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线草的药理作用及其相关的物质基础研究

水线草的药理作用及其相关的物质基础研究

孙玉峰[1]2000年在《水线草的药理作用及其相关的物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线草为茜草科(Rubiaceae)植物伞房花耳草Hedyotis cormbosa(L.)Lam.的全草。其形态与同科同属植物白花蛇舌草H·diffusaWilld.[Oldencandia diffusa(Willd.)Roxb.]极为相似。近十多年来白花蛇舌草广泛用于临床,并列为清热解毒类中药,其性凉,味甘、淡;入胃,小、大肠经;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痈肿疮毒,毒蛇咬伤,咽喉肿痛及淋病等多种病症。但由于水线草与白花蛇舌草形态极为相似的原因,故常常被误作白花蛇舌草。无论在收购上,还是在临床用药上,混入白花蛇舌草中或替代白花蛇舌草入药使用的情况很普遍。近年来,对于白花蛇舌草应用于临床治疗胃炎、胃癌、食管癌、肝炎、各型肾炎及一些化脓性感染性疾患的报道,以及免疫功能方面的药理实验研究较多;而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水线草则几乎未见有报导。 两个品种均主产于广东、广西及海南,为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南药,本课题是在总结白花蛇舌草临床应用及免疫方面的药理药效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水线草的药理作用及其相关物质基础的研究报导。一、文献综述: 水线草在古代本草文献中未见有记载。近十几年来因国内广泛使用白花蛇舌草,发现大量混入水线草及其同属品种,方有水线草药学方面的研究报导。 本文将从水线草混作自花蛇舌草的使用情况,对水线草的生药学研究。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对清热解毒药的研究状况,水线草与同科同属品种在临床的应用研究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概况作了综述。二、水线草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1.水线草水提取液中、大剂量组对干酵毋所致大鼠发热有抑制作用,在药后1、2小时解热作用显著,其解热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加强,显示一定量效关系。 2.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水线草水提取液中、大剂量组均有抑制作用,大剂量组抑制作用显著,小剂量组无明显抑制作用。以上两方面提示其具有抑制炎性渗出及炎性水肿作用。 3冰线草水提液小、中、大剂量组均能增强小鼠体内单核巨噬细胞对碳粒的吞噬廓清功能,中、大剂量组作用显著;水线草水提取液小、中及大剂量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均有显著增强作用。以上两方面提示其具有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兔疫功能。 4.急性毒性实验:水线草水提取液对小鼠半数致死量几D。*可信限为 198.4-254the。三、水线草药理作用之相关有效物质的确定及定性或定量研究。 3 1.免疫多糖含量测定:结果见表7,水线草多糖含量略低于白花 蛇舌草。 2.水线草总成类化合物定性检测:结果表明水线草含成类物质。 3.总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见表兄水线草总氨基酸含量高于白 花蛇舌草。

王亚茹, 周柏松, 李雅萌, 杨娜, 李平亚[2]2018年在《水线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水线草为茜草科植物水线草Hedyotis corymbosa(L.)Lam.的干燥全草,富含萜类、黄酮类、蒽醌类、苯丙素类、酚酸类、甾体类等多种成分,具抗肿瘤、保肝、抗炎镇痛、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由于其与同属植物白花蛇舌草外貌相似,常混作白花蛇舌草。该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水线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开发及科学合理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也为与白花蛇舌草的辨识提供文献参考。

