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宏泰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广东东莞 523070
摘要: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加快,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也在持续增加。要想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要做好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对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就要尤为重视。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
引言
由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就要高效运用合理、合适、恰当的检测方法,才能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一、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相关标准规范有待完善
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过程中,主要是根据我国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规范作为基本依据,然后展开质量检测。然而我国很多地方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规范还不够完善,无法作为质量检测的基本依据。由于标准规范存在很大的变动,变动的范围和频率也非常快,因此就缺乏实用性和连续性,无法展开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工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在建筑工程建设中,会用到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这些最新出来的产物有关部门也没有及时制定相关的标准规范,严重制约了质量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忽视了质量检测的工作重点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讲,质量安全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就要做好质量监管环节,质量检测就属于监管工作中的一项。然而现阶段很多质量检测人员在开展检测工作中,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无法认识到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在检测过程中容易忽略一些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因此导致检测效率低下,工作难度增加。
(三)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现阶段我国由于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没有明确严格的要求,因此存在着检测人员综合素质低下的现象。很多质量检测人员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格进行质量把关,在检测工作中忽视各种细节,自身的安全意识低下等,都严重限制了质量检测工作的开展。
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
(一)参数分析法
参数分析法是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现阶段最为高效的方法之一。参数分析法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检测人员对于工程项目施工中各个阶段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然后分别构建建筑主体结构的虚拟模型,然后根据虚拟模型,将建筑主体结构的相关参数通过分析、计算、推理,然后与实际的相关参数进行对比,这样就可以了解到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是否合格。对于不合格的工程项目,就可以通过调整或者重建修整,来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参数分析法的优点在于坚持过程比较全面、科学,然而检测环节比较繁琐,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较大,一般不适用于小型工程项目。
(二)重点检测法
重点检测法是指针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重点部位、重点环节进行质量检测,这样就能够保障建筑工程项目质量。重点检测法是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也是取得效果较好的方法。决定建筑价值和质量的因素有多种,重点检测法就是将其核心和重点部位进行质量检测,就可以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是否合格,这样建筑主体结构的价值就会稳定。重点检测法主要应用在沉降率、承重设计、砌体强度、连接部位力学性能以及外观检测中。
(三)阶段检测法
阶段检测法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将施工总体划分为不同阶段和不同工程项目,阶段检测法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质量检测方法。阶段检测法可以高效保障各项检测工作能够在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管理下井然有序开展,最终能够以精细化的工作结果取得高效的检测成效。现阶段很多大型建筑工程由于在施工过程中牵扯到的内容比较多,影响质量的因素也比较多。因此就可以有效采用阶段检测法来进行质量检测,这样就可以降低检测过中的成本费用,加快检测时间,提高经济收入。
(四)混凝土回弹法
回弹法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弹簧装置,来驱动弹击锤,当弹击锤推动传力杆之后,传力杆就会撞击混凝土构件的表面,然后受到作用力反弹回来,这时就可以测量出弹击重锤被混凝土表面反弹回来的距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测量出的回弹距离与弹簧的初始长度之比(即回弹值R),将其作为来判定混凝土构件强度的指标,并且利用该项指标来推定混凝土的强度。回弹法检测技术术语一种表面硬度法,主要是建立在反映混凝土表层的硬度值上,进而来推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三、强化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措施
(一)加强监管工作的重点内容
对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来讲,首先要明确质量检测工作的重点内容,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每一步检测都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定,不断提高检测工作水平。检测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包括钢筋的数量、质量以及位置;工程施工中的钻芯、砂浆的强度;工程主体结构的钢筋保护层位置和数量等等。
(二)建立健全相关标准规范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基本依据就是建立健全相关标准规范,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政府部门就要格外重视,根据现阶段的市场变化需求,结合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合理的制度规定。
(三)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
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质量检测工作中的关键,因此首先要招聘经验丰富、专业技能高强的综合型人才。其次要不断鼓励检测人员积极参与到各种培训教育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检测能力,丰富自身的检测知识,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最后要鼓励检测人员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检测方法和技巧,做好质量检测工作。还要鼓励质量检测人员定期展开交流讨论,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在检测工作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检测方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提高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
四、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的应用
(一)施工前的质量检测
由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在质量检测过程中会涉及很多项内容,包括施工质量、规范、施工材料、机械设备、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检测方法等等,因此在质量检测过程中都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工作。在施工前的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环节包括施工方案、施工材料质量、施工人员的技能等。核心环节是施工方案的质量检测,检测人员可以将BIM技术应用在工作中,这样就可以将施工方案建立一个立体化的虚拟模型,然后做出下一步的判断和调整,最终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
(二)施工中的质量检测
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要做到及时、高效、认真、细致和全面,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环节,这样才能提高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开展质量检测工作,需要对施工规范性、施工材料的质量、建筑结构沉降率、承载结构设计等。对于沉降率的质量检测,由于沉降情况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中经常发生,主要是因为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较重,一旦发生沉降现象,将会打破建筑力学上的平衡,带来严重的质量安全。因此在检测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水平位置,设置基准点,然后选用若干个参照点,分别布置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不同方位,然后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每天进行,将相关数据信息都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汇总分析。
(三)施工后的质量检测
在建筑工程项目进入到完成阶段时,开展质量检测工作主要是针对一些细节的处理,包括建筑外观结构、室内设计以及空间更改等。由于现代建筑的主体结构,大多都是一些大型的建筑,会用到大量的混凝土,因此在质量检测环节,就要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整体强度是否合格,是否能够承受高强的负荷承载力。首先可以采用观察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整体检测,确定没有大型裂缝之后,在进行二次检测。二次检测过程中可以应用声波检测,利用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回波的差异性,判断混凝土结构是否存在小型裂缝。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做好质量检测工作十分重要。因此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过程中,就要针对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三个环节加强检测,提高主体结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雪,李豪奇.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及其应用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3):183.
[2]曹智媛.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及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8,(20):47.
[3]廖晓东.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及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10):265-266. DOI:10.3969/j.issn.1006-2890.2017.10.225.
论文作者:王师欢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2
标签:质量检测论文; 主体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工作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