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主义学科的若干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若干问题论文,学科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0;C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5574(2000)03—0003—12
社会主义学界一般将社会主义分为历史、理论、现状或学说、运动(或实践)、制度。研究社会主义现状属于当代社会主义。当代社会主义,包括当代国外社会主义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研究现状问题的当代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社会主义著作与文献研究等理论学科和社会主义学说史、运动史、制度史等历史学科,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上;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都是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研究社会主义问题。就是说,不论是社会主义的理论学科、历史学科,还是现状学科,其总的研究对象又都离不开社会主义,都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搞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问题;而对这一基本问题的不同理解与回答,便产生了不同的社会主义思潮与派别。为此,本文试就与当代社会主义学科建设有关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
一、当代社会主义的含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一)“当代”与“当代社会主义”的含义。
我国著名社会主义理论家高放先生,在其1993年9 月出版的《社会主义在世界与中国》一书中对此作了如下论述:“当代”是指什么范围?“当代”就广义而言是指大范围的时代,即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帝国主义时代。这个时代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算起,一直延伸到现在。“当代”就狭义而言,主要是指80年代以来的最近八、九年。这两种理解,前者失之太宽,后者失之太窄。我们现在研究的当代社会主义,既不是指大范围的时代概念,也不是指后一种狭窄范围的时代概念,而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60、70年代以来。为什么给当代社会主义规定这样一个范围?因为战前的社会主义,属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或社会主义思想史等学科的范围,而如果只写80年代以来的事,许多问题又难以弄清,任何事情总要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加以考察,才能探明究竟。(注:高放:《社会主义在世界与中国》,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版,第57页。)我在《当代国外社会主义问题纲要》一书中, 对“当代”的含义作过如下阐述:“‘当代’是一个世界性时间概念。从何时起算当代呢?国内外研究当代社会主义问题的学者,一般都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以及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称‘当代’。”根据苏东剧变后近10年来社会主义在世界与中国发展的新情况,对“当代”含义的阐述,需作一些新的说明。我认为,“当代”是世界历史分期中古代、中世纪、近代、现代等的延续。二次大战后至今这一段,既是世界现代史的一部分,也是当代的开端,至今已55年了。在“当代社会主义”的时段中,重点是本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至今乃至今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这段时间有两个特点:一是出现了由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倒退的历史逆流;二是由美苏两霸争雄的冷战时代进入美国一极称霸并向多极世界转变的冷战后时期。然而,由俄国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时代未变,而当今“小时代”的主题则由“战争与革命”变为“和平与发展”。尽管“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未解决,但总趋势是“和平与发展”,这一点是历史大潮流,不可逆转。
(二)如何界定当代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我们所理解的当代社会主义,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新发展,简言之,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化;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要生根、开花、结果,又必须同当代各国、各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相结合的实际过程中,从实践经验中抽象和升华成理论。
其次,当代社会主义还有其更广泛的意义,它应包括一切自称社会主义的思潮与流派。而当代的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当代社会主义的一大类,在当代社会主义中起导向和中流砥柱作用。当代科学社会主义在同当代非科学社会主义诸流派的比较中获得新的发展。
如何理解当代社会主义,怎样科学界定其研究对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了不少当代社会主义的著作或教材,其中有三部在全国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三部著作或教材对当代社会主义研究对象、范围的界定和论述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
1983年底,中国人民大学的高放教授在其主编的《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概论》一书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尤其是50—60年代以来的二、三十年时间里,世界社会主义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一段时间里,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很大的成就,同时,世界上又出现了五彩缤纷的各式各样的社会主义思潮和派别。可以说,当今世界上出现了社会主义遍布全球、百家竞争的空前未有的兴旺发达局面。当代社会主义的重要特点是不论社会思潮、社会派别、社会运动、社会制度,都表现出自己的多样性。社会主义从产生以来就不止一家。1848年出版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文献《共产党宣言》,就把当时欧洲盛行的各种社会主义划分为好几家,有封建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还有不成熟的无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最后是成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社会主义。同历史上相比,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特点是:1.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多样性,社会主义思潮和派别比历史上要多得多;2.社会主义的力量不仅限于欧洲,而是遍布世界各大洲;3.许多自称社会主义的政党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执政,它们各有自己的社会主义理论、政策和实践。概括起来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尤其是60、70年代以来,世界各种自称的社会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派别、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重点是研究当代执政的社会主义政党的理论、政策和实践。
