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期以来,如何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使有限的资金创造出更多、更大的效益,一直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贯穿于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发包阶段和实施阶段,而真正的投资主要发生在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本文提出一些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应采取的措施,为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提供一些借鉴。关键词: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造价控制
前言: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就是按照设计文件、施工图具体组织施工建造的阶段,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但各阶段的工作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施工阶段是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是项目运行过程中资金投入量最大的阶段,虽然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已经较小(仅为总造价的5%~10%),但浪费的可能性却很大。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目标非常明确,即把工程造价控制在承包合同价内,并力求在规定的工期内生产出质量好、造价低的建设产品。
1工程实际造价超投资计划的原因
1.1变更签证管理不严导致造价失控
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会导致工程造价偏差,现场签证单内容和格式不严谨,各个相关单位未全部签字确认等现象,给了施工单位私自再次“加工”提供了机会,最后遇到不负责任的甲方或监理,这些签证就非常容易混淆视听,导致造价失控。造成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不仅仅局限于这点,由于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其影响因素也有很多,这里笔者针对主要因素进行归纳总结。
1.2施工组织混乱,使造价偏离预期
施工组织就是将人工、材料和机械设备合理化应用、管理的过程。但现场施工过程中,工人会出现不服从调配、偷懒窝工等情况,造成工期延长;材料和设备管理会出现质量和价格疏于管理,没有建立合格供应商数据库,失去了对市场的了解,导致工程造价管理失控。
1.3合同签订不严谨规范,有漏洞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筹建单位与施工单位就完成项目建设的建筑、安装而达成的合同,施工单位依照合同的规定完成建设安装工作,筹建单位接受建筑物及其安装的设施并支付报酬,其中明确了双方权利及义务关系。合同内容复杂多变,不同的参与者,不同的权利义务关系,需要不同的合同条款,因此,要求合同内容严丝合缝,面面俱到,职责明确,避免有人从中钻空子,谋取私利。国家为了规范合同管理,出台了相应的合同范本,但是有些项目签订合同时不采用合同范本,自行订立合同,其合同可能笼统、含糊、甚至施工完毕才签合同,合同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如何进行造价控制
2.1做好设备、材料的认价
认价工作建设工程的材料及设备费一般要占工程总成本的60%以上,显然控制材料成本是控制施工阶段造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材料是工程造价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巨大,合理的材料价格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基础,工程材料价格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为正确确定材料价格,这就要求材料管理人员除了把好进场建筑材料的质量关外,还应及时向造价管理人员反映建材价格,以利于将所用材料一一核对。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市场“指导价”,从来都不是“特定价”,只是工程计价的参考。价格信息本身只是一种对各种材料设备的市场价格进行收集整理、综合之后的市场情况的反映,“市场形成价格”这一理论要求我们正确对待价格信息,计价过程中是否采用应由建设单位自主决定,因此为了控制工程造价,决不能将价格信息作为结算的唯一依据,而应主动去了解市场,主动控制工程造价。主动走向市场,了解并比较多家材料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价格,筛选出几家质优、价廉的材料、设备供应商,并与这些供应商建立长期的联系,及时了解材料、设备的价格变化情况,同时,也适时掌握周边商家的材料、设备价格情况,从而能较好的控制材料、设备的质量和价格,降低工程造价[2]。
2.2严格控制变更,控制工程造价
工程变更的内容主要有: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工程量;建设项目附属工程的增减;某些材料的规格标准的变化,部分工程的标高、基线、位置、尺寸等的变更;某些工程的施工时间、程序的改变;市场主材价格的波动等。引起设计变更的原因很多,如:工程设计粗糙,工程实际与发包时提供的图纸不符;设计阶段未考虑到的因素暴露出来,导致设计及造价变更。当前市场供应的材料规格标准不符合设计要求等等。减少设计变更的措施有:首先应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设计变更,除非不变更会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功能的正常发挥。其次,认真对待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及时核算有关设计变更的造价,并及时与设计者沟通,作出调整或修正,对工程造价实施动态控制,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最后要正确理解设计意图,对施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予以上报、调整,严格控制设计变更,避免施工中因方案设计的不规范而影响施工进度。
2.3降低设计变更率,严肃签证管理
工程设计变更和盲目签证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工程量增加,这是造成结算工程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约70%的工程量增加是由上述两种原因造成。盲目的增加工程量会造成建设资金大量浪费,给造价控制带来巨大风险,因此应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对这两个因素加以控制。1)降低设计变更率。严格控制设计变更,正常是不允许设计变更,对于随便减小或者扩大工程规模、减少或增加建设工程内容、降低或提高建设工程标准等情况的变更,一律不得通过,对于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应及时核算变更费用,从而最大程度上的控制工程造价;2)严肃签证管理。严肃签证管理即要求施工人员与预算人员相互协作,不但要求发生一个签一个,还要严格四方签证制度,签证必须达到量化要求,签证单文字表述要语言阐述准确合理、逻辑清晰,内容、范围与实际相符[3]。
2.4利用施工合同,控制工程造价
一项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建设方、施工方、分包方等多方合同的顺利履行。建设单位采取施工招标这一经济手段,通过投标竞争来择优选定承包商,不仅有利于确保工程质量和缩短工期,更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施工招标应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和条件,采用合适的招标形式,应用的招标文件应符合法律法规、内容齐全、前后一致,避免出现错误和遗漏,评标前做好标底的分析定位工作,明确评标原则;与在招标工作完成后所产生施工单位签定严谨的施工合同。在具体的承包合同中,明确甲、乙双方权利和义务。要明确合同的内容和范围以及合同文本界限,做到资料齐全、文字严密、避免含糊其词,这样才能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完善的、有效的合同也可以预防纠纷的发生,有效地减少、避免施工索赔,减少工程费用的发生。
总结: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点,作为建设领域中的从业人员首先在思想上一定要有清楚的认识,及时抓重点,抓关键环节;其次,作为工程管理人员要时时具有控制投资的经济头脑,认真分析、对待建设过程中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在工程实践中还要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把握住市场经济的脉搏,减少或避免建设资金的浪费,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旭珊.路桥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8):171-172.
[2]牛君宝.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审计研究[J].四川水泥,2018(04):238.
[3]赵婵.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8(09):151-152.
论文作者:姚道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工程造价论文; 阶段论文; 造价论文; 建设项目论文; 材料论文; 签证论文; 工程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