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目的。国土资源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搞好土地整理工作,是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意义
1 土地整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1 土地整理是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
土地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而耕地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重视粮食生产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土地整理已成为节地挖潜,有效增加耕地面积的重要途径。农村土地通过土地整理提高耕地数量和利用效率的潜力很大。实行土地整理,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是实现耕地动态平衡的主要措施之。
1.2 土地整理是改善农村基础实施建设的重要措施
土地整理资金来源于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和土地出让收入中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通过土地整理的方式直接用于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整理不仅可以改变中低产田的面貌,还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建设田成方、路成行、林成网、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农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操作机械化和农艺规范化的现代化农业园区的目标。土地整理是解决农村基础实施投入不足的突破口和有效措施。
1.3 土地整理是新农村农业综合发展的重要方式
土地整理项目结合发展特色农业进行科学设计,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出发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引导农民建设高效、特色、生态农业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土地产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村传统生产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1.4 土地整理是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土地整理增加了耕地的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产条件,实现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为规模经营奠定基础。更好地引导各地区特色农产品向产区集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充分发挥高效经济产物,构建特色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5 土地整理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支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把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特别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土地整理的最重要的目标。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村庄外延式扩张,形成“空心村”,进行村庄整理,使村庄向中心村集中,可以节约土地,调整出耕地。可以改善居住环境和条件,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全面发展。
1.6 土地整理是改变乡村旧貌、建设整洁新农村的主要载体
土地整理对原有村庄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从而形成“田成方、林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村集中”的农村新景象。
2 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整理存在的新问题
2.1 农村土地整理工作不积极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家鼓励农村土地整理。但土地整理工作是“热在上头,温在中间,冷在基层”。同时也应看到土地整理工作是系统工程,需要水利、交通、农业等部门参与配合。事实上往往是国土资源部门在唱独台戏,是单兵作战。县里的土地整理机构是“官化”,大都是行政领导挂名,缺乏专业人才和市场化土地整理公司,以至政事不分,机构不健全,对农村土地整理监督指导不力。农村土地整理项目从申报、立项、实施均是国土部门参与并委托村委会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后,把农村土地整理当作追求经济利益的项目,往往是以赚钱为目的。标的大的农村土地整理通过招标,“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许多工作都需要通过村委会及基层政府这根“针”去贯彻实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招标的项目,有的乡村是出工不出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县里拿走农村土地整理拆抵指标,乡镇工业集中区无指标用,乡镇因而积极性不高。因项目难度大或群众工作未做通阻力大,致使项目中途夭折。同时缺乏必要工程进度监督制约机制,受天气及资金影响,村里以没赚到钱就中途摞担子,使土地整理工程成了“半拉子工程”、“胡子工程”。
2.2 资金投入单一化和资金周转慢
农村土地整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资金投入是关键。土地整理资金可以由政府或土地所有者承担。但由于多种原因制约,农村土地整理资金不足是制约土地整理工作的瓶颈,影响农村土地整理成效。政府资金注入“输血”而无“造血”功能,乡镇人民政府是吃饭型财政,有的甚至连干部职工工资都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干部没有积极性更谈不上发展了;村集体受财力限制无钱投入;中央减轻农民负担,从农民头上筹资加重农民负担。农村土地整理工程开工前就须资金投入,如项目书编制、项目区测绘等受资金制约像是吃粽子吃一节剥一节,农村土地整理资金投入往往是等米下锅。县财政资金到村里进账周转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甚至有的乡镇从中截留,其积极性受挫,影响农村土地整理工程质量。
2.3 工程、资金缺乏监管易滋生腐败
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在实际操作中变异为“贴金工程”,在路旁栽种几行树、修几处水泥灌溉渠,其质量是金枪银蜡头管看不管用。有些将项目转包一些鱼目混珠、散兵游勇的小工程队,层层转包,干部从中从事苗木、砂石生意中攫取利益。农村土地整理工程预决算往往是乡镇国土所代办,造地款流入村政府,而后是村支书一人说了算,形成了无人监管的“真空”失控状态。
3 工作建议
为了深入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结合当前土地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3.1 建立土地整理目标审批制度
不同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约束下的土地,整理目标应该是不同的。有些项目已增加土地面积为目标,而有些项目则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目前土地整理目标几乎都是为了增加耕地面积这不仅有违因地制宜的项目选址原则,同时也会对项目设计和施工起到误导作用。应该尽快建立土地整理目标审批制度,将土地整理项目分为增加耕地项目、改善生态环境项目等类型项之前,先对整理目标进行严格的审批,整理目标不符合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项目,坚决不让上马。
3.2 优化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前期准备工作与规划设计之间、规划设计与项目施工之间均存在一些重复性的工作,这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降低了整个项目的质量。通过优化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消除各阶段之间的重复环节,不仅可以缩短工期,节省人力物力,更有利于提高项目质量。
3.3 夯实健全农村土地整理机构
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是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成立领导组,由国土、财政、水利、农业、规划、乡镇政府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参加,全面指导土地整理工作的实施。组织机构是实施管理的基本骨架和执行体系,支撑着整个项目建设正常运转。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组织机构建设应遵循四条原则:一是统一指挥原则;二是责权对应原则;三是分工协作原则;四是精干高效原则。并遴选水利、交通、环保、农业等部门的专业人才组建人才库成为本地土地整理智囊团。国土部门依法负责土地整理规划管理、项目立项等事宜;各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能紧密配合,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整理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农村土地整理工作水平,实现由国土部门单兵种作战为多兵种作战,共同把农村土地整理这项“惠民工程”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结语
土地整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土地整理做的就是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能够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参考文献
[1]张舰,吴冠岑,胡明山,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范动作的若干问题[J]国土资源,20152.
[2]廖琴兰,仵宗卿,伍黎芝,关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资源与产业,2017,9.
论文作者:樊爱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土地论文; 新农村论文; 项目论文; 农村土地论文; 农业论文; 耕地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