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与政治课教学融合的尝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教学论文,案例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Case)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实施的基本模式和具体步骤
案例教学实施的基本模式有两种:“例—理—例”型模式、“理—例—理”型模式。“例—理—例”型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可分为三步:①撰写教学案例;②组织学生案例讨论;③学生自我考核和教师考核相结合。这种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师生分工非常明确,教师负责教学案例的选择和编写,负责导学、点拨,是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角色,学生是案例讨论的主体者。“理—例—理”型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可分为三步,但与前者有所不同:①确定学习目标;②学生自我寻找案例、完成案例讨论;③学生自我考核和教师考核相结合,这种模式实施能否成功取决于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而教师则只承担导学、点拨,是引导者的角色。(具体如下图所示)
“例—理—例”型模式
“理—例—理”型模式
二、案例教学模式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操作
以高二政治哲学常识下册的“人生价值”为例。“人生价值”是青少年十分关注但又十分困惑的问题,而教材的处理十分简单,充满说教的气息,很难让“人生价值”所涉及的概念、原理潜移默化地深入学生的脑海。教材设置了三个学习目标:如何理解人生价值内涵?如何看待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如何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真谛?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例—理—例”型模式来进行重难点的突破,针对学习目标我选择三组案例。
第一组案例:以“人生如玉”故事,启示学生去思考:人生价值内涵,可以分解为:人生价值是什么?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生如玉
从前有一位智者收了很多学生,有个学生向他请教:“老师,我有时感到前途茫然,不知道自己的价值,你能讲讲我的价值吗?”老师从口袋里拿出一块光溜溜的石头,对他说:“你先帮我做件事情,我再告诉你人生的价值。你把这块石头拿到集市上去卖,但是无论别人出多少钱你都不能卖。”
学生拿着老师的石头到集市上叫卖,有人看见这块光溜溜的石头好玩,愿意出2块钱买。这个人刚出完价,又来了些人,大家都纷纷说这块石头真光滑,开始抬价,一直抬到10块钱,就没有人再愿意出价了。学生高兴地回去对老师说:“老师,你这块石头居然能卖10块钱呢!”老师说:“你把这块石头拿到黄金市场上去卖,但是无论别人出多少钱你都不能卖。”
学生就拿着那块石头来到了黄金市场,很快就有些人来问价。有个老者说看这石头的成色,里面一定是块宝贝。大家开始竞买这块石头,抬到了1万块的价格。学生都有些动心了,但是想起老师的叮嘱,兴高采烈地回去对老师说:“你这块看似无用的石头居然可以卖到1万块钱。真是想不到呀。”老师笑着说:“现在,你把这块石头拿到珠宝市场上去卖,但是无论别人出多少钱你都不能卖掉。”
学生又拿着那块石头来到了珠宝市场,哪知道他刚开始叫卖,就有人出10万块的价钱。就在学生目瞪口呆的时候,那块石头的价格已经蹿到了30万块。学生忍住极大的诱惑,带着石头回去了。学生对老师说:“想不到您还藏着一块宝贝呀!现在我的任务完成了,你可以告诉我的价值了吗?”老师对学生说:“这块石头真的是块无价之宝,因为它里面藏着最名贵的玉,但是如果你不识货,它就顶多值10块钱。其实,每个人都是一块玉,我们要像珠宝商看玉石一样去审视自己。有的人打磨了自己,他就成了玉;打磨得越好,价值就越高。有人守着自己的玉一辈子不打磨,他就一辈子只能是块不值钱的石头。”
点评:这个案例通俗易懂,学生容易体会其中的内涵,但它同样可以将学生引入深思的境界。
第二组案例:以“沉沉浮浮是人生”的故事为引子,主要是为了突破难点问题:如何看待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在人生道路上崎岖是难免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哲学思想。设计问题:在你已经过去的人生时光中有让你难忘的挫折或欣喜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内心人生体验。案例的使用不露痕迹地避免了课堂中说教的氛围。
沉沉浮浮是人生
有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去见释圆老僧,老人用温开水冲了一杯茶,让他喝,那年轻人细细品味了几口说:“一丝儿香味也没有。”老僧又用滚开水另冲了一杯,这时年轻人看见那些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一丝细微的清香也从杯子里袅袅地溢出来。老人又给杯子里加了一点滚开水,那茶叶上下窜得更厉害。老人往杯子里共冲了五次水,沁得满屋生香,年轻人会意地点点头,说他一切都明白了。
那年轻人面对那杯茶水,领悟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同样的一撮茶叶,可以冲出两种不同的茶味呢?关键是用温水冲,还是用滚开水沏。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这茶叶,在树上泛绿,在阳光的炽烈中成长,在暴风雨中成熟,在熊熊的火焰上被焙干,这是每片茶叶都需要经受的磨练。然而它要真正变成一杯浓香四溢的茶水,似乎还要经历更大的砥砺。即用沸水冲,一次又一次让它上下翻滚。
点评:这个案例分两个部分展示,关键是在学生思考讨论总结之后,将学生的思考上升到一个哲理的境界。
第三组案例:以爱伦·坡的故事作为引言,引导学生讨论难点问题:如何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真谛?人生价值的实现到底是以“贡献”为标准还是以“索取”为标准?并联系实际谈谈各自的体验。
