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第一人——陈启沅企业管理思想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东论文,资本主义论文,第一人论文,近代论文,管理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112(2011)03-0063-05
陈启沅(1834-1903年),字芷馨,号息心老人、息心居士,广东省南海县江浦司简村堡简村乡人[1]。早年在家乡当塾师,后来到南洋经商。他在暹罗(今泰国)看到当地用法国机器缫丝,产品精良,大受启迪,他想到自己的家乡盛产蚕茧,而且机器缫丝并不需要很大的投资和很高的技术,因此决心回乡创办机器缫丝厂[2]。1872年他将自己改装而成的新式缫丝机器带回家,以一个华侨商人的身份,在南海简村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工厂——继昌隆缫丝厂。陈启沅作为我国近代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创始人,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更在于他在企业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他企业管理思想的研究应该在中国近代管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一、陈启沅企业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
1834年陈启沅出生在广东省南海县简村,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朝道光年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陈启沅青少年时期,正值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等大事件前后,社会动乱,民生凋敝。广东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近代很多变革思想都来源于此,得天下风气之先。陈启沅少年时代就曾经展现出过人的才智,据《南海县志》记载:“陈启沅少孤贫而好学,凡诸子百家、星学舆地诸书,无不涉猎,尤精易理,性复颖悟,目光绝伦,深夜处暗室中能辩五色,曾以一麻子写百余字,一折扇写字汇全部,均楷法遒劲,行气整齐。工绘事,尤善作蝴蝶,飞跃传神,以显微镜窥之,则蝶之两须,乃两绝句缀成,其裙翅皆韵语也,自刻小章径仅二分,中容百余字,见者咸以多才之士评之。”可以说是个难得的人才。但在当时内忧外患大的历史背景下,陈启沅“所处家境,原非富有,际此时局,更是日见艰难,加以食齿日繁,由半农半儒,迫至弃农学贾,仍是不免饥塞。”[1]贫苦的生活让陈启沅立志考取功名,但两次科举考试均告失败,再加上父亲的过世,让他“弃科举之途,随两家兄继父志以农桑为业。”[1]然而从事农桑并没有使陈启沅过上好日子,据记载,“某日,正值冬寒,陈启沅持红薯充饥,步过村前小桥,因衣单指冷致红薯跌落桥下小涌水中,无奈饥肠驱使,冒寒下水将薯捡拾而食。”[1]贫苦情况可想而知。陈启沅后来又在村中成立私塾,教书育人,但苦于束修难以维持生计,迫于无奈,只得跟随兄长启枢赴安南(今越南)谋生。陈启沅兄弟二人在安南“经营商业,日益发展,先设有怡昌荫号,经营杂货纱,后又承办了堤岸怡丰饷当。约十余年间,兄弟俩已成为当地巨商了。”[3]在越南经商期间,陈启沅为了扩展商务,游历了印支半岛、南洋各埠。“于安南、暹逻等地,见法国人所办之机器缫丝厂,大有感悟,遂反复详加考察,尤其于汽机之学,默记其要旨于脑中,归而忆录以图文。”[1]经过几年的研究学习,陈启沅已经掌握了法国先进的缫丝之法。通过多年的市场观察,陈启沅比较“洋丝”与“华丝”的差异时发现“惟养蚕缫丝,是以我国之物而易他国之财”,[5]深感不平,因此决心回国开拓事业。1872年,陈启沅投资白银7000多两,在家乡简村创办继昌隆机器缫丝厂。通过对西方先进机器设备的引入,结合自己多年经商管理的实践,陈启沅开始经营管理继昌隆缫丝厂。期间虽然几经波折,甚至一度被迫迁厂至澳门经营,但总体上来说,陈启沅是比较成功的中国首位民族资本企业创始人,他富有特色的经营管理思想不仅在当时的近代中国具有非常积极地先导意义,即使是今天我们来研究他的企业管理思想,依然能感受到他的管理思想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受益颇深。
二 陈启沅企业管理思想的特点
(一)长远的战略管理思想