1987年7月, 中共中央党校江流教授等领导编著的党校试用教材——《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对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做了如下界定和论述:“在当代世界上,社会主义运动、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以及科学技术革命,已汇成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作为思想、运动和制度,也在广阔的领域里不断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当代国外社会主义这门学科,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运用综合比较的方法,研究当代国外各种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其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建立了十多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和社会制度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实践。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天,不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向往社会主义,就连资产阶级改良派和小资产阶级激进派也都纷纷宣布自己信奉社会主义。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学说已成为当代影响最强大的思潮,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运动已成为最富有群众性的有组织的政治力量,许多国家的执政党都说自己在建设社会主义或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在共产党和工人党执政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已经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社会主义的概念在人们心目中认识并不一致。世界上自称社会主义的各个国家、学派、政党、运动及其代表人物,对社会主义含义的理解是互不相同而又经常变化的。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派别林立,理论五花八门,关系错综复杂,即使属于同一派别的不同政党和国家之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也常存在很大差别、分歧,在有的方面甚至完全对立。但是它们之间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它们不同程度地不满意资本主义制度,立意要改变它,要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由于有这一共同点或相似点,这些派别才能同属于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1987年1 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主编的《当代国外社会主义问题纲要》一书,对该学科研究对象的界定阐述了自己的见解。该书认为:研究当代国外社会主义问题,首先必须区分当代社会主义或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等不同提法的含义。“当代社会主义”和“当代国外社会主义”这两种提法,只在范围上有差别,即前者包括我国在内,后者不包括;而在内涵方面没有什么不同。当代社会主义或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是指当今世界上,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意义上说,什么叫社会主义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既不能把凡自称社会主义的都称为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的含义或标准完全相对化;又不能以某种“模式”划线,用一个模子去套,与此相同者算社会主义,反之,就不承认是社会主义,或诬之为假社会主义。从马克思主义科学意义上研究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各国、各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社会主义本质及基本特征与各国、各民族的特色相统一。据此,凡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最终目的的政党和组织,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运动,通过这种运动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都属于当代社会主义范畴,这也就是当代社会主义的含义。不管这种社会主义学说、运动和社会制度在各国、各民族的实践过程中表现出多少特色或特点,也都不影响它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性质。
那末,“当代社会主义或当代国外社会主义”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如何确定呢?依据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对某一现象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的论断,我们可以给当代社会主义或当代国外社会主义这一学科的研究对象作如下规定:当代社会主义是对当今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运动、社会制度及具体管理体制的区别与联系进行综合性比较研究的一门科学。其要点有三:(1 )当代世界上各种各样自称社会主义的思潮、派别、政党和国家,从总体上说,分为科学社会主义和非科学社会主义两大类。二者的指导思想、领导力量、纲领、路线,都是根本不同的。把相互对立、性质根本不同的事物,放在一个学科里进行比较研究,这是当代社会主义或当代国外社会主义这一学科的特殊矛盾性。(2 )当代社会主义或当代国外社会主义这门学科,既不是历史学科,也不是理论学科,它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今世界上所出现的各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主义思潮、派别和社会主义国家各具不同特点的社会主义社会体制或模式,就其理论、历史和现状进行综合研究的一门比较科学。这门科学包括两个分支学科:一是比较社会主义流派学,一是比较社会主义体制学。前者的研究对象是当代各种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流派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后者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别与联系。(3 )进行比较研究的目的,首先是分清科学社会主义与非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从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以免陷入非科学社会主义的泥沼之中;同时,又要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模式的多样性,以便在五彩缤纷的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之中,找出带有本国特色的最佳社会形式。就我国来说,进行比较研究的唯一宗旨,就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关于当代社会主义重点研讨的问题,上述三部著作对当代社会主义问题的阐述,因时间局限而未突出阐明苏东剧变这一世界性的历史事件。苏东剧变,对世界社会主义影响巨大,是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所遭遇的极其重大的挫折。研究当代社会主义必须认真总结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以便使坏事变好事,为推动未来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发展贡献力量。
(三)当代社会主义同其它有关学科的关系是怎样的?