旷丽莎[3]2009年在《一、抗结肠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二、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过去的10年间,全球癌症发病率增长了22%,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目前对于大多数恶性肿瘤来说还没有根治的方法,因此恶性肿瘤仍将继续威胁人类的健康。结肠癌是消化道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仅次于肺癌的第四大杀手。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来治疗晚期结肠癌病人,但是放疗或化疗毒副作用太大,驱邪伤正,不仅能杀伤肿瘤细胞,也能大量杀伤正常细胞,从而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导致治疗失败,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这就迫使人们继续去寻找毒性低、副作用小的抗癌药物,而中国传统中草药中丰富的天然产物则是重要的筛选来源。目前应用的抗肿瘤活性药物多数是由来源于中药或植物药的先导化合物改造而来,这些天然产物为设计更理想的新药提供了结构独特的前体。它们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发挥治疗或预防肿瘤的作用,使天然产物的多样性发挥出抗癌作用的多样性。因此从中药或植物药中发现有效抗结肠癌的新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巨大的市场前景。水线草为茜草科植物水线草Oldenlandia(Hedyotis)corymbosa L.的全草,又称伞房花耳草、蛇舌草,在我国分布广泛,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抗肿瘤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湿热黄疸、毒蛇咬伤以及胃癌、食管癌、肠癌、鼻咽癌等恶性肿瘤。近年来,水线草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引起了药学工作者的关注,也得到了国内外学者部分研究结果的支持。据报道,水线草在传统水线胃安复方中是作为君药用于慢性胃炎、肠道肿瘤等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另外,水线草也具有抑制植入皮下肿瘤的作用,且能显著促进白细胞放射性损伤后的恢复。本实验的前期工作则发现水线草粗提物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体外的增殖、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新生血管的生成,显示出明显的抗肿瘤活性。这些研究结果均表明水线草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目前对水线草中抗肿瘤活性的化学成分知之甚少,对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复合成分阶段,因而,在水线草中获得结构新颖的具有抗结肠癌活性的化合物就成为可能。本实验中,我们在生物活性的指导下对水线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及鉴定,并找出了其中具有抗结肠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柘木为桑科构棘属(Cudrania tricuspidata(Carr.)Bur)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柘木的干燥根及木材在传统医学中主要有清热凉血,舒筋活络的作用。除了传统的应用领域外,近代民间开始将柘木用于消化道肿瘤治疗。例如,浙江民间流传用柘木根水煎液来治疗癌症;上世纪70年代柘木被制成糖浆和注射剂用于临床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结果显示其能显著减轻化疗药物对免疫功能的抑制和损害从而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另外,柘木也是已申请专利的抗癌中成药“生命之星”中的主要药材之一。临床试验证明,柘木对各种癌症均有较好的疗效并且毒副作用较小。柘木全株中含有黄酮类、生物碱及杂蛋白、鞣质、多糖等多种成分。随着柘木在肿瘤治疗上应用的扩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投身于柘木化学成分与其药理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进展。Isoalvaxanthone(IAX)和Cudratricusxanthone G(CTXG)是从柘木中分离得到的两个结构新颖的(口山)酮类化合物。前期工作表明,IAX和CTXG显示出明显的抑制消化道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本实验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柘木的活性成分IAX和CTXG进行了抗结肠癌活性的鉴定并对它们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主要分成以下几个部分:一、水线草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首先,我们采用正、反相柱层析的方法在抗结肠癌活性的指导下对水线草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分离及纯化,得到活性单体化合物。其次,利用核磁共振及各种波谱方法对分离所得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化学结构的鉴定,共得到了23个化合物,包括3个新的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和20个已知化合物,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二、水线草抗结肠癌活性成分的鉴定及作用机理首先,通过多种活性鉴定的方法分别检测了不同分离阶段的水线草提取物对结肠癌细胞的存活率、细胞形态、细胞周期分布等多方面的影响,评估了各样品的体外抗结肠癌活性,为活性成分的分离提供了方向。