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三化学复习课效益的几点思考_导学案论文

提升高三化学复习课效益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益论文,几点思考论文,化学论文,高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化学复习课现状分析

复习课效益低下的现状,每个教师都感同身受。大致可从2个角度进行分析,即操作主体和操作形式。

首先看操作主体。从教者层面看:一是复习课变成“讲读课”。导学案复习模式推广到今天,很多学校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导学案,但是以导学案代替教材和教辅后的课堂模式,最令人痛心的又产生出“讲读式”复习课,“教者拿来就讲,学生见题就做、见空就填”,整节课处于“浓缩化”的状态,学生课上课后没有区别,从“听例题到做试题”,循环往复而已。二是复习课变成“说课”。教者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将复习课当成自我表演的舞台,一节课几乎没有“留白”、“静悟”,既不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效诊断,也不充分暴露学生的问题,在“自我陶醉”中将复习课推向完结。

其次看操作形式。当前最典型的复习课模式是:教师提问学生知识点,教师归纳知识点,教师再剖析几种典型例题,学生巩固训练,故将此称为“四环节复习”。这种课型,学生最难接受的是枯燥、乏味的“回顾知识点”环节,原有知识性缺陷未得到解决,能力性缺陷没有得到弥补,这种模式的长期运行,导致学生有厌倦感。尤其是试题讲评或例题点评,教者在自己预设的情境中演绎,全然不顾学生新认知的生成,教者多种解法或技巧眼花缭乱,但未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学科思维体系中。

复习课是什么?应该解决什么问题?有的专家说:没有问题暴露、诊断的课堂是最大的问题。复习课应该是充分暴露问题的舞台,是充分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是全面解决知识缺陷的舞台,是思维交流和碰撞的舞台。现有复习课堂受学生欢迎者并不多,我们调研的11所高三年级48名化学教师的复习课,满意率仅为41.7%,由此可见一斑。

二、提升复习课效益应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状况,构建高效益复习课模式的价值日益凸显,其意义在于: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贯通学科知识体系;让学生在交流、探讨、思辨中感悟学科的内在美;让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互促、互进中提升对学科本质的把握精度。实现此意义需要解决3个问题。

首先,解决复习课的思维容量。不能将知识容量、习题容量与思维容量等同起来。走向讲台前,教师应思考:知识以怎样的形式得以巩固?深层问题如何设计?有效的学科情境怎样与知识串联?因此,思维容量大小决定复习课成败,也是复习课的核心价值所在。

其次,解决复习课的诊断方式。复习课的价值在于点击、暴露、织网和提升,如果教师不能够在课前进行有效诊断、科学判断,将臆想的问题强加给学生,就会浪费课堂的宝贵时间。因此,诊断方式的科学合理性决定复习课的效益,没有诊断的课堂是低效的课堂。

最后,解决复习课的结构优化。复习课的结构是提升质量的前提,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课型,选择合理的切入点。一般来说,诊断暴露、知识织网、点击提升、交流展示、训练反馈等需要有机串联,不能生硬割裂某些环节。尤其是元素化合物性质复习课,要体现“融合”的复习特征,反应原理、实验探究、计算应用等穿插其中是优化结构必须考虑的。结构优化中,也应该考虑情境创设和实验手段的引入。

三、提升复习课效益的策略

高效复习课模式的构建策略有3个方面值得探讨:一是思想层面,二是技术层面,三是艺术层面。

1.思想层面:摆正知识、能力、技能的关系

复习课的目标是什么?很多人以为只要解决学生的知识遗忘,通过典型例题的合理归纳,再给予学生科学的解题技巧,就不难取得好的成绩。然而,却忽略了高考试题不仅具有典型性,更具有原创性,学生在陌生的情境下,如何调用既有的知识存储,迅速准确切入问题的关键,这个能力是不能通过简单或重复训练实现的。老师们经常抱怨:这道题我已经给学生做了8遍、讲了8遍,为什么还错呢?分析学生如何独立解决试题的环节,就不难明白症结之所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由4个要素构成:快速提取信息、准确理解信息、合理迁移问题及规范表达结果。因此,复习课就是要围绕这4种能力突破。若摆正知识、能力、技能三者关系,就能有所突破。

(1)活化知识呈现的方式,提升知识织网的能力

(2)活化试题呈现的方式,提升多元思考的能力

(3)活化实验呈现的方式,提升技能突破的能力

2.技术层面:整合媒体、学生、活动的策略

复习课效益的关键是教师,核心在学生,媒体支撑和活动建构是保证。高三复习课是否需要多媒体?这个问题无须争论,在有优质条件的前提下,当然应该使用,个别校长提出“多媒体禁止进高三”的规定非常危险。从技术层面上看,实现高效课堂,多媒体(尤其是视频展台、电子白板)的优化使用是基本保证,关键是恰当和有效。