社会主义学,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现已形成了由一系列分支学科组成的学科群体。大致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史、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史、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运动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史、中国社会主义(包括思想、运动、制度)发展史、当代国外社会主义、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等八个学科。各个分支学科是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研究、体现社会主义学这一大学科的。每个分支学科都有自己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这种地位与作用集中表现在各个分支学科的不同研究对象上。比如,作为当代社会主义基础理论或指导思想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其研究对象是关于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一般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本质及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作为当代社会主义历史基础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史之研究对象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自身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规律的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史的研究对象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一般历史进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发展史的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则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运用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规律的科学。当代社会主义同作为理论学科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作为从各个角度研究社会主义史的历史学科互相渗透,相得益彰。
二、当代社会主义思潮与派别的分类及其标准
(一)马克思恩格斯划分社会主义派别的基本指导思想与分类范例。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它的历史观点和阶级观点,是鉴别与划分社会主义派别和思潮的基本指导思想或原则;他们所著的《共产党宣言》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为全世界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者正确鉴别与划分各种社会主义派别与思潮树立了榜样。
《宣言》第一、二、四章,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策略。即: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一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以及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者的历史使命;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条件;论证了共产党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领导力量;规定了胜利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战略与策略原则;提出并论证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等等。这些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原理与策略原则,给我们提供了判断是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标准。《宣言》第三章又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点和阶级观点,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时代出现的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派别与思潮,具体划分为三流五派:一、反动的社会主义。其中又分为三派:1、封建的社会主义;2、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3、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 也就是带有德国特色的小资产阶级或小市民的社会主义。二、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此外,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根据许多不同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给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起了很多名称,划分了许多具体派别,但是在作具体分析时,仍然运用历史观点和阶级观点将它们分别划归几个根本派别。据此,马克思和恩格斯给当时各派社会主义起的名称大约40多种,并将其分别划归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和反动的社会主义等几大类。
可以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我们提供的划分各种社会主义类别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或者说最根本的标准,就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阶级观点和历史观点;而他们针对各种具体情况与特点,以代表人物名称、地区名称、派别与思潮的表面特征等具体标准,给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起的名称与划分的具体派别,则为我们提供了划分各种社会主义派别与思潮的参考性标准。