其次,对最后分离得到的23个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活性鉴定,发现其中有4个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结肠癌活性。它们是槲皮素、香豆素化合物Hedyotiscone A、β-谷甾醇和丁香酸,IC_(50)分别为104.3μg/ml、154.2μg/ml、104.5μg/ml、112.9μg/ml。其中,香豆素化合物HedyotisconeA虽为已知化合物,但尚未有过关于其生物活性的报道。我们分别对这四种化合物的抗结肠癌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它们均能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其中,经HedyotisconeA处理过的结肠癌细胞HCT-8及RKO的细胞周期被阻断,并出现细胞核染色质皱缩等明显的凋亡特征,说明HedyotiseoneA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来发挥抗结肠癌活性。同时,半定量PCR实验揭示HedyotisconeA可以抑制HCT-8细胞中bax基因的表达,这说明HedyotisconeA可能通过与bax有关的信号通路来发挥诱导凋亡的作用。三、柘木活性成分Isoalvaxanthone的抗结肠癌活性及其机理Isoalvaxanthone(IAX)是从柘木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小分子(口山)酮类化合物,通过检测IAX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及其细胞毒性,我们首先鉴定了IAX在0.1~10μM的浓度下具有抑制结肠癌细胞SW620增殖的作用并在浓度约为1μM时达到半数抑制效果,而在此浓度范围内IAX的细胞毒性则非常小,10μMIAX作用后的细胞存活率仍为88.9%。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IAX可以将SW620细胞阻断在S/G2期。肿瘤相关基因表达谱的检测表明IAX能够影响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的基因如CyclinD1,AKT1等的表达上调和RhoB等的表达下调。细胞划痕实验、Borden chamber实验证实了IAX在0.1~10μM的浓度下可以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的迁移和浸润。随后,我们又用GST-Pull Down实验、EMSA实验等证明了IAX可以通过阻止ERK/Rac1/JNK/AP-1的信号传递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浸润等肿瘤转移的关键步骤,从而发挥其抗结肠癌的活性。四、柘木活性成分CTXG的抗结肠癌活性及其机理CTXG是另一种从柘木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小分子(口山)酮类化合物,其结构与IAX十分相似。与研究IAX的过程相似,我们鉴定了CTXG在0.1~10μM的浓度下能够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和浸润,并在1μM左右达到半数抑制效率。同时,我们也对CTXG抗结肠癌的分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TXG在0.1~10μM的浓度范围内可以通过阻止ERK/Rac1/JNK/AP-1的信号传递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浸润等肿瘤转移的关键步骤,从而发挥其抗结肠癌的活性。本部分实验得到的结论:1.在生物活性的指导下分离得到了23个水线草单体化合物,其中有3个结构新颖,为首次分离得到。2.分离纯化得到的水线草化合物中有4个具有显著的抗结肠癌活性,分别是槲皮素、香豆素化合物HedyotisconeA、β-谷甾醇和丁香酸。3.证明了槲皮素、香豆素Hedyotiscone A、β-谷甾醇和丁香酸可以通过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而发挥抗结肠癌作用,且Hedyotiscone A的诱导凋亡作用与Bax基因的上调有关。4.检测了柘木成分IAX的抗结肠癌活性并证明了IAX可以通过ERK/Rac1/JNK/AP-1相关的信号通路抑制肿瘤转移的关键步骤从而发挥抗结肠癌的作用。5.检测了柘木成分CTXG的抗结肠癌活性并证明了IAX可以通过ERK/Rac1/JNK/AP-1相关的信号通路抑制肿瘤转移的关键步骤而发挥抗结肠癌的作用。许多线虫能够分泌两种独特的脂肪酸结合蛋白NPA(polyproteinallergens/antigens)和FAR(fatty acid-and retinol-binding)。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啮齿类动物寄生虫H.contortus也表达这两种蛋白质。在本研究中,我们运用蛋白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手段证实了H.contortus成虫的分泌物中含有这两种脂肪酸结合蛋白。我们的分析首先确定了H.contortus ESP中含有与O.ostertagiNPA和FAR蛋白的同源物。随后用O.ostertagi NPA和FAR以及C.elegansFAR蛋白对H.contortusEST和基因组DNA数据库的搜索发现其中有许多DNA是NPA和FAR的编码序列。对这些序列的分析也揭示了H.contortusNPA和FAR蛋白的多样性,同时提示应对ESP产物进行进一步的基因组学分析。我们将H.contortusDNA数据库中编码NPA和FAR的序列全部翻译成蛋白质序列后构建了一个包含有大量来源于H.contortus的蛋白质信息的数据库,并用此数据库对MS/MS的数据重新进行分析。这一轮的分析为H.contortusNPA和FAR蛋白提供了更多的肽序列证据,特别是对应与NPA的肽序列增加了有数十倍之多。最后的结果是本研究中鉴定的肽序列在H.contortusNPA上的氨基酸覆盖率为49-60%,而在H.contortusFAR蛋白上的覆盖率为7-47%。另外,本研究中也对编码H.contortus NPA和FAR的基因序列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我们推测H.contortus中至少含有两个hc-npa和六个hc-fur基因,同时也发现hc-far-1,-2,-3-4基因在月H.contortus生活史的不同阶段有差异表达。