(1)优化媒体使用,实现高效展示

利用教室现有媒体,充分暴露学生问题成因和展示学生优秀成果,是实现高效学习的重要手段。①整合典型案例。课前,将“导学案”的预习部分进行批阅,利用数码相机的微距功能拍摄一些典型错例和优秀案例,再编辑成PPT讲稿,到课堂中进行集中点评和展示,鲜活的学生资源得到有效放大,其效果不言而喻,尤其是对学生的纠错、提醒、榜样示范的作用很大。②抓拍典型视频。学生做题的风格各异,优秀学生做题的特点一定有其独到之处,因此,可以利用学生训练、考试期间、板演示范等活动,利用数码相机的拍摄功能,抓拍一些优秀学生突破难点的过程,然后在例题评析时播放,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手段的采用,能够解决视频展台需要现场调节的问题。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利用视频展台,让学生实现现场生成的展示,效果会更好。

(2)激发学生内驱力,利用活动推进

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利用“活动单导学”模式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是一种优秀的复习课方案。以下简要介绍南通如皋市2008年以来实施的“活动单导学”模式的简要情况。该模式是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设计,它是一项系统工程,主体框架包括课堂教学活动单的研制、班级学习活动小组的建立、活动模型的设计与执行、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等(如图1)。这些环节彼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存在着相互关系,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规定与目标,需要教师认真部署、统筹协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效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以“铁及其化合物”复习为例,设计的课堂活动如下:

在进行活动推进的实施过程中,以活动一为例,可以小组推荐代表展示交流的方式进行,其他组进行活动表现评价;也可以采用优秀团队设计课件进行演说、辩论、互动的方式进行;还可以在巡视课堂中,将现场生成的优秀案例或错例及时汇总展示。因此,任务驱动、活动设计、综合展示是复习课技术层面要关注的问题。

3.艺术层面:实现创新、高效、魅力的境界

高三复习课的境界有3层:有效是底线、高效是目标、魅力是追求。我们应该追求复习课的魅力境界,这种境界不仅是试题解题策略、变式训练、讲解技巧等,也不仅是试题归类式的专题研究层面,更不仅是教师精准预设和精彩点拨的层面,而应该是由生生到师生的互相促进,思维互相激发的境界,更多关注师生对话、师生追问、生生对话,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的:“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

实现艺术复习的境界,关键在提升学生思考力。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其意思是:万物很多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往往因为“有”而带给人很多的便利,但是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有”之外的“无”。其实,高三复习课如果一味展示教师的讲授功底和解题技巧,因为它的存在,占据了课堂的大量时间,而真正对能力提升有作用的是思考力的提升,这就是课堂教学的“无”胜于“有”的境界。如今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较多,这批有影响力的“草根型”课堂革新模式,如“杜郎口模式”等,都从形式和内容上规定:时间分割、学生自学、集中展示、课堂重心前置等,学生负担并没有实质上的减轻。

四、两点反思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复习课效益低下问题,既要突破禁锢思想的根源,还要突破“功利瓶颈”和立足“科学素养培养”等问题。

反思一:怎样解决应试功利。高考化学试题就10多个题,而学生训练了几千个题,这些试题有多少是有价值的,有多少是有针对性的,我们只有解决了复习过程中的功利思想,不求一时一地之得失,始终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准绳,抛弃应试功利,立足能力提升,其效益自然体现。

反思二:如何立足科学素养。关于科学素养(或称为科学素质),主流的有“四范畴”、“六范畴”等4种,我国学者将其概括为:科学情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实践意识及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三复习课中,关注试题变化,缺少对化学本质的关注;关注应试技巧,缺少对真实情境的关注;关注“流行趋向”,缺少对学科思想的关注。为此,我国著名化学教育家刘知新教授在《谈化学教育与学科素养》一文中提出:科学素养主旨的落实,需要师生双方齐心协力(合作)追求这样的“4个理解”:学生理解化学学科或相关学科,或综合与统合“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化学科学或统合学科的探究过程;理解化学科学知识与技术、社会及一般文化的关系;理解运用有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等。刘知新教授指出的典型问题:“‘抠’概念,拔高化学计算题的迷惑性和难度”、“过分重视学术性知识的拔高和延伸”、“重知识认知,轻实验技能和情感意志培养;重信息传输与储存,轻信息的转换加工与迁移应用等”。这些观点,至今看来仍然发人深省。

总之,提升高三化学复习课效益,创新课堂模式最迫切,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思维方式的转变很关键,构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培养体系是核心。

标签:;  

提高高三化学复习课效益的几点思考_导学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