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对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相关设计综合性能。强化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效果,避免建筑物整体结构受到外力作用的侵袭,提升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效果和稳定性,继而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本文将从性能的角度出发分析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目标,规划一系列抗震设计策略,确保性能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水平有所提升。
关键词:性能;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引言
众所周知,在地震波的干扰下,建筑物结构会遭受一定破坏,严重时还会导致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结构损坏,加大建筑物出现坍塌问题的可能。为避免这一问题发生,就应加强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力度,从根本的角度上抵抗地震波以及其他外力作用对建筑物结构产生的影响。而且相应结构设计时,还需要相关人员考虑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固有性能,继而实现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优化的目标。
1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一般来说,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之前,相关人员应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物中所占比例实施有效分析,并按照分析结果确定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同时还应结合建筑物抗震设计指标确定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性能,将建筑结构预期抗震水平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理性质充分表达出来。只有在保证各项基础信息完善性的条件下,才可以按照规定程序开展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继而提升有关抗震设计的合理性。除此之外,还应规划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目标,以保证后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顺利开展。从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角度出发,在进行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应针对该地区不同等级的震感对建筑结构实施优化调整,同时强化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弹性。如果建筑物周边出现地震事故的频率比较高,就需要保证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承载力效果,并在建筑组合内力的支持下对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系数实施优化调整。在强烈地震侵袭时,应保证建筑物局部结构有效感知地震波变化趋势,同时增强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延性指标,避免建筑物在地震波侵袭下出现脆弱受损的问题。
2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2.1设置高安全系数的多道抗震防线
由于地震对于建筑物整体结构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时,就需要结合建筑物整体结构和其他方面信息对建筑物进行抗震防线设置,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中多道抗震防线的安全水平。从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角度出发,其中涉及的抗震防线具体体现为:建筑物形状规则、结构对称、设计抗震缝等,由此来形成多级抗震防线,而且要妥善、牢固地连接各个结构构件,而且要预防非结构构件的震害。通过设计若干条抗震防线,首道防线抗侧力构件失去作用时,随之的第 2、3 道防线则能有效抵抗地震危害,最常见的多防线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其中首道防线为:剪力墙结构,也就是说当剪力墙坍塌或开裂后,则需要框架承担其所带来的地震剪力。
2.2从性能的角度出发进行抗震设计
基于性能开展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首先应结合建筑物整体结构要求和其他方面因素规划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步骤,并要求相关人员完全遵循相应步骤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同时还需要评定建筑物周边出现地震问题时的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结构预期性能,彰显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固有性能优势,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效果和结构承载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在开展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应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时变形问题和不规则度等方面整改原有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案。确保建筑物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够抵抗不同强度的地震波。为保证相关人员全面掌握建筑物周边地震波变化趋势,则需要利用特定的仪器设备对建筑物周边地质变化趋势实施有效分析,从而推断建筑物周边地震波强度。据此开展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充分发挥建筑结构抗震性能。
2.3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位移状况
受地震波的影响,地震波覆盖区域中各项建筑物或多或少会出现偏移现象,随之而来的时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位移。从这一论述中可以看出钢筋混凝土结构位移状况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效果之间也存在一定关联性。因此,在进行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建筑结构位移状况,还应对建筑物承载力设计展开有效分析,并将建筑钢筋混凝土位移位置转换至建筑抗震设计初始位置。挖掘相关位置数据信息,以为后期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顺利开展提供有效参考依据。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人员利用建筑物位移谱分析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特定条件,制定建筑物位移基础,并在相应基础支持下进行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有效性和时域。改善传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弊端,确保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2.4遵循能量法要求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一般来说,在建筑物周边发生地震事故时,必然会在地震波的影响下释放一定能量,导致建筑物出现结构损坏的问题,不利于建筑物整体质量和稳定性的维持。针对于这一点,就需要相关人员深入分析地震波传播时所产生的能量,据此推断建筑物在地震波干扰下损坏程度,进一步制定更为合理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案,从而控制地震波能量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的影响,有效保障建筑物整体结构质量安全。与原有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模式相比,能量法下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能够在保证相关人员对相关数据参数全面掌握的同时,及时有效的推断出地震波对建筑物结构所产生的影响,提高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效果。
2.5承载力抗震设计模式
在进行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还应考虑建筑物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并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结构实际承载能力的支持下推断建筑物底端剪力大小。同时遵循承载力抗震设计要求调整原有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使得建筑物整体承载力能够满足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要求。一旦建筑物受到地震波的侵袭,承载力强的建筑结构就可以对地震波实施分散处理,将地震波分配到建筑物整体结构当中,据此提高建筑物各个结构抗震效果,降低建筑物各个结构在地震波干扰下出现变形现象。与上述几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模式相比,该种抗震设计模式能够在降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难度的同时,凸显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综合抗震性能。
结语
综上所述,了解到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较为复杂,在进行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实施抗震设计时会受到一系列外在因素的干扰。为改善这一现状,就需要相关人员结合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固有性能规划一系列抗震设计目标,要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按照抗震设计目标规划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策略。有效提升相应结构抗震设计效果,强化建筑物整体抗震性能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黄清源.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8(11):93-94.
[2]曾志辉.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初探[J].低碳世界,2017(33):268-269.
[3]陈磊.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J].门窗,2015(08):161.
[4]刘家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J].科技与企业,2015(15):152.
论文作者:吴家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建筑结构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 建筑物论文; 地震波论文; 钢筋论文; 性能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