张永勇[4]2008年在《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为茜草科耳草属一年生披散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南方各地。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活血止痛等功效。内服多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阑尾炎、肝炎、泌尿系统感染、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喉炎等疾病,外用可治疗毒蛇咬伤、痈肿疔疮等等。近年来白花蛇舌草广泛地被用于治疗临床各种癌症。利用各种色谱手段(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制备型HPLC等),从白花蛇舌草干燥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1D,2D-NMR,MS等)鉴定了其中的20个化合物,分别为去乙酰车叶草甙酸甲酯(HD-1)、鸡屎藤次甙甲酯(HD-2)、6α-O-(2-羟基丙基)京尼平苷(HD-3)、6β-O-(2-羟基丙基)京尼平苷(HD-4)、6α-O-(1-羟甲基乙基)京尼平苷(HD-5)、6β-O-(1-羟甲基乙基)京尼平苷(HD-6)、6α-O-乙基京尼平苷(HD-7)、6β-O-乙基京尼平苷(HD-8)、10-去氢京尼平苷(HD-9)、6α-O-反式-对香豆酰京尼平苷(HD-10)、quercetin 3-O-[2″-O-(6(?)O-E-sinapoyl)-β-D-gluc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HD-11)、槲皮素-3-O-[2″-O-(E-6(?)-O-阿魏酰基)-β-D-葡萄糖]-β-D-葡萄糖苷(HD-12)、槲皮素-3-O-[2″-O-(E-6(?)-O-阿魏酰基)-β-D-葡萄糖]-β-D-半乳糖苷(HD-13)、山柰酚(HD-14)、槲皮素(HD-15)、对香豆酸(HD-16)、对甲氧基桂皮酸(HD-17)、2-醛基-5-羟甲基呋喃(HD-18)、2-羟基-3-甲基蒽醌(HD-19)、豆甾醇(HD-20)。以上化合物中HD-3~8为未见文献报道的6个环烯醚萜类新化合物,且为3对对映异构体;HD-1,17,1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HD-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利用文献并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对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真伪鉴别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任秀莲[5]2004年在《苦丁茶中熊果酸的分离纯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分离植物活性成分是目前医药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从植物中提取的高纯度活性成分可以作为许多疾病的高效治疗药物。已有的药效研究表明,熊果酸是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极具前途的治疗药物。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方面,并已经取得重要成果。然而对这一极具开发前景的药物,针对工业化的分离纯化研究却较少,为弥补这一不足,本文运用超滤、化学富集和大孔树脂吸附组合技术进行了从苦丁茶中分离熊果酸的研究,旨在得到易于工业化的流程短、熊果酸回收率高和纯度高的工艺条件,为产业化奠定基础。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工艺路线设计合理,方法得当,产品纯度和回收率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1.首次对苦丁茶中熊果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与文献资料对比,证明在己研究植物中苦丁茶中熊果酸的含量最高,达到1.44%,苦丁茶是一种非常适于提取熊果酸的绿色植物,为熊果酸的提取分离开拓了新的药源植物; 2.按照已有分析方法测定熊果酸时,存在色谱峰扩展和基线漂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首次在流动相中同时加入酸性物质NaH_2PO_4和碱性物质二乙胺,有效调节了流动相的酸碱性和极性,使熊果酸在20min内与其它物质均能得到完全分离,色谱基线稳定,峰形好,为熊果酸的分析测定找到了一种特殊调节剂二乙胺,提高了分析速度和分析准确度; 3.使用低毒、环境友好的乙醇作为溶剂浸提苦丁茶中熊果酸。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回流时间是影响熊果酸浸出率的特别显著因素。最佳的工艺条件为:0.32~0.63mm的苦丁茶粉末,以1:14的固液比在85℃回流提取2次,每次2.5小时,乙醇浓度为90%。