(二)当代中外社会主义的研究者为划分当代社会主义思潮与派别提供了参考性方法。
随着当代社会主义流派与思潮的兴起和发展,当代社会主义问题,包括各流派的分类及标准问题,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成为许多中外社会主义问题的研究者的重要课题,他们先后提出了一系列不同的分类模式及标准。现摘其要者分述如下:
一、前苏联《哲学问题》杂志曾把当代社会主义分为三大类:一是“实际上实现了生产资料完全公有制和基本上拥有符合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国家”,也就是“已经提出和正在解决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二是“实际上实现了完全公有化,但还没有完成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国家”;三是“生产能力近似于第一类,但公有化规模落后于第一、二类的国家”。前苏联《哲学问题》杂志的分类标准是社会主义公有化的程度和物质技术基础的水平。
二、南斯拉夫布兰科·普里比维契博士所著《社会主义是世界性进程》一书,把当代社会主义分成四大类:一是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即当代社会主义的主体。这一类又分三种情况:1、 执政的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2、发达国家非执政的共产党从事的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运动;3、发展中国家的非执政的共产党从事的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运动。二是社会民主党的“民主社会主义”(包括执政和非执政两种情况)。三是“自治社会主义者、新左翼和新左派”。四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运动和类似的社会主义力量”。由此可见,这位南斯拉夫学者划分社会主义派别与思潮的标准,是以各国共产党人领导的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当代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其中又以执政和非执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依据区分了几种情况。至于其他三类,则是根据各个派别的社会主义倾向、因素予以确定和区分的。
三、西方国家的一些书刊中也提出一些分类模式。《美国百科全书》曾把当代社会主义分为两大类:一是“在苏联建立的独裁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方式”;二是“很多西方国家实行的议会的社会民主的方式”。美国《时代》周刊曾把当代社会主义分为三类: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通常被称为共产主义,它是苏联及其东欧集团卫星国,以及中国、蒙古、北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的统治力量”;二是“社会民主主义,是一种最自由的社会主义”;三是“第三世界的社会主义”。西德《东欧》杂志曾将当代社会主义分为四类:一是“苏联型的、发达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毛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模式”;三是“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体系”;四是“议会式民主的社会主义模式”。西方学者的分类模式及其标准的共同点,就是资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很鲜明,极力吹捧“社会民主主义”或“议会式民主的社会主义模式”,说它是“最自由的社会主义”;贬低甚至诬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它是“最富于压迫性的一种社会主义”。
四、中国学者提出的几种关于当代社会主义的分类意见。
中国人民大学高放教授在其最近主编的《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新论》一书中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分类,同其在1985年《社会主义在世界与中国》一书中的分类基本一致,即认为,当代世界上有几百家社会主义,如果按其主要观点进行归纳,大体上可分为九家,也就是大、中、小各三家。大三家即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政党的民族社会主义;中三家即绿党生态社会主义、托洛茨基主义和无政府社会主义;小三家即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学者的社会主义和现代空想社会主义。
中央党校所编的《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将当代国外社会主义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共产党和工人党的社会主义;第二大类就是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第三大类是第三世界的社会主义。由于最后这一类社会主义是五花八门的,但共同点是不同程度带有民族主义色彩,所以又称第三世界民族主义的社会主义,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具有浓厚民族主义色彩的政党执政国家的社会主义;二是受社会党影响较大的民族主义政党执政国家的社会主义;三是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在非洲和亚洲地区相继出现了一些自称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先锋党”,宣布奉行“科学社会主义”。
(三)当代社会主义派别与思潮的现状及其分类。
我们现在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我们提供的划分社会主义派别与思潮的基本指导思想或原则,借鉴中外当代社会主义问题的研究者们的分类模式及其标准,紧密结合苏东剧变后的当代社会主义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试将当代社会主义派别与思潮划分为3大类、11种情况。