《乌鸦》和几个便士
年轻的爱伦·坡从事诗歌创作,十分穷困潦倒,有时甚至连饭都吃不上。有一天,他将自己创作的诗歌《乌鸦》送到编辑部去投稿,但等到的仍然是一张冷冰冰的退稿通知单,当时他的处境也让编辑们感到心酸,于是他们象征性地施舍了几个便士给他,多年后,爱伦·坡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名,被退稿的《乌鸦》也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请问年轻的爱伦·坡的人生价值有没有实现了?说出你们的理由。
点评:这个案例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主体性在此刻发挥到了高潮,教师在聆听的过程中,可以听到学生内心不同的声音,从而判断教育对象的分化。
案例作业:包括四个小故事,主要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自我体验四则故事的寓意,讨论人生的境界到底有多重?写下自己的人生感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非洲蚂蚁的故事
非洲有一种蚂蚁,它们在过沟壑时,前面的蚂蚁会奋不顾身地爬入沟壑,用自己的身躯填满沟壑,以便让后面的蚂蚁通过。
放羊娃的故事
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
火柴头的故事
甲:如果人人都给我一个火柴头般的利益,我就能成为百万富翁。
乙:如果我给人人一个火柴头般的利益,世界就充满了爱。
帽子的故事
某班有个学生得了白血病,化疗后头发全脱了,下周一要来上学,班主任老师为使该同学不受伤害,讲了以下一番话。
A.下周一,某某同学要来上学了,他头发由于化疗全脱光了,他来了以后,大家别嘲笑他、别伤害他。
结果,下周一该同学进教室时,全班同学都以同情的眼光朝他看,但他的头还是低了下去。
B.下周一,班里要搞一个帽子展示会,请大家把家里最漂亮的帽子带来,看看究竟谁的帽子最有特色。
结果,到下周一的早上,全班同学都戴(带)着帽子来上学,当然也包括他。
三、“案例教学”和政治课堂教学融合的体会
1.案例教学的效果
(1)能面向全体学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调动学生积极性”。案例教学过程中“自学互研、讨论交流、质疑释疑”能让水平有差距的学生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参与集体讨论、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从而在参与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最大跟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充满自信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
(2)能构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桥梁,完成从学科基本素质到社会人文素质的结合。《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规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不仅具有针对性,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有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让学生始终意识到他们所学的知识学有所用,能够应用于实践,促进自我的发展。
(3)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实现双向发展,较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案例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教师精心撰写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自我预习,找出案例中所体现的道理,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主动地位,形成有序有控的自主学习过程。陶行知说,“创造力量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同时,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在自学讨论中的疑难问题能够得到教师的解答,这就实现了师生双方的共同提高,教学相长。
2.案例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案例编写失败,课堂教学目标就无法很好地实现。如果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还不到位,过高地估计学生的思维能力,编写案例容易忽视学生日常的生活实践,或者过高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要求,导致撰写的案例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思考的活跃性。
(2)实施案例教学,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素质。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职责由系统讲授变为定向指导、点拨启发等,对教师的素养要求更高。首先,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课堂调控能力,能够在学生的思路脱离了教师的导学思路后,及时引导回归课堂教学;其次,要求教师有高超的应对技巧和丰富的学科知识。在案例教学的讨论中,各种问题都可能出现,并且案例本身所涉及的学科知识不只是一门,往往是几个学科知识的迭加,一个应对技巧差和学科知识贫乏的教师就无法把握课堂,甚至可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作出解答,造成减弱乃至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案例教学的优越性就难以体现。