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与教育改革的关系——美国教育界的基本观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界论文,教育改革论文,美国论文,观点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美国教育界在对以往的改革方案进行总结和完善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及科技新走向,近年来又提出了新的教育改革方案。教育学者们大力主张要对美国的教育体制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改革,即把以前的各种改革模式综合起来考虑。在改革教育体制时,既要改革学校的组织和管理结构,又要转变以前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技术来推动和促进改革的发展步伐。美国教育学家舍格尔德(Sheingold )认为:“只有当学校的改革全面地考虑到了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后,改革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1〕卡罗尔·拜格雷(Carde Bagley )也强调指出:“必须用综合和联系的观点来看待教育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应该把新的教学理论、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以及学校体制的改造结合起来进行考虑。”〔2〕
一、学校改造运动与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美国学者瑞威德(Raywid)曾经指出,不同的人对于改革的认识和看法也是各不相同的,他认为有三种意义不同的改革方式:表面的改革、渐进的改革和结构的改革。很多教育学家都确信,目前对学校进行的这些局部或渐进式的改革方法都只不过是权宜之计,要想使教育改革取得最佳的效果,就必须对学校的结构进行全面的改造。 瑞格拉斯(Reigeluth)说:“当我们步入了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以后,目前这种教育体制将会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我们的整个国家处在危急之中!我们应该重新评估学校的组织及运行方式,重新评估教师教学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3〕
在这种改造学校浪潮的推动下,1990年,在明尼亚波利斯召开的全美国教育科技领导会议上,罗克曼(Rochman )尖锐地指出:“目前美国教育上的危机并不是某个方面的危机,而更多的是表现在整个教育体制和思想上的危机。”〔4〕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 教育者在考虑学校改革时,应该从更广泛更宏观的角度来进行。现代教学技术可以当作改造学校的一个基本方法,但应该注意的是,要防止出现“唯技术论”的倾向,不要把教学技术的革新当作学校改革的唯一答案。同样是在这次会议上,黑克森(Hixson)和约翰斯(Jones )提出了学校改造的五大策略:
(1)“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尤其是利用新的科技来改进教学。”
(2)“应该充分认识到, 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必须全面地反映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3)“随着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变化, 学校的课程也要相应进行改变。”
(4 )“教学环境的设计要倾向于鼓励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合作学习。”
(5)“学校、工厂和社区要一体化。”〔5〕
这种学校改造的策略充分考虑到了对学校进行改革时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因素,不再象以前那样只强调对学校教学的某一方面进行改革。随着这种观点的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重视。这种教学理论一反以前那种把教师当作教学的主要信息来源,教师的工作就是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观点,它主张把学生的学习看作是一种学习者通过自己与概念、原则和事实的相互作用,使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这种理论着重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意向,认为只有当学习者与外界环境主动地进行交流和联系时,才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换言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以前的那种静态被动地接受各种孤立事实的过程,而变成了一种学生认知结构的动态和连续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少“讲”而多支持和辅导学生的学习,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交流、探索、发现和创新。
在对以往教育改革的得失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以后,美国教育界对于改革的认识逐步趋向了一致。教育者普遍认为,应该采取系统和综合的观点来看待改革,教育改革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牵一发而动全局,必须从整体的角度来进行才有可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具体地说,教育体制的改革至少要涉及三个大的方面:学校结构的改造、教学过程的改革以及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当学校的结构改造以后,不仅教与学的相互位置和关系要发生变化,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技术来促进和实现这种变化。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6〕
二、现代教学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
在美国的学校中,现代教学技术(主要以计算机教学技术为代表)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 )作为一种直接的教学工具, 如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学(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简称CBI)中, 计算机作为一种教学内容的提供者,直接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指导学生的学习进程、以及帮助教师管理教学过程。
(2 )作为一种其他教学形式的辅助手段, 如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利用练习、模拟、游戏等进行辅助教学。
(3)作为一种学生学习时的智力辅助工具(Intellectual assistant),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计算机的文字处理系统、 扩展页软件、交互式视盘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远距离通讯网络来进行学习资料的搜集、处理、储存和交流等。
近年来,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技术已经开始在学校教学中广泛应用,人们对于这种教学技术的效能褒贬不一。教育技术学家们对于计算机教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计算机教学技术对学校教育并没有产生重大的影响。”〔7〕拜格雷(Bagley)曾多次强调指出,计算机教学技术只有同学校改造、教学过程的改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才能取得较好的使用效果。许多教育学者也有同感, 诺顿(Priscillanorton )认为:“只是简单地把计算机交给教师和学生并不能使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任何作用。在使用这种现代教学技术时,必须综合地考虑到其对教学过程各个组成因素的影响和作用……”〔8〕
很多教育技术家在研究中发现,在使用计算机教学技术时,教学环境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动机的改变,以及师生之间相互关系的转变是一些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怀特(White)和沃特森(Watson )在研究时,列出了现代教学技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十个影响因素,它们是:(1)主动学习的意向;(2)学习的动机;(3 )学习所花费的时间;(4)学习的愉悦感;(5)教学资源的使用;(6)问题解决能力; (7)反馈;(8)与其他学生的合作和交流;(9)独立性;(10 )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计算机教学技术以后,学生在学习时上述因素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
首先,研究者发现,在使用计算机教学技术时,教师如果让学生自己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让他们自己控制学习的进度和方向,这不仅会极大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而且会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尤其在学生进行个别学习或分组学习中,计算机确实是一种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工具。斯克菲尔德(Schofield), 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在教学中,使用文字处理、数据库、台式印刷系统以及多媒体技术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主动学习。其次,在使用计算机教学技术以后,学习由于能够自己控制学习的方向、进度和方法,学生的动机和效率也增强了。“学生感到自己能够控制学习过程,这样,他就愿意在学习中投入更大的精力、花费更多的时间”〔9〕,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对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的应答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看出,现代教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教学技术是可以有效地促进学校教学的,但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必须对学校现有的教学组织、管理和评价方式进行全面的改革。