第一大类: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运动。
第一种情况:中国及朝鲜、越南、老挝、古巴等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或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的国家。
第二种情况:经历制度剧变后原苏东各国重建的共产主义政党及其领导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如俄罗斯境内的俄共、全联盟布尔什维克共产党、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俄罗斯共产党人联盟、俄罗斯共产党人党、俄罗斯劳动人民社会党、共产党联盟——苏联共产党等;独联体欧洲三国的乌克兰共产党、白俄罗斯共产党人党和白俄罗斯共产党、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等;独联体中亚五国的哈萨克斯坦共产党、吉尔吉斯共产党人党、塔吉克斯共产党、土库曼共产党、乌兹别克斯坦共产党等;独联体外高加索三国的亚美尼亚共产党、阿塞拜疆共产党、格鲁吉亚共产党、格鲁吉亚统一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联盟、格鲁吉亚斯大林共产党等;东欧各国制度剧变后由反对改名易帜的党员重建的波兰共产主义者联盟——无产阶级(简称波共盟)、匈牙利工人党、捷克——摩拉维亚共产党(简称捷摩共)、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等。
第三种情况:发达国家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如:1、欧洲。苏东剧变后,欧洲共产党由30多个减少到20来个, 党员减半,由200万减少到不足100万。当前,就力量和影响来说,比较大的共产党有法共(27万党员)、葡共(14万党员)、意大利重建共产党(12.7万党员)、西班牙共产党(4万党员)、希腊共(3万党员)等。此外,北欧的芬兰共产党现有党员1万名, 芬兰共产主义工人党现有党员1000名,挪威共产党现有党员1000名,瑞典共产党现有党员3000名,丹麦共产党现有党员5000名。2、美洲。以葛斯· 霍尔为首的美共现有党员7000人,是目前美国最大的左翼党。加拿大共产党在苏东剧变后进行了重建,重申加共仍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之上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3、澳洲。在苏东剧变的冲击下,老澳共解散,变成新左翼党, 而原澳大利亚社会主义党接过此名称,将党改成澳共,党员数百人;原澳共(马列)仍然存在,有数百人。苏东剧变使几个弱小的新西兰共产主义政党受到很大冲击:成立于1921年的新共,党员还不过十人;成立于1965年的新西兰社会主义统一党,现有党员也只数十人;前身为新共(马列)筹委会的马克思主义团结组织成员更少。4、亚洲。 苏东剧变后,日共党员人数一度由50万人下降为36万,近几年已回升到37万人,参、众两院议员已由26名增至49名,地方议员已由3927名增至4913名,超过自民党,是日本政坛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第四种情况: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非执政的共产主义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如:1、东南亚与南亚。 东南亚各国共产党在苏东剧变之前由于主客观原因就已先后削弱或解散。南亚各国的共产党同东南亚共产党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在苏东剧变后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所壮大和发展,如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前些年几次执掌全国政权;印度共产党曾成为参政党,印共(马克思主义)在6000多万人的大省——西孟加拉却连续21年执政;斯里兰卡共产党也已成为参政党。2、西亚北非。20世纪80年代末, 在该地区活动的共产主义政党主要是巴勒斯坦共产党、突尼斯共产党、约旦共产党、以色列共产党、黎巴嫩共产党、叙利亚共产党(巴格达什派)、叙利亚共(费萨尔派)、阿尔及利亚社会主义先锋党、摩洛哥进步社会主义政党、塞浦路斯劳动人民党等等。苏东剧变后,只有巴勒斯坦共产党、突尼斯共、阿尔及利亚社会主义先锋党改名易帜,其他共产党都顶住了压力,坚持了下来,有的还有发展。3、北非之外的非洲地区。 该地区的共产党在苏东剧变的冲击下虽也受到影响,但总的看影响不大,甚至还有发展。南非共发展形势较好,党员由1990年的两千人已发展到8万人, 在议会与政府中占有重要地位;留尼望共党员近万,是最大参政党;莱索托共已获得合法地位,影响较前有所扩大;莫桑比克共、安哥拉共、科特迪瓦共产党等是近年新成立的几个小党,党员人数很少;塞内加尔劳动党和贝宁共虽影响不太大,但也都获得了合法地位。4、拉美。 苏东剧变对该地区共产主义运动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造成的混乱十分严重,但是经过反思与总结之后,有些党又重建、恢复与发展了。现仍有30多个共产党,40多万党员。巴西现有两个共产主义政党,即巴西的共产党和巴西共产党,共有党员20多万人;乌拉圭共产党现有党员7000人;玻利维亚共产党分裂后,“革新与改革派”仍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哥斯达黎加人民先锋党也分裂为正统派、民主社会主义派和取消派;智利共产党从苏东剧变中吸取了教训,党的力量反而增强了,党员达5万,具有合法地位, 大选中得票率有所上升。其他如阿根廷共产党、秘鲁共产党、哥伦比亚共产党等在苏东剧变后均发生分化,经过一段动荡,现已进入稳定状态。
第二大类: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
第五种情况:发达国家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
作为区域性政党联盟——“欧洲社会党”的成员有21个,其中执政或主要执政党13个,参政党2个,在野党5个。执政和主要执政党为法国社会党、德国社会民主党、英国工党、意大利左翼民主党、奥地利社会民主党、荷兰工党、葡萄牙社会党、希腊社会主义运动、比利时法语社会党、比利时荷语社会党、瑞典社会民主工党、芬兰社会民主党、丹麦社会民主党;参政党为意大利社会党人党、卢森堡社会主义工人党;在野党为西班牙工人社会党、意大利社会民主党、北爱尔兰民主工党、爱尔兰工党、挪威工党、挪威社会党。欧洲社会党共400万党员, 在欧洲议会中占567席的200席,是第一大党团。