陈启沅归国办企业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工厂的选址问题。起初陈启沅想在广州设厂,但创办缫丝厂对于他来说毕竟是第一次,虽然在越南经商多年,但主要从事杂货、典当和大米等业务,对缫丝企业并不熟悉,所谓隔行如隔山,为了谨慎起见,陈启沅做了非常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他在回国时,曾一度到江、浙、上海等地考察,作为回广东设厂的参考[3]。其次,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比较,陈启沅认为不适合在广州附近设厂,因为他发现如果在广州设厂有三大缺点:一是在广州设厂官吏势力会干扰企业正常发展;二是广州工人构成比较复杂,难于管理;三是广州不靠近原材料产地,收购蚕丝比较困难。正是基于以上原因,陈启沅觉得在广州设厂“不适宜”。最后,经过缜密的思考和观察,陈启沅认为在家乡简村设厂更好,并提出六大利好条件:“盖其家乡一带(九江主簿所属、江浦司、黄鼎司所属等地,及相邻之顺德县属地)向是盛产桑蚕之区,此其一也。二、当地农村,向有自缫土丝之生产。三、农村与省城、佛山等城镇比较,可少受当局官吏之干扰及应酬诸事。四、缫丝之下脚料、废料(如茧衣、蚕蛹、废水等)即可就近加工处理成为副产品或农用之饲料、肥料。五、就地雇佣工人,性纯朴、工价较(城镇)廉;且之茧丝之性,学艺较易。六、邻里之间,人事关系较易相处。”[1]简村为原材料供应地而且已经有了土制缫丝方法,成本低、上手容易——占有地利;家乡地处偏僻,较少官吏干扰而且工人纯朴易于相处,应酬少,工人管理相对容易——占有人和,再加上世界范围内大批量优质缫丝的需求——占有天时,可以说在简村建厂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因此,陈启沅决定在家乡建立工厂。选址问题经过层层筛选,认真考量,最后才确定下来,通过对客观环境的分析比较判断,可以看出陈启沅的才智,也反映出他具备了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该拥有的概念技能。选址问题足见陈启沅有非常长远的战略管理眼光。当然,工厂成立之后的成功事实也证明了陈启沅对企业选址问题的环境分析及判断是正确的。
(二)因地制宜的用人策略
继昌隆缫丝厂选址确定之后,陈启沅开始大兴土木并招聘女工。简村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与广州相比),外地人口较少,具有它的特殊性。为了让工人能安心工作,同时也为同乡提供更多工作机会,陈启沅坚持就地就近的用工原则,工人基本都来自于简村及附近村庄的妇女。据记载“三百女工中,简村占一百二三十人,杏头村占一百人左右,吉水村占五十余人,龙仍村(这条村全村人口只百人左右)占二三十人。各村距离简村约一里多至三里,她们上下班很方便。”[1]当时的社会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男尊女卑的思想依然大行其道,虽然广东得风气之先,开放程度较高,但对于妇女的抛头露面依然褒贬不一,更何况在相对保守的农村,想要招收到女工更是难上加难。陈启沅在简村,原来就是塾师出身,在乡绅父老看来,还是有名分的,有一定的声望,因此在他的工厂工作让很多乡人都比较放心,而且女工们也都是同乡邻里,这样很多乡人都放心让她们出来工作,毕竟在当时的农村妇女想找到这样一个稳定的工作并不容易。这种就地就近用人策略不仅可以通过陈启沅在乡间的影响力迅速发展工人队伍,而且由于多半工人都是乡亲邻里,且多受陈启沅的恩惠,比较易于沟通,协调与工人之间的关系也更容易些。陈启沅工厂内从来没有发生过雇主与工人的矛盾。甚至后来继昌隆缫丝厂受到同行的打压迁居澳门,还有很多女工愿意跟随赴澳门工作。可见同乡的感情留人对管理的有效性。事实证明,因地制宜的用人策略让陈启沅在企业管理中如鱼得水。
(三)重视岗前培训
培训问题一直是很多企业的两难选择题,投入太大,一旦工人跳槽,得不偿失;不搞培训又会出现人才断层现象。迫于无奈,多数企业选择招聘熟练工代替培训。但是和大多数企业更愿意使用熟练工不一样,陈启沅特别重视培训工作,非常注意对青少年女子的培训活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工人来源有限,基本上没有外地工人来此工作,因此培养“第二代”工人就被提升到议事日程上来,从这里可以看到陈启沅已经考虑到了工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储备问题;另一方面,为了能让更多村中的青年女子甚至小孩子自食其力,继昌隆缫丝厂为封建制度压迫下的农村妇女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平台,帮助困难乡人解决了温饱问题。这让继昌隆缫丝厂在当地名利双收,声望颇高,得到了乡间普遍的认同,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陈启沅具体的培训方式据说以替补学习为主,“女工的培植,在女子八九岁时,即可指点其埋位(即坐上缫丝工作位),利用有请假缺席的位子临时替补,实习,没有实位。天资灵巧的,十岁左右即可获取实位,就是正式工人了。”通过填补缺席的临时替补“埋位”制度,可以在不牺牲正常生产秩序的前提下,培养锻炼新人,把很多农村女子变成可堪重用的“熟练工”,同时由于填补缺席的临时工并不用支付工资,也为企业节省了薪金负担。这种工人、雇主双赢的培训模式即使是今天也依然值得我们借鉴。当然,这种双赢的培训模式不仅在于省钱、省时、省力,更重要的是为工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储备力量和人力资源基础。
