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本问题的历史演进和现实启示
——基于《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屈 坤,王秋雨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摘 要】 从远古时期人们基于神话和宗教表达想要解释世界的愿望,到恩格斯引入实践概念对哲学基本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历经了几千年才对究竟什么是世界本体给出了最终科学的答案,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原则和指导。新时代我们仍然要将唯物主义的原则深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按照唯物主义的原则实践,崇尚科学,坚持真理,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跨入现代化强国做好思想引领。
【关键词】 费尔巴哈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历史演进;现实关怀
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回避的会考虑到我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是我的主观创造了世界还是世界的现实存在决定了我的思维?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回答将会决定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是从主观出发还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恩格斯引入实践提出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存在决定着思维,人的思维能够认识世界,便为在总体上研究人和世界的关系树立了标准,为我们现实生活提供了方法论。
一、《费尔巴哈论》的写作背景
(一)历史原因
1845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决定与他们从前的哲学信仰进行一个清算,向全世界公开表明他们新的世界观,为此合著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在此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清算了“青年黑格尔派”哲学乃至马、恩自己从前的唯心主义哲学立场,批判唯心主义历史观,第一次全面阐述了他们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阐明了他们的新世界观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对立,可是由于情况的改变,该书并未付印出版。在此后的40 多年时间内,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未对于他们的哲学与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由此恩格斯觉得“关于我们和黑格尔的关系,我们曾经在一些地方作了说明,但是无论哪个地方都不是全面系统的。”
(二)现实原因
19 世纪后半期,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壮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被广大工人所接受。随着工人阶级运动的蓬勃发展,资产阶级殚精竭虑,为了瓦解工人运动维护自身统治,于是将斗争的矛头对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期在工人阶级的世界观上造成混乱。当时的资产阶级因为拿不出新的哲学思想来对抗马克思主义哲学,于是只好复活德国古典哲学中消极被动的东西,并且污蔑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简单拼凑”,并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企图将工人运动引向改良主义道路,这在工人阶级运动中产生了很坏的影响。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1888年版序言中写道:“一方面马克思的世界观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另一方面,德国的古典哲学在国外又有了某种复活,甚至在德国,各大学里借哲学名义来施舍的折中主义残羹剩汁,看来已叫人吃厌了。”“同样,我也感到我们还要还一笔信誉债,就是要完全承认,在我们的狂飙突进时期,费尔巴哈对我们的影响比黑格尔以后任何哲学家都要大。”
(三)直接原因
《新时代》杂志编辑部邀请恩格斯对丹麦哲学家施达克于1885年所著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写一则书评,在此书中,施达克将费尔巴哈认定为是一位“唯心主义者”,但一般来说费尔巴哈哲学应是“唯物主义的”,那么施达克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解呢?这就实际上解释了当时哲学界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没有一个明确划分的标准,而这种误解再加之当时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之间关系的歪曲,使得恩格斯认为可以欣然接受了此次写则书评的机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继承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而本文笔者主要针对本书中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部分进行分析并阐述自己的思考。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兴起,资产阶级为了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取更大的利益,向封建阶级和宗教神学发起了挑战,哲学作为资产阶级的先导武器,需要对思维和存在的对立关系进行解决,于是产生了“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这个问题以尖锐的形式针对着教会提了出来: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后的近代哲学,都将研究的目光从神转向了人,从封建神学回到资本主义的现实世界,尽管在这一时期内,出现了唯物主义经验论、唯心主义先验论、唯物主义唯理论、唯心主义唯理论等多种形式,但他们之间的争论仍然是围绕着哲学基本问题所展开的,如培根和洛克等人认为自然是客观实在的,是先于精神而存在的,笛卡尔所宣扬的“天赋观念”,贝克莱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历史演进
(一)远古的萌芽形态
单纯组,经给予患者艾司唑仑片(国药准字H44021098,广东台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2mg)口服,1-2mg/d,服用时间为睡前,共治疗4周。
(二)古代的朴素形态
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哲学从以创造神话和宗教为基础曲折的探讨万物的起源,进入到自然哲学阶段。他们以更加理性的方式看待自然界,企图用自然现象本身来说明世界,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探索由此进入了古代的朴素形态。从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们和唯心主义哲学家们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多种多样的探索,我们可以间接看出他们从一开始就是在围绕着思维和存在的基本问题而展开的,所以古希腊哲学家们对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比之远古时代又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他们开始对这个世界有所解释,这是对到底“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呢?还是“精神”是世界本原?这个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的特殊论证。