北美和大洋洲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势力比较强大。美国的“民主社会主义者组织”是美国民主党的左翼,也是社会党国际成员;加拿大的新民主党也是由民主社会主义者组成,当前在三个大省执政;澳大利亚工党历史上经常执政,90年代以来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党”;新西兰工党历史上曾几度执政,现为国内议会中第一大反对党。
亚洲唯一发达国家的日本社会党,原来走不同于欧洲社会党民主社会主义之路,苏东剧变后,则有所变化,公开宣布已选择“社会民主主义”,并改名为社会民主党,总体看力量削弱了,已由1955年以来的日本第二大党跌至第6位。
第六种情况:制度剧变后的前苏联东欧地区和蒙古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俄罗斯的社会党从组织看力量不强,但有些自称共产党的政党,其理论和政策民主社会主义倾向还是很明显的;独联体欧洲三国的民主社会主义,主要是由乌克兰社会党、乌克兰农民党、白俄罗斯农业党、摩尔多瓦农业民主党等主张和体现的;独联体中亚五国的民主社会主义政党主要有哈萨克社会党、土库斯坦民主党、乌兹别克斯坦人民民主党、乌兹别克斯坦(公正)社会民主党等;独联体外高加索三国的民主社会主义政党主要有亚美尼亚民主党等;波罗底海三国的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有立陶宛劳动民主党、拉脱维亚社会民主党、爱沙尼亚劳动民主党等。在东欧国家,主要的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有波兰社会民主党、匈牙利社会党、斯洛伐克民主左翼党、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劳动党、保加利亚社会党、阿尔巴尼亚社会党、塞尔维亚社会党、黑山社会主义者民主党、克罗地亚民主纲领党、马其顿社会民主联盟、斯洛文尼亚社会民主改革党等。此外,蒙古人民革命党已放弃共产主义政党的基本原则,在苏东剧变过程中逐渐演变为民主社会主义性质的党,在地方议会中居优势,并占据总统位置;属中右性质的社会民主党、民族民主党组成的民主联盟则控制议会和政府。
第七种情况: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民主社会主义。
这类国家的民主社会主义具有民族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双重特征,如:1、亚洲。 印度国大党尼赫鲁倡导的“中间道路社会主义”,同欧洲社会党主张走第三条发展道路一样,实际上是一种民主社会主义。1964年,尼赫鲁中间道路社会主义正式更名为“民主社会主义”。同时,这种社会主义又带有第三世界民族社会主义的色彩。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社会主义也是带有民族主义特色的民主社会主义,突出特点是把民主社会主义同民族独立有机地结合起来。2、非洲。 塞内加尔前总统桑戈尔及其继承人现总统迪乌夫主张的民主社会主义以及毛里求斯工党前领导人西沃萨古尔·拉·姆古兰总理推崇的“福利社会主义”,是非洲民主社会主义的典型代表。这种社会主义尽管受欧洲社会党影响很大,但仍带有非洲民族主义特色。3、拉美。 社会民主主义思潮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步在该地区扩大影响,有32个拉美社会党是社会党国际的成员。然而,拉美的民主社会主义势力及其思潮,也带有发展中的民族独立国家的特色,较多地强调坚持第三世界的民族主义。
第三大类: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社会主义。
这类社会主义,以民族民主主义为指导思想,由民族主义政党所主张和领导,简称为第三世界的社会主义。有四种情况:
第八种情况:亚洲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的社会主义。缅甸纲领党宣称其社会主义之基本特点是“根本不同于自称为社会主义而实际上是右倾机会主义者,也根本不同于信奉马列主义的共产党”,强调自己是全体劳动人民的政党,是民族民主主义性质的政党。
第九种情况:西亚北非的阿拉伯社会主义,又名伊斯兰社会主义。该类型的社会主义源于西亚,后在北非阿拉伯国家也很时兴。二战后有7个国家即叙利亚、伊拉克、埃及、苏丹、利比亚、阿尔及利亚、 突尼斯,宣布奉行阿拉伯社会主义,其中又分为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社会主义、埃及纳赛尔的社会主义、阿尔及利亚的社会主义、利比亚卡扎菲的伊斯兰社会主义等几个派别。苏东剧变后只有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曾调整了政策但未放弃这种社会主义;埃及纳赛尔的社会主义经过其继承人的发展、演变,现已成为“民主社会主义”。
第十种情况:非洲民族社会主义。非洲社会主义有三大派,即村社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它们都有民族社会主义特征。70年代时有20个国家自称走社会主义道路。苏东剧变后,民主社会主义有了很大发展;自称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派基本消失了;村社社会主义只有坦桑尼亚仍未放弃但也调整了政策。
第十一情况:拉美的民族社会主义。拉美主要有四股社会主义势力,即共产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基督教民主主义和传统民族主义,都带有发展中国家民族社会主义特色,是奉行拉美民族社会主义思潮的主要政治力量。墨西哥的革命制度党、阿根廷的正义党、秘鲁的阿普拉党等是传统民族主义的代表,它们奉行“革命民族主义”,主张走“第三条道路”;智利基督教民主党、委内瑞拉基督教社会党等,也是走第三条道路的政党,属于基督教民主主义势力。
除上述三大类自称社会主义的政治势力外,还有一些自称社会主义的派别,如西方马克思主义各派所称的社会主义,第四国际现代托洛茨基派的社会主义,绿党的生态社会主义,各种新社会运动等等。
三、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的意义与方法
(一)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
