归及合并用药分析

根据90例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分别采用吸氧、抗过敏药物治疗、停药以及更换抗感染药物,或放缓静脉滴注速度等措施,症状均有所好转或不良反应症状消除,其中1例患者病死。在联合用药方面,90例患儿中78例为单一用药,12例为联合用药所致。

2.3怀疑引起不良反应药物

集中在头孢菌素类63例(70.00%)(头孢尼西钠2例、头孢西丁钠2例、头孢夫辛钠4例、头孢硫脒5例、头孢他定22例、头孢派酮/舒巴坦钠13例、头孢曲松钠15例)、青霉素类5例(5.56%)、大环内酯类22例(24.44%),药物为阿奇霉素22例,青霉素钠2例,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甲3例。

2.4抗感染药物致不良反应症状表现

90例患者中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症状,损害的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附件、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局部用药的损害。抗感染药物致不良反应的症状表现与例数,见表1。

3.护理措施

3.1药物使用前准备工作

在给患儿用药前要对治疗药品全面的检查,包括药品生产日期、是否漏气、开裂,了解是否有用药禁忌和联合用药情况,确定准确的用法和用量。同时为了增强抗感染药物的用药安全性,在使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前须先行皮肤试验示阴性者方可用药;其他有皮试要求的药物也需行皮试,了解患者有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避免相同情况的再次发生。

3.2心理护理

用药前护理人员应加强沟通和疏导,有效稳定患儿的情绪并详细告知病人和家长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药物的过敏样反应,阿奇霉素的消化道反应,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对输液中出现不良反应应根据情况在积极处理的同时耐心解释,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3.3环境护理

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特别是静脉给药的儿童,用药依从性差,容易哭闹,所以在静脉给药要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并且要保证室内的通风,将温度控制在25℃左右,可以准备一些儿童读物或者让家长和患儿进行语言交流,分散患儿的注意力,缓解输液的枯燥,在安静的环境中静脉输注治疗。

3.4加强护理人员的知识学习

为避免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对人体造成的损害,护理人员除了执行正确的护理流程外,还应该加强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知识学习,掌握抗感染药物的药理特性,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对新上市的药品要详细了解其药性,对一些常用抗感染药物的特征性不良反应,做到心中有数;对新的药物品种应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相应药理学、药动学知识,提高自身对不良反应的预防、判断以及处理的能力。对于症状较轻的不良反应症状,可以停止用药或放缓输注的速度,必要时可给予心理干预。对于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患儿,如过敏性休克,立即采取停药、吸氧以及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等处理措施。

3.5饮食护理

人体在空腹的情况下代谢能力下降,在静脉穿刺的过程中易出现一些不好的生理变化,同时空腹和饱食引起的不适容易与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相混淆,因此输液前应该详细了解患儿的饮食情况,鼓励进食适量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因此,在给药前需了解患儿的饮食情况,嘱咐家长尽量给患儿吃一些营养好易消化的食物。

3讨论

不良反应是指在用药后产生的与用药目的不同的,给患者带来了不适以及痛苦的反应,包括心理、毒性反应和变态反应等非治疗所需的反应,这些反应有些是可以预料的,有些是不可预料的。随着药品种类的增多,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在不断的上升,给患者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为尽可能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更好的应对不良反应的处置,护理人员应该提高不良反应的护理水平,掌握不良反应的护理流程,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钟红霞.55 例儿科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71):240-240,241.

[2]田忠霞. 儿科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临床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05(6):88-88.

论文作者:赵晓旭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

标签:;  ;  ;  ;  ;  ;  ;  ;  

儿科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分析论文_赵晓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