(三)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形态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哲学派别,也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树立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那就是按照唯物主义原则进行实践。整个哲学基本问题的形成及其解决皆是依靠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形成是由恩格斯将实践引进哲学,“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能够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就在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所无法避开的问题,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主体与客体它们在实践中相互联结、相互依存,那么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同时这个问题的解决也只有通过实践,恩格斯批判以往旧哲学把人与世界的关系看成是认识领域的认知关系,提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其实是人对世界的改造这样一种实践关系,从而摆脱了旧哲学唯心主义的影响,确立了存在决定思维的唯物主义原则。所以哲学基本问题所提供的方法论意义就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存在,就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加以运用,从而达到预想的目标。相反,如果按照唯心主义原则去实践,从主观愿望出发,否认客观存在,就可能会阻碍人们得出正确的认识,并且在实践上产生危害。
(四)近代的完全形态
权力的西倾化——东方主义视域下《波里克里斯》政治倾向的后殖民解读 ……………………… 张 浩(4.88)
(五)实践唯物主义形态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所创立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其实也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论述到“普遍意识是现实生活的抽象,并且作为这样的抽象是与现实生活相敌对的”,“思维和存在虽有区别,但同时彼此又处于统一中”。此后马克思、恩格斯在许多的著作中多次阐明、运用、发展、深化了这一基本原理。直到恩格斯所著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首次全面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三、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全面阐述
(一)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哲学的基本问题便是“是什么”“怎么样”“可知否”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其中“是什么”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仅有是什么并不能完整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全部含义,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都已经触及到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实质,以及以往哲学史上的多种多样的哲学争论也其实是在围绕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而绕圈子,但是他们就是因为只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上,对于“怎么样”“是否具有同一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清晰的认识,才出现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辩证法、可知论、不可知论的错综交织,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朗读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读出来,以传达文章思想内容的活动。教学实践表明,大多数不会朗读课文的学生都缺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第二方面思维能不能认识世界,即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都对这个问题做了肯定的回答,认为我们的思维是能够认识存在的,认为思维与存在是具有同一性的。但是此外还有一些哲学家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至少是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所以恩格斯引用实践观念,“对这些哲学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认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只是由于科学条件的限制,目前世界上还有很多事物未被人类认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可认识。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都是客观存在的,随着实践和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未知世界的认识将会不断拓展和深化。
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阐述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一书中提到哲学家们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即唯物主义阵营与唯心主义阵营。并且在恩格斯看来,在唯心主义阵营内,承认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们,比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家还要繁杂和荒唐的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对于意识具有独立性和根源性,而意识对物质是具有依赖性,意识是物质的派生。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承认自然界是世界的本原,在社会领域也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思维,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拥护者。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哲学的性质,只有科学正确的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进行回答,才能正确认识人类发展的规律。恩格斯站在唯物主义立场,对旧唯物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者进行批判,全面清晰地阐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提供了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对哲学基本问题这两个方面的不同回答为历史上错综复杂的哲学派别提供了分类鉴别的依据,此后,无论什么样的哲学派别和思潮打着什么样的旗号,只要通过哲学基本问题对其进行衡量,便能透视其实质,抓住其根本。并且哲学基本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无论什么哲学家都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不存在拒绝回答的中间派。
四、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
(一)理论意义
(2)ep2 增设改签、退票窗口;不间断向旅客通报列车运行计划及正晚点情况;保障食物、水、保洁、医疗等供应;车站与公安人员共同参与治安维护;及时向上级通报事件态势变化与处置措施。
(二)方法论意义