第一,研究当代社会主义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有人认为,当前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只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努力调查研究我国的国情就可以了,不必去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特别是当代国外的社会主义问题。这种看法很不全面。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需要弄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努力使其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但这种结合是一个实践和探索的过程,而这种实践与探索又不能关起门来孤立地进行。近几十年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都在不断探索各自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并积累了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些首先就需要我们学习与借鉴。就是别人失败的教训,我们也应该认真研究引以为戒,以使自己少走弯路,避免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兴改革之风。这就需要了解别国实行了哪些改革,采用哪些具体措施和办法,改革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和怎样解决的,经过改革取得哪些效果等等。通过这种比较研究,以达到“变天下宝为我所用”,“变他人之祸为我之福”的目的。当前全世界正处在新技术革命之中,我们国家正努力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更应重视国际范围内的学术交流,决不能闭关自守、闭目塞听。
第二,研究当代社会主义问题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需要。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仍处在资本帝国主义制度的压迫与剥削之下,这类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正面临着如何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取得政权和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具体道路的迫切任务;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已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如何通过改革来完善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体制,建设好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是极其重大的新课题;发生制度逆变的前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及其他进步党派也正探索如何重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性难题;已获得民族独立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更是面临着下一步走什么道路,如何实现完全独立和彻底解放的问题。我们要通过研究当代社会主义问题,认清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全局,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搞好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道义和物质上有力地支援其它国家与人民的进步事业,为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上复兴之路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研究当代社会主义问题,是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需要。科学社会主义是在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它指导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实践,同时又在这种实践中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各国无产阶级解放斗争是国际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组成部分。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通过总结自己在革命与建设实践中获得的正反两个方面的丰富经验而越来越成熟,并会对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认真而系统地研究当代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教训,就能使我们更好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第四,研究当代社会主义问题,是提高鉴别科学与非科学社会主义的能力的需要。10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时, 就曾对当时形形色色非科学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有说服力的分析批判。从那时以后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在许多国家由科学理论变成了现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取得了伟大胜利。然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越胜利,社会主义越发展,社会主义就越“时髦”,因而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就会相继产生。为了提高分辨科学和非科学社会主义的能力,就应当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认真地、系统地研究当代国外社会主义问题。
(二)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的科学态度与方法。
研究当代社会主义问题,除了认清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之外,还必须坚持科学态度与运用科学方法。