小实验放大220~250倍时,表明放大性能良好,放大实验结果令人满意;对苦丁茶浸出动力学研究表明,熊果酸浸出过程为孔扩散控制; 4.首次利用超滤技术对苦丁茶提取液进行了纯化处理。超滤可以有效去除色素、大分子物质和固体悬浮物,截留分子量为10000道尔顿的聚醚砜膜对熊果酸的透过率为99.2%,最佳操作压力为100~300kPa,超滤原料液熊果酸浓度为0.55mg/ml。膜的清洗实验发现,污染膜的主要成分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可以溶于1%的氢氧化钠溶液,一部分可以溶于75%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乙醇溶液,通过这两种溶液浸泡可以使膜通量恢复到新膜的96%以上; 5.针对传统工艺过滤困难,熊果酸回收率低的问题,首次探讨了苦丁茶乙醇提取液中富集熊果酸的工艺。利用不同pH条件下存在于提取液中各类物质的溶解性差异,有效地分离了熊果酸,避免了沉淀过程中的乳化现象,提高了熊果酸的回收率,使熊果酸富集过程简便、高效和低成本。最佳工艺条件为,碱化PH值为11,酸化pH值为4.5,稀释倍数为1倍,富集物中熊果酸纯度可达28.0%以上,回收率为90.0%以上; 6.首次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富集柱和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柱串联的方法分离纯化熊果酸。3#富集柱优先吸附熊果酸以除去大量杂质,使熊果酸的纯度从28.05%提高到85.0%以上,再用2#纯化柱除去熊果酸中的部分杂质,使熊果酸的纯度进一步提高到95.0%以上。分步洗脱3#富集柱时发现,50%以下的乙醇溶液可以有效除去杂质,而熊果酸则可用pH为10的80%乙醇溶液解吸,解吸率为98.0%以上。在pH为10的80%乙醇溶液中,2#纯化柱对杂质的吸附率为98.76%,而对熊果酸的吸附率仅为0.05%。将3#富集柱熊果酸的解吸过程与2#纯化柱杂质的吸附过程串联即可达到纯化熊果酸的目的。3#富集柱和2#纯化柱再生容易,经过再生后,树脂的吸附率均可恢复到98%以上; 7.通过对熊果酸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可以采用未反应核收缩模型来描述。熊果酸的吸附速度由孔内扩散控制,吸附时间t与1一s(l一x)2/s+2(l一x)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熊果酸的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方程表示,同时证明吸附反应为放热反应。

李文婷, 戴紫函, 程海波, 周红光, 吴勉华[6]2015年在《白花蛇舌草活性成分及其协同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草药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和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临床应用表明该中草药对恶性肿瘤和炎性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查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研究论文,本文从活性成分以及抗肿瘤作用方面进行总结。结果显示其抗肿瘤作用确切,抗肿瘤机制可能与多种分子机制相关,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水线草的药理作用及其相关的物质基础研究[D]. 孙玉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0

[2]. 水线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王亚茹, 周柏松, 李雅萌, 杨娜, 李平亚. 中药材. 2018

[3]. 一、抗结肠癌中草药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二、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研究[D]. 旷丽莎.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4]. 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的研究[D]. 张永勇. 南方医科大学. 2008

[5]. 苦丁茶中熊果酸的分离纯化研究[D]. 任秀莲. 中南大学. 2004

[6]. 白花蛇舌草活性成分及其协同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J]. 李文婷, 戴紫函, 程海波, 周红光, 吴勉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

标签:;  ;  ;  ;  ;  ;  ;  ;  ;  ;  

水线草的药理作用及其相关的物质基础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