进入中世纪,宗教统治了整个欧洲,哲学变为神学的婢女,在宗教世界中,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于是乎对世界本原问题就不能再进行探讨,但即便如此,对一切问题的争论仍然离不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比如中世纪经院哲学内部中持续了一个世纪的唯名论和唯实论围绕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进行争论就最能在实质上反映出是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探讨。唯实论认为一般先于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把一般概念看成是第一性的东西,把物质世界看成第二性的东西,表现出一定的唯心主义倾向,而唯名论则与之相反,表现出一定的唯物主义倾向。虽然中世纪经院哲学是西欧封建统治阶级为了保护宗教,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而炮制的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的哲学,但是究其实质还是能够发现,在宗教哲学的外衣之下,一切争论的问题仍然离不开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思考。所以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一书中写到“思维对存在的地位问题,这个在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中也起过巨大作用。”
哲学基本问题最早在远古时便出现了萌芽形态,即开始思考“梦与肉体”、“思维和感觉与身体的活动”、“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远古时期哲学基本问题的萌芽根源于蒙昧时代的愚昧无知的观念,由于知识体系的缺乏,人们对于肉体、灵魂、外部世界的看法尚处于朦胧、混沌之中,无法解释人做梦的原因,于是在原始思维的作用下,在他们看来人的思维和感觉的活动,不是人体自身的活动,而是独立于人的身体之外的灵魂的活动,并且远古时期的人们通过自然力的人格化,产生了最初的神,比如神创世说。所以这时的人们就最早开始思考“物质肉体与精神现象的关系”、“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五、哲学基本问题的现实启示
(一)党和国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对以往旧哲学的批判,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即要坚持存在决定思维,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认识现实世界,就为我们提供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尊重客观存在,从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主义,也不是教条主义,按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指导。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领导人民推动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四十年前,正是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提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才将我国从濒临崩溃的边缘线上拉了回来,重新确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向世界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强音。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非进不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我们更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本本主义,反对经验主义,反对理想主义,反对权威主义,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什么金科玉律和教科书,只有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加强和完善顶层设计,才能创造出中华民族的新的更大奇迹,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部门工作群,一早有人上传了微信付款截图说:常年在新村门口的蛋饼摊买饼,今天自己没带现金,就用微信支付了。看对方微信名叫“倾国倾城”,于是转身又仔细看了一眼面前皮肤黝黑、体态丰满、年近五十的女摊主。
绩效考核体系应全面反映考核对象的工作特点,同时坚持适度原则,抓住阻碍员工绩效的主要方面,讲求全面性以及重点性的结合。指标体系中的各层次指标应保持独立性并考虑整体性,使考核体系既保证系统性又突出考核重点。
(二)领导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根据实际问题和需要开展工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时,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只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直观的反映论,仅仅把人当作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没有把人的认识看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而不能彻底的批判不可知论者,而恩格斯则将以人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运用于认识论领域之中,轻松的便将康德“自在之物”击垮,表明随着人的认识的不断发展,世界上不存在不可认识之物,而只有尚未认识之物,从而完善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为构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奠定了基础。
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我国领导干部要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政权、创立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就是因为有来自身后亿万中华同胞们的全力支持。广大领导干部作为中国共产党各大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人,在新时代的前进道路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牢记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尺度,不断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加实在的幸福感、安全感。
(三)人民群众要重视实践的重要作用
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与回答实际上就为我们普通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个基本原则,即从“物”出发去实践,遵从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路线。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总结道:“人的正确思想,只能是从社会实践中得来”,是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决定了人们的认识水平。习总书记也指出“人民是历史创造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广大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的道路上,应不断释放潜能,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提升社会生产力的和国家软实力,促进人民群众自我的不断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向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N].学习时报,2012.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C].1991:899.
[3]邱 巍.习近平关于坚持党性原则的内涵阐释[J].党政论坛,2017,(07):32-33.
【中图分类号】 B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3036(2019)05-0005-03
【作者简介】 屈 坤(1997-),女,湖南娄底人,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编 辑/李 勇
标签:费尔巴哈论论文; 哲学的基本问题论文; 历史演进论文; 现实关怀论文;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