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用机场规划建设的思考论文_宿瑞芳

关于通用机场规划建设的思考论文_宿瑞芳

中国航空国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 100120

摘要:随着我国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相关政策的出台,国内通用机场建设也在蓬勃发展。但是,由于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在建设规划方面缺乏具体标准,因此容易在布局规划方面出现一些问题,不利于该产业的快速发展。由此,本文主要分析通用机场布局规划。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通用机场;布局规划

引言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民航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及战略性先导产业。在民航发展中,通用航空和运输航空被称为其发展的两翼,是综合交通运输中的重要内容。通用航空作为我国民航事业的两翼之一,已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培育通用航空市场,加快通用机场建设,到2020年至少建成500个通用机场。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跨过4000美元是通航快速发展的市场条件,通用航空将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私人娱乐飞行将占到通用航空的60%以上。以美国为例,目前美国是通用航空业最发达的国家。全世界大约有通用航空飞机34万架,美国约占66.7%,每年的飞行小时达到2700万小时,搭载乘客1.66亿人次。其中以私人飞行为主的消费类通用航空飞行小时约占飞行总量的80%。

1通用机场分类

通用机场分类主要是以下方面:通用机场是通用航空发展的必要基础设施,其分类是制定通用机场建设审批制度的前提条件.从目前已经颁布的相关文件来看,不同的分类原则确定不同的分类标准。如《通用航空机场设备设施》根据使用频率将通用机场分为永久机场和临时机场;《通用机场建设规范》根据其对公众利益的影响程度分为三类;《华东地区通用机场建设与使用许可管理暂行办法》按照建设规模、起降的航空器类别和使用频率等将通用机场分为A、B、C类,其中,重点研究A、B两类,C类通用机场因具有季节性、临时性,不纳入此次研究范围。

2通用机场升级运输机场是国家综合机场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通用机场升级运输机场是国家综合机场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是通用机场升级运输机场是理顺国家综合机场体系管理机制的重大举措。从管控机制来看,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布局规划管理机制相对独立。我国运输机场布局规划是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协调,民航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和航空运输等发展需求,适时修订和完善《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并报国务院批准后印发实施。而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是从省级层面抓好顶层设计,由省级(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部门组织编制辖区内通用机场布局规划,征得民航地区管理局、战区空军(空域管理部门)同意,报省级(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从功能定位来看,运输机场与通用机场航空服务功能存在交叉重叠。运输机场作为国家重要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带动作用,主要提供公共航空运输服务,也可以兼顾通用航空服务。通用机场主要承担交通运输服务、社会公共服务、通用航空消费、航空飞行培训、工农林生产作业等通用航空服务。显然,运输机场的基础设施、航班时刻等核心资源在优先满足航空公司开展公共航空运输服务的前提下,也能够保障通用航空企业提供公务航空、短途运输等通用航空服务。其次是通用机场升级运输机场是加快完善国家运输。机场体系的有益补充手段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运输机场体系正在加速完善,但运输机场的布局数量及其空间密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建成投用235个民用运输机场(含江西九江机场,不含3个通勤机场),较“十二五”末增加28个,但运输机场数量约为与我国国土面积相当的美国的1/3,按100公里服务半径计算可覆盖全国86.2%的人口、91.9%的经济总量和90.4%的地级市,较“十二五”末分别增加1.8、1.3和3.2个百分点,但对中西部地区的覆盖仍然不足,特别是边远地区、民族地区航空服务短板依然较为突出。

3通用机场与运输机场

通用机场布局规划综合考虑地方经济社会、旅游、交通、既有通航产业基础等因素,统筹行政区划内通用机场与运输机场的位置关系,形成通用与运输机场互补、层级清晰、功能完善的机场布局。在近几年通用机场前期项目评审工作中,机场选址多依据本地区通航发展规划进行。通用机场的布点通常处于运输机场布局规划的“盲区”,在机场选址论证过程中,评审注意结合机场的使用空域需求,一般与周边邻近运输机场保持70公里以上间距,并控制跑道方向与邻近机场平行为宜,以尽可能降低两场干扰。以重庆龙兴机场为例,距离江北机场约14公里,两场存在运行矛盾,需限制龙兴机场飞机飞行梯度及飞行程序的航迹与高度。考虑到江北机场重要的战略地位,保障江北机场航空业务量正常增长,以及两场飞行安全是今后管制运行的重点。在评审过程中也遇到过地方政府试图先行通过通用机场布点建设,未来升级支线机场的例子。首先从机场建设程序角度,并无通用机场改扩建后直接升级运输机场的通道,仍需按照新建运输机场建设程序重新向国务院、中央军委申报。其次,运输机场执行的各项标准均严于通用机场,且两者在使用机型、场地和空域条件方面需求差异较大,而在通用机场前期阶段,基于投资规模等限制,设计单位往往无法按照支线机场的标准进行场址筛选。即使将来争取进入到运输机场布局规划,该通用机场也未必适宜作为运输机场场址。建议在行业出台通用机场转换为运输机场机制之前,通用机场建设立足于当地实际、迫切的需求,仍按通用机场标准建设,合理控制机场建设规模和投资,不宜为便于将来升级支线机场进行“预留”而过多考虑。

4通用机场规划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按照功能区划、供需分析、定位分析、场址分析几个步骤,科学统筹规划区域通用机场空间布局。适时修编通用机场布局规划,不断适应新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按照灵活、高效、简约、适用原则,主导通用机场设计。设计理念要先进,加快新技术应用,实现通用机场“智慧运行”;因地制宜,采用通用机场新形态;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融入“绿色机场”设计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加快通用航空法规体系重构。落实《关于推进通用航空法规体系重构工作的通知》,按照通航业务框架和通航法规框架要求,加快制定《通用机场管理规定》行业规章,全面修订《通用机场建设规范》,部分修订《民用直升机场飞行场地技术规范》、《水上机场技术要求(试行)》等。优化、简化审批流程。理清民航局、军方、地方政府之间关系,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共同推动军方简化审批流程;民航局、地方政府进一步寻找审批程序可优化和改进之处。地方政府对通用机场项目有关前置文件实行并联办理,建立军、民、地方三方联合审批机制,探索项目集中上报审批模式。

结语

总之,在通用机场布局规划和建设中,对其进行合理布局,可以充分发挥机场的价值,有效满足当地航运需求。具体可以通过覆盖度法等对机场规模进行科学预测,不断加强对机场规模和运行模式的研究,提升我国通用机场规划水平,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小卉,孟会芳.基于多因素分析的通用机场布局规划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18(6):56-58,72.

[2]张海东.通用机场布局规划体系研究[J].中国民用航空,2016(11):55-56.

[3]袁建,李耀鼎.国外通用航空机场布局相关案例研究[J].交通与港航,2019(1):87-92.

论文作者:宿瑞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关于通用机场规划建设的思考论文_宿瑞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