(四)八小时工作制度
陈启沅的继昌隆缫丝厂可能是中国近代最早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度的企业。“一天工作八至九小时,每天上午七时至下午五时为工作时间。中间只十二时至一时吃饭休息。”[1]虽然八小时工作制度很可能有其特定的原因,比如:一是为了农村妇女上下工安全考虑;二是考虑到妇女做饭、带孩子等家务主体的特殊性;三是源于当地的农村风俗或封建残余思想。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朝九晚五的工作状态一直以来都是现代人标榜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是如果发生在100多年前的清朝末年,恐怕绝无仅有,这种先进的八小时工作制绝对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当然这也与陈启沅在越南多年经商的经历有关,在向法国缫丝厂学习技术的同时,可能陈启沅也一并接受了西方比较先进的管理理念。
(五)完善的奖惩制度
陈启沅不仅接受了很多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还受到根深蒂固的中国几千年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逐渐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奖惩制度,通过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如在工资分配制度上,“每一个女工除每天平均所得工资一钱一分上下(即约一毫半)外,每年度,每季度可同职工们一样领取花红。此外每半个月,核发勤工奖金一次,其办法即半月内无缺工而出品又能保持平稳的便多发工资三天(即半个月发工资十八天)。有缺席或迟到早退,或所出成品欠佳的,便没有此勤工奖金了。”[1]通过基本工资加奖金的形式,陈启沅把整个企业的分配制度制定的非常完善,基本上贯彻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收益原则。对于生产数量不达标及其他迟到早退等负面行为,陈启沅也坚决处罚,做到“超额有奖,而低产及贪搭茧头则罚。”[1]奖罚并行,恩威并重,“胡萝卜”与“大棒”并行让陈启沅在企业管理中游刃有余,充分调动了缫丝女工的工作积极性。
(六)建立监督管理机制
为了提高缫丝质量并消除个别女工的小偷小摸行为,陈启沅还引入了类似于现代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设立明、暗两组监管人员。明巡在现场监督女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而暗巡的办法,是在缫丝排行上装置楼阁,巡工就在楼阁上,暗从小穴窥伺,女工们看不出楼上有人。巡工如果发现那一工作位上有超额搭茧事情,即将其号码书一纸卡,投到管工处,管工处立即着人按号码将其缫丝纯毛絚拿去,把已上絚之丝,转滚面层若干转于测量絚上,然后焙干,秤其重量,如合标准的,算是刚刚加茧,不追究,仍交原絚该女工继续开工。但如超重逾标准数三分之一,是超额搭茧多时,造成丝身粗劣,便要按章处罚了[1]。有了产品标准化的质量要求和操作的行为规范,使得监督控制工作相对简单,在当时西方科学管理思想还没有引入中国的历史大背景下,能够做到类似科学行为规范和质量要求实属不易,可以说相对中国传统经验判断方法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除了在上班时间对女工进行监督以外,每天下午放工时间,工厂还设有女管工对出厂女工进行检查,防止女工偷取碎丝[1]。这一点体现了陈启沅管理思想的历史局限性,毕竟封建社会传统思想对人的基本权利并不重视。总体来说,监督管理机制的运用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是管理思想成熟的标志,比如说对质量的严格要求以及精益求精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呈现出封建制度下特有管理模式的痕迹,比如出厂人身搜查等对人的不尊重等问题。虽然受到封建残余思想影响管理依然存在一定问题,但规范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还是让继昌隆缫丝厂大受裨益。继昌隆缫丝厂的出品,全部都是交番货,不独未尝有过退货,而且还时不时获取西人送来的许多奖品,这其中原因就是产品幼滑稳结洁白的缘故。可见通过质量的监管使得产品质量获得了法美厂商的普遍认可和一致好评,产品销量也不断稳步提高。
(七)以人为本管理模式
