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县中医医院脊柱外科 湖南新邵 422900)
摘要:目的 分析创伤性胸腰椎压缩骨折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创伤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为探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开放式的治疗方式,予以观察组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后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比对照组少,具有显著差异,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矢状面后凸 Cobb角和椎体前高比上不存在明显差异,使其统计学无意义(P>0.05),而ODI 指数与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使其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 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对患者术后的创伤较小,使患者的恢复速度得到提升,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创伤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临床脊柱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病症就是胸腰椎压缩骨折,针对该病症主要的治疗方式就是手术,目前,主要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势,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1]。在本文中,笔者我院选取48例创伤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对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观察其临床治疗成效。具体研究报告如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创伤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为探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诊断为创伤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并将认知功能障碍、心脑血管、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排除。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24例患者,有男性患者13例,有女性患者11例,年龄分布在23-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7±4.18)岁;对照组同样有24例患者,有男性患者14例,有女性患者10例,年龄分布在22-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4±4.35)岁。48例患者当中,有21例坠跌患者,有14例摔伤患者,有13例砸伤患者。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使统计学无意义(P>O.05)。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开放式的治疗方式,让患者保持仰卧体位,予以全身麻醉措施,在骨折中心部位做切口,将骨折上下1个脊椎暴露出来,明确椎骨损伤角度、位置等,并在受伤椎体上下两侧的椎弓根采用锐手锥钻入,之后将适当的椎弓根螺丝置入其中,将其固定装置安置好,采用螺钉规定装置的轴向撑开力将伤椎的高度恢复,透视完成后,观察组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治疗方式,让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后,采用C型壁透视,并将伤椎周围的椎弓根的体表投影与中心位置确定并标志出来,并对其进行1.5cm左右的纵行切口四个,并将筋膜层和皮肤切口。在透视下,对椎弓根进行穿刺,将内芯拔出,并将导丝固定,插入攻丝进行引导,之后将扩张器取出,将椎弓根螺钉拧入其中,并通过透视将其长度与位置进行确定,在椎弓根螺钉尾部置入固定位置时,采用置棒器将预弯的尖头棒,随后将其拧紧,并采用撑开器适当撑开椎体,并将近端的螺塞拧紧,透视完成后,对切口进行清洗并缝合,不需要设置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进行对比与观察,将其具体状况进行详细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将涉及到的全部数据都将录入到SPSS18.0统计学软件中,并对此次的研究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 值检验计量数据,然后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当研究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时,其统计学存在意义(P<O.05)。
2 结果
2.1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后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比对照组少,具有显著差异,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进行对比与观察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矢状面后凸 Cobb角和椎体前高比上不存在明显差异,使其统计学无意义(P>0.05),而ODI 指数与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使其统计学成立(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骨科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就是胸腰椎压缩骨折,一般情况下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高处坠跌、重物砸伤以及交通事故,除此之外,椎体力学强度下降也可能是机体的骨质疏松引起的,从而出现胸腰椎压缩骨折现象[2]。人体起到支撑作用的关键就是脊柱,一旦其出现损伤,就会使得机体结构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进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使其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就目前而言,临床上针对胸腰椎压缩骨折疾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让患者卧床休息、予以镇痛药物、支具佩戴等均为保守治疗,可是长时间卧床休养,会导致患者出现肌肉萎缩、身体部分疼痛以及骨量流失等现象,严重影响其预后成效。所以,目前通常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治疗方式[3],使患者的胸腰椎功能得以恢复,减少了患者的腰酸背痛的发生率,而且后期恢复时间较短,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此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后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比对照组少,具有显著差异,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矢状面后凸 Cobb角和椎体前高比上不存在明显差异,使其统计学无意义(P>0.05),而ODI 指数与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使其统计学成立(P<0.05)。可见,此方式的临床成效。
总而言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对患者术后的创伤较小,使患者的恢复速度得到提升,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赖兵,黄健,郭伟康.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青年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2016,24(7):47-48.
[2]赖兵,黄健,郭伟康.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青年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2016,24(7):47-48.
[3]蔡飞,刘志斌,张宁,等. 经皮微创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单纯性胸腰椎骨折的Meta分析[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6,14(2):35-40.
论文作者:贺农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0
标签:患者论文; 腰椎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使其论文; 微创论文; 切口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