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数学知识貌似简单,但对于接受能力尚弱的小学生而言却不简单。如何把不简单的问题简单化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呢?本文仅从基本计算方法的解题技巧、数角问题的解题技巧、运用图示法解决行程问题三个方面予以探析。
关键词:解题技巧 小学生 数学 解题能力
经研究发现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学习者学得轻松,成绩斐然;反之,学得累,效果却不佳。因此,帮助小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解决能力。
一、基本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1.凑整法。
如计算:25×36=( ),可将36分解成两个数相乘,而其中的一个数要与25相乘后积为100,故36可分解成4×9,原式变为25×4×9=100×9=900,这要比直接计算25×36更高效且大大降低出现错误的机率。
2.计算127×11=( )的问题。
如图所示: 127×11
↙ ↘
1 3 9 7
口诀为:两边一拉,从右至左依次相加,满十前进一。
3.头同尾合十,尾同头合十类型题。
如计算:41×49 =( ),十位相同,即头同,个位相加得10,即尾合十,计算口诀:头×头+重,尾×尾(此处“重”为题中相同数位上的数),依此口诀算得,4×4+4=20,1×9=9,9不足两位数,需要用0凑为,所以,41×49=2009。又如计算:13×93 =( ),十位相加得10,即头合十,个位相同,即尾同,计算口诀:头×头+重,尾×尾(此处“重”为题中相同数位上的数),依此口诀算得,1×9+3=12,3×3=9,9不足两位数,需要用0凑为,所以,13×93=1209。
二、数角的问题的解题技巧
数角的问题常规做法就是一个一个数,但学生往往数着数着就落下某一个或某几个角,导致数的不精确。如图所示:
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此图,推导出万能公式:由N个基本角组成的图形,角的总个数为:1+2+3+4+……+N,这样省去了数数的麻烦,也可大大提升做题的效率及准确性。
三、运用图示法解决应用题
例如:在甲乙两地之间有一座方塔,它离甲地120公里,一辆快车以每小时54公里的速度从甲地开出,一辆慢车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从乙地开出,两车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快车超出方塔69公里,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公里?
分析如下图:
又如:一个正方形,如果它的边长都增加6厘米,所得的正方形面积比原正方形的面积大156平方厘米,求原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厘米?
解答这道题的难度较大,可画如下三幅图:
可见图示法可以化难为简,从而找到解题的捷径。由于图形直观,用图来表示已知和所求,有助于思考,易于引出解题的线索。画图,是个手段,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我们的着眼点不能停留在画图上,而着眼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在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具体地说,就是在练习本上,从中间分成两半,左边一半用来解答习题,而右边的一半则用来以直观的、示意的办法把应用题画成图解的样子。他的用意,就在于保证学生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他曾经说过:“如果哪一个学生学会了‘画’应用题,我就可以有把握地说,他一定能学会解应用题。”
数学题是千变万化、无穷无尽的,谁也不可能夸下海口说他已经把所有的难题都做完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也更没有这样的必要)。因此,我们在了解了题型、掌握了它们的一般解法之后,更重要的是必须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这好比是一把把解题的金钥匙,有了它们就能顺利地开启学好数学的大门,并真正领略到解题的无穷乐趣。
参考文献
[1]翟海燕 例谈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的解题技巧[J].发展导报,2019年6月。
[2]李志芳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解题技巧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年9月。
论文作者:王翠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8
标签:技巧论文; 口诀论文; 应用题论文; 正方形论文; 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