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飞[1]2008年在《恩格斯唯物史观新探》文中认为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克思一道创立了唯物史观。恩格斯早期就深刻认识到社会物质利益的重要性;指出工业革命的发展是英国工人阶级产生、发展并日益陷入贫困状态的决定性原因;强调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历史。1845年恩格斯与马克思会面,之后在《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中,两人一起合作创立了唯物史观并制定了科学的历史观原理。在这三部著作中,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阐发的唯物史观也就是恩格斯形成状态的唯物史观思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是理解现实历史的基础,也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几本著作中,恩格斯阐发了有关人与自然、人类的起源、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等等一系列的唯物史观思想,从而使得唯物史观更加全面、系统化。80年代晚期到90年代,恩格斯在一系列通信中,强调经济基础在“归根到底”意义上的决定作用、上层建筑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发展的“合力”思想。恩格斯唯物史观的本质特征是:一、坚持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这种统一又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坚持历史决定论和相互作用论的辩证统一;坚持自然历史过程论和主体活动论的辩证统一。二、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恩格斯唯物史观是当代中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坚实理论基石,是当代中国发展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理论根源。恩格斯唯物史观的发展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也具有重大方法论意义,它启示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既要掌握正确方法,还要有自我批判、不断创新的精神。
乐立[2]2000年在《论恩格斯早期唯物史观思想的萌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国内学术界研究恩格斯早期哲学思想所取得的相关成果,本文力图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恩格斯早期思想所包含的唯物史观思想萌芽。全文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通过对英国社会物质利益的分析,恩格斯产生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思想的萌芽;与之相联系的,恩格斯早期关于“唯物主义”的思想则表明他自觉地把握着理论发展的唯物主义方向;第二,恩格斯早期的劳动思想一方面包含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思想萌芽,另一方面则表明他在正确处理三门学科的关系中达到了对新历史观的总体把握;第三,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剖析,深刻地包含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思想的萌芽;第四,对英国工业革命的考察则蕴含着社会历史发展之根本动力思想的萌芽;第五,在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全面考察之中,恩格斯还产生了阶级斗争的唯物史观思想萌芽。
张桂静[3]2016年在《恩格斯早期思想研究》文中指出恩格斯既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广大劳动人民的导师,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与马克思一起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给予马克思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在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创立和建构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已被诸多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和广大民众普遍认同。然而,当我们经过仔细研究来审视此观点时,会发现有不少内容被忽视: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谦称自己是“第二小提琴手”,不过他具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他的整个思想变迁过程也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如果人们像以往那样习惯于把恩格斯当作马克思研究的“陪衬”,那么我们将会忽视太多恩格斯独特的思想,将不能给马克思主义体系生成史一个合理的解释,也不能给予恩格斯应有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二者的思想属于同一体系,他们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共同创始人,却又各自具有自身的特点和风格。国内外学者对恩格斯主要思想研究的侧重点和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从国内研究来看,80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时期,国内学者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问题较为重视。一方面,学者们将研究视线主要集中在恩格斯的经济学思想上。另一方面,对恩格斯唯物史观的研究同样得到了我国广大学者的高度重视。经深入研究后,我国学者总结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不存在对立论的较为客观的观点。而在国外,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声音,分别为对立论、引领说和影响说。其中对于对立论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恩格斯研究”阶段,处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社会上涌现大量研究恩格斯的书籍,但是这些专著的总体研究内容却都不够深入,给人们造成一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对立的观念,从而引起了很大的波动。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之后的十年。在此阶段“对立论”仍存在于西方学者的观点中;从1992年至今是第三个阶段。自苏联解体之后,西方政治格局的巨大改变导致多数学者转变“对立论”为“一致论”。青年恩格斯引导青年马克思的观点被明确提出的是日本著名学者广松涉,他的《青年恩格斯的思想形成》一文提出的观点是,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中起到“第一小提琴手”的作用。同时作为影响说的代表,广松涉认为恩格斯思想不仅不是马克思思想的附属,而且他早期的重要思想也给予马克思很大的影响,尤其对马克思科学共产主义概念的形成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恩格斯早期的三大思想,即历史唯物论思想、经济学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通过采用文本研究和比较分析的方法,首先说明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这四个方面,即本文的第一章内容;其次,通过研究探讨了恩格斯生活的社会时代背景和思想发展源泉来阐明恩格斯早期思想的形成过程,这部分内容作为本文第二章;再次,本次研究详细阐述了恩格斯早期思想的内容,即恩格斯早期的经济思想、历史唯物主义观以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并充分说明其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第三章内容主要包括恩格斯早期经济思想的内容、界定及评价三方面;第四章主要从恩格斯对物质利益的分析、生产力生产关系思想的萌芽、人民群众的作用及恩格斯唯物史观的形成对马克思的影响这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五章主要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危机、工人阶级的悲惨现状及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几个方面阐述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所做的探索;最后结论的主要内容为恩格斯的早期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形成中的作用与地位。通过对恩格斯早期三大思想的研究,使我们对恩格斯早期思想拥有更加明确的了解和深入的认识。本文不但澄清了恩格斯的思想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而且给了马克思主义体系一个合理的生成史。同时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影响以及其思想对当今世界发展的启示和意义,我们从中也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