例如,教学过程的安排要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为主要出发点,教师要改变以前那种“知识传播者”和“教学主导者”的角色,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充当组织者和辅导者。同时,教师也给学生足够的学习自主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此外,教育者也要改变以前那种以记忆知识多少为主要指标的教学评价模式,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要更注重学生的行为、认知发展尤其是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唐纳德·艾黎(Donald P.ely)在经过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后认为:“当教育者对计算机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时,应该从学习过程的各个角度来判断,而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学的某一个方面。例如,应该从学生学习态度的变化、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执着程度、学生学习动机的增强,以及对教师在教学中角色的影响等多方面来评价计算机教学的效果……”〔10〕麦当尼尔(Mcdaniel)和麦克勒尼(Mclnerney)对此也持同样的观点,他们说:“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仅仅把计算机用来帮助学生获得书本知识和一般性的技能,那么这种新教学技术充其量只能充当一种实现传统教学目标的工具。相反,如果教育者重新组织教学过程,把计算机的使用同那种强调学生认知发展的培养目标相联系的话,这种技术就能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中发展出巨大的潜力,对学生的学习和智力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11〕
三、用综合的观点看待现代教学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美国教育学者拜格雷认为:“在如今的科技信息时代,任何领域的改革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现代技术的影响。在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时,必须把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与学校、教学的改革协调起来进行。 ”〔12〕他认为, 这种协调关系要求教育者必须重新理解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1)学与教;(2)学生和教师的地位;(3 )教师/学生的关系;(4)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方式。克林斯(Collins)也认为,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将会使学校教学在以下八个方面产生根本性的变化。教育者要想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就必须对学校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这八个方面是:
(1)“从班级教学向小组教学转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以个人、两人或小组形式进行学习。”
(2)“从教师讲授、叙述向教师辅助、指导的转变。 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指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地理解教学内容、主动地学会如何写文章、构思计划和完成其他学习任务。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主要包括:学习项目的选择,建议学生阅读什么样的学习材料以及如何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如远距离通讯)来查阅、搜集资料,或如何进行实验等。”
(3)“从针对好学生进行教学到针对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转变。 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成长负责,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对他们提出各不相同的建议和期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4)“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足够的指导。 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人都有一位百问不倦的‘个人指导教师’。”
(5)“转变以前考察学生记忆多少知识为主要标准的评价方式,在教学评价时着重检查学生行为、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6)“改变以前那种让学生互相竞争的班级学习气氛, 提倡合作学习。教学时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本身寻找动力。使全班学生在学习时互相讨论、互相合作,培养他们协作的精神。”
(7)“转变以前那种全体学生都学习相同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 让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这样就能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8)“改变以前那种主要以语音、 符号刺激为主要信息传递方式的教学,而代之以图像、语音和符号多种方法综合传递。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综合教学技术不仅可以扩大教学内容的传递方式,而且可以沟通课堂与外界环境的联系。”〔13〕
克林斯强调,以上只是列举了把计算机教学技术运用于学校时,教学过程本身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除此以外,还必须考虑到教师知识结构、教学思想的改变以及相应的技术应用培训等等。教育者如果对以上诸方面的转变没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那么就很难保证这种新式的教学技术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四、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发现,美国教育界在吸取了上几次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之后,已经开始逐步认识到,教育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任何一种孤军深入或片面强调教育的某一方面的策略都很难取得最佳效果。而且美国教育界在对待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问题上,也已摆脱了以前那种“唯技术论”的倾向,而更多的是把技术手段的应用同学校的改革联系了起来。在把各种新教学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时,更多的是从教学任务的确定、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以及教学效果的多因素评价等方面联系起来进行考虑。使教学手段的改进同教师、学生相互关系的转变紧密地结合起来。正如舍格尔德(Sheigold)所说的,“教育整体改革的成功,不仅仅是依赖于学校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过程的改革,也不仅仅表现在是否在教学中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技术。关键的问题在于,教育者是真正理解了改革所涉及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否用全面、系统和综合的观点来看待这场教育上的巨大变革。”〔14〕
注释:
〔1〕Sheigold.K,Restructuring for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New York:The center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and nationalcenter on education and the economy,1990.
〔3〕Reigeluth.C,The Search for Meaningful Reform:theThird Wave Educational
System, Journal
of
instructiondevelopment,1987,10 (4).
〔2〕〔6〕〔9 〕〔12 〕Carole Bagley &.barbara Hunter,Restructuring,Constructism and Technology: Forging a NewRelationship,Educational technology/July,1992,PP.22—26.
〔4〕Rockman.S,Telecommunications and Restructuring:Supporting Change or Erecting it,Paper presented at the 1990state technology leadership conference,Minneapolis,MN,1990.
〔5〕Hixson.Jand、Jones.B.F,Using Technology to Support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eacher and Administrators,Paper presented at 1990 state technology leadership conference Minneapolis.
〔7〕〔10〕Donald P.Ely,Computer in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U.S.A,Educational technology/September,1993,pp.53—57.
〔8〕Priscilla Norton,When Technology Meets the Subject—matter Discipline in Education—Part Three:Incorporating theComputer a Method,Educational technology/August,1992,pp.35—43.
〔11 〕Mcdaniel,Mclnerney and Armstrong,Computer andSchool Reform,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p77.
〔13〕Collins,A,The Role for Computer Technology inRestructuring Schools,Phi Delta Kappan,1991,pp.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