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个体化约束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 将入选的64例患者基于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约束带按照常规方法对患者上肢或四肢加强保护性约束;试验组采取个体化的约束方式,主要体现在约束方法、位置、约束时间以及约束工具的使用,并做好约束过程中的监督; 结果 试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良好,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 0.05);试验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个体化约束方式可在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降低约束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个体化;约束;重症监护室
身体约束是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最常见的保护性措施之一。有研究报道,国外ICU患者的身体约束使用率高达12.6%~50.1%[1]。国内调查显示某医院的约束使用率为39.04%[2]。不当的身体约束可能造成肢体损伤、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且涉及到伦理、心理及生理等各方面的问题[3]。因而规范合理的身体约束可能可以较大程度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保护患者的安全。我科从2017年6月开始,对患者采取个性化约束,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某三甲医院ICU治疗的患者64例,根据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干预组各32例。入选标准:意识模糊、躁动,或意识清楚但不配合治疗者;情绪不稳定者;意识清楚但留置导管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意识状态、管道留置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按照传统采用普通约束带约束双上肢或四肢,每2小时放松1次,放松时间约为10~15分钟,观察并记录约束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
1.2.2 试验组
采用个性化约束管理:(1)约束前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配合程度以及肢体活动情况,在掌握个体差异后,评估患者的约束必要性和特异性,分析约束行为可能对患者造成危害的相关因素;(2)加强约束期间的心理干预及情感支持,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约束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使其认识到约束措施的临床意义,告知约束的目的在于降低治疗风险,指导患者个体化的体位姿势;(3)根据患者的年龄、皮肤情况、躁动情况选择合适的约束器具,一般患者采用双上肢肢体约束带;对于谵妄、烦躁不安的患者,采用肢体约束带外加约束手套,并辅以手腕部和脚踝部的皮肤保护;(4)根据患者的病情,灵活改变约束的时间,在保证约束有效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捆绑时间,降低约束周期;对患者2h翻身一次以防止压疮的发生,并间隔2~3h更换约束部位一次保护局部皮肤;当约束指征消失,及时停止约束带的使用;(5)约束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监督,满足患者的各项生理需求如饮水、吐痰、解便等。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如非计划性拔管、皮肤水肿、淤青、皮肤破损;同时使用自制的家属满意度问卷,满分为100,分数越高表示越满意,以此评估家属对个体化约束的满意度等。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导入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组间用卡方检验(χ 2)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两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p < 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
两组患者约束护理期间,试验组因为约束得当配合治疗状态较好,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n非计划拔管皮肤水肿淤青皮肤破损试验组322(6.25%)1(3.13%)2(6.25%)3(9.38%)对照组323(9.38%)4(12.5%)6(18.75%)4(12.5%)χ 2值
p值
2.2 家属满意度
经比较,约束过程中,试验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得分为93.23±3.42,显著高于对照组(76.43±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身体约束是指:使用任何物理或机械性设备、材料或工具附加于患者的身体,并且患者不能轻易将其移除,限制患者的自由活动或使患者不能正常接近自己的某处身体部位[4]。这是一种强制性的,极有可能导致激烈行为或引起护患纠纷的行为。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医疗护理程序。
本次研究按照舒适护理的原则和思想,对患者的身体约束采取了个体化策略,旨在帮助护理人员在临床上正确执行约束行为,并且取得一定效果。研究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肢体活动情况等实施个体化约束,强调约束方法、约束时间、约束部位以及约束工具等个体化,有效地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肯定的是,个体化约束提高了患者家属对约束的认可,减少了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综上所胡,个体化约束在ICU患者的约束护理过程中效果显著,可能是提高护理质量的策略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 Minnick A F,Mion L C,Johnson M E,et al. Prevalence and variation of physical restraint use in acute care settings in the US.[J].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 2007, 39(1): 30-37.
[2] 朱胜春,金钰梅,徐志红,等. ICU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特征及护理现状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12): 1116-1118.
[3] 孟静,李峥. 成人ICU患者身体约束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10): 91-94.
[4] Gallinagh R,Slevin E,Mccormack B. Side rails as physical restraints in the care of older people: a management issue.[J]. 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 2002, 10(5): 299-306.
论文作者:吴文艳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8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患者论文; 个体化论文; 统计学论文; 身体论文; 情况论文; 束带论文; 对照组论文; 《药物与人》2018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