在中国漫长历史文化长河中,历来都有“重民”思想,儒家的“民为重,君为轻”更是充分说明虽然这种个人屈从皇权为核心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承认个人价值的“以人为本”并不相同。受到“儒家”传统文虎思想影响颇深的陈启沅,或多或少也有“仁本”之心,再加上融合了西方重视人的先进管理思想,陈启沅显然对“以人为本”的认识更深刻一些。考虑到女工住家离厂较远,来不及回家吃饭,陈启沅允许女工在厂里开火做饭,除了可以使用厂方提供的“公用柴”之外,他还特意聘请了村里的老年妇女,专门为工厂女工生火热饭。一方面可以为女工解决吃饭难题,节约时间,充分休息,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很多老年妇女的养老问题,虽然工资不多,但毕竟很难找到这样清闲的工作。甚至一度大家曾经争抢这份工作,为了解决争端,陈启沅只得让村里老妇轮流来做这份工作。既解决了企业实际存在的员工吃饭问题,同时又在村里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可谓一举两得。
(八)注重社会责任
继昌隆缫丝厂的烟囱,高达三丈多,上工放工的汽笛鸣声,又响彻数里,所生产的丝又是“交番”的,因此一般人给继昌隆的丝厂又一个名称曰“鬼絚”。也有人说,厂是鬼番絚丝,则做厂工的男女工都会不利;有说如鬼叫般的汽笛声,会损害十里八里内的老幼人口、生活不好;更有说三丈高的烟囱影子,照到之处,一条黑影从高压下,这处便会破财损丁。对这些迷信的说法以及一些恶意的中伤,陈启沅并不回应反驳,只是用事实答复。他在简村,除了施米之外,更斥资开设寿世堂药材店,延庆医生驻店,赠诊施药,开办克勤义学,延请本村的秀才为教师,不收学费。对穷困至无以为葬者还赠施棺木埋殓费,还由子侄辈报领,为死者办身后事。此外还捐巨资,修筑吉水与简村接壤处大路中之吉水窦(小水闸),倡修简村至官山必经之云泉仙馆,倡修桑园围等水利工程,且亲董其事。这些事情远近都知,受惠者大有其人,因此以迷信风水攻击继昌隆丝厂,就无所谓借口再来攻击了[3]。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在当时封建社会私有制的条件下很难做到。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陈启沅的公益思想其实主要目的也是为了维持良好的声誉,为企业的正常运行服务,为工厂正常工作提供坚实社会基础和口碑,但毕竟他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在客观上起到了良好的公益效果,增医施药、铺桥搭路,为家乡的建设出了不少力。在维持正常企业运营的前提下也确实对乡村父老给予了很多的回馈。因此,从现代企业管理角度来看,陈启沅对社会责任的关注还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三、结语
陈启沅作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第一人,对中国近代缫丝工业的发展及企业管理的思想贡献颇多。首先,他从国外引进机器缫丝新理念,还自行设计研制出中国第一代机器缫丝设备——机汽大偈机汽单车,并致力于推广和应用,促进了当时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种桑养蚕业(农业)、机器缫丝业(工业)、生丝贸易业(商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发展。其次,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蒸汽缫丝厂,成为中国第一位采用机器缫丝新法的人,并使中国缫丝业完成了从传统手工作坊向企业规模化管理、机械化生产、系统化经营模式的转型,掀开了近代中国纺织业的工业革命,同时也开创了当时以广东、珠江三角洲为主,进而覆盖全国纺织业的新纪元。除了对中国近代缫丝工业的贡献之外,陈启沅的企业管理思想在中国近代管理思想史上也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他的管理思想不仅成功的汲取了近代东南亚、法国等企业管理思想的精髓,还融合了中国几千年传统管理思想文化的精华。继继昌隆缫丝厂之后,广东、乃至全国又出现了许多缫丝厂,他们更多的是模仿陈启沅的企业管理模式,或多或少都受到陈启沅管理思想的启迪和影响。由此可见,陈启沅不仅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始祖,对近代缫丝工业及生丝贸易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更重要的是他的企业管理思想对广东近代企业乃至中国近代企业影响意义深远。即使是今天,陈启沅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还值得我们去借鉴,有很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