首先,研究当代社会主义问题,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于任何国家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首先要研究第一手资料,全面地了解情况,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深入解剖。分析和解剖时要考虑到每个国家的历史特点和现实状况,不能看到一点问题就大发议论,尤其不应该以我划线,指手划脚,随便下结论。当然,对于可以下结论的问题也不应回避,但必须持十分严肃和慎重的态度。对于那些我们不甚赞成的观点和做法,我们也应如实地介绍情况,切忌断章取义,妄加褒贬。比如,一些共产党和工人党在本国实行的政策,究竟是对还是错,不应该由别人来当“裁判员”,对其肯定或否定,而只能由那里的党和人民的斗争实践做出回答。至于我们研究人家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最主要地是为了借鉴它们,搞好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并以此为国际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共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为此,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既要实事求是地探讨问题, 切忌主观随意性;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进行研究,防止陷入“超阶级”的客观主义态度。因为当代社会主义这一学科,具有强烈的阶级性,采取“超阶级”的客观主义态度,不能分清是非,也抓不住事物的本质,到头来反而违背真正客观的科学态度。(2 )既要强调虚心学习,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又要避免毫无主见,今天全盘肯定这个,明天全盘否定那个,对国外的东西不是“拜倒”,就是“骂倒”,丧失独立自主性。(3)必须坚持我党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的根本精神及其指导作用,不仅适用于研究国内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也适用于研究当代国外社会主义问题。(4 )要重视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训,以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基点,作综合性比较研究,从而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世界社会主义的一般经验同我国具体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否则,就有可能迷失研究的正确方向,失去研究的正确宗旨。
其次,研究当代社会主义问题,还必须坚持科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观察宇宙的正确方法,研究当代社会主义问题也应坚持这个方法。为此必须注意:(1)坚持全面性,防止片面性。 当今世界那么多派别与思潮自称社会主义,首先就需要从宏观角度把握各派社会主义的全貌,不能只限于了解某一派或某几派;即使对于某一个社会主义派别与思潮进行研究,也必须注意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对外关系等各方面去占有材料,从而弄清其主张和措施的内部联系,把握其本质。如果只从一个侧面了解情况,研究问题,就很难做出正确结论。(2)注意抓重点,防止平均使用力量和精力。 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种模式和所有自称社会主义的派别与思潮需要了解和研究,但又必须有重点。如果排一个顺序的话,首先是要考察和研究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和经历制度逆变的各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教训;其次,就是要认真研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未执政的共产党从事的社会主义运动;再就是对亚、非、拉第三世界的各种社会主义与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进行研究。总之,对各种社会主义派别与思潮,既要全面了解情况,又要有重点地进行研究,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一般和重点。否则,必然是费力大,收效微。(3)坚持发展观点,防止静止地研究问题。 研究当代的问题,一定要进行历史的考察,并要展望未来。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历史发展的三个有机环节,不能割裂。比如,研究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就需要联系第二国际时期各社会党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考察。再如,研究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就应联系列宁、斯大林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而考察赫鲁晓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有何变化,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短期执政时提出了一些什么新的主张,戈尔巴乔夫继任后所搞的改革理论与实践是如何引向制度逆变的,苏联剧变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新动向等等。只有如此,才能弄清前苏联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从而做出实事求是的结论来。(4 )坚持联系的观点,防止孤立地考察与研究问题。在当今世界上,各种派别与各国的社会主义都是互相联系的,其主张与措施都有同有异,往往既互相渗透、又互相排斥。为了取长补短,鉴别科学与非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在互相联系中进行综合性比较研究。只有如此,才能在整体上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如果孤立地考察与研究,就易陷入片面性,不是全盘肯定,就是全盘否定,根本找不出任何规律性的东西来。
标签:世界历史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当代论文; 共产主义国家论文; 共产主义社会论文; 美国政党论文; 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英国政党论文; 当代历史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