马丽[4]2016年在《恩格斯家庭观及当代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家庭是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细胞,家庭的和谐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恩格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人类家庭模式在演变中的形态和遵循的客观规律,阐释了家庭婚姻的伦理道德,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了两种生产的理论,对于摩尔根和黑格尔的婚姻家庭思想有更高的理论超越,对于马克思关于婚姻家庭思想也有进一步的完善,对我国当代婚姻家庭的建设也有一定的启迪。本文以恩格斯家庭观思想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恩格斯家庭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以及恩格斯家庭观思想发展历程基础上,从家庭的概念和家庭的生产关系两方面来揭示家庭的本质,阐释家庭的政治、经济、情感和生育职能,探究家庭从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向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历史演变,从而阐发家庭形态演变中的内在驱动力和普遍规律,从而彰显恩格斯家庭观的价值导向作用,这对于解决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家庭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罗秀容[5]2012年在《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将唯心主义从历史领域驱逐了出去,确立了唯物史观的科学地位,摆脱了近代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实现了哲学方法论上的彻底性转变,为我们理解、运用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有助于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发掘科学认识历史发展进程的方法论准则。恩格斯历史“合力论”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而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考察了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思想的理论渊源。通过对十八世纪以爱尔维修为代表的思想家历史动力思想早期形态的论述,揭示了合力思想最初的理论雏形;然后介绍了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动力思想,接着阐述了黑格尔史动力思想,他的思想实现了传统历史观的重大突破,但也存在自身的致命缺陷,即唯心主义历史观。这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再次突破——创立唯物史观提供了历史使命。第二章,阐述了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发展历程。从历史“合力论”的形成、成熟及发展来分析这一理论的逻辑生成,叙述恩格斯历史“合力论”发展成熟的历程与轨迹。第三章,论述了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主要内容。从人类历史的发展遵循特殊的自然规律、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归根到底起决定作用、各因素“相互作用”推进人类历史发展以及历史子系统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能动作用四方面来阐述“合力论”的主要内容。第四章,探讨了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当代意义,有利于澄清对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误读;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论;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个社会成员意志的作用而使其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有利于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戴英豪[6]2017年在《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深化与发展》文中提出唯物史观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键前提。在马克思逝世后,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形势、理论界对唯物史观的歪曲与攻击以及唯物史观自身理论发展的需要,恩格斯独自挑起了领导工人运动、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担。恩格斯晚年在进行理论论战与指导革命实践的一系列著作与书信中,通过对唯物史观的深化与发展,使唯物史观理论与时俱进,在实践的检证中不断地发展。本文着眼于唯物史观的理论发展过程,重点考察了恩格斯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关系。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通过对唯物史观的理论创立历史脉络的梳理,进而把握唯物史观创立早期的基本内涵与理论特点;在此基础上,从恩格斯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深化与系统阐发、对唯物史观部分理论的丰富与发展两条路径出发,考察了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理论贡献;最后总结出恩格斯晚年理论的三个特点,深化了对恩格斯晚年理论贡献的认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如何运用唯物史观帮助我们认清和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研究恩格斯的思想,特别是他晚年对唯物史观的理论贡献,对于深入理解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和整个马克思主义,对于深入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贡沈平[7]1988年在《论恩格斯对创立唯物史观的突出贡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现科学的历史观,这是无产阶级的两位伟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功绩。诚然,恩格斯曾经不断地强调指出马克思在创立这一理论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分析研究唯物史观的初创时期,即1845年恩格斯迁居布鲁塞尔与马克思共同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之前恩格斯对创立唯物史观的贡献,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恩格斯唯物史观基本观点的形成略早于马克思。
参考文献:
[1]. 恩格斯唯物史观新探[D]. 邓文飞.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2]. 论恩格斯早期唯物史观思想的萌芽[D]. 乐立. 云南师范大学. 2000
[3]. 恩格斯早期思想研究[D]. 张桂静. 天津商业大学. 2016
[4]. 恩格斯家庭观及当代价值研究[D]. 马丽. 内蒙古大学. 2016
[5].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研究[D]. 罗秀容.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6]. 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深化与发展[D]. 戴英豪. 华南理工大学. 2017
[7]. 论恩格斯对创立唯物史观的突出贡献[J]. 贡沈平.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