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4年7月-2016年10月8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n=42)采取一般护理,实验组(n=43)实施早期对症护理干预措施,对2组新生儿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日龄5d体重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黄疸消退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18.60%),2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对改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患儿临床疗效。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护理干预
Effect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Wei Xiaoyan
(PI Du Distric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Chengdu City District P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Sichuan Chengdu 611730)
[Abstract]Objective:Analysis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Method:Select the hospital in July 2014 -2016 year in October 85 cases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randomly grouping, the control group (n=42) took general nurs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43) the implementation of early sympto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ared 2 groups of neonatal clinical nursing effect.Result:In experimental group,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sleep duration, age 5D weight i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ime jaundic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reatment (4.76%)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18.60%), the 2 group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Conclusion: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has obvious effect,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improve clinical efficacy in children.
[keyword] newborn; hyperbilirubinemia; early intervention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病,对新生儿神经系统可造成严重损伤,若未能及时对患儿开展对症治疗,可导致损伤加重,甚至直接导致患儿死亡[2]。在为新生儿开展诊治时,要密切配合相关护理干预措施,从而进一步保障患儿就诊安全。本研究选取8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分析,探究其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所选新生儿符合护理操作标准及指征[2]。数字随机分组,即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43)。实验组男性21例,女性21例,自然分娩25例,剖宫产17例,出生体重2.5-4.0kg,平均提供(3.25±0.47)kg。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3例,自然分娩26例,剖宫产17例,出生体重2.5-4.1kg,平均提供(3.35±0.44)kg。所选病例均满足高胆红素血症相关诊疗标准,患儿家属对临床诊疗情况知情,签署治疗同意书。2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3]
本研究病例收集满足相关要求,排除:(1)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畸形等严重疾病者;(2)多种因素致无法配合临床诊疗者;(3)合并肝肾功能、心肺功能严重损伤者;(4)无无法定监护人者。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新生儿出生后,及时将其放置在暖箱中,做好保暖护理。同时,了解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等情况,根据相关指标合理为患儿提供对症护理。在患儿接受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做好配合,帮助患儿合理调整体位,并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做好营养干预。
1.3.2实验组
本组患儿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在实际工作中,要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导,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患儿家属正确认识疾病,减少心理负担,缓解焦虑情绪。同时,提倡母乳喂养,对患儿吸吮、喂养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定明确喂养时间。同时,每天为患儿测量黄疸指数,了解患儿体重变化情况。(1)建立标准化护理方案:首先明确吸吮时间,对患儿睡眠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做好科学干预。其次,保证患儿饮食充足,避免发生体重严重降低现象。结合患儿实际需求,若母乳不足,对葡萄糖、奶粉进行科学配比,并为患儿进行喂养。最后,详细记录患儿护理情况,若患儿病情比较严重,则及时对其开展重点护理干预,促进患儿病情恢复。同时,定期做好消毒处理,每天为新生儿洗澡,做好口腔及呼吸道护理。(2)对症护理措施:对患儿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注意防范不良风险事件。加强心肺监护力度,准确记录体温、心率及呼吸情况。若患儿合并严重高热症状,则及时采取对症措施进行对症护理。与此同时,为患儿做好保暖护理,患儿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对其保暖问题加以关注,并对治疗诊室及就诊病房相对温度、湿度进行有效调节,满足新生儿就诊需求。此外,在患儿开展临床诊疗时,护理人员对其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详细观察,若发现合并症风险,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干预。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标准,避免出现感染情况。(3)离院前指导:治疗工作结束后,对患儿喂养情况进行持续观察,给予科学合理喂养,充分保证患儿能够及时摄取更多营养物质。若治疗后短期内患儿无法自主吸吮,则给予鼻饲方法,对患儿进行热量供给。患儿病情稳定后,若满足出院标准,则
1.4评价指标
对2组新生儿患儿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包括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日龄5d体重、黄疸消退时间等。与此同时,比较2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做好详细统计与记录。
1.5数据统计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用( )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χ2 值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综合性指标对比
实验组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日龄5d体重、黄疸消退时间分别为(99.24±2.54)%、(21.34±2.47)h/d、(5.32±1.24)kg、(5.58±1.68)d,对照组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日龄5d体重、黄疸消退时间分别为(92.16±2.01)%、(15.97±1.6)h/d、(3.97±1.85)kg、(7.49±2.24)d。t值检验结果显示,2组各项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儿护理相关指标比较( )
注:与对照组相比,*x2=5.63,P<0.05;
3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黄疸,其 发病因素尚未完全明确,多与感染因素、遗传因素存在密切联系,同时围产期不良影响因素也导致此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对患儿正常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3]。新生儿作为特殊护理群体,关注其临床护理工作,并在实践操作中为其优化临床护理措施,可不断强化护理干预效果,从而减少安全隐患[4]。若新生儿合并高胆红素血症,则更要对其护理工作进行关注,为其提供更为完善、舒适的临床服务,提高患儿就诊效果。
在为新生儿黄疸患儿提供临床护理干预时,其临床护理目标主要是为刚刚脱离母体的新生儿提供相对安全、稳定的外环境,提升新生儿外界适应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患儿治疗期间相关护理活动进行优化[5]。例如,针对体温变化较大、散热快的新生儿患儿,合理控制体温,避免出现波动。做好护理干预,从而保证患儿生理功能正常。鸟巢式护理临床护理应用广泛,效果明显。、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日龄5d体重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黄疸消退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18.60%),2组差异明显(P<0.05)。本研究结果与权威文献报道结果基本相同,说明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对改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患儿临床疗效。
总而言之,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及时开展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促进预后,对患儿安全就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薛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3例早期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25-26.
[2]廖玲,蔡海燕,李浩.1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J].广西医学,2013,35(10):1404-1405.
[3]王冬蕊.综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5):554-556.
[4]聂勋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2):278-281.
[5]刘海霞.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综合护理措施[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8):1328-1329.
姓名:郑惠丽,性别:女,籍贯:四川,成都,新津县,单位级别:二甲,所在科室:儿科,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儿科护理,出生:1974年12月22日,邮寄地址:新津县人民医院儿科,邮编:611430 邮箱:2860948841,电话:13880521936.职称:主管护师
论文作者:魏小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8
标签:患儿论文; 新生儿论文; 胆红素论文; 实验组论文; 血症论文; 黄疸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